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虛雲老和尚:禪修入門 初發心用功方法

虛雲老和尚:禪修入門 初發心用功方法

初發心用功方法(初七第二日開示,2月23日)

打七這一法是剋期取證最好的一法,古來的人根器敏利,對這一法不常表現。到宋朝時始漸開闡,至清朝雍正年間,這一法更大興;雍正帝在皇宮裡也時常打七。他對禪宗是最尊重的,同時他的禪定也是非常地好。在他手裡悟道的有十餘人,揚州高曼寺的天慧徹祖,也是在他會下悟道的。禪門下的一切規矩法則,皆由他大整一番,由是宗風大振,故人才也出了很多。所以規矩是非常要緊的。這種剋期取證的法則,猶如儒家入考試場,依題目作文,依文取考,有一定的時間的。我們打七的題目是名參禪,所以這個堂叫做禪堂。

禪者梵語禪那,此名靜慮,而禪有大乘禪、小乘禪,有色禪、無色禪,聲聞禪、外道禪等。宗門下這一禪,謂之無上禪。如果有人在這堂中把疑情參透,把命根坐斷,那就是即同如來,故這禪堂又名選佛場,亦名般若堂。這堂里所學的法,俱是無為法。無者,無有作為。即是說無一法可得,無一法可為。若是有為,皆有生滅;若有可得,便有可失。故經云:「但有言說,都無實義。」如誦經禮懺等,儘是有為,都屬言教中的方便權巧。宗門下就是教你直下承當,用不著許多言說。

昔者有一學人蔘南泉老人,問:「如何是道?」曰:「平常心是道。」找們日常穿衣吃飯,出作入息,無不在道中行。只因我們隨處縛著,不識自心是佛。

昔日大梅法常禪師初參馬祖問:「如何是佛?」祖曰:「即心是佛。」師即大悟。遂禮辭馬祖,至四明梅子真舊隱處,縛茅而居。唐貞元中,鹽官會下有僧,因采拄杖迷路至庵所,問:「和尚在此多少時?」師曰:「只見四山青又黃。」又問:「出山路向什麼處去?」師曰:「隨流去。」僧歸舉似鹽官。官曰:「我在江西曾見一僧,自後不知消息,莫是此僧否?」遂令僧去招之,大梅以偈答曰:「摧殘枯木倚寒林,幾度逢春不變心。樵客遇之猶不顧,郢人那得苦追尋。一池荷葉衣無盡,數樹松花食有餘。剛被世人知住處,又移茅舍入深居。」馬祖聞師住山,乃令僧問:「和尚見馬大師得個什麼,便住此山?」師曰:「大師向我道即心是佛,我便這裡住。」僧曰:「大師今日佛法又別。」師曰:「作么生?」僧曰:「又道非心非佛。」師曰:「這老漢惑亂人未有了日!任他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是佛。」其僧回,舉似馬祖,祖曰:「梅子熟也。」可見古來的人是如何了當和簡切!

只因你我根機陋劣,妄想太多,諸大祖師乃教參一話頭,這是不得已也。永嘉祖師曰:「證實相,無人法,剎那滅卻阿鼻業,若將妄語誑眾生,自招拔舌塵沙劫。」高峰妙祖曰:「學人用功,好比將一瓦片,拋於深潭,直沉到底為止。」我們看話頭,也要將一句話頭看到底,直至看破這句話頭為止。妙祖又發願云:「若有人舉一話頭,不起二念,七天之中,若不悟道,我永墮拔舌地獄。」只因我們信不實,行不堅,妄想放不下,假如生死心切,一句話頭決不會隨便走失的。溈山祖師云:「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

初發心的人總是妄想多,腿子痛,不知功夫如何用法。其實只要生死心切,咬定一句話頭,不分行住坐卧,一天到晚把「誰」字照顧得如澄潭秋月一樣的,明明諦諦的,不落昏沉,不落掉舉,則何愁佛階無期呢?假如昏沉來了,你可睜開眼睛,把腰稍提一提,則精神自會振作起來。這時候把話頭不要太松和太細,太細則易落空和昏沉。一落空只知一片清凈,覺得爽快。可是在這時候,這句話頭不能忘失,才能在竿頭進步,否則落空亡,不得究竟。如果太松,則妄想容易襲進,妄想一起,則掉舉難伏。所以在此時光,要粗中有細,細中有粗,方能使功夫得力,才能使動靜一如。

