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過年逗孩子的事
過年那陣朋友圈瘋轉一條消息:
又快過年了,請大家記住,過年別逗我孩子。別說,「上我們家吧,你媽不要你了」之類弱智語言!別讓我孩子表演才藝,他又不是猴子!一切以我孩子主動自願為原則別因為我孩子不打招呼就說他認生,別說他不如誰誰誰,如果讓你們在陌生人面前表演節目你能大大方方表演嗎?自己做不到也別要求別人!我孩子很優秀,他們是獨一無二的,請尊重他們!
我非常同意這條消息里所提醒的內容,我自己作為「人家的親戚」我從來不逗孩子。但是作為孩子的媽媽,我對這條消息就有另外一個角度的看法。
摘要
一、我也曾經歷這樣的不快
二、關於「上我們家吧,你爸媽不要你了」
三、關於「讓孩子表演才藝」
四、關於「孩子不打招呼」
五、關於「孩子被論斷」
一、我也曾經歷這樣的不快
我們家弟弟剛出生的時候,有一次公公婆婆和我們商量,說要帶姐姐出席一個飯局,我本人是很討厭這種飯局,因為小朋友在這種飯局上其實非常無聊。但是公公婆婆一再表示,都是些很好的朋友,所以我同意他們帶她去了。
結果等我和楊先生帶著弟弟去接她回家的時候,公公婆婆的好朋友就開始當著我們的面逗姐姐:「啊呀,爸爸媽媽有了弟弟就不要你了。」
姐姐震驚了,因為她從來沒有這樣考慮過問題,而且當天回來以後她就有很多負面情緒的表現。
我那天也震驚了,我非常生氣,因為我覺得公公婆婆把我家姐姐帶出去,就該保護她不受傷害,可他們在朋友這樣說的時候,竟然沒有一點表示,既沒有安慰姐姐,告訴姐姐這是個謊話,也沒有制止他們的朋友,告訴他們這是不好的(現在回憶這個場景我仍然感覺很鬱悶)。
我那天發了非常大的火,向楊先生強烈要求,必須要和公公婆婆來說這件事。楊先生被我搞得也很不開心,因為覺得他沒有錯,為什麼我要向他發火。後來他和公公婆婆說了這件事,公公婆婆也非常不高興,因為他們覺得,他們的朋友根本沒有惡意,只是個玩笑話。帶孩子幹嘛這麼講究,這麼當真,他們怎麼可能當面去制止他們的朋友說這些話。
氣歸氣,我內心深處其實也理解公婆。總有這麼些場合,人家逗孩子,父母沒法說。所以最後的結局就是無奈。
於是大家就在微信圈裡撒撒氣——其實真的愛逗孩子玩兒的多是那些年紀大的人,他們才看不到這些消息,他們連微信都沒有——所以發這條消息的人,只是在撒氣。
那條消息的語氣也是撒氣啊,因為平時不會和老人啊親戚啊這樣說話,所以就覺得很解氣啊,「弱智語言」,「他又不是猴子」,「你自己做不到也別要求別人」……真的走親戚的時候,你試試看是不是說得出口。
我也曾想過,那我們惹不起我還躲不起嘛?我就少和他們接觸不就行了嗎?
確實,如果不是太親的親戚,也許可以逃避這個問題。那如果親戚很親呢?三天兩頭要見的呢?就因為這個,就不見了?就算親戚都搞定了,那其他人呢?幼兒園的保安?公司里的老同志?小區里的婆婆阿姨鄰居?
