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跟娃說話的方式弱爆了!
講道理不聽?
依賴心強?遭遇一點挫折就放棄?
沒有耐心?不順心就開始耍賴、嚎啕大哭?
缺乏想像力?注意力不集中?
不自信?有困難第一時間喊媽媽?
以上估計是孩子幼兒期的「通病」,怎麼「治」,這次手把手教你怎麼通過跟孩子說話來達到如下目的:
——讓孩子變得更自信、敢於承擔責任;培養孩子獨立自主;鼓勵孩子自發創意;保護和增強孩子想像力。
GIF/2K
關於自信
鼓勵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很多時候家長很愛自己的孩子,我們常常在外面餐廳看到幼兒園甚至更大的小朋友還在被爸爸媽媽喂飯,放學回家書包,水壺也都被父母拎著等,照顧得過分到位~家長理解錯了愛的方式,得理性的有感情的愛,不能寵愛的愛,是帶給他們獨立的愛。
每天跟孩子的互動,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欣賞,他就更有動力去嘗試;不斷的持續嘗試會讓孩子的技巧變得更熟練,父母在一旁鼓勵,堅持讓孩子不斷嘗試,那孩子成功的機會增加,自信心就同時會提升。
怎麼說話:(怎麼說話很重要,對著孩子說出來,我們口語的回應要看中孩子的動機和能力,而不是結果。)
孩子認識的:「你懂加減了」,「你認識外語」
孩子做到的:「你自己做到了,不需要我的幫助」
這個很重要,強調並清清楚楚的告訴孩子,媽媽看到了你怎麼努力做到了,沒有媽媽的幫助。
孩子決定的:「你決定玩這個」。「你決定扮演醫生,我扮演病人」。
經常孩子不知道怎麼做決定,我們可以從遊戲中培養,看到他的決定,肯定他的決定。
孩子儘力的:「雖然積木跌下來了,你再嘗試把它們疊起來。」
孩子可能哭了可能難受了,但是這些情緒過去了後,孩子還是嘗試重新做,家長在旁邊一起陪伴,並說出來:看到你遇到困難,但重新嘗試了。就算孩子放棄了,我們也表示理解你,明白你,讓孩子內在覺得很安全,下次可以再嘗試。讓孩子知道,跟媽媽一起,外面風雨再大,也沒關係,內在安全可以讓他敢於再次嘗試。
孩子喜歡的:「你喜歡用紅色畫畫。」
表示看到孩子喜歡的東西,接受他喜歡的東西。
孩子選擇的:「你選擇現在跑步,等會兒看故事書。」
接納孩子的選擇,孩子才敢於選擇,哪怕選擇有差錯,那孩子也會試錯中成長。
關於交還責任
每周抽出至少一次半個小時完全投入的與孩子遊戲(具體怎麼玩,請參考歷史文章:《玩遊戲也能改變孩子?瞅瞅兒童為本遊戲治療》),遊戲治療這半小時,我們不需要說很多,給他溫暖,支持,耐心。可能很多孩子會覺得媽媽以前沒用過要這種方式與他一起玩耍,那家長需要更多耐心,讓孩子最終開始相信他可以帶領家長。
怎麼說話:
——開始前:告訴孩子,這半個小時,你可以做任何你自己想做的,喜歡的。
——結束前5分鐘:還有5分鐘,今天的遊戲就要結束了哦。
——結束後:
孩子滿意的同意結束——我今天看見你玩得很開心,我也很開心,下周同一時間我們再來一次!
孩子念念不舍,吵著還要接著玩——時間已經到了,等下次再玩吧,下次還是你自己做主,想怎麼玩都可以。(溫柔而堅定的結束遊戲)
這半個小時,讓孩子自己決定做什麼,可能半小時過去了,孩子發現積木玩完了,還想玩畫畫,父母不能再給延長時間。因為如果隨意照顧孩子現在的情緒,給他不用承受結果的空間,那孩子將來在外面就承受不住外界的限制。這樣孩子就很快學會有了這樣,就沒有那樣;這次選擇做這件事,就沒辦法做那件事;如果同時間玩兩個甚至三個玩具,就都玩不好。這些結果都要孩子自己學會接受。孩子需要自己去面對自己選擇帶來的後果。
為什麼定半個小時,為什麼不一個小時甚至更多,其實半小時就是一個限制,孩子在時間限制里,時間快到時,他會焦慮,到底要怎麼玩,玩什麼,但是下一次再玩,他就能再去做更好的選擇。
關於獨立自主
孩子如果不做決定,就依賴家長,養成依賴性格。父母代替孩子決定玩什麼,當孩子不開心,他就責備,埋怨父母。孩子覺得是父母要他的,不是自己的選擇,依賴性強的孩子很難做選擇,會演變成相互埋怨的惡性循環。家長只能給孩子更多的耐性和接納,讓孩子自我探索,做自己喜歡的。
所以跟孩子一起的時候父母態度很重要:一定要專註,孩子很敏感,家長是不是全心投入他們很清楚;父母要重視過程,不介意成敗,減輕要成功的壓力;欣賞孩子玩熟悉的遊戲,接納孩子有時候會不敢嘗試新遊戲;父母們不用刻意讓孩子去嘗試新事物,做的更好,孩子就會總覺得自己做的不夠好,我們接納他,按照他能力的度去做,做得到,開心,做不到,一樣開心,這樣孩子才會願意嘗試新的事物,稍作冒險,要求他自己有更高的水平,堅持不放棄。我們在旁邊肯定孩子的努力。
