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觀點|《長恨歌》里的愛情故事

觀點|《長恨歌》里的愛情故事

最近京華背誦了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長恨歌》,了解了唐明皇和楊貴妃的故事前前後後。雖然,說白樂天這首詩的主題向來爭議不斷,一種觀點認為是諷喻,一種觀點是愛情,而且兩者皆能自圓其說,京華看了很多資料,卻更傾向於愛情。

在王用中的研究論文《白居易初戀悲劇與<長恨歌>的創作》一文中表明,白居易青年時與湘靈的初戀遭家人反對而失敗,白對這段戀情思念極深,所以在了解了唐明皇與楊貴妃的故事之後,認為李楊二人之間是純真的愛情,白對他們兩個有著同情式的帶著個人感情色彩的關於愛情的肯定。

京華深以為然。對比白居易的《長恨歌》和陳鴻的《長恨歌傳》,我更喜歡白的《長恨歌》。因為這首詩歌對於李楊二人之間的感情是有肯定的,而陳的《傳》里,李楊二人沒有感情。人心都是肉長的,相伴數年,怎麼可能一點感情都沒有呢?

而且唐明皇生前最寵愛的只有兩位妃子,一位是武惠妃,一位便是楊貴妃。據史料記載,李隆基有把武惠妃立為皇后的想法,但最終因大臣以武則天以及武氏後人與李氏有仇,不能擔當國母為由強烈反對,唐明皇此想才作罷。唐明皇對武惠妃如此,後對楊貴妃專寵我想,這也無可厚非。

由上可見,唐明皇是一個及其專情或者說會為感情付出很多的一個人。李楊二人之間除了一開始的外貌吸引,後來兩人是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的。兩人共同創作《霓裳羽衣曲》,建立梨園,在那個沒有什麼娛樂方式的古代,共同排舞作曲,應該是一個很浪漫又能讓人動真情的事情。

有很多的觀點都認為,楊貴妃在歷史上是紅顏禍水,白詩也有體現,「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但其實並不都是楊貴妃的原因,溫柔鄉里,唐明皇自己不能自拔,自己不思進取了,這又能怪誰呢?白的這首詩里,更多的是肯定楊貴妃在愛情里的形象,楊玉環是很美的,雖然天長日久,關於楊貴妃的真實形象已經日漸模糊,但是白在李楊愛情里的了解主要來自杜甫,杜甫有很多詩都是讚美楊玉環的,因此白的詩也有一定的寫實之處。

《長恨歌》一共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玉環進宮受到專寵;第二部分國家危難,「宛轉蛾眉馬前死」,唐明皇不得不賜死他的愛人,但卻在她死後異常懷念楊貴妃;第三部分李楊二人在「海上仙山」想念,重訴深情。

玉環生的美,所以被選進宮當妃子,「天生麗質難自棄」「回眸一笑百媚生」都是白所理解的純真愛情的開始,隱去了楊本壽王妃的情況,也沒有從道德的制高點去批判李楊之間的感情,這是白居易處理得特備好的一個地方。因為愛情就是愛情,不摻雜其他的東西。

後來玉環進宮後,「三千寵愛在一身」,唐明皇愛屋及烏封賞了玉環的姊妹弟兄,這是很無可厚非的,不談政治,在當時人治高於一切的家天下,這是最常見的事情。而且白的這首詩里,寫楊貴妃的形象應該是那種非常漂亮並且身體柔軟的那種女孩子,她並沒有像武則天一樣干涉太多的朝政,還非常有才華,哪個男人不愛呢?

第二部分是玉環死後,唐明皇愛情江山兩失。回到皇宮之後,看到池苑裡滿是玉環的痕迹,「芙蓉如面柳如眉」,哪哪兒都能讓他想起她。經過安史之亂以及楊貴妃死後,李隆基真的老了,年齡上的蒼老不可畏懼,最怕的是,心裡再也沒有可以依傍的皈依。「梨園弟子白髮新,椒房阿監青娥老」,昔日里在梨園裡接受聲樂訓練的伶工都有白髮了,曾經伺候過楊妃的太監和宮女也都老了,人到晚年,所有的依傍都不在了才是最悲哀。

