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年產過十億的培訓機構是怎麼做起來的

年產過十億的培訓機構是怎麼做起來的

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詳解達內商業模式》,文章對目前的行業老大(年產十億)做了具體的分析(怎麼做到的呢?),就我看到的這個版本的內容來說,對達內的解讀很全面,尤其是對其最主要的兩個變革點做出了很詳細的分析。

先對文章內容做簡要羅列,再寫自己想要補充的內容。

文章內容簡介:

一個企業的崛起一定是不一樣的競爭力,作者首先用北大青鳥和達內做對比,北大青鳥定位為對沒有考上大學的高中生做培訓,達內的定位是對畢業的大學生做培訓,側重點的不同加上大學生越來越多,因此達內越來越好,北大青鳥逐漸沒落。這個邏輯看上去沒毛病,但是實際上有一個小問題,後文再講。

對於行業老大的幾天重要的策略的分析有:就業後分期付款模式——降低招生門檻;打造全面的招生渠道(校招和社招,校招就是從大學招生,有專業共建、實訓基地、招生合作三種主要方式;社招即校園外的招生,主要以互聯網廣告和口碑介紹招生為主。);雙師課堂。

文章其他的部分就不過多贅述了。

這篇文章寫的很好,但是有些觀點不是特別的認同,我之前也對行業大哥做過專門的分析,對比的競品機構是傳智,因為這兩家不管從業務領域,經營模式,最早的主打課程,包括對未來的布局(雙師課堂)都是類似的,但是現在已經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不明白具體什麼道路的翻看之前的文章)。

不認同本文用北大青鳥和達內做對比是因為嚴格來說,兩家不是一個領域的,這一點只能夠說明目前IT職業教育比IT學歷教育更加適合市場,但是不能夠說明其中的一家為什麼超車。之前寫IT教育簡史的時候我們對IT教育做過一個分類(雖然大家都是一個行業,但是實際上是有區別的),主要分三種:認證培訓(賣證的),職業教育(幫就業的),學歷教育(賣學歷),也就是說大家的出發點就不一樣。文中作者用培優補差的邏輯分析沒有問題,因為所有的教育領域都可以分為培優和補差,但是在IT教育領域通用理論難免有一點水土不服。

回到今天的標題,如何做成一個年產十億的培訓機構?

有這麼幾點:

早,開始的早,起步的早,佔了一步先機。

更加貼近用戶。就業後分期付款模式是開創性的,其降低招生門檻,讓IT職業教育的人群擴大了N倍。

招生。行業老大最厲害的是社招,主要是網路招生,行業第一沒有問題,在這上面是不會被超越的,多年的積累不容忽視。除非像傳智一樣走一條別緻的路。至於校招現在已經不是什麼優勢了,我們統稱為院校合作,目前院校合作是一片紅海,在人情社會裡面,太容易被取代了,一家學校十幾家機構搶現在是很正常的。

雙師課堂,關於雙師我們之前做過分析,視頻教學儘管有自己的弊端,但是確實能夠支撐起企業快速平穩的發展。講個段子:某個業內機構擴張太快,沒有足夠的老師,怎麼做呢?就讓自己機構畢業的學生去當老師,如果講課一個月沒有被轟下台就可以一直講,被轟下去就再換一個。從這個角度來看雙師和雙元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並不是說視頻課好,各有利弊(之前有文詳解過)。

至於就業什麼的我就不說了,雖然《詳解達內商業模式》裡面講了很多,但是軟文味兒有點大,我算是本著平等交流取其精華的原則摒棄了軟文部分。

更多相關內容請持續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T職業教育內參 的精彩文章:

做出一個年產過億的在線教育平台有幾種套路?
培訓掉進坑裡應該怎麼辦?
就問你慌不慌:每天都有 一百萬 程序員在投簡歷
教育培訓行業傳統營銷方法分析(一)
事實是:計算機專業大多也要先培訓再就業

TAG:IT職業教育內參 |

您可能感興趣

屹立百年不倒的神秘情報機構,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
40年來最具遠見和魄力的機構改革方案,你看懂了嗎?
最嚴新政下,這家不到一千平的機構竟然做到了3000萬!
從班課到一對一,看培訓機構20年的班型演變史
朱棣設了一特殊機構,多年來害中國不淺,國家幾乎成了太監的天下
紅軍大學:這是個怎樣的機構,從這裡可以看到紅軍艱難的一面
萬能哥推薦:如何找到一個好的輔導機構
中美合作所,到底是怎樣的一個機構?
有底氣就是不一樣,看專業機構對領克01的評價到底怎麼樣?
40年來最大力度機構改革要來了
每年在體檢機構做一次體檢,真的有用嗎?
歷年節後大概率開門紅,真到積極入場時?機構這樣看
2019年,學不會線上招生的機構,未來將只有一個結局!
帶你看看古代匠人發明的巧奪天工的榫卯機構,你見過幾個?
寧國府是何機構,跨越千年的它有何故事?
315曝光中國營養協會是非法機構,騙你幾十年的謠言,這些坑別再踩!
什麼板塊今年最賺錢?這些牛股帶火了一批機構,還能買嗎?
這家機構養了3億隻小強,目的竟是為了逼它們吃15噸垃圾!
明朝最奇葩的機構,官員入京第一個跪拜的人不是皇帝,而是這個機構的負責人
與1000家機構站在一起的這一年,36氪做了些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