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式過馬路"怎麼破?人臉識別有爭議但效果好

"中國式過馬路"怎麼破?人臉識別有爭議但效果好

6月14日上午9時多,北京市朝陽區工體西路路口。正值早高峰,人流、車流如織。人行道上的紅燈雖然亮著,但不少行人看到兩側的車輛少了些,便急匆匆地穿過斑馬線,帶動一支「隊伍」徑直闖紅燈。「別走了,再闖紅燈明天就要罰錢了!」站在路口的文明引導員連忙叫住闖紅燈的人群。可依然有人置若罔聞,大步流星。




從6月15日起,北京市啟動路口秩序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嚴厲打擊違反交通法規行為,工體西路路口正是初期嚴打的46個路口之一。嚴打期間,對於行人闖紅燈、不走斑馬線等行為,將依規處10元罰款。


湊齊一撥人就過馬路——一直以來,不看交通信號燈、隨意穿行交叉路口的「中國式過馬路」飽受詬病,頻頻引發關於國民素質的大討論。近期,針對「中國式過馬路」,多地展開治理行動,人臉識別、公開曝光等新技術、新辦法都派上了用場。


治理過馬路陋習的新招讓人叫好,但也引起不少質疑。是否於法有據?是否侵犯隱私?如何避免運動式執法,從根本上解決這一交通難題?

① 用上人臉識別 解決成本難題


近期,山東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對闖紅燈等交通違法者進行抓拍。這項「黑科技」經媒體報道後,在網路上引發關注和討論。


據濟南警方介紹,人臉識別系統主要用於抓拍闖紅燈的行人和非機動車駕駛者,在晚上也能清晰成像。行人被「抓了現行」,闖紅燈的短視頻和放大後的頭像將直接曝光在路口的顯示屏上,呈現在公眾面前。此外,這套設備還與居民身份信息系統相連,通過人臉識別出的違法者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也將顯示在電子屏上。


濟南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後,一個月共抓拍6200多起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違法行為。有了「黑科技」的威懾,闖紅燈的行為得到了有效遏制,有一個路口每天闖紅燈的人次從逾百次降到了十幾次。


不只是在濟南,一段時間以來,江蘇宿遷、重慶江北等地也將人臉識別抓拍系統放到了路口,效果同樣立竿見影。在重慶江北,人臉識別系統試運行以來,行人過街守法率從60%上升到97%以上。


除了現場曝光,闖紅燈者往往還要面臨著「追加」處罰。在濟南,系統抓拍後,違法者信息還將通過報紙、網路等進行曝光。交警部門還會將違法行為通報到違法人的單位或社區居委會,交通違法情況與文明單位、文明個人的考核評比實現掛鉤。


此前,行人和非機動車闖紅燈取證較難,管理和處罰無從下手,即便處罰了,幾十塊錢的罰款往往也難以起到震懾作用,長此以往便造成了「中國式過馬路」的交通頑疾。治理行人闖紅燈之所以屢出狠招、奇招,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在於違法成本太低、處罰的成本太高,結果造成了「法不責眾」局面。因此,人臉識別等運用新技術的治理方式,被普遍看做「對症下藥」的創新手段。


② 堅持依法行政 防止法外之罰


人臉識別治理闖紅燈劣習的效果,讓不少網友點贊。很多人認為,這是根治「中國式過馬路」的好辦法。與此同時,也有人質疑,這種曝光個人信息的方式,是否涉嫌泄露個人隱私?算不演算法外之罰?


有觀點認為,執法面前沒有絕對的個人隱私,要確保隱私安全,前提是遵守法律法規。也有觀點認為,曝光於法無據,曝光本身就已經闖了法律的「紅燈」,侵犯了當事人的隱私權。

《道路交通安全法》對於行人違法闖紅燈行為有著明確的法律約束,法律規定,行人違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關於道路通行規定的,處警告或者5元以上50元以下罰款。而《公安機關執法公開規定》則明確,公安機關不得向權利人以外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公開涉及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執法信息。但是,經權利人同意公開,或者公安機關認為不公開可能對公共利益造成重大影響的,可以予以公開。


