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大數據「揭秘」香港特區20年施政報告

大數據「揭秘」香港特區20年施政報告

新華社香港6月28日電題:大數據「揭秘」香港特區20年施政報告

新華社記者 周雪婷 顏昊 殷曉媛

1997年至201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歷任行政長官共發表了20份施政報告,累計近45萬字。記者藉助人工智慧程序對每一份施政報告進行統計和分析,更加宏觀地了解到這20份施政報告的精髓。

經過分析發現,總體上說,「發展」和「經濟」是行政長官施政報告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遙遙領先其他辭彙。隨著香港與內地交流合作的不斷深入,20年間「內地」一詞在施政報告中不斷被提及。同時,隨著時代的變遷,熱詞新詞也不斷出現。

「發展」理念貫穿20年 經濟政策護航「東方之珠」

回顧20份施政報告,「發展」兩字被提及2000多次,足見特區政府對發展的高度重視。在施政報告中提出的新經濟政策、大型基建項目、增加公共開支等都保證了香港經濟不斷向前發展。

香港是國際金融中心,金融業發展是香港的命脈。施政報告推出的一系列金融政策不斷鞏固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亞洲金融風暴發生後,1999年的施政報告即指,特區政府實施了一系列金融改革措施,使香港不再靠資產價格暴升帶動經濟復甦。

在2003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提出使香港作為國家首選的集資中心的定位;之後特區政府又通過修訂上市規則、實施人民幣新業務、設立金融發展局等相關措施推動金融業不斷發展。

特區政府還通過興建大型基礎設施為香港的發展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2007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一次性策劃推動10項大型工程,包括廣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開發河套、西九文化區等。

20年來,香港特區政府不斷增加財政撥款扶持香港中小企業和初創企業的發展。從第一份施政報告中提出的中小企業信貸計劃,到2001年為中小企業成立的總承擔額為19億港元的基金;從2010年設立的支援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平台,到2016年的20億港元的創科創投基金……截至2016年12月,香港中小企業約有32萬家,佔香港商業單位總數98%以上,為近13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政策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香港經濟不斷發展。截至2017年3月,香港財政儲備約9360億港元,為過去20年最高。20年來,港股市值由3.2萬億港元增加至27.9萬億港元,港交所上市公司數目由619家,增至2020家……在環球競爭激烈、區內經濟發展迅速的形勢下,在特區政府「適度有為」的施政理念下,香港經濟發展步伐穩健。

「內地」出現頻次不斷增加 兩地交流合作不斷深入

回顧20年的發展,香港與內地區域性經濟合作不斷加強,施政報告中「內地」兩字不斷被提及,國家的發展規劃、經濟政策與區域合作理念也不斷被納入施政報告。

2003年,香港與內地共抗「非典」疫情,香港經濟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2004年的施政報告回顧,香港與內地推出一系列措施幫助香港走出困境:中央擴大內地居民赴港「個人游」,帶旺香港的消費市道;《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CEPA)推動了香港與內地利用制度性安排的經濟全方位合作;中央同意香港的銀行經營個人人民幣業務及提供清算安排……這些舉措給予了香港極大的信心,讓香港經濟重煥活力。

從施政報告可以看到,2004年後內地與香港的合作不斷升級:2005年,特區政府簡化內地企業來港經營的程序,部分口岸實現24小時通關;2006年,香港全面配合人民幣國際化業務,允許香港進口商以人民幣支付從內地的直接貿易進口,以及在香港發行人民幣債券;2010年,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成立;2016年,特區政府成立「一帶一路」辦公室並擴大駐內地辦事處的網路。

正如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所說,面對內地的高速發展和國家的優惠政策,特區政府和香港社會將用好「一國兩制」的獨特雙重優勢,以經濟發展之力,行改善民生之策,同時亦為國家建設貢獻力量。

熱詞新詞不斷出現 香港與時俱進

分析發現,2012年後,施政報告中出現越來越多體現施政理念的新辭彙。這些新辭彙有的關乎民生,如「官方貧窮線」「長遠房屋策略」;有的緊跟時代潮流,如創新及科技、「一帶一路」等。新政策背後的新理念,讓香港的發展與時俱進。

在2013年的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首次提出並制定了「官方貧窮線」,以勇氣和決心面對貧窮問題。這條「貧窮線」以家庭月收入中位數為標準,量度香港整體貧困情況,協助政府制訂政策並評估政策成效。此後,施政報告先後推出「長者生活津貼」「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等扶貧政策。2015年,香港的貧困率維持在7年來的低位,貧困人口連續第三年低於100萬。

「解決房屋問題,是本屆政府的首要任務。」2013年梁振英在他上任後發表的第一份施政報告中說。為此,特區政府不僅在短中期增加資助房屋供應,更首次制訂長遠房屋策略,成立了「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

在科技革命、經濟全球化和中國經濟騰飛的時代背景下,特區政府不斷求新求變,創新及科技、「一帶一路」、亞投行等辭彙被相繼納入施政報告。

2014年的施政報告提出,特區政府將設立統籌、協調、支援和配合香港創科事業發展的創新及科技局(創科局)。僅一年的時間,創科局與港科院先後成立。世界頂尖科研機構紛至沓來,瑞典卡羅琳醫學院在香港設立全球第一個海外研究中心,麻省理工學院宣布在香港成立首個海外創新中心。

國家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2016年的施政報告推出一系列與「一帶一路」有關的政策,包括推出「一帶一路」資訊網站,增加「特定地區獎學金」的名額,吸引「一帶一路」地區的學生來港升學,成立「一帶一路」督導委員會及辦公室等。今年6月,香港成為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的新成員。

2017年,香港迎來回歸祖國20周年。20年來,用施政報告的話來說,「香港曾走過崎嶇不平的路」;但近年來,「香港經濟溫和增長,通脹持續回落,政府財政穩健」。特區政府通過施政報告推出的一系列措施,確保了香港的繁榮穩定,使香港這顆「東方之珠」風采依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華社 的精彩文章:

委高法遭手榴彈「空襲」 馬杜羅對美國發出警告
CNN撤「假新聞」 特朗普推文猛嘲「FNN」
時機將至 俄美是否首腦會談白宮「內急」
外媒:會「讀心」的人工智慧問世
德媒:現有藥物額外療效成醫藥研究新方向

TAG:新華社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特區政府今年將向公眾開放逾650個政府數據集
「2018年特區政府十件大事評選」頒獎禮在香港舉行
澳門特區青年學生慶祝基本法頒布25周年(圖)
儋州舉辦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書畫展
香港特區政府計劃在2020年左右推出「數碼個人身份」
尹國駒投2000億港幣,與帛琉政府簽約99年,建洪門經濟特區
海南經濟特區成立20周年1/4盎司金幣鑒賞
香港特區政府:至今共約180名香港警務人員被襲擊受傷
儋州舉辦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成就展
澳門特區政府發大紅包!永久居民每人發10000澳元
澳門特區政府公布《五年發展規劃》附件 深入參建大灣區
從海南建省辦特區看改革開放40年
人民日報評論員:爭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範例——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
紀念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與儋州成長故事
深南大道:特區編年史
華盛頓特區2018威士忌節
中國6大經濟特區
生日快樂!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老照片巡禮
香港3名新導演獲特區政府數百萬港元資助拍片
澳門特區立法會補選日期定於1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