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天主教彌撒禮儀解讀

天主教彌撒禮儀解讀

1、彌撒是什麼

彌撒亦稱感恩祭,是聖教會祭獻天主的大札,其名稱來自拉丁文Missa的音譯。 古代教會舉行感恩祭,禮儀結束時,都要向參禮者說:「IteMissaest!」 意思是:「你們去吧,散會了!」 這樣久而久之,「彌撒」便成了感恩祭的代用名稱。

彌撒來源於《聖經?新約》的最後晚餐。 根據福音書記載,耶穌在受難前夕的晚餐中,分別拿起麥麵餅和葡萄酒,感謝祝福了,把餅、酒變成自己的聖體聖血,交給門徒們吃、喝,並命令門徒們這樣做,來紀念他;晚餐後,耶穌即被交付,受苦受難,在加爾瓦略山上被釘十字架而死,犧牲了自己的生命。

耶穌在最後晚餐中建立了聖體聖事,舉行了第一台感恩祭。 而他的晚餐祭獻和他在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大祭是不能分離的。 他把餅和酒分別祝聖為他的聖體聖血,表示他受難死亡. 完全傾流了自己的寶血。 從祭獻的本質來看,最後晚餐的祭獻和加爾瓦略山上十字架的祭獻是一而二、二而一,根本不能分離的。

教會舉行彌撒,便是按照耶穌所吩咐的,直接地重行他的晚餐祭獻,間接地重演了他在加爾瓦略山十字架上受難聖死的大祭。

彌撒是聖教會最重要、舉行得最多的禮儀。 其目的是成聖體聖血、祭獻天主,向天主表示欽崇、感恩、祈求和贖罪。 教會的主要信仰活動都圍繞著彌撒而進行。 彌撒是天主禮儀生活的主體與中心,也是高峰。

2、構成彌撒禮儀的要素有哪些

《彌撒經書總論》第9 23號列出的彌撒禮儀的各種要素為:誦讀及解釋天主聖言:誦讀聖經 天主聖言是禮儀中非常重要的要素,在場的人該認真聆聽;對聖言的解釋 講道,是禮儀行為的一部分。

禱詞和其他屬於司祭的部分:在屬於司祭的禱詞中感恩經居首位,是整個彌撒聖祭的高峰;其次是集禱經、獻禮經、領聖體後經等;司鐸代表基督主持聚會,以全體信眾的名義祈禱,稱為「主禮者的禱詞」,需清晰高聲,使人聽得明白。

其他禱詞:彌撒聖祭本質上是團體的行動,主祭與信友間的「對話」及「歡呼」,顯示並培養團體行為的整體性;其他禱詞即由信友分擔的如懺悔經、信經、信友禱詞、天主經,還有本身構成禮儀或行動的如光榮頌、答唱詠、歡呼歌,以及伴隨行動的如進堂詠、奉獻詠、羔羊頌、領主詠等。

誦讀各種經文的方式:誦讀時的方式應符合經文的性質,如讀經、禱詞、勸語、歡呼或歌詠;也應注意慶典的方式與等級,並特別注意民族與語言的特性。 歌唱的重要:應依各民族的天賦和各團體的素質,在慶典中重視歌唱的應用。 身體的舉止態度:參禮者共同的姿態,是聚會團體合一的標記,應按禮規要求起立、坐下或跪下,並注意舉止的端莊和統一。 靜默:有意義的靜默是慶典的一部分,應在指定的時刻遵守,如懺悔禮時、集禱經前、讀經及講道後、領聖體後等。

3、彌撒禮儀怎樣舉行

天主教舉行彌撒有統一的「彌撒規程」。 它規定了彌撒的結構及各部分的禮節。

彌撒的結構主要有兩部分:「聖道禮儀」和「聖祭禮儀」,這兩部分密切結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禮儀行為;此外,它們的前後還有開始和結束儀式。

現根據《彌撒經書總論》第24 57號簡介彌撒程序如下:

(一)、進堂式

進堂式是彌撒開始的儀式,具有開端、引導和準備的作用,包括誦念「進堂詠」、「致候詞」、「懺悔禮」、「垂憐經」、「光榮頌」和「集禱經」等。

進堂詠:主祭與輔祭進堂,教友們開始唱「進堂詠」。

致候詞:主祭與輔祭到達聖所,向祭台鞠躬。 主祭面向教友,口親祭台後領劃十字聖號,向教友致候:「願主與你們同在!」 教友們答:「也與你的心靈同在!」 致候詞表示主親臨於教會團體之中。

懺悔禮:致候詞後,主祭向教友簡介當日彌撒意向;接著,邀請大家認罪。 全體誦念「懺悔詞」,以主祭求主赦罪結束。

垂憐經:懺悔禮後,全體誦念「垂憐經」,這是教會向主求憐的呼聲。

光榮頌:垂憐經後,按禮儀說明,全體念「光榮頌」。 這是一篇悠久的讚美詩,是在聖神內共融一體的教會對天主聖父和聖子的讚頌、祈求......