曝光闖紅燈者個人信息的依據,正是來自於後者。濟南交警有關負責人說,在系統安裝之前,曾與法制部門專門研究過個人隱私問題,得出的結論是,公共利益大於個人利益,通過曝光一部分人警醒眾人,達到保障出行人員權益的目的。


而針對外界對個人隱私的擔憂,多地交警部門大都引入了底線思維。其中,濟南、宿遷在曝光時將闖紅燈者的姓名和身份證號隱去一部分;重慶江北則只曝光照片和視頻,並不涉及個人身份信息。


近年來,為了治理行人闖紅燈,各地奇招頻出。有的地方要求闖紅燈者帶上綠帽子、穿上黃馬甲,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有的將個人信息通報單位,或者與考駕照等其他社會行為捆綁。這些措施雖然「看上去很美」,但是否屬於「法外之懲」,一直存在爭議。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李顯冬認為,依法行政,越權無效,權力一定要法律明確授予。民法對於隱私權的保護為原則性保護,公開必須謹慎,否則就可能侵犯隱私。


蘭州大學法學院教授劉光華表示,在創新過程中,管理部門要保障程序合規,並明確執法邊界。比如一些新舉措要向社會提前告知,並賦予當事人申訴和救濟的權利;對於收集到的違法者信息,要僅限於在執法效果追求的範圍內使用,不可肆意擴大。


專家建議,對於人臉識別等信息採集行為,要提前向社會進行公告,告知公眾已進入公共信息採集區域,違法行為將被拍攝並曝光,這樣既滿足了群眾的知情權,也起到警示提醒作用;對採集的信息,要進行適當技術處理,對於不宜公開的隱私,應當遮蔽或不予公開。


③ 解決路權衝突 避免運動執法


近些年來,各地處罰「中國式過馬路」的新聞頻頻見諸報端,但大多成為有去無回的「斷頭新聞」。專家指出,一陣風的運動式執法,並不能實現執法的常態化,其結果只能是治標不治本。這種不確定性既傷害了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更不利於公眾規則意識的建立。


記者梳理髮現,近期多地針對交通的整治,也隱含運動執法的影子。路口文明是濟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治理重點之一,濟南交警有關負責人表示,整治行動在「創城」的高度去實施,力度明顯不一樣。而鹽城的「禮讓斑馬線」,也是該市推進「創城」的20項管理措施之一。

對於治理「中國式過馬路」的諸多舉措,點贊同時,應當冷靜觀察,以觀後效。專家表示,處罰不是目的,關鍵是引導和規範。以前交管部門總是習慣於集中「管一陣」,過後又鬆懈下來。希望更多的城市能一起探討治理良方,而不是在觀望中「軟執法」。突擊式的執法管理雖然見效快,但去效也快。除了採取懲罰措施之外,必須要加強對公民的教育。


受訪專家表示,由於交通設施的設置不合理導致的過馬路難,往往是導致行人闖紅燈的更主要原因。有的城市道路路網規劃不合理,注重主幹路建設,支路和次幹路密度達不到要求,導致行人和非機動車都被彙集到主幹路上;有的路口紅綠燈時間分配不合理,若是按規則過馬路,就得有足夠強的耐心和足夠快的速度。只有綜合治理,解決好人與車「路權」衝突,才能從根本上破解「中國式過馬路」。


他山之石


德國 闖紅燈有高成本


在德國,並沒有專門的交通警察,路段和交叉口的交通秩序完全靠交通信號燈和交通標誌來引導。


德國交通的井然有序令人印象深刻,其背後是交通參與者對交通秩序的嚴格遵守。在德國,闖紅燈的代價不僅僅是要支付一筆罰款,還會被記錄在案,信用受到影響,第二年的保險費用也相應上漲。同時,各種貸款也會因此縮短還款時間,銀行或許還會提高闖紅燈者的貸款利率,甚至可能停止提供貸款。


