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為什麼爸爸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教育?答案全在這裡了

為什麼爸爸一定要參與孩子的教育?答案全在這裡了

GIF/792K

本文,睿媽總結了爸爸們在教育孩子中所承擔的5個方面的重任,同時也提出了7條成為好爸爸的秘訣。媽媽們可以把這篇文章轉發給孩子他爸,讓爸爸成為你的育兒好夥伴,不要讓自己孤軍奮戰。

現在,很多人都用「喪偶式婚姻」「喪偶式育兒」來描述中國家庭的狀態。聽起來有些危言聳聽,但卻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中國家庭的癥結所在。因為,在很多家庭中,「父親」這個角色是習慣性缺失的。

這種缺失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的缺失。一是物理上的缺失,很多父親因為工作、出差、應酬等客觀和外在的原因,經常早出晚歸,遠離家庭,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孩子。另一方面是情感上的缺失,即使爸爸們在家,大多數是在玩手機、打遊戲、睡覺,很少與孩子進行情感上的互動,忽略了孩子的存在。

然而,有調查顯示,家庭教育中,父親參與得越多,孩子的智商就越高,在學校就會取得更好的成績,在社會上也更容易成功,家庭生活更加幸福

中國式精英教育」體系創始人田先老師在「家長必讀講堂」開設的《7堂課塑造高品質原生家庭》中也提到過:「因為性別與思維方式的差異,父親的教育,與母親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沒有爸爸的加入,孩子的教育是非常不完整的。

1

父親有助於提升孩子的智商

日本兒童腦部教育專家澤口俊之認為,孩子尤其是七到十二歲的小學生,如果能由父親多陪伴遊玩,會非常有助於孩子的腦力發展。

媽媽們陪伴孩子的方式更多的是講故事、玩室內遊戲、唱歌等,而父親更喜歡用打球、跑步等運動的方式,因此,爸爸更能幫助孩子養成愛運動的好習慣。

孩子大腦發育,最重要的就是外在刺激。孩子活動量多了,外界刺激就多,聰明程度自然而然也就比較高。

還有一點是,在面對孩子的問題時,相較於母親,父親的耐心可能會少一點。父親經常稍微講幾句就不耐煩,再把問題丟給孩子。這看上去也許比較粗糙,但是卻用另一種方式培養了孩子獨立思考的習慣,從而有助於發展孩子的智力。

2

父親有助於培養孩子沉穩大氣的性格

不得不承認,因為女人特有的敏感和充沛的感情,大部分媽媽的思維方式是比較感性的。在教育孩子遇到打擊與挫敗時,尤其是爸爸的缺失讓她處於一種孤立無援的狀態時,她們的情緒往往很容易焦躁,起伏比較大,搖擺不定。

而爸爸則是比較理性的,面對各種難搞的局面時常表現出一種臨危不亂的鎮定,情緒比較穩定。如果爸爸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長,那麼在潛移默化中就會幫助孩子養成遇事不驚慌失措、不自怨自艾的大氣沉穩的性格。

3

父親有助於孩子形成獨立人格

因為十月懷胎的經歷和媽媽與孩子之間心理斷乳的艱難性,媽媽們對孩子有著滿滿的保護欲,喜歡事無巨細地為他們包辦一切,並甘之如飴,不捨得讓他們做任何冒險的事,恨不得360度無死角地呵護他們。

相對於媽媽,爸爸們往往採取的是放養模式,而這在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有主見的人格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媽媽喜歡為孩子決定一切,安排好一切,而爸爸的心態則是平和開放,他們鼓勵孩子自己思考,自己動手,自己做出決斷。因此,爸爸帶大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強的獨立性,在面對困難時會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戰勝,而不是向父母尋求幫助。

4

父親有助於強化孩子的性別認同

對男孩來說,父親是男性的典範。男孩在與父親的交流中,可以從父親那裡觀察、模仿男性的語言和行為,培養出男性氣概。如果父親參與較少,孩子找不到模仿的對象,對於男人的概念就會有所偏差。同時,男孩在母親溫柔性格的影響下,容易發展成多愁善感、性格懦弱、膽小怕事等特點。

父親往往是女兒人生中接觸的第一位男性,在怎樣與男性交流上,父親比母親的作用更大。她將通過父女關係來了解與異性相處的模式和面對異性的心理狀態。那些擁有高質量父愛的女孩,更加開朗自信,她們不會在男性群體中感覺害羞和不自然,她們坦率真誠,內心更有力量。