集禱經:主祭請大家祈禱。 靜默片刻後,主祭念當日的「集禱經」,說明慶典的特性、意義及祈求。 信友們表示同意、贊成,齊聲回答:「阿們!」

(二)、聖道禮儀

聖道禮儀是彌撒的訓導部分,主要是恭讀《聖經》和讀經間的答唱詠;講道、念信經和信友禱詞,是聖道禮儀的發揮和結束。

讀經:讀經員到讀經台讀第一篇《聖經》,全體坐下聆聽。 第一篇讀經後有「答唱詠」。 由讀經員領唱,信友們答唱;若有第二篇讀經,讀經如前。

福音:由主祭或執事讀福音。 禮儀對讀福音比對其他讀經更表示尊敬,如執事或主祭奉香、劃十字、親經書等。 信友們聽福音時肅立,表示歡迎、承認基督的來臨。

講道:是禮儀的一部分,主祭可根據讀經內容、節期及信仰生活向信友們講道。

信經:講道完,按禮儀說明,全體誦念「信經」,表示對福音及教會信仰誠心信服。

信友禱詞:是信友執行自己的司祭職而為眾人祈禱。 祈禱意向可為人類世界、普世教會、民族國家、社會團體、家庭個人等。

(三)、聖祭禮儀

聖祭禮儀是彌撒的祭獻部分,包括預備禮品:將餅酒和水送上祭台,這些禮品是基督親自拿在手中的;誦感恩經:為整個救世大業感謝天主。 並使祭品成為基督的聖體聖血;領聖體:教友們從主祭手中領聖體,猶如當年宗徒們從耶穌手中領受的一樣。

預備禮品:由信友或輔祭把即將成為基督聖體聖血的麵餅和葡萄酒送上。 主祭接受後,分別將餅、酒舉起奉獻,再呈放於祭台上;信友們唱「奉獻詠」。 主祭向祭品和祭台奉香,表示教會的奉獻和祈禱,猶如馨香上升到天主台前。 主祭洗手表達內心清潔的願望,接著邀請教友們一同祈禱,求主悅納禮品,誦念「獻禮經」。

感恩經:感恩經由感謝和祝聖的經文組成,是整個彌撒的中心與高峰。 感恩經的主要旨意為:a、感謝:特別表現於「頌謝詞」內;b、歡呼:整個信友團體偕同天主聖神,同聲歡誦「聖、聖、聖......」;c、呼求:特別祈求天主的德能介入,以聖化人類所奉獻的禮品;d、成聖體聖血:藉基督的言語和行動,完成基督在最後晚餐時所舉行的祭獻;e、紀念:紀念耶穌的苦難和他的復活、升天_f、奉獻:信友團體將無玷的犧牲獻於天主聖父 ;g、轉求:聯合天上與人間的整個教會舉行聖祭,並為教會和教會全體人員、生者亡者而祈禱奉獻;h、聖三頌:主祭將置有聖體聖血的聖盤和聖爵舉起,念「聖三頌」,全體信友莊重地答應:「阿們!」 感恩經要求信友虔誠地、肅靜地恭聽,並依照禮規端莊地參與。

領聖體禮:彌撒是聖筵,準備妥善的教友遵照耶穌的命令,領受他的聖體聖血。 主祭與信友共同唱「天主經」,然後互相鞠躬或握手,行「平安禮」;主祭分餅,將一小份放人聖爵內,全體念「羔羊頌」;接著,主祭舉起聖體,邀請信友們來赴聖筵。 信友們排成兩行,按次序上前領聖體;主祭領聖體後,給教友送聖體,眾唱「領主詠」。 送聖體後,主祭或執事拭凈聖盤,洗凈聖爵;然後,主祭請大家祈禱,念「領聖體後經」。

(四)、禮成式

禮成式是彌撒的結束儀式,由主祭向全體信友祝福:「願全能的天主聖父、聖子、聖神,降福你們。 」信友們答:「阿們!」 主祭或執事:「彌撒禮成,你們去傳播福吧。 」全體:「感謝天主。 」主祭與輔祭人員退席,彌撒禮儀完畢。

