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美刊假想中美戰爭:或徹底改變東亞地緣政治形勢

美刊假想中美戰爭:或徹底改變東亞地緣政治形勢

美國《國家利益》雙月刊網站近日刊發帕特森外交和國際商業學院助理教授羅伯特·法利的文章《為什麼說中美之間的戰爭會比你想像的還要糟糕得多》稱,勝利有可能鞏固以美國為首的聯盟體系,進而大幅降低遏制中國的成本,這是有可能的。假設戰爭因中國在東中國海或南中國海採取咄咄逼人的舉措而起,美國似乎可以把中國描述成「侵略者」,並確立自身作為該地區制衡行為的焦點的地位。

戰爭可能讓美國政府及美國社會圍繞遏制中國這個長期計劃振作起來。美國可能以加倍努力超越中國軍隊作為回應方式,雖然這會引發一場軍備競賽,而事實還可能證明這場軍備競賽對雙方都是毀滅性的。然而,鑒於美國在意識形態或領土方面並未受到威脅,進行軍備競賽可能很難獲得認同。

美中兩國都無法擺脫地被鎖定在環太平洋國際貿易體系里。一些人指出,這種局面使得兩國不可能開戰。一些人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所難免,而也有人曾認為一戰是不可能打起來的。

在本文中,我較少側重研究美中戰爭的作戰及戰術細節問題,而更多地側重主要對手在衝突前、衝突期間及衝突後的戰略目標。美中兩國若兵戎相見將在一些方面徹底改變東亞地區的地緣政治局勢,但也有很多至關重要的因素不會發生改變。十分悲慘的是,中美兩國發生衝突給世人留下的記憶可能只是「第一次中美戰爭」。

資料圖片:2016年6月25日,參加「環太平洋-2016」演習的中美海軍7艘軍艦,在向夏威夷航渡期間組織了編隊運動訓練。

戰爭會如何爆發

15年前,「中國和美國怎樣才會開戰」這一問題的答案還只涉及台灣問題和朝鮮引發的爭端。中國台灣宣布「獨立」、朝鮮攻打韓國或導致局勢一觸即發的類似事件會迫使中美兩國不情願地開戰。

但這種局面已發生改變。中國國家利益和實力的擴張意味著,我們可以想見中美兩國可能爆發直接軍事衝突的多種場景。這些場景仍包括台灣問題和朝鮮,但如今還涉及東海和南海爭端以及與印度可能發生的邊境衝突。

中印邊境的乃堆拉山口2006年7月重新開通貿易通道,被視為兩國自1962年邊境戰爭之後關係改善的重要標誌。(BBC)

當前的根本性因素包括:中國實力不斷壯大、中國對美國主導的地區安全體制感到不滿以及美國對該地區很多國家負有同盟義務。只要這些因素維持不變,開戰的可能性就會一直存在下去。

不論導火索是什麼,這場戰爭都不會以美國對中國艦隊及空中和陸基設施實施先發制人的打擊為開端。雖然美軍傾向於在中國的反介入資產把美國飛機、基地和艦船鎖定為打擊目標前與其交戰並將其摧毀,但當前極難想像這樣一種情景:美國決定付出升級緊張局勢所帶來的政治代價。

恰恰相反,美國需要準備承受第一輪打擊。這並不一定意味著美國海軍和空軍要乾等著中國導彈如雨點般地打向他們,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美國需要一些明確且公開的信號表明中方有意將局勢升級為高強度的常規軍事作戰,才能開始與中國軍隊交戰。

美國空軍F-22「猛禽」隱形戰機

如果二戰歷史具有任何指示意義的話,那麼解放軍就不會坐任美國進行充分動員以進行先發打擊或妥善準備接受首輪打擊。此外,「突如其來」式的打擊也不太可能。相反,一場持續醞釀的危機會因為一些事件不斷升級,最終引發美軍採取一系列舉措,這些舉措會向北京表明,華盛頓真正做好了戰爭準備。這些舉措包括派遣航母戰鬥群、從歐洲和中東地區向亞洲調兵以及向太平洋地區派遣戰鬥機中隊。屆時,中國要確定是向前推進還是後撤。

從經濟方面講,北京和華盛頓都會以制裁進行威逼(美方制裁可能涉及開展多邊工作),還會凍結對方及其戰時盟國的資產。這會讓環太平洋地區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資本和消費者開始在經濟上感受到痛楚。此外,發生高強度衝突的危險還會擾亂全球航運模式,進而可能給工業生產帶來嚴重瓶頸問題。

