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巴爾蒂斯:20世紀最後的巨匠

巴爾蒂斯:20世紀最後的巨匠

點擊上方「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本文來源:鳥人與魚

ID

nryy2012








巴爾蒂斯


Balthus


(1908.2.29-2001.2.18)






『 我刻意營造最佳氛圍但一切與我本人無關 』







20世紀卓越的具象繪畫大師


他成名甚早


紐約現代美術館早在1956年即舉辦他的個人展

1980年威尼斯雙年展特辟專室展出他的繪畫


1983年巴黎蓬皮杜中心舉行「向巴爾蒂斯致敬」盛大回顧展


而在2001年2月18日,巴爾蒂斯以92歲高齡在瑞士去世時


世界各大報都以「20世紀最後的巨匠」讚譽他的藝術成就


2001年9月至2002年1月

威尼斯格拉西宮舉行最大規模的巴爾蒂斯回顧展


展出250幅作品 完全肯定了他在美術史上的地位








被畢加索稱為"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原名巴爾塔扎·克洛索夫斯基(Balthasar Klossowski)


"巴爾蒂斯"是他從藝後使用的筆名









巴爾蒂斯是個孤獨的畫家


在現實中離群所居的同時


帶著一層撲朔迷離的神秘色彩


善於從普通平凡的生活場景中


揭示人的心理活動


幼年時偏執心理經常在畫中體現


在或冷漠或平淡和詭黠的畫面中


似乎包含著一種莫名的思考


這種思考出奇地深刻


深刻中溶入詩意般的抒情氣氛


更為客觀的作用便是


誰也無法說清畫家的創作意圖










浪漫主義、印象派運動


把繪畫從古典主義割裂的靜止


發展到運動至分散的

藝術模式


巴爾蒂斯重新把"靜止"請回繪畫


他的一些作品中


畫面所呈現的景象似乎永遠地停留在那裡


超越了語言描述看不到 "何所來,何所去"


這一點作得比古典派還要絕對


在《飛蛾》一畫中


女體似乎是要捕捉燈前的飛蛾


但她的動作卻令人匪夷所思


使輕柔的,強烈的,還是不經意的?


這沒有來由的動作貫穿了畫面


靜止的一剎那有著一種悵惘的神秘感


這幅畫在巴爾蒂斯的創作生涯中


還有另外一個重要意義


以前他使用傳統的油畫顏料作畫


從這幅畫開始他採用酪蛋白調和的顏料作畫


由此而製造出的優美雅緻的肌理效果


厚塗顏料表現出各種色調的微妙變化









巴爾蒂斯天性敏銳孤僻,愛好文學


特別是他對貓兒的喜愛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


他還為自己起了"貓王"的綽號


在他的許多作品中


貓以旁觀者的形象出現(《起床》)


帶有一種濃厚的情緒色彩的心理描繪


實際上是他


對人類隱私揭示後的自我暗示滿足感的體現


謎一樣的氣氛中瀰漫的是不安的暗示


貓的形象正是這種暗示的最好詮釋











他從來沒有試圖在純真無邪和色情之間找一個平衡


因為純真本身就是色情


在他的作品中有相當多的年輕女孩的手臂和大腿


這些在巴爾蒂斯的作品中是常態


這種被認為的色情,在巴爾蒂斯的畫里


卻給我們帶來安寧和純凈











巴爾蒂斯是20世紀上半葉


歐洲畫壇"金色年代"的最後一位倖存者


他的一生跨越了整個20世紀


他是為數很少、生前能在盧浮宮展出作品的畫家之一


在波納爾和象徵主義畫家莫里斯·德尼的引導下


他走上自學繪畫的道路


他從古代大師的作品中選擇題材


把它們轉換到世俗的現實生活裡面


他的繪畫講究柔和的色彩


細緻的筆觸,精確的輪廓


他的許多人體畫和室內畫表現了夢遊者的經歷


其風景畫籠罩著一層淡雅的色調


似乎濃重的紅色、耀眼的黃色會破壞靜謐的意境









巴爾蒂斯是孤獨的人。


他的孤獨與不被理解的孤獨不同,


而是來源於他對自我存在的認識。


他既意識到了自我,


卻並不了解自我。


巴爾蒂斯說:「我一直在我的畫里確認自我,


結論是:我不存在」。








| 解讀

巴爾蒂斯關鍵詞 |




兒童時代 |

巴爾蒂斯的許多作品都表現了兒童時代的神秘,他用觀察兒童的視線來觀察可見物,讓留在記憶里的永恆時刻在眼底重現。




歷史 |

巴爾蒂斯的繪畫援引歷史、神話和畫家的作品,但並不涉及歷史,他留下的只有姿態、禮儀和表現手法。




古典主義 |

巴爾蒂斯通過畫面的幾何和建築結構,通過人物的姿態和畫面的布局,來表達對古典繪畫的繼承或揚棄,使表現的事物超越時間的視覺順序。




世界禮儀 |

巴爾蒂斯畫中的人體的姿態是僵硬的,但是永恆的。地點和遠近的主觀表現使周圍的空間也凝固了。於是,時間、人物、地點被置於禮儀的秩序之中,作畫也就是表現世界的禮儀。




兩種激情 |

巴爾蒂斯畫中的形狀 一物和人的輪廓都有生硬之感,人物的形象和動作由一些非真實生活中的直線或近似直線、張開的弓狀曲線和奇特的三角線來表達,線條顯得呆板,但很有迷惑力,它們包含了兩種主動創造的激情:眼睛感受到的激情和再現可見物時的激情。




沒有個性 |

巴爾蒂斯畫中的人物的線條是沒有表情的,它們通過畫面的色序來表現,這也是一種激情,它包含了一種瘋狂的念頭:人體不再獨立存在,它與畫的整體混合一體。人物的形象在當中出現,它沒有姓名,也沒有個性。




