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教你的孩子學會「等待」

教你的孩子學會「等待」

0-3歲的寶寶由於缺乏抑制衝動的能力,耐心等待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挑戰。當和其他孩子一起遊戲時,他們都想第一個拿玩具,聽故事時搶著說話,想要什麼馬上就要。但在真正的社會交往中,很多事情都需要孩子學會等待,小到在遊樂場里排隊坐自己喜歡的項目,大到控制住一時想玩的衝動去等待學業上的成功。

有個著名的心理實驗叫做棉花糖實驗:1960年斯坦福大學的實驗室,在斯坦福大學的附屬Bing幼兒園的超過550名幼兒參與了這個棉花糖實驗。

在等待期間,有一些孩子不假思索立刻吃掉了第一塊零食;

另外一些孩子則試圖用各種方法延長等待時間;

有的轉過身去;有的用手蓋住眼睛;

有的把手坐在屁股底下,使手不能去拿零食;

還有一個小男孩,小心翼翼地掃視了周圍一眼,確定沒有人在看他,於是伸手把盤中的棉花糖拿過來,舔一舔,放回盤子,假裝什麼也沒有發生,臉上露出滿足的笑容......

15分鐘後,研究員回來了。大約有30%的孩子等到了那個時候,拿到了第二塊零食獎勵。

(棉花糖實驗-視頻時長約3分鐘)

通過十幾年的跟進調查,發現等待時間長(前1/3)的孩子,在學業上的成功超過等待時間短的孩子,而且差異相當明顯:他們的SAT(美國大學入學考試)分數比那些等待時間排名墊底(倒數1/3的那部分)的孩子高出了210分(當時SAT滿分為1600分)。

同時這些孩子,不僅僅是在學習成績上有更佳的表現,而且在生活的各個方面都顯示出優勢:他們面對困境顯示出更好的自控性並較少做出不成熟的舉動;他們更能抵制各種不良誘惑(如毒品等);他們的社交能力更強,說話更流利且有條理;他們顯得更聰明和自信。不光如此,在30歲左右的時候,他們的體質指數(Body Mass Index,BMI)上也比等待時間短的孩子們更勝一籌。

這一實驗引起了廣泛關注。以前很多心理學家一直認為智商是預測成功的最重要因素,而棉花糖實驗則表明,自控力比智商能更好地預測一個人的成功。棉花糖實驗在世界多個國家重複過,結果都很類似。

研究小組在1992年的報告中明確指出,5歲似乎是一條重要的分界線:4歲以下的孩子大多不具備延遲滿足的能力,而5歲以上的孩子就明顯出現了早期萌芽。在針對更多孩子的研究中,發現大多數孩子在8-13歲的時期,都可以發展出一定的延遲滿足能力。這一結論也與最新的神經發育研究的結果相吻合。

因此,控制自己學會等待是孩子早期教育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這需要的是家長的不懈努力和引導,對於孩子的需求適當的「延遲滿足」。

那麼為了讓孩子將來更成功,家長該怎麼「延遲滿足「?

小嬰兒哭了要不要馬上抱?

孩子要一個玩具要不要馬上買?

如果孩子提出一個要求,我們有能力滿足,要不要馬上滿足?

但是想想看,如果你的孩子想要一套樂高,你卻告訴他「等你工作了掙錢自己買「的時候,那是不是反而會適得其反,等他工作後即使買了100套樂高,也體會不到童年的快樂了。

所以「延遲滿足」該怎麼做?家長又有哪些辦法來引導孩子學會等待呢?

「延遲滿足」並不是不滿足,也不是沒有技巧的「拖延」

1.「滿足」在先,如果這個孩子從來沒有被「滿足」過,那麼「延遲」根本無從談起。尤其是情感上的「滿足」。

孩子對愛,依戀,安全感的需求,不要「延遲」,餓了就要喂,哭了就要飽,但操作起來是有技巧的。

比如孩子餓了想喝奶,媽媽可以第一時間先言語回應寶寶「寶寶餓了對嗎,媽媽現在就給你沖奶,我現在已經在放奶粉了,然後就倒水,擰好蓋子,就可以喝了」同時儘可能的放慢手中的動作。家長一定不要慌張著急的馬上去滿足孩子的需求。這樣的「延遲」滿足才是有效的。

3歲的貝貝特別喜歡吃巧克力,但是吃巧克力會損害牙齒,貝貝媽媽的做法是,每周有一天是「巧克力日」,到了這一天就可以吃一塊巧克力。於是到了這一天,貝貝拿到巧克力不再像以前一樣一口就吃掉,而是仔細的看一看,靠近鼻子聞一聞,舔一舔,最後才滿足的咬下一口,然後一口一口吃掉了。等待讓貝貝延長了享受一塊巧克力的時間,吃巧克力的幸福感也相應的增加了。

2.對等待結果的信任感

在棉花糖實驗中,如果孩子不相信研究人員會履行再給一個棉花糖的承諾時,他就會選擇吃掉面前現有的,如果貝貝不能每周再媽媽那裡得到一個巧克力,那麼他就會想盡其他的辦法找巧克力吃。

只有當孩子知道他所等待的東西一定會兌現時,他們才可以去想辦法控制自己。去耐心等待。

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承諾,請一定要兌現。

3.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要「延遲滿足」

孩子合理的需求不應被故意「延遲」,玩具,零食,看電視這些非生活基本需求特別適合延遲滿足。

4.合理的規則和一致性原則

給孩子制定規則請一致,不要今天心情好什麼都可以,心情不好的時候什麼都不給買,這樣孩子會對原則感到混亂,不要以為孩子還小記不住你說的話。當他覺得媽媽說的話都是騙人的,延遲滿足很難實現。

