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第10顆微納衛星發射升空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第10顆微納衛星發射升空

參與歐盟QB50計劃首次開展低層大氣探測

國防科技大學研製的第10顆微納衛星發射升空

衛星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目前運行狀態良好

央廣網6月26日消息(趙勇 記者王握文)記者今天從國防科技大學獲悉:由該校航天科學與工程學院自主研製的「國防科大立方星」(NUDTSat),搭載比利時馮卡門流體力學研究所的載荷,6月23日在印度薩迪什·達萬航天中心,與歐盟QB50計劃中的其它7顆立方星一同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長沙地面站隨後接收的星上數據顯示,衛星運行狀態良好。這是該校開展航天國際合作取得的一項標誌性成果,也是近5年中成功發射的第10顆微納衛星。

「國防科大立方星」重約2.1公斤,為標準2U(10cm×10cm×22.7cm)結構,其主載荷為離子與中性粒子質譜儀,用於開展低熱層大氣成分探測。它與歐盟QB50計劃中其它衛星組成低層大氣探測衛星星座,部署在離地面500公里的軌道上,對高度90~300公里範圍內的大氣低熱層進行探測,配合完成目前人類尚未深入開展過的中性粒子和帶電離子組成與分布、阻力參數、大氣溫度、近地磁場等長時間多點原位測量,同時開展衛星再入大氣層過程的相關研究。

歐盟QB50計劃是歐盟第七框架協議的旗艦項目,它通過國際大學科計劃吸引了全世界五大洲23個國家與地區的參與,已成為迄今為止世界上參與國家最多的國際航天合作項目。

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第一批參與歐盟QB50計劃的高校,他們依託學校「納星研究生創新基地」,組建了以研究生為主體、部分本科生參與的「QB50計劃項目組」,通過全程參與項目設計、論證、實施和評審,深入理解衛星設計和製造的流程和規範,在微納衛星研製實踐中提高創新能力,積累航天工程經驗。在「國防科大立方星」研製過程中,「QB50計劃項目組」在老師指導下,在微納衛星體系結構、姿態控制、星務管理、空間自組織網路、多星協同測控等方面實現了一系列技術突破。通過廣泛採用商業元器件,有效降低衛星研製成本,探索形成了立方星的標準化與模塊化、定製衛星服務模式等新技術和低成本微納衛星研製之路,有效擴大了在國際上航天領域的影響力。

近年來,該校瞄準國際航天技術發展前沿,積極開展微納衛星及相關技術研究,建立了全國第一個「納星研究生創新基地」,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骨幹教師為核心、在讀研究生為主體的微納衛星研究團隊。先後研製並發射了世界首顆單板納星「天拓一號」、我國首顆視頻成像微納衛星「天拓二號」、包含6顆衛星的國內首個集群衛星「天拓三號」,以及我國首個衛星在軌加註實驗衛星「天源一號」。隨著「國防科大立方星」發射升空,該校取得了5年5次成功發射10顆微納衛星的驕人成績,在微納衛星研製領域寫出一個個絢麗篇章,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與人才支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國際在線 的精彩文章:

以色列空襲敘利亞政府軍目標
巴西專家:習近賓士理之道有助於更好地進行全球治理
俄羅斯專家:全球治理局面需改變 要強化金磚國家作用
「富貴吉祥」傳情誼 絲路畫卷暖人心——中央美院教授書畫作品在「盛世公主號」郵輪博得滿堂彩
茂縣救援組圖:廢墟上的30小時

TAG:國際在線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城商業第136期—強大的衛星科技
「2017年度中國十大醫學科技新聞」揭曉 北京大學獨攬三項
2017年世界國防科技發展綜述—新概念武器
2017年世界國防科技發展綜述 —人工智慧、空間、網路
2017年世界國防科技發展綜述 —先進位造、動力與能源、前沿技術
2017年美軍國防科技創新活動綜述
頂級學術期刊曝中國一科研成果 黑科技用於096核潛艇
2017年國外國防科技十大進展
MIT發布2018年「全球十大突破性技術」 中國黑科技上榜
從星戰黑科技 看IBM的科技哲學
2018年科技領域十大顛覆性技術
全球海洋科技發展動態2017年第五期
學弟黑科技之3D列印
六小齡童在《2017年度科技盛典》為「悟空號衛星」研發團隊負責人常進頒獎
星環科技孫元浩:2018年人工智慧技術三大發展方向
一組科技新聞:300米深谷在建大橋倒塌、納米機器人、創新指數中國升美國跌、阿里每天交1億元稅
2018十大最火科技:美國造「鋼鐵俠」盔甲 中國領跑5G和量子計算
全球海洋科技發展動態2018年第一期
神148 中國科技館
科技早報 – SpaceX成功發射重型火箭、科技股全線反彈五大巨頭均漲超2% – 2018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