人物地點 |

巴爾蒂斯畫中的人物地點的線條運用、輪廓勾畫、平面分割都涇渭分明:通過顏料塗抹的厚度畫出截然分離的線條,同表現各種色調的畫面顆粒形成對照。他的風景畫由歐洲耕地的切割圖案構成,這也具有歐洲風景的特點。




性愛 |

巴爾蒂斯將想像出來的各種姿態的人體安放在一些閉合或開放的空間,與周圍的環境配合默契又互相滲合。人物的表情超出了通常人們外表顯露出來的奇怪的情慾。




房間 |

在巴爾蒂斯畫中的關閉的環境中,親密有時使人產生不安感。人和物處於一種強制的切割線網中,它們的平衡受到破裂的威脅。




裸體 |

巴爾蒂斯描繪少女的裸體,是些無名的幻影。在尚未出現人體之前,已經存在眼睛希望看到的形式。在他的畫面里,一些以性器官為中心的人體割裂形式,打上了他激情的現代印記。人體是泛世界的,不是某一個人的,人體是空間的一種偶然事件,一種突然的凝結物。




謎 |

在繪畫中將事物超脫平凡的世界,這是虛假,是詭計,是圈套。但事物並沒喪失意義,相反,它得到了擴展,它使人看到更多的現實,它剔除了事物的習慣見解。巴爾蒂斯要解開這一謎底:它要使可見世界存在而不是不存在。
















1 9 0 8


2月29日


出生在巴黎一個波蘭貴族家庭


他是歸入法籍的波蘭貴族後裔


他的全名是


巴爾塔薩·克洛索夫斯基·德洛拉


(Balthazar Klossowski deRola)


他的祖輩在波蘭很有名望



19世紀30年代由於政治原因


巴爾蒂斯的祖父一家


從波蘭移民來到法國


19世紀中葉巴爾蒂斯的外祖父一家


也離開了俄國,奔向法國


巴爾蒂斯的父親


埃里希·克洛索夫斯基

是藝術史家、畫家


他的研究法國畫家杜米埃

的專著


直到今天仍被視為權威著作




巴爾蒂斯的母親巴拉迪內


是一位很有才華的畫家





年長3歲的兄長彼埃爾·克洛索夫斯基


後來成為著名的超現實主義小說家、批評家兼畫家








巴爾蒂斯的父母


把自己的住宅辦成了

巴黎有名的藝術沙龍


巴爾蒂斯6歲時


馬蒂斯和波納爾

前來共進晚餐


馬蒂斯問他的畫友:


"波納爾,你清楚嗎?


我們是當今最偉大的畫家"


年幼的巴爾蒂斯注意到


波納爾聽到這番話後,皺起了額頭


波納爾對馬蒂斯說


"我希望你的看法是錯誤的


但是如果你說的符合事實的話


那將是我聽到的最悲慘的消息"




童年時代的巴爾蒂斯在家中的客廳里


經常看到象徵主義納比派畫家波納爾


野獸派大師馬蒂斯和


音樂家斯特拉文斯基


等巴黎藝術界的名流




年輕時的巴爾蒂斯即認識博納爾和德蘭


詩人里爾克是他母親的密友


發現巴爾蒂斯具有藝術天賦,鼓勵他繪畫








1 9 1 7


巴爾蒂斯的母親同丈夫離婚後


帶著她的倆個兒子


巴爾蒂斯和哥哥皮埃爾


遷到伯爾尼、日內瓦、柏林


最後又回到了巴黎


她的新家座落在巴黎潘提翁神殿附近


許多作家成了她家的客人






奧地利詩人里爾克


在巴爾蒂斯的青少年時代


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母親和丈夫分手後


同里爾克生活在一起


里爾克成了他母親的情人


巴爾蒂斯是個繪畫神童


很早就顯露出了繪畫方面的天賦


里爾克對這位才華橫溢的男孩非常偏愛


給他取了一個藝名"巴爾蒂斯"


里爾克為巴爾蒂斯在柏林挑選了一所中學


帶他參觀了巴黎的各大博物館


巴爾蒂斯想去義大利學習


文藝復興時代的繪畫藝術


里爾克為他支付了旅費


這位奧地利著名的詩人


給巴爾蒂斯寫了許多堪稱文學作品的長信


兩人的親密關係形同父子


巴爾蒂斯有時在外面稱里爾克是他的父親








1 9 2 1


里爾克在蘇黎世找到了一家出版社


為13歲的巴爾蒂斯出版了第一本畫冊


巴爾蒂斯用40幅黑白圖畫描述了他和一隻小貓的感人故事


這隻小貓從遠處跑來,成了他的好朋友


後來小貓丟失了,巴爾蒂斯極為傷心


里爾克專門為這本畫冊寫了前言


想向世人宣布:


"巴爾蒂斯從此存在了"










巴爾蒂斯從小就對藝術有著廣泛的興趣


尤其是對繪畫一道有著強烈的迷戀


在他13歲時就出版了一套為中國故事創作的連環畫


雖然稱不上是什麼絕頂的作品


但畫家的奇異氣質卻已經充分地顯露出來了








1 9 2 4


巴爾蒂斯從小生活在藝術家的圈子裡


畫家波納爾、維亞爾、

德朗在他家進進出出


巴爾蒂斯沒有受過正規的藝


教育,他後來回憶:


"我父親有一次問波納爾"


巴爾蒂斯究竟應該上哪個美術學院呢?"