唐明皇這個時候頻繁地去回憶他和玉環在一起的日子,白居易這麼寫,我想是有很強的代入感的,因為白也對初戀念念不忘。人總是最懷念沒有得到的。近乎同情的看待,白的這首詩有了靈氣,李楊二人都有了靈氣,他們在愛情里是鮮活的,獨一無二的存在,而且在古代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白樂天能對兩人的戀情給予這樣的處理,也是有一絲女權意識覺醒的味道在裡面的。

說起女權,如果說武則天是衝破規則的第一人,那麼楊妃則是勇敢追求愛情的後繼者。愛情美妙,不在於外在的限制有多大,而是在愛情里的兩個人,都能以什麼樣的姿態而存在著。

第三部分是玄幻的想像,白居易給了李楊二人一個再次重逢的機會,他們在仙山上見了。其實太真還是愛著唐明皇的,因為聽說他來了,她從夢中醒來,便亟不可待地去見他了,當然「花冠不整」也是正常的。我覺得最傳神的兩句是「風吹仙袂飄飄舉,猶似霓裳羽衣舞」、「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白居易並不批判楊妃,因為她有真情,也不批判唐明皇,因為他對愛情還是執著。

雖然說「昭陽殿里恩愛絕」,楊妃依舊把唐明皇當做夫君,「含情凝涕謝君王」,帝王家的婚姻愛情不幸,因為不是政治就是關係,很難有這麼純粹的愛情,現在的人也是,物慾橫流,人的感情也變隨便了,我跟你在一起,說不定並不代表我們倆真的有愛情,而是合適呢。當然,真愛從來就存在於我們所經常看不到的地方,所以說李楊二人的愛情也算是一個我們現代人的標杆,我喜歡這純粹。

長恨歌長恨歌,恨在哪裡,我認為有三處,一是唐明皇在安史之亂後丟掉了江山和愛情,這是唐明皇的恨;二是楊妃之恨,「六軍不發無奈何,宛轉蛾眉馬前死」「昭陽殿里恩愛絕」,楊妃恨唐明皇的決絕,不顧惜兩人的夫妻情分;三是生離死別之恨,又或者說是作者之恨,白居易借李楊二人天人永隔來抒發自己對於初戀無法再見的惆悵,俗話總說,有相同或相似經歷的人才最知心。

長恨歌是一首能讓追求愛情的人有所借鑒的詩,「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哪對愛人不希望能夠天長地久地在一起呢?那時候,你我年華正當,我為你衣袂飄飄,你為我駐足觀望,多麼美好!

讀詩能夠促進思考,有愛情也可借鑒。

【注】參考文獻:

[1]上海古籍出版社箋校本《白居易集箋校》

[2]潘偉利 孫雅琪 《長恨歌》主題多樣性形成的原因-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

[3]王春霞 《長恨歌傳》研究 --- 河南大學

[4]陳慧敏 李楊愛情的多重視角與《長恨歌》的多重意蘊-安徽蕪湖教育學院中文系

[5]胡可先 文艷蓉 白居易《長恨歌》愛情主題考論-浙江大學中文系

[6]王用中 白居易初戀悲劇與《長恨歌》的創作- 西北大學出版社

[7]塗小麗 回本溯源-論《長恨歌》感傷主題-南開大學文學院

文|京華

圖|網路

編輯|京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居易 的精彩文章:

今日夏至,蟬始鳴
白居易詩歌名篇,記憶中永恆的經典
在關盼盼一事上,白居易確實多管閑事,逼人太甚。
他少年成名,但政壇卻很悲催,還是詩壇魔鬼,晚年沉迷聲色
白居易最喜歡的那個女人是誰?竟然對她愛戀長達35年之久

TAG:白居易 |

您可能感興趣

愛情故事《愛的痕迹》
愛情事故和愛情故事
小櫻的愛情故事
故事漫畫《最熟悉的情話》最好的愛情
魔都愛情故事
白居易《長恨歌》背後的故事
故事:大貓的愛情
老電影 《愛情故事》
土匪愛情故事
最美的愛情故事
【感人愛情故事】跑不掉的愛情
戀愛趣味動畫《溫蒂醬炊事鍋的愛情故事》
《有一個地方只有我們知道》:徐靜蕾的愛情獨白,完美的愛情故事
雨果纏綿的愛情故事和中國情結
情感故事:我與女同事最難忘的愛情故事
感人的愛情故事
《鄉村愛情10》這一回才講述的是真正的鄉村裡的愛情故事
我們家的愛情故事
影評《廁所,一個愛的故事》
故事不長都是簡短的愛情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