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工作效率!

從這本書中,我學到了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工作效率!

文|楊何

終於又認認真真地重讀了一遍《人人都是產品經理》這本書,跟之前不同的是,這次閱讀更多的是關注作者分享的關於思維方式、人生觀和工作效率的內容。

即使你所從事的工作與產品經理沒有任何關係,但我相信這些技能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幫助你改變思維方式、學會正確的人生觀和提升工作效率。

借用作者的一段經典的話作為序言:

不是每個人都能以產品經理為業,但在我看來,產品經理是一類人,他的做事思路與方法可以解決很多實際的生活問題。

只要你能夠發現問題並描述清楚,轉化為一個需求,進而轉化為一個任務,爭取到支持,發動起一批人,將這個任務完成,並持續不斷以主人翁的心態去跟蹤、維護這個產物,那麼,你就是產品經理。

至少,你已經是自己的產品經理,這才是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真諦。

1 解決問題的通用思路

產品經理的思維方法和做事方式是有很明顯的特點的,因為他們的工作往抽象了說就是在解決問題。

這種解決問題的方法總結成一句話就是:

為了什麼?做什麼事,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何時做?誰來做?效果如何?

「為了什麼?」是大前提。這個問題問到最深處,必然要到價值觀和理想的層面,知道自己需要什麼的人在任何時候都是充滿力量的。

「做什麼事,解決什麼人的什麼問題? 」是事前需要考慮的。要弄清楚「什麼問題」,就要從問題的定義入手,想清楚「現在在哪兒」、「想要去哪兒」,然後明確目標與現實的差距,這個差距就是問題所在。對於「什麼人」,還可以想的更廣一些,泛化到這個問題發生的條件,除了「誰」之外,還可以考慮「哪裡發生」、「持續多久」、「概率如何」等。而「做什麼事」就要分析問題和制定對策了,我們要綜合考慮擁有的各種資源,給出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

「何時做?誰來做? 」是事中關注的重點著重講的是計劃、控制與執行。「何時做」提醒我們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是現在做?時機是否合適?「誰來做」提醒我們思考,這件事為什麼是我們做?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效果如何?」是事後需要討論的事情做完後,還需要總結與反饋,並據此不斷優化和改進。

越抽象的事情,前面「想」的過程就越重;而越具體的事情,後面「做」的過程越重。所以,如果我們想清楚了上面的那句話,真正到了開始做事的時候,其實已經搞定問題的大半了。

2 會思考,活到老學到老

2.1 只有方法,沒有答案

多年的教育讓我們誤以為所有問題都是有標準答案的,可實際上很多問題連參考答案都沒有。這是因為,考試題往往都是對現實情況的簡化,只有這樣才說的清楚,才便於將答案與「分數」這個KPI映射,很多背景條件都不用我們去考慮,而真實的問題往往是背景複雜的。

要知道每一個靠譜的解決方案都是做過很多事情以後,提煉出來的。你直接拿過去,很容易誤讀,只能看到「是什麼」,卻不知道背後的很多「為什麼」。這樣的話,只要情況稍有不同,就會用的走火入魔。

所以,今後再想問問題的時候,不妨自己先想想,這個問題有明確答案嗎?如果有,那不妨去問問百度、知乎,不用問人;如果沒有,那更是不要去找別人要答案,而是用交流的心態和別人討論方法吧。

想起剛進入公司的那段時間,同事把每日發送報表的工作交接給了我。當時做報表需要用到Access ,而那時我對Access 完全不了解。他很耐心地一步一步教我如何操作,甚至還寫了文檔,告訴我操作的具體步驟。

無奈當時時間緊迫,沒有時間去理解每一步的具體含義,只能先做著。後來,還是因為不滿足於這樣機械化的操作,我利用業餘時間惡補了這個軟體的使用方法,才漸漸融會貫通。

2.2 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世界對每個人來說本是一片黑暗,你對世界認識的發展,就好比在一片黑暗的空間中,去不同的地方點亮一盞盞知識的小燈,然後看到一些情況並且猜測著還看不清的情況。當亮的燈越來越多,就可以不斷修正對這個世界的認識。每個人都會經歷這種「認識中的世界越來越複雜」的過程,期間可說快樂,也可說痛苦。