波納爾回答:


"不要去上任何美術學院,繪畫是學不會的"。"


在里爾克和波納爾的鼓勵下


巴爾蒂斯走進了盧浮宮


研究古代大師的作品


他花了三個月的時間


臨摹了法國巴洛克畫家普桑

的油畫


《回聲女神和那喀索斯》


這位普桑的崇拜者從中掌握了繪畫技巧


那時他剛剛16歲,從此


巴爾蒂期與盧浮宮結下了不解之緣


10年過後


他讓畫中自戀的美少年那喀索斯改變了模樣


重新返回到畫布上來:


如同普桑畫里那位生活在


阿卡狄亞的神化人物那喀索斯一樣


巴爾蒂斯在油畫《群山》


里描繪了一個躺在山坡上的姑娘


她閉著雙眼,手裡拿著拐杖


身上的裙子輕微地向上捲起


這是巴爾蒂斯令人費解的一幅作品


畫中的人物彷彿來自夢中的世界


夢遊者的姿勢和珍珠般光彩的色調


使得巴爾蒂斯獲得了觀眾謹慎的認可


而評論家們則對他給予了熱烈的讚揚


《群山》反映了巴爾蒂斯心中的"魔山"


站在畫中間的那個姑娘


是他當年的模特兒安托瓦內特·德·瓦泰維爾


她從小就認識巴爾蒂斯


1937年巴爾蒂斯娶她為妻








雖然從小巴爾蒂斯


沒有受到正式的美術教育


繪畫卻成了他終生不棄的事業








1 9 2 6


巴爾蒂斯寫實畫風的形成


可以追逆到他的青少年時代


他小時候在父親那裡就接觸過


義大利畫家弗朗西斯卡的作品


他父親撰寫的杜米埃專著中的插圖


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巴爾蒂斯畫中人物的頭部姿勢


在他母親的畫里也可找到痕迹


年幼的巴爾蒂斯有一位德國家庭女教師


專門輔導他讀書


少兒書中那些蓬頭散發的人物


永遠銘刻在他的記憶里


巴爾蒂斯把自己看成是傳統藝術的維護者


他渴望重建某種秩序和紀律


他對過去的歷史一直懷著濃厚的興趣





1926 第一次聖餐 The First Communicants




18歲時巴爾蒂斯騎著自行車去義大利旅行


他認真考察了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畫家


馬薩喬、馬索里諾弗朗西斯卡的原作


巴爾蒂斯尤其喜歡弗朗西斯卡


畫中柔和平靜的抒情格調


弗朗西斯卡的壁畫怎樣構圖?


怎樣上色?怎樣處理空間?


他一邊臨摹,一邊反覆思考這些問題


他沒有完全拘泥於原作


那些臨摹習作顯示了


這位年僅18歲的小夥子已經充滿自信


義大利文藝復興早期的繪畫藝術


對巴爾蒂斯以後的繪畫風格


和審美趣味產生了很大影響


他從古代大師的作品中不斷吸取養料和靈感


燦爛的人文主義精神滋潤熏陶了這位年青的畫家





1928





巴爾蒂斯出生的時候


歐洲畫壇剛剛迎來現代派藝術的曙光


各種新的流派混合在畫家的調色板上


現代藝術和象徵主義文學交融在一起


20世紀20年代


歐洲畫壇出現了回歸秩序、重返古典主義的浪潮


1926年前,畢加索、馬蒂斯、德朗、勃拉克、萊熱


等人也埋頭鑽進新古典主義的理念


儘管當時野獸派和立體派取代了傳統的表現形式


巴爾蒂斯從一開始就選擇具體的造型


究其原因,除了個人興趣以外


恐怕同寫實繪畫的重新抬頭也有一定聯繫


與同時代的所有畫家相比


巴爾蒂斯在思想上接近19世紀的藝術


弗朗西斯卡的作品更是令他心往神馳


他不受各種藝術潮流的迷惑干擾


毫不動搖地始終堅持自己的寫實主義風格


87歲時,他說:


"我不是一個現代畫家,我一點沒有當代氣息"


巴爾蒂斯認為:


"繪畫只能產生於一個特定的氛圍


這種氛圍今天已經不再存在了


這就像把某人打發到沙漠里


讓他在那裡種植果園


我們的時代不能結下藝術之果


它走向了末路,夢想已經結束了"


他對當代所有的東西都抱著懷疑的態度


甚至對它們感到厭倦


在他眼裡


"我們生活的時代令人噁心


缺乏藝術,沒有美感"


他十分反感現代藝術強調自我實現的傾向


主張藝術家必須是服務於大自然的工匠


藝術家應該想盡一切辦法


使自己勝任於這個合乎倫理道德的任務





雕塑家賈柯梅蒂是巴爾蒂斯的親密朋友


他畫室的牆上沒有任何裝飾


只有一張發黃的賈柯梅蒂舊照片


巴爾蒂斯年輕時和賈柯梅蒂一道


從巴黎坐車去瑞士伯爾尼,拜訪克利


其實他倆心裡一點也不喜歡克利的抽象作品


巴爾蒂斯和賈柯梅蒂


在伯爾尼的郊外停了下來,歇腳休息


他倆一邊喝著泉水,一邊談論藝術


不知不覺地耽擱了與克利約會的時間


倆人對此毫不後悔,若無其事地又坐車返回了巴黎


有一次,倆人去參觀蒙德里安的畫室


可是他們走進沒有一絲陽光的畫室後,感到不可理解


蒙德里安連忙解釋道:


"我畫畫時總是關上窗帘,大自然使我煩躁不安"


他們大失所望,馬上離開了畫室


巴爾蒂斯十分感慨地說


"他(蒙德里安)的觀點使我們尤為震驚


這是藝術末日的開始


在這個技術世界裡,藝術已經沒有立足之地了"





