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譚盾的赤子中國心」人物專訪

「譚盾的赤子中國心」人物專訪

記者簡介

趙聰,1976年生,中國當代琵琶演奏家,中國十大青年琵琶演奏家之一。中央民族樂團琵琶首席,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琵琶協會副秘書長,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文化部青聯委員、北京大學藝術總團顧問。個人設計的「背負式琵琶」獲得國家專利。2016年9月4日,在G20杭州峰會文藝演出《最憶是杭州》中,演奏《春江花月夜》。

6月13日,中國民樂國際網邀請著名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先生進行了人物專訪。採訪中,譚盾先生闡述了對當今中國傳統國樂發展前景的展望,對藝術與科技擁抱的暢想,以及與中央民族樂團合作《風與鳥——民樂交響世界首演》音樂會的合作感想,對中央民族樂團做出了高度的評價。

Q

您和中央民族樂團的此次合作有什麼感受?

譚盾

中央民族樂團在我內心裡是非常特殊的,我在中央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經常參與民族音樂的創作,心裏面有一個很大格局的夢想,我記得那時候下了課沒事兒就要去中央民族樂團排練,聽完之後感覺熱血沸騰,都是音符啊、夢想啊、民間啊、採風啊這種狀態。

所以這次回到中央民族樂團,我用「回來」,其實我是第一次和中央民族樂團合作,其實有一種「回家」的感覺,因為在中央音樂學院讀書的時候,我總覺得這個團就是我的一本教科書,所以這次和他們的合作覺得特別的高興。

Q

您有統計一共寫過多少有關民樂的作品么?

譚盾

這個我還真的沒有統計過,但是我的每一部作品,無論是電子的、交響的、管弦的、室內的、甚至和國外的院團,例如印度尼西亞、佳美蘭的樂隊協作,有時候和歐洲中古世紀的那些早期音樂的樂團合作,我都是以國樂、民樂的感悟來創作的,所以要讓我真正的評判,我覺得我的每一部作品都是民樂作品,我覺得是一種情結,也和個人的經歷有關。

Q

您最近與中央民族樂團排練已有兩天,您有什麼感受?

譚盾

中央民族樂團最讓我覺得寶貴的是上手快,也就是說團員的基礎非常好,這麼好的基礎,這麼好的手上的「活兒」(技巧),我們可以更深層次的溝通很有意境的東西,涉及到中國音樂美學,比如說『形斷意不斷』、強呼吸與弱呼吸、『此處無聲勝有聲』,我一直講起拍比發音更重要,沒發聲的呼吸就是整個樂隊的靈魂,當整個樂隊在一起呼吸的時候,你要多弱就可以有多弱,要多強就可以有多強,世界上最好的樂團都是在發生前的那個不發生的呼吸拍子,特別的漂亮,所以我們在有關於中國美學方面的溝通是非常深入的,我覺得中央民族樂團的發聲等整個音樂的感覺是不一樣的。雖然只有兩天,我覺得民族樂團整個演奏的音色、力度,以及力度與節奏的風格是精湛的,是值得探索的。

Q

您前段時間獲得了金獅獎,您曾獲得格萊美、奧斯卡等大獎,可謂獲獎無數,您第一次獲獎時是什麼感受?

譚盾

我每一次得獎,家裡人都會問獎金多少,我說對不起,又沒有獎金,家裡要有保姆的錢、水電的錢、租房的錢、飛機票以及小孩的學費,儘管我得的所有的獎都沒有獎金,無論是奧斯卡、格萊美以及這次雙年展的獎,但我覺得特別欣慰,獎的本身真的只是一個獎,一個最高的榮譽,榮譽我覺得是不能用獎金來衡量的,格萊美、奧斯卡、金獅獎、巴赫獎、肖斯塔科維奇獎其實都是對中國文化的致敬,因為我自身無論是思想還是創作,表演還是指揮,其實我跟國學、國樂是貼在一起的,而這個引申出來的每一次表現,無論是電影音樂還是視覺音樂、音樂視覺,都和中國傳統的文化有關。這些獎與其說是對我的表彰,倒不如說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致敬,因為我做的一切都跟這個民族、文化傳統和根有關,很多東西在跟全世界的觀眾溝通的時候,是一個艱辛的歷程,同時也需要哲學、美學和技巧來支撐,所以我覺得在這個層面上如果有那麼多國際的獎項來承認你,我覺得就是向中國文化的致敬。對我來說,我自認為自己是一把鑰匙,這把鑰匙用來開啟各個藝術中心、劇院、藝術節的大門,但這把鑰匙是怎麼造的呢,其實這把鑰匙就是由民族的、傳統的民族音樂美學造就的,所以我這把鑰匙是與眾不同的,所以造鑰匙、使用鑰匙一定要想到鎖匠,喝水一定要想到挖井人,我覺得民族音樂界從劉天華到阿炳等都是我們的前輩,我在它們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這次來到中央民族樂團我是覺得「如魚得水」我是「魚」,他們是「水」,我覺得幸運,一個擁有這麼高的技巧,手上功夫這麼好,加上民族樂團與整個社會擁有良好的溝通,領導也如此得力,如此優秀的團體我覺得能夠和他們合作是「如魚得水」。

Q

這次演出很特殊,您用中央民族院團演出,西方樂器作為主奏,是怎樣考慮的?