此外,在柏林,市政府也對馬路信號進行了特別的設計,為了減少行人等紅燈時間的枯燥,柏林許多路口的紅綠燈被設計成卡通小人形象。


英國 多種類型人行道


在英國,為了防止行人亂闖紅燈,設計了不同種類的人行道。 在普通街區,行人需要觀察行人交通燈過馬路。在交通燈變綠的同時,會發出「嘀嘀」的聲音,並顯示綠燈倒計時,在這個時間段行人可以通過。


在交通繁忙的街道上,街道兩邊有紅綠燈控制設備,過街行人在按下按鈕後,等待紅燈變綠,行人便可通過馬路。

有的地方還設有「安全島」,即在路中間設置的一塊兩邊有障礙物的安全地帶,可以供殘疾人士或嬰兒車在過馬路途中做短暫停留,不少行人也選擇從這裡通過馬路。安全島沒有信號燈,只要沒車或自認為車速夠慢,行人就可以搶先通過。


最後一種是在學校等場所附近,會有交通疏導員站在路口,幫助老弱病殘過馬路。英國的交通疏導員有相當大的權力,當他們出現在馬路中央並揮舞標誌牌時,除了特種車輛以外的一切交通工具必須停止,讓行人先過馬路。


新加坡 優化交通體系


新加坡對交通違法行為有著明確和嚴格的處罰。


根據新加坡交通法規,不遵守交警或交通燈指示,或在人行橫道綠燈亮時不按指示方向過馬路,均為違法,警察可對行人處以20至70新元罰款。此外,如果行人所在位置50米範圍內有人行橫道或天橋、地下通道,過馬路必須使用這些設施,否則即為違法。道路上的護欄或綠化帶等隔離設施,也禁止穿過或翻越。


當然,在規範行人正確過馬路方面,新加坡交通法規所規定的手段遠不僅僅是處罰,政府還出台了一系列措施。


在新加坡,交通信號燈都經過測算,科學合理設置紅綠燈等候時間,避免行人因等候時間過長而被迫闖紅燈。大路口的交通信號燈會標出變燈剩餘時間,有的還會發出不同節奏的聲音,提示行人可否通過。


此外,在新加坡的主路區和主要公交車站附近,都會設有帶涼棚的過街天橋,與公交車站連為一體,方便使用。十字路口和人行天橋、地下通道等交通設施,也減少了行人違法過馬路的行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nbeta 的精彩文章:

[視頻]蘋果前高管回憶一代iPhone觸控界面設計
勒索病毒導致Librem筆記本意外走紅 至今供不應求
歐盟計劃本周對谷歌開出逾10億歐元罰單

TAG:cnbeta |

您可能感興趣

大S「不剝蝦」引爭議 | 愛你的男人會為你做這件事
堅果R1爭議不斷 問題真的有這麼嚴重?
可能是銀魂里最有爭議的人物,為什麼這麼容易招黑?
為什麼看了這麼多勞動爭議乾貨文章,卻依舊做不好預防?因為你缺少它……
有個正當紅的博主不是真人,虛擬偶像帶來了什麼爭議?
專利爭議案蘋果大敗三星告終 不過在這件事上蘋果可能還欠你50美刀
既然VAR不能處理爭議,那還要他什麼用?兩隊球迷都炸了
這幾大抗癌食物你都知道嗎?排第一的它毫無爭議!
三國猛將武力對比為什麼經常出現爭議,因為他們沒有考慮到這一點
四月爭議最大的女主,看完這部動畫我總算知道什麼叫坑爹了
蘋果美顏功能惹爭議,歪果仁調侃「只有你丑才會使用美顏」
主卧帶衛生間「爭議」多,到底好不好,聽聽別人怎麼說!
中國北京烤鴨很坑人?這一細節惹爭議,看完了你肯定不會再去吃了
劉昊然最近爭議真的有點多啊,就連他都沒逃過「人紅是非多」這個定律?
這幾部動漫女主具有很大爭議,她們誰才是主角?
宋茜對哮喘選手的真實態度惹爭議,真人品還是假素質一目了然
爭議中的拼多多,面對的不只是輿論危機
本拉登這麼有錢,為什麼去當基地領導人,真實原因令世界爭議!
這可能是史上最沒有爭議的一次理髮經歷了吧?
拼多多爭議中上市,但背後的三點成功邏輯你要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