1929




曾有人說畢加索稱巴爾蒂斯為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畫家」


此話真確性不得而知


但畢加索確實是極早購買巴爾蒂斯畫作的人


那是巴爾蒂斯1937年畫的《孩子們》


畢加索在1946年巴爾蒂斯於巴黎的一個畫展中購得


畢加索本人並沒有說,是賈科梅蒂告訴巴爾蒂斯的


其實 巴爾蒂斯 一生最知心的藝術摯友是 賈科梅蒂




1 9 3 3



1933 凱西的打扮 Cathy"s toilette





1933 軍營 The Barracks





1933 對鬼的恐懼 The Fear of Ghosts





1933 街道 The street




20世紀30年代


巴黎的超現實主義者發現了巴爾蒂斯


可是巴爾蒂斯拒絕加入到他們的行列


他不願依附於任何流派


對立體派的分解組合不屑一顧


迴避所有關於現實主義和抽象藝術的討論


遠離現代藝術家們自吹自擂的自我世界


他不想成為現代社會的同路人


他的作品裡沒有同時代風格的痕迹


他是一個固執已見的獨行者


少年是巴爾蒂斯繪畫的主旋律


他一直鍾情於畫中的少女


她們擺著特殊的姿勢,處於一種飄浮的狀態


正像荷蘭畫家維米爾那樣


巴爾蒂斯為我們打開了進入女性內心世界的大門


他曾經說過:"我的作品是宗教繪畫"


他把畫中的少女看成是純潔無暇的美麗天使


她們獨自一人呆在房間里


靜靜地等待著某種命運的到來


時間在畫里凝固了,人物一動不動


彷彿成了蠟像


性愛和貞潔、短暫和持久、瞬間和永恆


相互交織在一起


他的少女人體畫既展現了青春發育期的朝氣


又漾溢著走向成熟的女性魅力


有的作品還帶著幾分性感


巴爾蒂斯像一位羞怯的戀人


從遠處悄悄地欣賞心中的愛神




1 9 3 4


巴爾蒂斯首次在巴黎皮埃爾舉辦畫展


立刻得到了藝術界的廣泛關注


這一時期他似乎迷戀這樣的主題


—— 臨近青春期的小姑娘


內心喚起了對異性的渴望


性的意味的半夢半醒的狀態


《鏡前的少女》


從這開始


巴爾蒂斯建立了一種超自然的


非個性情緒的心理繪畫


刻意在人的心靈深處探詢索隱


瀰漫在畫中的是一層迷離的惆悵






1934

吉他課

Guitar lesson


這幅是巴爾蒂斯最具爭議性、引起巨大轟動的作品


1934年,私人收藏


該畫描繪的是同性戀女教師利用教吉他課的機會


把一名裸體女生放在自己大腿上進行猥褻的場景


2000年巴爾蒂斯在世時曾接受英國電視四台採訪


他向記者解釋當時畫那幅畫的想法:


「我記得我當時一貧如洗


唯一擺脫貧困的辦法就是製造「醜聞」


這個方法非常奏效」


該畫曾免費放在紐約現代美術館進行長期展出


但後來遭到了美術館的一名女董事的強烈反對


不得不取下





1935 Cathy




巴爾蒂斯雖然從未受過正式的科班教育


但傳統的古典主義繪畫對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作品中無論是外表的姿態還是作品的布局


都體現了很深的古典主義烙印


在他的畫中經常可見的聖安德列十字


以變形的人體出現


模特的頭與腳、膝蓋與肘部


組成了這種特有的視覺模式


大概是一種形象向空間無限延展的概念


這種似乎是空間無限、時間無限的創意


並非巴爾蒂斯所獨創


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巴洛克時代變體藝術


當然巴爾蒂斯是否從其中得到借鑒


我們不得而知





1935 Lady Abdy




1 9 3 5



1935 貓王 The King of Cats


《貓王》


一支大貓靠在他的腿邊


貓和人都顯得寂寞孤獨


有點高傲冷淡,擺著一副紳上派頭


在巴黎的年代,他經常出入咖啡館


他個子高大,長相英俊


穿著講究,舉止文雅


自封為"封建貴族"


總是把自己打扮得與眾不同


可這位"封建貴族"沒有僕從


只有經過挑選的朋友和社交圈子


《製作巴爾蒂斯》一書中


對於他愛貓有精準的描述


「貓,躺在扶手椅上,或坐在桌旁


當它們半睜半閉著眼睛的時候


肯定覺得時間在無限地延伸


在溶解,萬物之間的關係奇怪地


扭曲,顛倒,逆轉和分裂


它是親近的魔仆


但是你無法捕捉到它們的目光


每一次發現它是那麼銳利


又那麼空洞都會令人驚異


一種失落的凝視,緊盯著未來


將你看穿,將你化為烏有……」





1935 Study for the Dream I





1936 Andre Derain




巴爾蒂斯是一位情感豐富的藝術家


他的人體畫是對性的一種詩化讚美


表現了一種超越自然的永恆美


在歐洲美術史上還沒有其他描繪少女的作品


達到如此典雅崇高的境界


為什麼巴爾蒂斯喜歡描繪裸體的少女?


人們對於他的動機,私下有種種議論


巴黎畢加索博物館館長


研究巴爾蒂斯的專家讓克萊爾


認為它反映了"對性的崇拜


給人在視覺上和觸覺上造成衝動"


巴爾蒂斯一再聲明


他是一個虔誠的天主教徒


他到處向人們解釋


他的作品"與性愛毫不相關"


而是出自"另一個更高的層次"


巴爾蒂斯的人體畫里


沒有道德規範的說教和


某種特定的思想軌跡


它和觀眾保持著一段距離


法國著名作家加繆曾經告誡大家


"評價巴爾蒂斯不能只局限在他的題材上"


巴爾蒂斯生活在少女的陰影里


他的內心世界讓人難以測量


由於他的作品內涵深奧,外人很難理解


一些無知者往往歪曲它的原意


有批評家戲稱他為"現代藝術的花花公子"