但少數人會突破一個拐點,開始「發現世界越來越簡單」。突破拐點的一種表現是有一些關鍵的燈被點亮了,漸漸發現黑暗中的世界原本是一個整體,有著根本的道理,很多事情底層的規則都是相同的,從而我們會覺得做起事來反而越來越輕鬆。一旦到了這個階段,我們就會忍不住地區拚命點亮更多的小燈,試圖看到這個世界的全貌,這其實是很痛苦的,因為你發現了方向和終點,但同時也知道必然走不到那裡,也知道任何人都走不到那裡,也許,真正強悍的人會把這個過程視為一種快樂。

隨著世界漸漸被點亮,我們就可以更合理地勾畫自己的知識地圖。這張地圖的重要性在於,我們都有很多知識,但卻經常不知道在當前場景下應用哪一條知識。我們的大腦好比一個圖書館,每個人都在不停地往裡面加書,可是很多人都是把書買來以後隨手放在一個書架上,等到想找的時候,無從下手。知識地圖就可以幫助你儘可能地梳理已有的知識,以便要用的時候可以輕鬆索引,對一個公司、一個產品是這樣,對個人也是這樣,越是優良的架構越是能支撐龐大的系統,並且,每發展一段就得重構。

使用印象筆記搭建知識體系就是這樣的過程,有了這樣的「知識地圖」,當我需要用到任何知識的時候,都可以快速獲取。

3 建立常用工作流程

設計流程的目標,在於保證「無論誰來做這個產品的設計,都能達到80分」。流程的好處是人走了,事還能做,減少特定的人的影響。

總結來說,流程就是當年的「英雄」把自己的個人經驗轉變成顯性知識表達出來,而對於經常做的事情,就可以用流程這種形式固化、傳承,後人在做這些事的時候起碼不會太無助。在這點上,規範、模板的作用也類似,這就是團隊的核心競爭力。

李參老師在《印象筆記留給你的空間》一書中也提到了建立常用工作模板的重要性:當一項任務反覆進行時,我們就可以考慮為經常進行的工作任務制定標準化工作流程SOP,把行動清單固定,即「重複的事情標準化」。

然而,一件事情總是有它的兩面,流程幫助了產品,但對於後來者的個人成長也許不利,比如只能接觸到產品工作的某一個層面,缺乏對大局的了解和把握,從而成為一顆「螺絲釘」。這就需要後來者自己尋求突破了。

回想自己的工作,曾經有一段時間,需要隔一段時間報銷一筆費用。公司的報銷流程比較複雜,每次報銷的時候就要不斷諮詢財務的同事各種細節問題。過了幾個月,第二次報銷的時候,有些細節問題又需要再去問,讓人感覺很折騰。

後來,我就在Onenote上把報銷流程進行了梳理,畫了流程圖,並把相關的參考資料了附了上來,再有報銷任務時,我就可以按照流程快速搞定。

4 提高工作效率的辦公軟體

對於辦公軟體,除了常用的Office外,還有一些稍微專業一點的工具需要掌握。

思維導圖:可以用來整理思路、寫文檔,經常在某項任務的早期產生,常見的軟體有MindManager、FreeMind、Xmind(推薦);

Visio:絕大多數你能想到的圖都可以用它來畫,如業務邏輯圖、產品Demo、UML圖、組織架構、甘特圖等;

Outlook:當郵件多到必須選擇看一部分,無視另一部分的時候,Outlook才能發揮真正的作用。對於能夠每封郵件必看的人,其實E-mail並沒有達到需要管理的程度。不過,創建自己的收件夾結構、郵件規則、郵件標記、會議邀請等還是很有必要深入研究一下,對提高工作效率非常有幫助;

其他:用Onenote進行時間管理、資料管理;把Access當作簡單的資料庫管理工作(在數據量達到Excel打不開的時候很管用)。

5 能溝通,在什麼山頭唱什麼歌

工作中常用的一對一溝通主要有四種:IM、電話、面談、E-mail,下面我們從緊急、重要、成本三個維度來分析在各種不同的情況下, 到底應該選擇哪種溝通方式?