4、誰可以舉行彌撒

天主教只有神父和主教可以舉行彌撒祭獻,因此稱神父為「司祭」,稱主教為「大司祭」。 舉行彌撒時,主持禮儀的神父或主教叫「主祭」或「主禮」;輔助主祭的人員叫「輔祭」。 多位神父、主教共同舉行彌撒時,除「主祭」外,其餘參禮的神父、主教均為「共祭」,這樣的彌撒稱為「共祭彌撒」。

教會內把神父、主教舉行彌撒稱「做彌撒」;舉行彌撒的次數稱做「台」。 一位神父、主教一天做一台彌撒。 舉行彌撒的正常地點是教堂,有時為了牧靈的需要,也可以在教友家中,或其他合適的場所;時間平常一般在早晨上班前或下午下班後,主日和瞻禮日多在午間,以便教友們參加。

5、彌撒聖祭中的職務

《彌撒經書總論》第58 73號從三個方面說明了彌撒聖祭中的職務:

一、聖職人員的職務

主教:彌撒聖祭的舉行,均由主教本人,或其助手司鐸們主持,在信友參與的彌撒中,若主教在場,更好由主教主禮並聯合司鐸們共祭。

司鐸:司鐸享有神品神權,其職務是主持聚會、領導祈禱、講道、聯合信友獻祭,將聖體神糧分給信友,應莊嚴地、謙恭地為天主、教會及信友們服務。

執事:在輔禮人員中,執事居首位,在彌撒中的特殊職務是宣讀福音,有時講道,為主禮輔祭,給信友們送聖體。

二、天主子民的職務

信友:在舉行彌撒聖祭時,信友們參與王者的司祭職,與司祭一起祭獻,應在聆聽聖言、祈禱歌唱,特別在奉獻、領聖體上,表現出團體合一的精神。 歌詠團:在信友中擔任特殊的禮儀職務,應依照歌詠的種類,適當而完美的歌唱,並帶領信友團體歌唱。

三、特殊職務

輔祭員:預備祭台、祭品,輔助司祭與執事。

讀經員:擔任讀經一、二,也可提示信友祈禱的意向。

唱詠者:在讀經之間,唱聖詠和聖經詩歌。

其他職務:在聖所內的有手持經書、十字架(苦像)、蠟燭及香爐的輔祭人員,在聖所外的有為信友提供禮儀說明和內容介紹的釋經員、聖堂門口的接待員及舉行大型禮儀時的協調人員等。

6、舉行彌撒用些什麼聖器

舉行彌撒的聖器,主要有為祭獻用的祭器,其次是祭台上的用具。 祭獻用的祭器:有盛放大麵餅的盤,稱做「聖盤」(祭盤);盛葡萄酒的杯,稱做「聖爵」(祭爵);存放聖體有蓋的爵,稱做「供爵」或「聖盒」。 這些祭器與聖體聖血接觸,所以很尊貴,須先由主教或神父祝聖才能使用。 別的還有聖體布(九折布)、聖爵布、聖蓋及為教友送聖體用的聖體盤等。

祭台用具:祭台上要鋪三層白色檯布;祭台上或祭台旁要有十字架(苦像);祭台上要有兩個蠟台及裝飾用的花。 祭台旁,有一小桌(俗稱「天神台」),上放「酒水壺」各一,還有洗手盤、洗手布及聖鈴。 大禮彌撒中,有手提的香爐,俗稱「提爐」、及乳香盒。 主日彌撒前,司祭給信友灑聖水,要有可以提帶的聖水壺及洒水桿。

7、舉行彌撒的服飾

神父、主教舉行彌撒,必須穿著祭服。 參禮的執事及輔祭員也都需著禮服。 神父做彌撒時,先在更衣室穿上「長白衣」,佩上「領帶」,再穿上「祭披」。 祭服須祝福後才能使用。 「祭披」有兩種式樣,一是「羅馬式」,一是「哥德式」。 羅馬式是背後、胸前都有下垂的一幅,雙臂不被遮蓋,行動便利,比較普遍。 哥德式是一件大圓衣,雙臂遮在裡面,外觀上比羅馬式古雅大方,須質料柔軟,才不妨礙行動。 「祭披」背部胸前通常綉著十字聖號或其它象徵祭獻的標記。

執事穿「長白衣」,「領帶」掛在左肩上,斜向右腋下,表示與主祭不同。 輔祭員穿「小白衣」,在盛大的禮儀中,也可穿長白袍,系腰帶。 主教的祭服,除「長白衣」、「領帶」、「祭披」外,平時頭帶紫色「小帽」;舉行大禮彌撒時,頭戴「高冠」,手執「令牌」,右手無名指戴「權戒」。