1937 孩子們 Children





1937 女孩和貓 Girl and Cat




巴爾蒂斯的繪畫作品文學味很濃


他與加纓等著名作家結下了很深的友誼


他們很想呆在他畫中的客廳里


巴爾蒂斯喜歡讀書,在他看來


讀書是走向成熟的一種形式


他討厭平庸的東西


對弗洛依德的潛意識理論具有濃厚的興趣


他畫中那些親密的暗示、誘人的姿勢


都能在文學裡找到影子


巴爾蒂斯是看著戲劇長大的


晚年時他還清晰地記得小時候家中


藝術沙龍那一幕幕燈火輝煌的熱鬧場面


他把繪畫看成導演戲劇


他生活過的地方都成了他的舞台





1937 Still life




1934年和1948年


巴爾蒂斯分別為莎士比亞的戲劇


和加繆的名劇《戒嚴》設計了舞台背景和服裝


紐約現代美術館裡收藏有他


1933年畫的大幅油畫《街景》


畫面上的一切景物既熟悉又陌生


這種矛盾衝突帶來了一種不安的預感


街上的行人停住腳步,彷彿凍僵似的站在那裡


巴爾蒂斯擺脫不了城市題材的誘惑力


他把視覺伸向了街頭小巷、後院天井、窗邊陽台


他從來不想創造什麼新東西


只是把人們熟悉的東西通過一種新的視點


在另一個不同的層次上表現出來


他的所有作品都帶有暗喻和許多疑問


觀眾必須破譯其中的"密碼",才能真正看懂


玻璃容器在巴爾蒂斯的畫里有著象徵意義


葡萄酒杯、裝水果的玻璃盤、花瓶、金魚缸


玻璃水瓶、煤油燈的玻璃罩將光源集中起來


又反射出去


閃爍的玻璃和壁爐里的火苗相互輝映


構成一個特殊的光的世界


屋裡的光線、氣氛和物體的形態


不斷隨之發生相應的變化




1 9 3 7




1937 群山 The mountain


巴爾蒂斯的油畫作品《大山》


創作於1936-1937年


油畫《大山》曾在


1939年於紐約的馬蒂斯畫廊展出


畫家巴爾蒂斯曾註:


「夏季:四季畫的第一幅」


但他並沒有畫另外的三個季節


畫中的地點是瑞士的伯爾尼高原


1922年到1927年


巴爾蒂斯每年都在這裡度夏避暑





1937 白色裙子 The white skirt





1937 Joan Miro and his daughter Dolores




1 9 3 8



1938 受害者 The Victim





1938

Therese

dreaming





1938 Therese





1939 Larchant





1940 Self-portrait





1940 櫻桃樹 The Cherry Tree





1941 白馬上的女孩 Girl on a white horse




1 9 4 2



1942 Drawing room





1942 Landscape with Oxen





1942 Still Life with a Figure




1 9 4 3



1943 客廳 Drawing Room





1943 Gotteron





1943 耐心 Patience





1943 Sleeping Girl




1 9 4 5



1945 Princess Maria Volkonsky at the age of twelve





1945 黃金歲月 The Golden Years


《黃金歲月》中的少女坐著


在手鏡中注視著迷人的自己


這樣,正在生火的年輕男子如果轉過身來


就能看見她的內衣


相反,我們看見的卻是纖細迷人的青春少女


正在嘗試裝樣子的表情


巴爾蒂斯的色慾感是無害的


因為它是不誇張的、明確的


避免了種種的粗俗或廉價


他把弗拉戈納爾和華托的趣味


帶進了我們的世紀


除了巴爾蒂斯小心的、防衛性的敏感之外


這種趣味很難生存下來


巴爾蒂斯胯部赤裸的少女


通常是在注視著她們自己


在棕色的書房中或幻想中,挑逗、脆弱


但既不無知也不天真





1948 The Room




1 9 4 9



1949 Nude with Cat





1949 The Mediterranean Cat





1949 The week with four thursdays




1 9 5 0



1950 Girl on a Bed





1950 紙牌遊戲 The cardgame





1951 Nude with her arms raised





1951 Window, Cour de Rohan




1 9 5 3



1953

房間

The Room


《房間》是巴爾蒂斯最為著名的作品


這似乎更象是來自夢魘中的一幕


肉感的女裸,猥瑣的侏儒


不期而至的陽光


彷彿感受到了痛苦和快樂的重疊


而黑暗中窺視的貓又顯得那麼的神秘詭譎


它是無所不在的隱秘的化身


作品超脫了寓意、色彩、光感、動靜


等一切繪畫評議因素


勾起了觀者內心那種略帶殘忍的無言感覺




1954



1954 側面的科萊特 Colette sitting





1954 Le passage du Commerce Saint-Andre





1954 Three sisters




巴爾蒂斯早期的室內畫光線較暗


使人感到有點悶熱壓抑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


他的室內畫逐漸變得明亮起來


在油畫《房間》里


窗帘被推到了牆邊


光線透過玻璃窗照到室內一位


伸著懶腰、一絲不掛的少女身上


1957年巴爾蒂斯在油畫《金色的下午》里


乾脆把窗戶打開


清新溫潤的空氣涌人狹窄的室內空間


讓觀眾覺得格外涼爽





1955 Chassy by the fireplace at workshop




1 9 5 5



1955 Figure in Front of a Mantel


《壁爐前的少女》


畫中描繪了以為壁爐前正對鏡子梳妝的少女


這裡沒有任何慾念的困擾或罪惡的糾纏


巴爾蒂斯以火一樣的熱情和明亮的色彩


讚頌了純潔、和諧和完美


畫作《壁爐前的少女》中


沒有過多的色彩渲染和複雜的構圖


而是以明朗、簡練的手法描繪了


少女那純潔無暇、青春嬌美的身軀


使整幅作品洋溢著抒情的氛圍


現在這幅《壁爐前的少女》藏於紐約曼徹波里坦藝術博物館





1955 起床 Getting Up





1955 Girl at the window





1955 Great landscape with trees (The triangular field)




巴爾蒂斯不喜歡20世紀


他把自己視為未來的藝術家


他的畫里沒有電燈照明


沒有汽車,沒有機器,沒有雜訊


彷彿生活在遙遠的年代


他住過的地方有占老的樓房


廢墟式的宮殿,專制時代的別墅


他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現實在巴爾蒂斯的作品裡永遠是一種虛構


他甚至把未來看成是過去的再生


他描繪了夢幻般的未來圖畫


過去的歷史得到復活和延續





1955 Landscape in Morvan





1955 Patience





1955 The Dream





1955 Young girl with white skirt




巴爾蒂斯不是一位追逐時尚的畫家


他對周期性的東西不感興趣


他使自己的畫脫離了時間的約束限制


不願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時代的洪流淹沒


站在他的畫前,人們會有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


他大聲疾呼恢復人的本性


期望公民人文意識的覺醒





1956 Still Life (quince and pear)





1956 The Golden Fruit





1957 Landscape in Chassy





1957 Large Landscape with a Tree





1957 The Toilet





1957 The Yonne Valley





1957 Young Girl at the Window




他作畫很慢,一年之中不會超過6至7幅作品


有時候一張畫要花幾年時間


每當他作品剛剛完成時,便馬上被畫商拿走


巴爾蒂斯的作品大都為私人收藏


他一幅油畫售價高達500萬美元





1958 Nu Endormi





1958 Big Landscape with Cow





1958 Portrait of Baroness Alain de Rothschild






1958 Still Life with Lamp





1958 Study for the siesta





1958 The bouquet of roses on the window




他畫畫講究完美,在藝術上十分苛求


對自己從不滿意


他甚至關起門來


用顏色塗蓋一幅早已完成的作品


巴爾蒂斯的這種行為氣得畫商雙腳直跳


皮埃爾.馬蒂斯是巴爾蒂斯在美國的畫商


他在巴爾蒂斯的畫室里對油畫


《讀書的卡佳》(1968-1976)很感興趣


於是這位紐約的畫廊老闆向巴爾蒂斯預訂了此畫


一年後,皮埃爾·馬蒂斯按約前來取畫


可是畫上什麼東西也沒有


只剩下一片紅色


對於巴爾蒂斯來講


他筆下的人物只是一種無法實現的幻影











巴爾蒂斯和他的日本妻子有一次在瑞士旅行時


偶然發現了荒野的山谷里


有一座建於1754年的宏偉木屋


當時這家有30個房間的鄉村旅館破舊不堪


巴爾蒂斯很想把這家旅館買下來


可是他身邊既沒錢,又沒回


幸虧畫商皮埃爾·馬蒂斯


給他預付了一大筆訂金


使得巴爾蒂斯如願以償










從1997年起,巴爾蒂斯和太太、女兒


就一直住在這座山莊別墅里


巴爾蒂斯一生中


只畫了349幅油畫和將近1600張素描


這點數量對於"高產"畫家


畢加索來說簡直是小菜一碟


畢加索只需幾個月


就能完成巴爾蒂斯畢生的作品


儘管如此


依戀傳統技法的巴爾蒂斯


用他為數不多的遺產


照樣搭起了通向21世紀的橋樑





1959 The Child with Pigeons





1960 Pastoral





1960 The Moth




1 9 6 1


法國當時的文化部長安德列·馬爾羅排除眾人非議


頂住美術學院的壓力


堅持委派巴爾蒂斯擔任羅馬法蘭西文化學院院長


這一決定使得巴爾蒂斯


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重視


法蘭西文化學院設在羅馬著名的梅迪奇別墅內


巴爾蒂斯在他16年的任期內


徹底維修了這座瀕臨坍塌的古老宮殿


讓它重現昔日華麗壯觀的氣派:


他在所有的牆壁上塗上了


同弗朗西斯卡壁畫一樣的美麗色彩


更換了全部傢具,重新規劃設計了花園


複製了梅迪奇收藏的雕塑


把它們組合成輕鬆愉快、風趣幽默的群雕


巴爾蒂斯不愧是一位傑出的舞台美術師


整個梅迪奇別墅的風格


體現了他孜孜以求的永恆精神


他在那裡組織了許多重要畫展


把法蘭西文化學院辦成了


羅馬文化精英和上流社會雲集的沙龍


人們在晚會上輕歌曼舞,盡情歡樂


他成了法國駐義大利的"文化特使"


許多人為能得到巴爾蒂斯伯爵的邀請


出席在梅迪奇別墅里舉行的


盛大宴會而感到無比榮幸


巴爾蒂斯的生日非常特殊


每過4年才能慶祝一次


人們開玩笑說他的生日


與四年一度的奧運會同步


戲稱他是伴隨奧運旋律成長起來的


儘管有人懷疑他的伯爵稱號


但他習慣別人稱他為伯爵


不過,他的行為足以證明


他並不像一個貴族


他堅持保留伯爵稱號


意在強調擁有自我設計的能力


同許多古代大師一樣


巴爾蒂斯不愛使用全名


"巴爾蒂斯"只是他的藝名







這期間他訪問日本


徹底地迷醉於浮世繪藝術中


他繪畫的色彩變化更加微妙


整體強調一種藝術裝飾感


利用統一的視覺效果


凝造了一種介於東洋西洋間的特殊觀感








這次日本之行


巴爾蒂斯還有一個對他人生來講更大的收穫


——他結識了做他模特的日本女子 出田節子


不久這個異國美人兒成了他的第二任夫人


巴爾蒂斯對這位嬌柔的太太十分寵愛


他的許多作品都是以出田節子為原形繪製的


(《紅桌日本女子》《黑鏡日本女子》)










在20世紀的藝術家當中


還沒有其他人像巴爾蒂斯這樣


有意識地維護自己作為局外人的形象


他故意讓他的生活披上一層灰暗的外衣


如果你要在現代藝術史中查找巴爾蒂斯的姓名


恐怕只能在別人的引言中才能找到隻言片語


他總是拒絕透露他的生活經歷


討厭記者採訪,不願談論自己的作品


他很少照相,每隔十年才拍一次照


並且只准指定的著名攝影師站到他的面前





1963 土耳其的房間 The Turkish Room





1964 Three sisters





1965 Bust of the young girl





1965 Three sisters





1967 黑鏡日本女子 Japanese Girl with a Black Mirror





1967 紅桌日本女子 Japanese Girl with by the Red Table




1 9 6 8


倫敦泰特美術館為巴爾蒂斯舉辦了回顧展


約翰拉塞爾想編一本展覽畫冊


巴爾蒂斯直接了當地對他講:


"您就這樣寫:巴爾蒂斯是一個畫家


人們對他一無所知,現在我們來看他的作品吧"


15年後,諾曼·羅森塔爾挑選巴爾蒂斯的作品


參加了在英國皇家美術學院舉辦的集體畫展


他在電話里明確禁止


諾曼羅森塔爾公開他的履歷資料


尤其是出生日期


擔任羅馬法蘭西文化學院院長時


他在梅迪奇別墅同客人交談


起碼把自己少說了十歲


與此相反,巴爾蒂斯看重他的貴族出身


興緻勃勃地向客人主動介紹他的伯爵稱號


義大利人極為尊重這位畫家院長


把巴爾蒂斯奉為"第二伯爵"





1972 Study for the painting Nude Resting





1973 The cardgame




巴爾蒂斯是個充滿矛盾的人物


他善於社交,卻又喜歡孤獨


情願住在僻靜的宮殿里埋頭畫畫


他想給人造成紈絝子弟的印象


一直成為別人的熱門話題


巴爾蒂斯作畫非常勤奮,但很少舉辦畫展


客人幾乎看不到他的原作


他在他和外界之間修築了一道看不見的圍牆


似乎故意希望人們只能通過印刷品


和道聽途說來認識他的繪畫世界


巴爾蒂斯當了16年的羅馬"法蘭西文化學院"院長


離任時,人們為了感謝他


想給他在梅迪奇別墅內舉辦一個大型個展


他婉言謝絕了


而請大家允許他為自己崇拜的畫家普桑舉辦展覽


巴爾蒂斯的這些姿態究竟是謙虛?


還是故弄玄虛?是靦腆膽怯的剋制?


還是不想讓外人了解自己的策略?


他深知,一位傳奇人物


應當永遠處於讓人無法捉摸的狀態


巴爾蒂斯的去世


使我們失去了一位描繪光線的"魔術師"


他善於利用不同的光線製造氣氛


讓好奇的觀眾順著光線


走進具有誘惑力的房間


他一生關心的是如何表現介於現實和夢幻之間的東西


一種埋藏在人們的心底,難以言狀的願望


他筆下的少女處在靜止和運動、沉睡和蘇醒狀態之中


有的舒展四肢,自我欣賞


有的浮想聯翩,做著美夢


巴爾蒂斯晚期作品中的少女


表情顯得輕鬆自然,歡快明朗


改變了過去嚴肅深沉、若有所思的形象





1974 讀書的卡佳 Katia reading




巴爾蒂斯遠離20世紀的思想和時尚


是一位不屬於20世紀的畫家


他生活在一個時空斷裂層里


時間對他來說已經失去了意義


他畢生追求一種跨越時代的理想典範


使他的繪畫作品沒有打上時代的烙印


由於他堅持寫實主義的風格


遭到了前衛藝術家的排擠和冷落


史學家們把他劃入反對前衛藝術的行列之中


但巴爾蒂斯的繪畫藝術


一開始就受到巴黎文化名人的青睞


他們紛紛撰文予以高度評介


巴爾蒂斯則以滿腔的熱情激勵他的文人朋友們


翻開20世紀的藝術史,這種現象實屬少見





1975 Nude in Profile




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後


巴爾蒂斯的作品得到了社會的廣泛接受


他先後在歐美一些重要的藝術博物館舉辦了畫展


如紐約現代美術館畫展(1956)


威尼斯雙年展畫展(1980)


巴黎蓬皮杜國家現代藝術博物館回顧展(198)


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畫展(1984)


評論家認為,巴爾蒂斯


"彷彿從遙遠的時代,走進了當代畫壇"


"他是來自另一個星球的紳土"


巴爾蒂斯的收藏家們把他捧為"偶像畫家"


"夢幻世界的天才布置者"、"反主流繪畫的藝術大師"




1 9 7 6


法國政府授予巴爾蒂斯"國家藝術大獎"