正是在爸爸媽媽的襯托和對比之下,孩子才會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涵義,使孩子性別角色健康、順利地形成。

5

父親塑造孩子未來的親密關係

男孩在胎兒期和童年早期,主要是受母親的影響。如果父親缺席,男孩很難突破這種影響,母親的影響就會充斥著他的身心。他以後很可能成為有一個事事以媽媽為中心、什麼都聽媽媽的媽寶男。但他無法成為一個珍惜妻子並維持長久伴侶關係的男人,無法成為一個好爸爸。

而且,男孩經常會仔細觀察父親的行為和價值觀,假如父親經常在家發火,不尊重妻子,孩子也會對自己的母親和其他女性採取同樣不尊重的態度。

對於女孩來說,一個對家庭充滿責任、尊重愛護自己妻子、經常陪伴孩子的丈夫,會在無意識中為女兒設立丈夫的標準。而缺失父親的女孩,她們會更容易被膚淺的男女關係所吸引,渴望從中尋找「父親」的溫暖,結果卻往往很糟糕。

由此可見,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爸爸的角色和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那麼,爸爸們要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呢?

1.爸爸們首先要做的就是轉變心態,把自己當做教育孩子合伙人,而不是甩手掌柜,或是媽媽的助手,學著主動承擔一些照顧孩子的任務。

2.每周回家吃完飯至少四次,在餐桌上多和孩子交流溝通,不要在吃飯時批評孩子,多說一些愉悅的事情,培養親子親密度。

3.和孩子一起運動。可以和孩子一起跑步、打球、游泳、登山等,培養孩子愛運動的好習慣,鍛煉他們的冒險精神,並把樂觀積極的正能量傳遞給他們。

4.如果工作很忙,陪伴孩子的時間比較少,那就更加註重陪伴的質量。和孩子在一起時盡量不要談工作,不要玩手機、打遊戲,全心全意地陪伴。

5.如果經常出差,那就多和孩子打電話,聊視頻。讓孩子知道雖然你不在他身邊,但是心依然在他身上。

6.和孩子共讀。哈佛大學研究顯示,孩子跟爸爸讀書受益會更多。在閱讀過程中,男性更容易引發發散性思維,以及更有想像力的討論,對孩子的語言發育有幫助。

7.愛媽媽。父母相愛是給孩子最好的愛。父母之間的相親相愛,才是孩子最穩定的安全感,才是孩子最大的快樂。

在孩子的心裡,父親的角色誰也替代不了。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爸爸們千萬不要一時的偷懶,而造成一生的遺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教子有方 的精彩文章:

這5句話,寧願爛在肚子里也不能對孩子說!句句像刀子
別再抱怨孩子不聽話,真正根源在這兒!強烈建議父母看看
孩子6歲前,再難也要做到這2件事!越早看到越好
暑假將至,請家長一定要花3分鐘看看!受益一學期
比學習更重要的是這6件事!6到12歲孩子的媽媽都該看看

TAG:教子有方 |

您可能感興趣

我們為什麼要生孩子?這恐怕是最美的答案!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這「四不要」媽媽一定要記得
為什麼要老人帶孩子,這是我聽過的最好的答案
是什麼原因讓你決定生孩子?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要老人帶孩子,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為什麼一定要「逼」孩子進好學校?這是我聽過最好的答案
看看孩子臉上這兩團肉,媽媽你確定喂孩子的方式正確嗎?
教育孩子,這些你都注意了嗎?
在孩子的教育上,怎麼做一個有遠見的媽媽?
實拍:這家長的頭一定是被驢踢了,不然怎麼會這樣嚇自己的孩子
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什麼?看看黃磊是怎麼教女兒就知道了
孩子做這幾件事真的不好嗎?媽媽們可不要再這麼想了
這些爸爸媽媽養孩子已經走火入魔了,孩子需要養的這麼精細嗎?
胡歌說自己要當爸爸了,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這兩個字
新年就要來了,為了孩子的一切,爸爸媽媽一定要盯緊這件物品
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你做的是對呢?還是錯了呢?
我的孩子怎麼了?
孩子先叫爸爸還是先叫媽媽,這事背後有這麼多講究
給孩子正確的性教育,有了這些繪本,讓你不尷尬!
父母在孩子身上要什麼?怎麼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