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製取得重要進展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製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和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曾傑教授課題組與美國Akron大學彭振猛教授、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司銳教授合作,在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陰極催化劑研製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人員基於集團效應(ensemble effect)設計出一種銠原子摻雜的鉑超細納米線催化劑,其在燃料電池陰極氧還原反應中表現出高活性和高穩定性。該成果以「Achieving Remarkable Activity and Durability toward Oxygen Reduction Reaction Based on Ultrathin Rh-Doped Pt Nanowires」為題,發表在《美國化學會志》雜誌上((J. Am. Chem. Soc. 2017, 139, 8152?8159)),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是博士後黃宏文和博士研究生李衎。

銠參雜鉑超細納米線的氧還原反應性能

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被認為是在運輸工具和移動設備的高效電力輸送中具有廣闊前景的清潔能源轉換技術。然而,其陰極氧還原反應由於動力學緩慢需要大量貴金屬鉑作為催化劑,增加了相關部件的製造成本,從而限制了該技術的商業化。提高鉑催化劑在氧還原反應中的質量活性可有效減少鉑的用量,從而實現成本的降低。提升催化劑中鉑利用率的策略層出不窮,許多已報道的鉑基催化劑擁有卓越的質量活性,但是其中絕大部分催化劑的穩定性並不可觀。這些鉑基催化劑穩定性不足主要歸結於高質量活性所依賴的結構在熱力學不能夠穩定存在,因此不能兼具高質量活性和優良的穩定性。

面對這一挑戰,研究人員在通過調節鉑基催化劑的維度來改變對稱性和與碳負載的接觸面積的同時,引入銠原子增強其穩定性。銠原子摻雜鉑超細納米線的直徑僅有1.3納米,其鉑原子利用率高達48.6%。碳負載的銠原子摻雜鉑基超細納米線的質量活性和比活性分別達到了商用鉑碳催化劑的7.8倍和5.4倍,同時該催化劑在氧氣氣氛下循環使用10000次後,只有9.2%的質量活性性能損失,而與之相對的商用鉑碳催化劑在氧氣氣氛下循環使用10000次後,質量活性性能損失達到72.3%。

該項研究得到了中科院前沿科學重點研究項目、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博士後科學基金等項目的資助。

附論文鏈接:

http://pubs.acs.org/doi/abs/10.1021/jacs.7b01036

(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科研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的精彩文章:

1203公里的糾纏
美國康奈爾大學Michael L.Shuler院士訪問我校並做「大師論壇」學術報告
我校召開2017屆畢業生到西部、基層和部分國家重點單位工作表彰會
第八屆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召開第九次工作會議
學校完成「中國科學院院長獎」校內評審

TAG: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

您可能感興趣

鈉離子電池聚陰離子型正極材料研究取得新進展
鹼性鋅基液流電池離子傳導膜研究取得新進展
催化劑的進步可以導致經濟的燃料電池
三維石墨烯鉑催化劑用於燃料電池研究獲進展
無序鎂鉻氧化物陰極材料,為鎂電池帶來新氣象
燃料電池與超級電容器複合電源研究取得進展
平面化鋅錳微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可逆的溶膠凝膠轉變電解質,成功解決電池熱失控問題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發取得進展
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
氫燃料電池催化劑實現量產 打破國外壟斷
固態電池持續升溫、正極材料取得突破 歐陽明高詳解動力電池技術新進展
國產氫燃料電池催化劑成功打破壟斷 進口價格要降下來了
植物生物質可轉換為「多孔碳」材料,讓電池更加環保
柔性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鋰離子微型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旭硝子開發出高性能電解質薄膜,助力新一代燃料電池
液流電池非氟多孔離子傳導膜研究獲進展
新型催化劑有望大幅降低燃料電池造價
瑞士研發甲酸燃料電池,解決氫燃料運輸與補充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