IM:成本最低,適合不緊急不重要的溝通。應用場景主要如下:第一,原則上不超過兩三句話就可以說明白的事情;第二,不用討論只是告知的事情;第三,不緊急的事情,又擔心打攪對方;第四種,有點不上檯面的,比如悄悄地和帥哥美女聊天等。

電話:成本適中,適合緊急不重要的溝通。應用場景如下:第一,問題性質簡單、兩三分鐘就可以解決的問題;第二,地域跨度較大的溝通;第三,即時性要求很高的溝通。

面談:成本最高,適合緊急且重要的溝通。面談是效率很高的一種溝通方式,適用於問題比較複雜,不見人就擔心產生誤解的情況。另外,還有一個經驗,有求於對方的溝通,最好到對方的座位上找他,不要讓他過來或挑別的地方。因為人總是不太好意思當面拒絕請求,如果你發E-mail,對方可以字斟句酌地給你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把你拒掉。

E-mail:成本適中,適合重要不緊急的溝通。E-mail最大的特點是書面,能留下證據。同時,還可以藉助「非實時溝通」的特點,多請教幾個高手仔細研究如何回復。還有就是,E-mail特別適合出了問題需要有人背黑鍋的情況。重要的事情、階段性成果都可以用E-mail,發郵件之前要反覆斟酌、仔細落筆不留把柄。

6 開靠譜的會議

關於會議,大家都有很多痛苦的回憶,一聽到「開會」就會頭皮發麻,有很多苦水想倒。接下來,我們從一個會議組織者的角度出發,一起看看怎麼減少痛苦。

首先,會議前。做好準備工作:資源確定事小(會議室、投影儀、白板等)、人員確定事大(確認好「必選」的和「可選」的,不要漏人,也不要叫閑人)。把握「大會決定小事,小會決定大事」的原則;

其次,會議中。會前十分鐘到數小時再次確定關鍵人物是否到會,各種資源在開始前準備好。會議要有明確的主持人和記錄人,主持人要掌握整體時間進度,控制每個人的發言時間,均衡發言機會,保證議題不走偏;記錄人要如實做好記錄,特別是「會議決議」和「遺留問題」;

最後,會議後。會議記錄最重要,盡量在24小時內發出郵件,收件人是所有與會者,抄送所有與會者的老闆。

- END -

本文已獲原作者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Skill成長課堂

高效有趣學技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kill成長課堂 的精彩文章:

TAG:Skill成長課堂 |

您可能感興趣

你的思維方式,決定你的人生高度
親愛的,這本書讓我看到了人生的終點
繪本,孩子人生的第一本教材,培養閱讀能力還能學會很多道理!
我從最實在的有錢人那裡學到了什麼人生智慧?
假如我撿到了王思聰的狗,我會用計謀和他成為好友,走上人生巔峰
紀念霍金最好的方式:找到你自己的人生意義
馬云:是這本書改變了我人生
我的世界觀,人生觀,方法論
你的人生沒過好,那是因為你沒有建立和諧的人生
八年的真心付出,遭遇的依舊是婆婆的作天作地,我人性本善的人生觀改變
心理學:人人都應該了解的3種思維方式,讓你的人生提升一個高度
人生就是要和對的人,以大家都舒服的方式,一起度過
原諒家人的不完美,是人生最好的修行!
潘建偉:量子力學最美的地方,是對科學和人生的包容。
從這些劇里我領悟到的人生哲學
你交友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高度!
你們「本該如此」的人生觀與我的稍有不同
物理學家霍金去世了 但是他的一些人生觀卻與佛教如此相近!
父母說話的方式,決定了孩子的人生維度
鄧文迪,女人中的奇蹟,也許這剽悍的人生她本就該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