祭服的顏色及意義:祭披和領帶隨著彌撒的內容及禮儀的意義而更換顏色。 其顏色有白、紅、綠、紫、黑。 白色表示喜樂、潔凈,用於耶穌(除耶穌受難外)、聖母、天神、精修聖人的瞻禮及聖誕期、復活期的主日和平日;紅色表示熱愛、犧牲、壯烈,用於耶穌受難、聖神降臨及殉道聖人瞻禮;綠色表示希望、生命,用於常年期的彌撒;紫色表示悔罪、刻苦、補贖,用於將臨期和四旬期,也可用於追思彌撒;黑色表示哀悼,用於追思亡者彌撒。 此外,還有金色,可以代替白色、紅色、綠色,也可在大瞻禮上使用。

8、舉行彌撒的式樣有哪些

大禮與簡禮:大禮彌撒有主祭的主教或神父,有執事,有輔祭者、司香者、執燭者等;彌撒中的若干經文須詠唱,儀式比較隆重;大禮彌撒也叫「大彌撒」或「唱彌撒」,主要在大瞻禮及重大教務活動時舉行。 簡禮彌撒的儀式較簡單,或只有一位司鐸,或教友人數少,或尋常日期不舉行隆重儀式,或只是私下舉行,所以只能做簡禮(誦讀),也叫「小彌撒」。

公開舉行與私下舉行:彌撒是天主教的公共禮儀,應當公開舉行,應當有教友參加;其經文常以教會、主祭和與祭者的名義向天主祈求或奉獻。 可也在一定的情況下私下舉行彌撒,但至少有一人輔祭。

白彌撒與黑彌撒:這是教友們的俗稱。 因舉行亡者彌撒時,司祭穿黑色祭披,所以教友稱亡者彌撒為「黑彌撒」;相對而言,亡者彌撒以外的其他彌撒均為「白彌撒」。

9、主教彌撒有何特點

主教的簡禮彌撒和司鐸的簡禮彌撒沒有多大分別,只是有時為增加禮儀的隆重,在二名輔祭之外,還有一位司鐸襄禮。 主教的大禮彌撒比司鐸的大禮彌撒儀式更為隆重。 在人員方面,除執事、輔祭、司香者外,還有一位襄禮司鐸,又有執冠、執杖等人員。

舉行彌撒時,主教身穿祭服,頭戴高冠,手執令牌,在輔祭人員、襄禮司鐸和執事的陪同下,列隊進入聖堂;到祭台前,釋去令牌,免去高冠,向祭台奉香;奉香後,走向座位。 從劃十字到「信友禱詞」,主教或坐或立、或唱或念,都在座位處。

禮儀中,主教坐定時、受香時、洗手時,常戴高冠,表示主教地位的尊高;行走時,常頭戴高冠,手執令牌。 執事宣讀福音時,主教手執令牌站立;主教講道時,也是頭戴高冠,手執令牌,這都為表示主教教導信友的神權。 聖祭禮儀開始,主教走向祭台,奉獻酒餅,以後種種禮儀和平常大禮彌撒相同。 彌撒末了,主教頭戴高冠,手執令牌,降福信眾。 降福時,向左、中、右連劃三個十字。

10、何謂追思彌撒

追思彌撒是為亡靈的得救祭獻、祈禱,所以也稱「亡者彌撒」或「煉靈彌撒」。 由於主祭穿著黑色(或紫色)祭披,又稱「黑彌撒」。 簡禮追思彌撒與平常彌撒相同。 大禮追思彌撒上台和宣讀福音時都不奉香,只在奉獻餅酒後奉香,但不給輔祭及眾人奉香。 彌撒後,往往還舉行其他追思儀式。

11、什麼是共祭彌撒

「共祭」即共同祭獻,是由兩位以上的司祭共同舉行的彌撒。 參禮的神父、主

教多時可達幾十位、上百位。 在下列情況下,可以舉行共祭彌撒: 、聖周星期四的「祝聖聖油」彌撒和「主的晚餐」彌撒; 、大公會議、主教會議和教區會議期間的彌撒; 、教區司鐸或修會司鐸開會期間的彌撒。 另外,聖堂或小堂內的主要彌撒,和修會團體彌撒,為了信友的神益,不需要每位在場司鐸個別舉行彌撒時,可以舉行共祭彌撒。 舉行共祭彌撒時,不能在同一聖堂內同時舉行個別彌撒。 共祭彌撒已經開始,任何司鐸不得再加入共祭。