譚盾

我覺得在我的心目中是沒有東方與西方的,就像去考察敦煌的壁畫,你會發現那些四百人的樂隊、三百人的樂隊,一千多年前都畫出來了,樂器都寫出來了,其實按照敦煌壁畫上所畫的大樂隊的感覺,你就會發現整個世界樂隊的歷史要往前面推一千年,那時候你會發現東方和西方是從來沒有隔閡的,歷史非常有意思,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其實生命的哲學就在於你、我能夠變成一件事,就像奧運說的「你和我」,我覺得指揮和樂團、東方和西方、主奏和樂隊、其實都是「1」的概念,非常像中國國學,提出陰陽其實是為了融合的最高境界,而不是衝突的最高境界,對比是為了融合,所以一切的一切其實在演奏美學裡面是為了一種高境界的融合,我覺得這兩天的排練無論在音色、節奏還是力度,從點、線、面各個層次,在民族音樂演奏美學的方面是有非常深刻交流的,而且演奏的質量非常高。

Q

在您心目中音樂與科技、視頻的關係是怎樣的?如果視頻和音樂同時在台上,會不會搶了音樂的風頭?

譚盾

我覺得其實在中國早期的民族音樂學裡面,無論是「大象無形「的也好、」大音希聲「的也好,還是「此處無聲勝有聲」,無論從武俠還是到音樂,所有的東西都是和視覺或者是「看不見的」視覺、「聽得到的」視覺有關。視覺其實在音樂家排練之間,指揮家和樂團排練之間,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塑造聽覺的橋樑。所以有時候是在聽覺的範圍裡面去實現視覺。那麼我們也可以從哲學的方面來考慮,從視覺的氛圍裡面去探索聽覺,這兩個東西一點兒都不矛盾。中國音樂最早期的美學談到樂舞和舞樂文化,無論是唐代大麴還是胡笳十八坡,會發現其實視覺的呈現,舞樂和樂舞之間的融合是沒有界限的。我覺得一個音頭、一個長音、一個連線,點線面的演奏都是和聲音塑造的視覺有關,和身體的丹田,整個演奏時的能量有關,同時和集體有關,當奏一個很弱的聲音的時候,幾百個人在一起的時候,一定是藉助視覺,尋找內心深處的感覺。音樂或者音樂會的呈現方式,是一個和觀眾分享、溝通的方式,你要讓別人覺得好看,好看就好聽,所以我覺得音樂的視覺非常的重要。同時,一個在視覺上沒有任何想像力的人,難道可以把音樂做好么?不可能的。我們發現其實無論是民族器樂還是管弦樂團,每隔三五十年,樂器音色的拓寬是發展很大的,也就是說,科技和藝術是一對非常有意思的孿生姐妹,達·芬奇說如果你想知道鳥怎麼飛,那麼你要知道風怎麼吹,科學家聽了達·芬奇這句話,創造了飛機。所以說,藝術家的靈感可以啟發科學家探索飛機,那麼科學家的理智、科學其實也像藝術家對於看不見的聲音的探索。科學家所做的東西很像藝術家探索聲音,聲音是看不見的,也摸不著的,就像「牛頓定律」,實驗一個「牛頓定律」要摸多少聲,聽多少音,有多少想像,所以音樂和科技就是一對孿生姐妹。今天到了21世界,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科技的年代,千萬不要把科技當成我們的阻礙,因為傳統,特別是即將消失的傳統,如果可以和科技擁抱的話,那就可以延續到未來。我覺得科技有兩個層面,一個是藉助科技來傳播我們傳統的藝術,同時我覺得傳統藝術在創造的方面,在視聽、3D多媒體方面主動探索一種新的形式,我這次和中央民族樂團合作的「手機交響樂」,通過手機,把藝術家的心聲帶給社會和大眾,我們對天、對地、對我們的地球的關愛,我們對環保要有我們自己的聲音,所以手機作為一種新的「樂器」,無論是百度、騰訊、阿里,都可以是我們的樂器,都是我們藝術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科技音」、「科技的旋律」、「科技的節奏」,一切的一切只有當擁抱科技的時候,我們的傳統才可以走向未來,達·芬奇給我們做了一個很優秀的榜樣。