昔日我在金山等處跑香,維那催起香來,兩腳如飛,師父們真是跑得,一句站板敲下,如死人一樣,還有什麼妄想昏沉呢?像我們現在跑香相差太遠了。

諸位在坐時,切不要把這句話頭向上提,上提則頭便會昏;又不要橫在胸里,如橫在胸里,則胸里會痛;也不要向下貫,向下貫則肚脹,便會落於陰境,發出種種毛病。只要平心靜氣,單單的的把「誰」字如雞抱卵,如貓捕鼠一樣地照顧好,照顧到得力時,則命根自會頓斷!這一法初用功的同參道友當然是不易的,但是你要時刻在用心。

我再說一比喻,修行如石中取火,要有方法,倘無方法,縱然任你把石頭打碎,火是取不出來的。這方法是要有一個紙媒和一把火刀。紙媒按下在火石下面,再用火刀向火石上一擊,則石上的火就會落在紙媒上,紙媒馬上就能取出火來,這是一定的方法。我們現在明知自心是佛,但是不能承認,故要借這一句話頭,作為敲火刀。昔日世尊夜睹明星,豁然悟道也是如此。

我們現在對這個取火法則不知道,所以不明白自性,你我自性本是與佛無二,只因妄想執著不得解脫,所以佛還是佛,我還是我。你我今天知道這個法子,能夠自己參究,這是何等的殊勝因緣!希望大家努力,在百尺竿頭再進一步,都在這選佛場中中選,可以上報佛恩,下利有情。

佛法中不出人才,只因大家不肯努力,言之傷心。假如深信永嘉和高峰妙祖對我們所發誓願的話,我們決定都能悟道。大家努力參吧!

《禪修入門》包括四部分:開始部分是禪修方法,介紹了明清以來禪宗中最易入手的禪修方法,即如何參話頭禪。這是全書的精華,特別是《參禪的先決條件》和《參禪法要》兩篇是禪修的精髓所在,悉心領會,依之修習,就會對禪宗有個入處,從而深入堂奧,見性成佛。第二部分是虛雲老和尚在上海玉佛寺和江西雲居山的禪七開示,是對參禪者的當面提點。依此修習,可以撥雲見月,廓然開悟。第三部分為佛法基礎,闡釋了戒定慧三學。其重點在三歸五戒,學人嚴持戒律,方能由戒生定,由定生慧,消除煩惱,佛果可期。第四部分是《虛雲老和尚自述年譜》。虛雲和尚是近千年來佛教界最偉大的禪師之一,其修行及開悟的經歷極富傳奇色彩,種種神跡,令人驚嘆。他一生歷盡艱辛曲折,復興了眾多的禪宗祖師道場,門下弟子眾多,延續並光大了禪宗的法脈。他的一生是實踐佛法、傳播佛法的一生,令人敬仰,也是後世修行者的榜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網 的精彩文章:

佛教藝術:五百羅漢圖
南懷瑾老師:研究《孟子》的中心關鍵
文化視角:死後不凈觀——檀林皇后與九相圖
夢參法師:即將迎來103歲生日 「陽曆6月25日」
南懷瑾老師:《楞嚴大義今釋》敘言「三」

TAG:傳承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虛雲老和尚談發心
發心真正,遵修定慧
發心的秘密 聞思修
發心立願是修習佛法的先決條件
修行有三種發心方式
被丈夫打傷、鎖在門外的她通過聞思修行、發心以佛法改變命運
勸發菩提心,我對修行的理解和我最初的發心
修福家風之「發心」
冠心病植入支架術後再發心絞痛怎麼辦?中醫有良方!
佛說——發心捐建寺廟的功德
禪語心燈——發心
仁清法師:發心越清凈 功德越大
夢參長老:發心與行道
凡聖發心,判若雲泥
仁清法師:想出離、成佛的正信佛徒 一定要端正自己的發心
頓珠法師:發心
夢參老和尚:日常生活的發心與行道
白宮首席經濟顧問庫德羅突發心臟病入院治療 特朗普發推慰問
把握自己的發心和業力
突發心梗?有好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