1977 Getting Up




70年代末


巴爾蒂斯隱居瑞士


並把自己的工作室也搬到了那裡


雲杉清風,夕陽晴雪使他的藝術更加純粹


更加個性化、也更加充滿歌吟式的感情


這個時期的作品中


人物總是處在似睡非睡的朦朧狀態


女體有著椅中象花般的不勝涼風的嬌媚之態,


倦怠的夢境與冷酷的畫面形成巨大的反差


使整體基調充斥著閑逸和輕鬆


同時畫家又大量使用柔適的顏色


為作品增添雲石般的光華感覺


有效地烘託了人物的內心活動





1977 Nude at Rest




巴爾蒂斯的世界是純平面的、純靜止的


延展開的平面象一張幼稚而無形的網


似乎在以一種不可思議的永恆


存在超脫那無時不在的時間 ——


從古而今


再也沒有第二個人


能如此將時間玩弄於掌上


完成一種純粹的理性膜拜





1978 The Cat in the Mirror





1979 Montecalvello





1981 Painter and his Model





1982 Nude with a Silk Scarf




晚年,巴爾蒂斯的視力衰退了很多


過去他習慣依照草圖繪製大幅油畫


後來他無法使用草圖,改在畫布上直接描繪


他喜歡一層層地堆積色彩


畫面上粗糙不平,如同壁畫一般





1985 Great composition with corbel





1986 Nude with a Guitar




1 9 9 3


巴爾蒂斯被瑞士羅西尼耶利


地方政府授予"榮譽公民"稱號


為此,他擁有了一本瑞士護照





1988 The Cat in the Mirror




巴爾蒂斯在山莊別墅的畫室里


給後人留下了最後一張作品


《貓和鏡子》





1989-94 Cat with Mirror III





1994 Young girl asleep




1 9 9 8


巴爾蒂斯與他心愛的少女肖像


《側面的科萊特》(1954)合影留念


畫中少女的五官若隱若現


淡淡的色彩給人一種朦朦朧朧的印象


巴爾蒂斯坐在畫下的沙發上


桌子上放著酒杯,雙眼凝視著前方


似乎沉浸在對往事的回憶中





Girl kneeling, her arms on a chair




巴爾蒂斯一家住在海拔1000米的高山上


他們深居簡出,遠離媒體和公眾社會


山莊的大門對陌生人始終是緊閉的


巴爾蒂斯直到去世前夕,幾乎每天不離畫筆


他的畫室是一個極為寬敞的倉庫


每當瑞士政府熱心地催促他


儘快建立自己的基金會和博物館時


他總是一口回絕


他的妻子是一位日本女畫家


為了讓世人欣賞到他的巨作


這位58歲的遺蠕終於同意建立


巴爾蒂斯基金會和巴爾蒂斯博物館的請求


巴爾蒂斯在西方被譽為寫實主義繪畫的"末代皇帝"


有的藝術史家甚至斷言


只有3位畫家能夠影響21世紀的畫壇:


畢加索、馬蒂斯、巴爾蒂斯


巴爾蒂斯把巴黎畫派的藝術成就


和人文主義的思想精髓帶到了我們的時代


用自己的夢想圖畫把文藝復興的繪畫精神


庫爾貝的寫實主義繪畫進一步發揚光大


巴爾蒂斯在界繪畫史上擁有無可爭辯地位


崇拜者將永遠會拜倒在這位"寫實皇帝"的腳下





Landscape in Chassy




瘦弱的巴爾蒂斯不幸病倒了,他住進了醫院





Study of a girl with a window




2 0 0 1


2月17日


巴爾蒂斯辦理完出院的手續


離開醫院,回到山莊別墅


再過10天,他本來要慶賀93歲生日的


沒想到死神提前到來




出院的第二天,2月18日


這位20世紀傑出的寫實主義畫家


在家中與世長辭,終年92歲





巴黎畢加索博物館館長讓·克萊爾


在巴爾蒂斯生前就擬定好了一項計劃:


2001年9月9日


巴爾蒂斯迄今為止最大的回顧展在威尼斯開幕


九泉之下的巴爾蒂斯可以感到欣慰的是


他的作品又回到了文藝復興的發源地義大利


那裡有他心中的偶像弗朗西斯卡








| 中國情結 |




巴爾蒂斯對於中國和中國藝術抱有極大的興趣


在其作品中可以發現東方藝術對他的巨大影響


1995年6月,「巴爾蒂斯畫展」來華展出


其女兒代表年邁的畫家出席了畫展開幕式


並宣讀了父親致中國觀眾熱情洋溢的信件


對於不願宣揚自己的巴爾蒂斯來說


這是極為罕見、非同尋常的舉動


巴爾蒂斯對中國觀眾說:


「有一天我突然發現時光已逝


我不復孩童,而成了88歲的老翁


是如今所謂著名畫家的那種人


幾乎到處都辦我的畫展,甚至在中國!


然而,切勿以為我是大師!


我不喜歡當代繪畫


我不得不創造一種可以傳遞事物之神


並表現我所見到的現實之美的繪畫


而時下的畫家作畫


是要表現他們那個"個性"


卻忘記了共性才重要…


我懇求我的中國朋友


不要受現在西方的影響


而今此地只是一片極度可怕的混亂!


請你們惠顧我的衷曲


因為這是力圖走出20世紀末


大混亂的人所創作的作品」


巴爾蒂斯一段簡短而質樸的話


不僅闡明了藝術真諦


而且表現出一種人生境界


對於從事藝術創造者和普通人


都有非同一般的啟示意義





巴爾蒂斯與他的女兒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莫蘭迪: 用一生「專情」演繹藝術真諦
《天梯》之後,蔡國強想做一個梯子通向「藝術史」
費城,古老鐘聲在新大陸迴響
大叔花33萬爆改直升機成民宿,睡在裡面做夢都在飛翔

TAG:藝術與設計 |

您可能感興趣

20世紀穆斯林的時尚:非斯帽
世界油畫經典:20世紀最偉大的畫家——巴爾蒂斯
1962年諾貝爾文學獎約翰·斯坦貝克:20世紀美國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鏡頭下的歷史——上世紀50至70年代的芬蘭首都赫爾辛基
20世紀的大菩薩——艮尼瑪
伊斯坦布爾的哈爾克頓的頂層公寓:中世紀的風格與現代舒適和優雅【A963第1386期】
1962年諾獎約翰·斯坦貝克:20世紀美國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
19世紀尼羅河畔的埃及人
《騎士隕落》S01E04 中世紀的貞潔測試,西班牙和法國的徽章,加泰羅尼亞和納瓦拉的歷史
脖頸之美:19世紀英國拉斐爾前派畫家 但丁·加百利·羅塞蒂
迪士尼、時代華納、21世紀福克斯、CBS、探索等媒體娛樂巨頭2018年一季度業績
17世紀喀爾喀蒙古釋迦摩尼佛像
全球唯一的水下城市,花費250億美元,被譽為21世紀的亞特蘭蒂斯
為了收購 21 世紀福克斯,迪士尼又加了 200 億美元
15世紀佛羅倫薩的美麗與哀愁
英國布里斯托爾大學:20世紀初的杭州美景 快來看沒有倒掉的老雷峰塔
蓬佩奧·巴托尼:18世紀的羅馬「畫家王子」!
倫勃朗·梵·萊茵 17世紀荷蘭最偉大的畫家
哈爾濱,20世紀80年代的經典劇場建築
這道15世紀的要命選擇題,讓阿爾巴尼亞跟奧斯曼帝國打了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