所以科技要傳統化、國樂化,國學化,同時科技一定要中國化,要有中國自己的「陰陽太極、儒釋道」的傳統,這樣才能有不同的格局和音樂性格。所以科技是有美學的、是有性格的、和藝術是一模一樣的,我覺得玩藝術的人就是玩科技的人,搞科學實驗的科學家也是藝術家,他們是最讓人尊重的藝術家,所以民樂的未來一定要和科技擁抱,最高層次的美學和哲學層面,無論是民樂、交響還是電子,其實都是相通的。所以我覺得無論是演奏、創作還是傳播,包括藝術管理四個方面,都和當代已經到來的科技的氛圍相關,我們應該與其讓別人踢著屁股走,不如自己拉著大流往前面沖,我覺得一定要這樣。

GIF/80K

譚盾老師暢聊了對音樂、對科技、對藝術的感悟,提出了自己對民樂這一國寶藝術的發展之路的暢想。縱觀譚盾的音樂創作之路,獨出機杼之作已然碩果累累,奧斯卡最佳原創音樂獎、格萊美作曲獎……以及最近獲得的威尼斯雙年展音樂終身成就金獅獎等,譚盾總能給予音樂以歷史感、民族感、深厚感。從「有機音樂」運用水、紙、陶到科技、網路微信,譚盾迥然不群的藝術創作為中國傳統音樂的發展指出了一個方向。當被問及究竟有多少作品有關於中國民樂時,譚盾老師微笑道:「我所創作的每一首作品幾乎都涉及到民族音樂」,此時的譚盾老師,臉上露出一絲自豪感,回想那些灼灼之作與譚盾老師的名言「所有的繼承都是為了創新」,譚盾老師始終致力於用時尚的方式、多元的因素,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尋找民族音樂的新發展,為了保護長城,創作歌劇《秦始皇》,運用陶樂團、石鼓,將史料轉化為音樂;為了保護《女書》,創作微電影交響詩《女書》,運用」音樂3D「,交響詩與女書吟唱同步;為了保護湘西古老文化,創作多媒體巨制《地圖》,將民間音樂與交響樂相對應。而對於獎項本身所帶來的榮譽,譚盾老師淡然的說道:獎項是對作品的認可,讓中國的文化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接受和認可,是最欣慰的。譚盾老師的採訪中,自始至終向我們傳達著一位以弘揚中國傳統藝術為己任的藝術家對中國傳統藝術的使命感,用世界的語言傳遞中國文化。

此外,譚盾老師給予了民樂國際網重要的職責與期盼,他認為:「民樂國際網就像是一個絲路般的網狀,它的傳播能量將不可限量,它是一個隱形的『絲綢之路』……將國家美學的、民樂的、年輕的人才通過國際化、多樣化、科學的甚至非常時尚的方式向世界傳播與溝通」,關於中國民樂向世界傳播的問題上,譚盾老師堅持在繼承傳統中創新,認為:中國民樂國際網應匯聚世界各地優秀的樂團,以民族器樂協奏曲的形式將中國音樂推向世界,同時中國的民族樂團也應在世界的音樂節、藝術節中「大開花」,將絲綢之路特別是敦煌壁畫之中記載的中國國樂的形態、結構、美學、演出方式等,用一種嶄新的方式、網路的形態、科學的方法與全世界溝通;中國的民樂藝術家要有大格局與世界觀,我們的舞台是世界性的,我們要把對民族、對傳統音樂文化的熱愛轉化為一種創造能力,真正的」為國出力「,我們每一位音樂人都需要調動一切有可能的能量,這種能量是世界的、是科技的、是現代的,為中國傳統音樂創造世界格局。

來源:中國民樂國際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兒女 的精彩文章:

王石宣布退出萬科,此前的他都在忙些什麼

TAG:中華兒女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國輝:中國畫人物畫瑣談
中國國家畫院水墨人物藝術展在巴黎精彩亮相
三國人物之呂虔
人物專訪:肖立嫻
胡永凱中國風味女性人物國畫欣賞
中國國家畫院水墨人物藝術展亮相巴黎
三國人物傳之吳懿
論中國傳統藝術與中國油畫的融合創新,中國經典人物油畫欣賞!
【人物春秋】何其鞏與私立中國大學
中國乒乓球靈魂人物:張繼科
探索國學人物:客觀討論中國國學大師排名前十的是哪些人?
陶思旭新中國畫人物系列
國學識人用人智慧——《人物誌》淺析
台灣民主的關鍵人物:蔣經國
岳陽伢子劉銳獲評「十大感動中國人物」
三國人物之劉備
《三國》人物賞析
戲說中國四大名著三國人物,文物韜略。
民國人物偶話
外國美術史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