我既不可能改變別人,也不可能幫孩子改變環境,那與其逃避,不如面對。
二、關於「上我們家吧,你爸媽不要你了」
我也很為這句話難過,是因為這句話讓我們的孩子失去安全感。
我爸爸是警察,小時候爸媽工作都很忙,他把我放在派出所里他就出去執行任務了,然後他的同事們開始用這種話各種逗我。我那時候很小,真的很害怕,因為爸爸是警察,萬一爸爸被壞人打死了回不來了呢。
但仔細想起來,我們小時候,這些老人就愛逗我們,現在我們長大了,樂趣就轉成逗我們的孩子了——其實我估計他們自己小時候也是這麼被逗大的。由此可見,他們的逗樂裡面,至少不是故意的壞心。
不過現在反觀我自己的成長過程,後來更刺激人的事情,多得是。我小學因為爸媽沒送紅包被老師報復,初中暗戀的男生三年都拒絕和我說話,高中被自以為很要好朋友的欺騙,大學被自己很深愛的男朋友甩……
但是我也長大了,心理好像也沒有變態。
——成長就是這樣伴隨著痛苦的。糟糕的事情是有影響,但是也沒有我想得這麼壞。
我想,我們能夠給孩子的安全感,就是爸爸媽媽平時在家建立的那些安全感。爸爸媽媽非常愛孩子,爸爸媽媽彼此相愛,孩子能夠感受到爸爸媽媽無條件的接納,等等。這些是我們能夠帶給孩子最好的東西。
如果爸爸媽媽在這個過程了,反而吵架了,那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比那些不太認識的親戚的一句「你爸媽不要你了」所奪去安全感的負面影響,要大得多得多。
我們沒有辦法避免生活給孩子帶來的各種磨難,但是我們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度過。陪伴,才是我們可以真正為他們做的。
三、關於「讓孩子表演才藝」
我小時候,媽媽鼓勵我在各種場合表演,我小時候沒有文藝天賦,出過各種丑。有一次我媽媽帶我在上海大世界看錶演,主持人鼓勵觀眾上台去表演,我媽媽就鼓勵我上去,小時候傻啊,結果我就上去了。然後和另外一個大人PK什麼。結果人家唱歌那個好啊,我唱歌那個爛啊,我唱完都幾乎沒什麼人鼓掌,大獎肯定是沒得拿了,出於鼓勵,主持人獎勵了我一個肥皂盒,可我後來還是難過了好一陣子。
但是我媽媽好像一點都不介意,她還是一直鼓勵我在大家面前表演。她甚至把我唱的歌,講的故事都錄成了一盤盤磁帶,也會放給我聽。後來上學了以後,因為不怕丟臉,「積極舉手發言」每年都一直在我的評語里,再後來,我參加各種辯論賽,演講比賽,一直到成為一名律師,庭審時候,即使被法官無情打斷,也可以厚臉皮地繼續發言。
更神奇的是,現在,周圍的人都開始誇我有文藝天賦,因為我會很多種樂器,單位年會上還可以自彈自唱。因為媽媽的信任和扶持,竟然把我原本沒有的文藝天賦給激發了出來,而且還把我當初的勇敢的優點發揮到了最大。
所以關於這件事,我理解孩子受挫真的會很難過,可是事情不是就一定往不好的方向發展。是不是孩子不主動自願,我們就不鼓勵了,這樣一定好嗎,好像也不一定。
我覺得我媽媽在這個過程里,做得最好的一件事,並不是她因為我難過就停止她的堅持。而是,她真心地,堅持認為,也不斷告訴我,我是一個很有天賦的女孩子。
四、關於「孩子不打招呼」
我自己小時候也是一直被強迫和人打招呼。我家是一個規矩很大的大家庭,吃飯的時候必須坐得端正,右手拿筷,左手必須扶碗。進門喊人,要從尊到卑一個個叫過來,再見的時候倒是可以省略就說一句「大家再見」。
不過後來就成為了一種習慣。我連弄堂里的爺爺奶奶,樓下的鄰居叔叔阿姨,我都每天一個個喊過來。所以小時候,其實很佔便宜的是,大家都覺得我嘴巴甜,很喜歡我。