怎麼說話:孩子可以欣賞,喜歡他自己的任何東西。爸媽只是帶他來世界,他是他自己的主人,可以做他年齡階段能做的任何事。
「你決定這樣玩。」
」你喜歡自己畫的畫。」
「你選擇這個,不要那個」
「你拿起自己喜歡的布娃娃。」
「你仔細在看每一個玩具,想著怎樣玩」
「你決定將這個放到另一個後面」……
孩子快也好,慢也罷,他只要在做他能做的,也就同時能接受生活給他的挑戰。
關於自發、創意
孩子感到安全,就會決定,做自己舒適的,有把握的,得到家長肯定,信心就會增加,就會自發做一些挑戰性的。他才能自然流露,展現自己,順著內心的感受,做自己喜歡的。
孩子是發明家,會被新鮮有趣的事物吸引,願意冒險,作新嘗試。父母給空間越大,孩子就越勇於創新。別用自己的意思局限孩子,讓他自由發揮創意。
怎麼說話:
——當孩子用橡皮泥製作東西時,我們說:「你正在做一些新發明。」
——當孩子用自己的方法玩,例如:孩子不喜歡把積木疊高,而是拋擲,我們說:「你喜歡/選擇/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玩,測試地心吸力。」
——讓孩子為玩具命名,發揮創意和想像力,講他的故事。我們可以不說出玩具的名稱,可概括的稱玩具為「他」、「這個」、「那個」等。
——孩子想找一樣玩具,找不到。我們說:「請你變出來吧」,讓他發揮想像力和創意。
這裡重點是:家長不要干預,替代,幫助,讓孩子自己遭遇困難,挫折,給他機會解決困難,從這些經驗中成長。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平平穩穩的陪著他,跟他表達你遇到困難,我不會走,但是同樣不會直接幫你解決困難。所有困難的地方,孩子要自己想辦法去解決。每次我們用同樣的方式回應孩子,孩子就能在這個過程中成長。
GIF/1K
最後補充一些怎麼表揚孩子?(常常聽到的:你好棒,你很厲害……),實際上,不同的處境,我們應該相對有一些不同的回應~
當孩子投入在遊戲中:「你注意力很集中」
當他自然流露各種情緒:「你很用心」
當他自發表達自己的意思:「你有自己的想法」
當他表現獨立自主能力:「你不用我幫忙」
當他能主動自我控制:「你能控制好自己」
當孩子用自己方法解決困難:「你自己解決困難」
當他自決,並為所作決定負責:「你很負責任」
當他自我指導,不依賴父母:「你相信自己」
當他遊戲充滿想像和創意:「你很有創意」
當孩子願意合作,接受限制:「你願意合作」
另外,除了語言,還可以用身體語言表揚孩子:
微笑、鼓掌、親親;
擁抱、摸頭、摸臉;
give me five;
豎起大拇指;
鼻碰鼻、肩碰肩;
跳跳舞、一起飛;
拍拍手、拍拍腳;
碰碰腰、碰碰屁股……
就照這樣去說吧,估計驚喜滿滿!
GIF/1K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怎樣讓異地戀感情不減,方法在這裡
※R18的暗黑畫面血雨腥風,誰將在下一秒死去?
※詩意人生從享受生活點滴開始
※Jerry媽媽愛悅讀 第37日
TAG:公眾號 |
※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了你的優勢
※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了優秀的你
※你說話的方式,暴露了你的層次!
※你的說話方式,暴露了你的教養
※你說話的方式,暴露了你的人際關係
※一個男人說話的方式,透露了他怎麼愛你!
※一個人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他愛你的方式!
※說話的方式,決定了你人生的層次!你,會說話嗎?
※孩子對著父母說出了這幾句話,不要生氣!是我們的溝通方式錯了!
※女人偷偷愛上了你,才會用這四種方式和你說話!
※媽媽一句話嚇哭孩子!孩子膽小自卑,竟和你說話的方式有關
※別讓這三種窮人思維的說話方式,毀了你的未來!
※5秒鐘看透別人說話心理,別讓你的說話方式毀了你的優勢
※尷不尷尬,取決於你的說話方式
※男人愛不愛你,看他對你的說話方式就知道了!
※直男表白方式了解下, 喜歡你的方式就是和別人不一樣 ?
※尷尬了,哥們這求婚方式不對啊,沒看到旁邊的人偷笑了嗎
※你說話的方式,體現了你的成功與否
※從說話方式,看出男人是否愛你……
※你說話的方式,體現了你的情商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