在參加共祭的神父、主教中,除一位神父或主教為主祭外,其餘的皆為共祭者。 準備就緒,進堂時,共祭者走在主祭前面;到達聖所,主祭與共祭者向祭台致敬,主祭親祭台,然後分別到為各自準備的座位處。 主祭領劃十字、致候、邀請大家認罪等如平常彌撒。 聖道禮儀時,共祭者在座位處,如主祭或起或坐。 聖祭禮儀奉獻禮由主祭實行,共祭者留於原位。 奉獻禮後,共祭者走近祭台半環繞而立。 在感恩經中,一齊誦念經文時,共祭者低聲,主祭的聲音應較響亮,能使人清晰聽見。 彌撒結束時,由主祭,或主祭請一位共祭主教降福信眾。 離開時,共祭者向祭台致敬,只有主祭口親祭台。

12、彌撒中的站、坐、跪有什麼意思

在舉行彌撒時,所有參禮者的姿態應一致,一方面顯示聚會團體合一的精神,另一方面表達參禮者的心愿。 為保持舉止態度的一致. 主祭、執事或輔祭人員可提示信眾遵守。

站立:自主祭進堂直到念完「集禱經」;念「阿肋路亞」及恭讀「福音」;念「信經」與「信友禱詞」;自「獻禮經」起到彌撒結束。 「站立」表示迎接、歡樂、祈禱、等待。

坐下:恭讀福音前的(第一、第二篇)《聖經》和「答唱詠」時;講道和奉獻禮品時;如果適當,也可在領聖體後的靜默時。 「坐下」表示宣讀、聆聽、默想。

跪下:成聖體聖血時。 「跪下」表示恭敬、欽崇、朝拜。

13、應怎樣參加彌撒

聖教會過去舉行彌撒統一用拉丁語,平信徒不懂,參加彌撒時只能瞻望禮節,所以稱參加彌撒為「望彌撒」,也叫「聽彌撒」,但卻聽不明白。 梵二大公會議禮儀改革,教會提倡用本地語言舉行彌撒,對參加彌撒多強調參與感,要求信友有意識地、主動地、虔誠地、完善地參與彌撒。

所謂「有意識地」,就是要懷著誠篤的信仰,緊隨著禮儀及經文、歌唱,深入體會其中所含有的超性意義;「主動地」,就是不要袖手旁觀,做被動者,而要積極地投入禮儀,該念則念、該唱則唱、該動則動、該靜則靜,做一個主動行禮者;「虔誠地」,就是參加禮儀不該冷淡、忽略或漫不經心,而要熱忱、勤奮、虔敬;「完善地」,就是要完整地、盡善盡美地參加每一部分。

從實際方面來說,參加彌撒時,要做到眼、耳、口舌、身體、心靈五個方面的配合。 眼:注意觀瞻主祭所行禮節;耳:認真聆聽讀經及祈禱文;口舌:積極響應公眾經文、歌唱,並熱心恭領聖體;身體:按禮儀進程或站或坐或跪,舉止恭敬端莊。

心靈:用心體會所看、所聽、所言、所行的意義,身心合一地投入禮儀。 當然,彌撒的舉行不是參禮者各自做自己的事情,而是聚會團體的行動。 所以,參禮者不可只顧自己,也該關照團體及別人的需要。 實際上,參禮者對團體及別人的幫助更有利於自己參與彌撒。

願天主降福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信仰微刊 的精彩文章:

建聖堂教友10不想
6.23耶穌聖心節,祂把聖心顯露出來,向你說
好聽!聖若望保祿二世教宗演唱《天主經》
教宗方濟各熱情洋溢的TED演講
8首感人歌曲送給父親!

TAG:信仰微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教材解讀之思
宋佔美教授亞洲幼教年會主題報告 解讀早教新範式
繞鏢飛機原理解讀
解讀美聯儲主席換屆
唐懷仁集王聖教序筆法解讀
完全解讀《天秤座》戀愛原則!
微講堂 解讀清代痕都斯坦玉器
全面解讀天秤座
兩位紅魔解讀曼聯
完全解讀《天蠍座》戀愛原則!
馬希玲詞作<沁園春>解讀
遇事如何解讀? 星雲大師教你做個善於解讀的人
大學課堂里的「泥石流」!老教授魔性解讀古詩爆紅…
IBD指南解讀公開課∣冉志華教授解讀克羅恩病的診斷
經典解讀——《巨翅老人》中的天使形象解析
大學課堂里的「泥石流」!老教授魔性解讀古詩爆紅
解決寶寶哭鬧新解讀——小辣媽育兒正傳
聽王雷泉教授解讀讓惠能大師開悟的經典名句
市場解讀
傳統文化形象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