一直到現在,還有老鄰居記得我們這家人的孩子,因為我們嘴巴特別甜,以至於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所以我對孩子不打招呼這件事,有兩個層面的看法:
一個層面是,孩子是有害羞,有軟弱,父母應該體恤他們,憐憫他們,感受他們的感受。
但另一個層面是,幼輩向長輩打招呼,也算是種傳統美德,這也是需要讓孩子明白的。
我想我們完全可以做在親戚前面。在孩子遇見親戚以前,就告訴他們,向別人打招呼,是一種表達尊重的方式,是可以讓對方高興的。好像幼兒園裡,老師看到寶寶,和寶寶打招呼,寶寶也很高興一樣。
我們也可以在這件事上,讓孩子學會如何體貼他人,特別是老人的感受。
而且這真是一個獎懲分明的好機會,因為老人一高興,那個紅包馬上嗖嗖嗖地就飛來了。
五、關於「孩子被論斷」
我小時候有一個很糟糕的經歷。我自己的嗓子,和周迅一模一樣。可是偏偏和我的小表哥唱歌好得嚇死人。他小時候參加小熒星藝術團,高中年年承包了所有歌唱比賽的冠軍,大學裡是廣播台主播。而且大家一起長大,年紀相仿,所以就難免被一直比較:
小時候比唱歌,比長相,比活絡程度。
長大了比讀書,比考試成績,比獎學金。
一直到現在,長輩還要比,比工資,比誰結婚早,比誰先抱孫子。
小時候因為我唱歌被大家說難聽,因為我眼睛小,哥哥眼睛大,我偶爾也難過一陣子。但是現在再被長輩比,我自己就覺得好好笑。長輩說哥哥工資高,我和哥哥都一笑了之。我甚至還會主動說,是的,我收入是沒哥哥好的。為啥?因為我覺得自己過得很好,你們比來比去,我根本不CARE啊。周迅都出專輯了,我幹嘛要自卑我的嗓音。哈哈哈。
一個人過得好不好,難道還要靠他人來肯定嗎?就好像我的孩子好不好,難道還需要你告訴我嘛?
所以,就是被說幾句,又怎樣呢?孩子不如別人,就不如別人羅。其實,如果爸爸媽媽為了這件事情生氣,孩子反而會覺得人家說的是真的,孩子反而會難過。如果爸爸媽媽根本就不在意這件事,孩子也一樣會看開,就當是個耳邊風了。
這樣不是很好嗎?我們自己用積極的心態,也帶給了孩子一個積極的心態,讓他從小就練習,不被別人的肯定就左右了自己的心態。
我很感謝我的信仰給我帶來的價值觀,就是:看起來好像自己消化問題,自己改變自己,是吃虧了。但是實際上不論是過年和親戚相聚,還是生活里和老公相處,還是工作中處理各種問題,不試圖改變環境,而禱告「我願意改變我自己」,對我意義重大。我自己就是這樣一點點LEVEL UP的。
楊太太
基督徒,結婚七年,將有三寶,在職媽媽
——忘記背後,努力面前的,向著標杆直跑
抱歉大家發的消息我常錯過回復時間,
如有要事請按右下「寫留言」,


※願給經歷流產的爸爸媽媽一點安慰
※楊太太,你的時間從哪裡來?
※我在青年旅社認識的那些好玩兒的人
TAG:楊太太的成長日記 |
※聊聊年俗那些事兒
※和孩子聊聊我們的童年
※聊聊肚子上的事兒
※聊聊房子的事兒
※大年三十,我們和您聊聊年獸的那些事
※聊聊今年玩過的好遊戲
※聊聊狗年紀念幣的「那些事兒」!
※聊聊那些陪伴我們童年的玩具
※來跟你聊聊春季過敏的那點事兒
※狗年說狗,聊聊「狗」的那些事
※聊聊春季過敏那些事兒
※聊聊這些年我們看過的熱血番
※聊聊天蠍座的那些事
※今天聊聊閨蜜裝的那些事兒
※親子對話:與孩子聊聊零花錢的事兒
※聊聊孕期的那些事兒
※忙碌一年到頭 聊聊年終獎那些事
※聊聊床的那些事兒!
※越來越洋氣的年已過半,我們想和你聊聊年味兒
※聊聊你和女神的那些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