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人生三境界:一蓑煙雨任平生
編輯:詩詞散文世界
一提起蘇軾,有人豪情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有人淺笑感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有人望月訴請「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總之從蘇軾的詩詞中,總能找到應景應情的詩句。
蘇軾的詩詞里散發出的那種對待人生的超然的審美態度,即使在處境最艱難的時候,也能寫出最達觀,最至情的詩文,這種「與天地合一」、「與萬物同化」的境界,總是引起我們嘖嘖品評。他的這種人生哲學吸收融合儒道釋等傳統哲學,更是詩人六十五年風雨命運的歷練濃縮。
飲湖上初晴後雨
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一、水光瀲灧晴方好(1061——1079)
公元1057年,三蘇進京參加科舉考試,21歲蘇軾以一篇《刑賞忠厚之至論》引得歐陽修嘖嘖稱讚:「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路,放他出一頭地也。」而「三十年後世人更不道著我也」、「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一時間蘇軾之名譽滿京城,「學士大夫莫不知其名,家有其書」,並以結識蘇軾為榮,連當時的仁宗皇帝退朝後也高興地對皇后說:「妙哉,妙哉, 朕今日為子孫找到了兩個宰相」。
所有這些盛譽正迎合了蘇軾年青氣盛的性格和好高鶩遠心理,同時也極大鼓舞了他心中積極用世、奮發有為的熱情。所以他集自己「胸中萬卷」,論利害說得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從出任風翔簽判到湖州太守,蘇軾勵精圖治、勤政恤民、興利除弊,並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親身實踐,因而被吏民呼作「蘇賢良」,這些都顯示出他這一時期欲有所作為的儒家用世之態度。此時的他正是「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定風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二、一蓑煙雨任平生(1080——1093)
就在蘇軾 「淡妝濃抹總相宜」、「親射虎,看孫郎」的時候,歷史的車輪碾到了1079年,車上坐著的是正欲大舉改制的宋神宗,推車的早已不是王安石這位變法發起人了,而是李定、舒亶、何正臣等投機分子。吸取了變法失利的教訓,這次宋神宗為了給改制「清障」,授意李定等人慾以強硬手段來懲治反對改制的保守派,蘇軾因為名氣大成了槍打的「出頭鳥」。
1079年4月蘇軾赴湖州任太守,按常例上了一封感謝信《湖州謝上表》。舒亶和何正臣等人就把這篇三百多字的上表裡的幾句牢騷話拿出來做文章,並把當時新出版的《元豐續添蘇子瞻學士錢塘集》潛心研究了近四個月,彈劾蘇軾包藏禍心、譏諷新法、指責皇帝、謾罵朝廷。之後,103天的「審查」造就了宋朝第一個文字獄——烏台詩案。次年元月,蘇軾貶謫黃州。
初到黃州時,「缺月掛疏桐 ,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 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 ,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 ,寂寞沙州冷。」蘇軾用驚恐不安、無處棲息的孤鴻自比,感嘆「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寂寞惶恐而又孤高清傲的蘇軾開始對自己所走的人生道路進行反思,並大量接觸佛教經典和老莊哲學 ,以期修鍊出沉靜曠達、榮辱利弊得失無繫於心的寧靜心境,從而來擺脫「烏台詩案」給自己帶來的心靈痛苦。1082年三月七日這天,蘇軾和友人一塊去看東坡這塊地,回來的路上遇到大雨,同行皆狼狽,詩人突然扔掉雨具,如履晴天。「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是啊,烏颱風雨洗鉛華,自然風雨沐清凈。面對起起伏伏的人生,終於能夠風輕雲淡的說出:「也無風雨也無晴」。
過大庾嶺
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凈。
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
今日嶺上行,身世永相忘。
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三、正是維摩境界(1094——1101)
說來命運也是一大諷刺,蘇東坡正要定下心來快快樂樂隱居,過「淡而有味」的生活時,卻突然被調離謫居地,再度捲入政治紛爭中。1086年神宗一死,太后就讓保守派的司馬光複位。短短几個月,蘇東坡從七品官升為三品翰林,在下一步就是二品宰相(宋朝沒有一品官)。
1093年九月,隨著高太后的去世,處事輕率的宋哲宗親政,一大批以前遭到罷黜和迫害的新黨人物重新被重用,這些新黨人物對舊黨人物的報復行動也開始全面啟動和升級。1094年四月,章惇拜相,首先向蘇東坡開刀。五道詔命把年屆五十七的蘇軾從河北的定縣趕往遙遠的廣東惠州。蘇軾在連遭貶謫途中,只得把家小安置在陽羨,獨自帶著侍妾朝雲和三子蘇過南下。經虔州、南康、南安府,九月翻越大庾嶺,這在古代中國為赴廣東的必經之路,通過之後,多少旅客有去無回。
穿過大庾嶺,他抵達南雄,聞南雄祗元村有龍泉寺,寺內有龍泉井,慕其名前往參觀,得到龍泉寺住持盛情款待。蘇東坡與長老一見如故,視為知己,談經說佛,既以佛教空虛學說解脫痛苦,又以道教長生之術養生,維護自己高雅、純潔的人格。把被貶以來的陰霾心情化之殆盡,一吐為快。直到日落都不忍離去,於是提筆於龍泉寺鐘上題《過大庾嶺》詩一首:一念失垢污,身心洞清凈。浩然天地間,惟我獨也正。今日嶺上行,身世永相忘。仙人拊我頂,結髮授長生。
蘇軾一生創作有三個輝煌時期,他曾自述:「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其中有後兩個時期是他在越過大庾嶺後。此時,被一貶再貶的蘇軾,早已經將生死得失置身度外了,佛老思想對他的影響,比貶謫前更深了,「解脫在於自然,在於不知善而善」儼然成為他的生命。一百多首和陶詩里,浸透著自然平淡,淳厚樸實。字裡行間透露出對生存的自信,對大自然的嚮往,對官場的厭惡。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江城子·密州出獵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點擊展開全文


※蝴蝶:鎖心
※高考滿分作文曝光後,考生媽媽的回信,大家都看哭了…
※紫鶥:相遇 相知
※哈佛大學教你遠離負能量
※其實,你真沒必要買那麼多衣服,擁有這幾件足矣!
TAG:詩詞散文世界 |
※人生三境界!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境界
※霍金的人生三境界
※禪意:人生三境界
※人生高境界:三七開
※鄧小平的人生境界
※人生的三種境界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波粒二象性與人生三境界
※談人生三重境界
※莊子的三條魚,人生的三重境界
※禪意:人生三境界!
※蘇軾與妙玉:茶中人生兩境界
※莊子三隻鳥,人生三種境界!
※【原創】人生三境界
※讀一首詩 人生的境界
※唐君毅的「人生十境界」
※也說人生境界
※思想一二三 星雲大師:人生境界大不同
※論人生的四種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