然而生活中還有很多時刻,孩子需要面對等待,等車的時候,排隊的時候,家長也可以通過這些好玩的遊戲讓等待變的更有趣。

1.我發現

一個人雙手變成望遠鏡放在眼睛上「我用我的望遠鏡發現了一樣綠色的很高的東西」,讓另一個人來猜猜看是什麼,然後交換。不僅能打發等待的無聊,還能鍛煉孩子的觀察力和邏輯性。

2.找顏色

一個人指出一樣東西,另一個找到一個同樣顏色的東西。然後交換,也可以找相同的形狀,相同的數字。

3.我更喜歡

跟寶寶玩文字遊戲:「相比起籃球我更喜歡踢足球」、「相比起藍莓我更喜歡吃草莓」,這樣做還能促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4.我想到一個動物

家長描述一個動物的特徵,讓寶寶去猜,然後交換,讓寶寶來描述。

讀這些繪本也可以讓寶寶了解等待和耐心的意義:

1.《安的種子》

本、靜和安是三個小和尚。冬季的一天,他們各自得到了一顆珍貴的千年蓮花的種子。誰能把它種出來?拿著種子在手,急躁的本想要第一個種出來!可雪天里種子怎麼能發芽呢?「精明」的靜想的是怎麼才能種出來呢?他翻書,找來金花盆,又把放在暖和的房間里……刻意經營的結果卻終究是一場徒勞。而安呢?他只是等待,每一天都如往常一樣度過,靜心的等來了春天,種子在春風春雨里終於發芽了。

2.《兩棵樹》

兩棵樹,一棵是大樹,另一棵是小樹。小樹不服輸,老是要跟大樹比賽。

誰開的花多呀?誰的葉子更多更綠?

誰身上落的鳥兒更多、更會唱歌?

大樹小樹各有勝負,針尖對麥芒,誰也不讓著誰。直到有一天,兩棵樹的中間多了一道圍牆。大樹倍感孤獨,葉子都變枯黃了。這時卻是小樹帶來了振奮精神的話語,它說:我們耐心長大,總有一天會越過高牆,再重逢的!於是,他們等啊等,獨自努力著,直到有一天,大樹在高牆外看到了一片綠葉!小樹也長成了大樹了。

3.《第五個》

五個殘缺的玩具排排坐,坐在昏暗的房間里,面對一扇厚重的木門。第一個進去了,接著是第二個……門後是什麼?身為第五個的小木偶有點緊張,又有點期待。無論如何,它只有耐心的等待。終於輪到它了!啊!原來門裡是一位巧手的老醫生。

又是緊張又是期待的心情,大概大家都曾有過吧?這就是等待時的感覺。一個接一個,下一個輪到了誰?我是第幾個?有沒有輪到我?在這樣的等待里,訓練耐心與平和。

4.《寶貝慢慢來》

小水獺很能幹,可唯獨不會游泳。他的朋友們都會游泳了,可他卻是一隻不會游泳的水獺。媽媽跟他說,不急,慢慢來。姐姐告訴他,可以一點一點的開始。一周過去了,小水獺這會兒游得可棒了!

孩子們在學習新東西時,總有自己擅長以及不擅長的領域。在不擅長的領域裡,跟別人比較,覺得自己不如人家,這是無謂的。小水獺告訴我們,沒關係,只要肯學習,一點點的嘗試,一點點的努力,總能學會的。慢一點又有什麼呢?

5.《大熊有個小麻煩》

大熊有個小麻煩。他想跟小發明家說,小發明家不等他說完,就給了他一對翅膀。他想跟小裁縫說,小裁縫不等他說完,就給了他一條漂亮的圍巾。他想跟小帽商說,小帽商不等他說完,就給了他一頂帽子……最後,只有小小的蒼蠅耐心地聽完了大熊的麻煩事。原來大熊怕黑,他想找個朋友一起住在山洞裡。於是,正想找個新家的小蒼蠅解決了大熊的麻煩。

學會等待,耐心和自控是每個孩子成長中的必修課,然而這些平和而美好的心態也是每一位家長細心養育,言傳身教的結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嬰幼兒早期教育 的精彩文章:

清除0-3歲親子溝通中的障礙

TAG:嬰幼兒早期教育 |

您可能感興趣

學會心安,學會等待
在愛情里等待的孩子
學會等待、學會延遲滿足,這關係到孩子的一生,是成功的關鍵
學會忍耐還有等待
佛說:學會心安,學會等待
道禾教育,我們做好準備,等待孩子
學會忍耐,還有等待
鬼谷子:瀟洒的人生不應該等待,等待是把命運教給他人掌控
等待被認領的孩子們
你家狗狗學會等待,但在其他地方,它還能乖乖等著嗎?
給自己一個迂迴的空間,學會思索,學會等待,學會調整
你會用一輩子等待一個人嗎?
心情不好的時候要學會等待
留學生小夥伴看過來,這些「國家級」獎學金正在等待優秀的你!
我願意等待一輩子《孩子,你慢慢來》
依然愛你,但是我要學會不再等待
生命中不可逃避的一課:學會等待
我會思考,我會等待,我會齋戒
《孩子,你慢慢來》:父母的等待教育有多重要?
暗戀你的男人會因為你的一句話,一直等待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