盟友將如何作出回應

至於美國的盟友是否會支持美國實施遏制中國戰略,那要取決於戰爭因何而起。如果戰爭因朝鮮崩潰而起,美國或可指望韓國和日本予以支持。如戰爭因東海爭端而起,那肯定會牽扯到日本。如果是南海局勢引發的戰爭,美國或許可以指望部分東盟國家——可能還有日本——予以支持。澳大利亞也可能因範圍廣泛的潛在情況出面支持美國。

在盟國方面,中國面臨的局面就沒有這麼複雜了。北京可能指望俄羅斯持中立態度,也寄希望於俄方能提供軍火和零部件,但基本上也僅此而已了。中國外交官面臨的主要挑戰是讓美國的潛在盟友確定並維持中立立場。這將是一項極其複雜的工作,其中包括消除人們對中國長期意圖的疑慮以及展示中國對取勝前景的自信(後者也是一種含蓄威脅:如果支持美國將遭到報復)。

6月3日,韓美日三國防長當天在新加坡舉行三邊會談。左起依次是韓國國防部長官韓民求、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日本防衛相稻田朋美。(韓聯社)

誰將獲勝?

最大的難題就是判斷「誰將獲勝」,因為這個問題要對大量未知因素作出估測。我們不知道中國的反艦彈道導彈的運行情況,也不清楚美國針對解放軍海軍的網路戰具有多大破壞力,還無從搞清解放軍海軍各方面在實際作戰中的協同效率有多高。最後,我們不知道戰爭何時打響。解放軍和美軍在2020年和2014年的狀況會大相徑庭。

但總的來講,這場衝突將取決於以下這些問題:

電子戰

美國對中國的通信及偵察能力會造成多麼嚴重的干擾?對美軍發動攻擊將取決於觀察方和實施方之間的通信水平。如果美國可對通信實施干擾的話,那無異於拔掉了解放軍的利齒。相反的,中國對美國開展網路戰則可能平添美國決策者在國內的風險。

導彈對導彈防禦

美國海軍和空軍挫敗中國彈道導彈和巡航導彈攻擊的能力有多強?解放軍海軍、空軍和火箭軍通過導彈對美國已部署及正在實施部署的部隊發動攻擊的選項之多令人眼花繚亂。美國能否經受住猛攻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防禦系統對巡航和彈道導彈的防禦效率,以及能否對中國境內及周邊地區的發射架實施打擊並將其摧毀。

解放軍東風-21A中程彈道導彈發射車(維基百科)

聯合行動

解放軍各部協同執行高強度破壞性軍事行動的效果如何?與美軍不同,解放軍在過去30年里幾乎沒有相關作戰經驗。反過來講,美國海軍和空軍對協同開展「空海一體戰」的準備情況又如何呢?

資料圖片:2016年12月,以遼寧艦航母為核心的艦隊在南海水域進行演習。(路透社)

質量對數量

就一些類型的資產——主要是飛機和潛艇——而言,中國軍隊極有可能取得局部上的數量優勢。而美中兩國在技術和訓練上的差距(但差距在不斷縮小)將對美軍如何在此類情況下經受住打擊並最終獲勝起到決定性作用。

中國海軍094型戰略導彈核潛艇

戰爭將如何結束?

這場戰爭不會以投降方在戰艦上簽字的方式結束。戰爭的結束方式反倒會是:一方因吃敗仗而被激怒,由此很可能去籌備下一輪戰爭。

如果中國打贏了呢?中國可通過迫使美國調整自身目標或摧毀促使美國採取行動並為其行動正名的聯盟框架等方式宣布獲勝。如果韓國、日本、中國台灣和菲律賓不再有參戰意願的話,美國肯定不會繼續打這場戰爭。但上述兩個獲勝方式都需要對美軍乃至美國經濟造成嚴重破壞。

從美國國內政治講,吃敗仗會造成什麼影響很難預測。美國曾打過敗仗,但那一般只涉及通過談判在一些對美國全球利益並非具有特別重要意義的領域達成妥協。目前尚不清楚美國民眾會如何解讀在軍事上慘敗給一個同等地位的競爭者,特別是這個競爭者的軍事和經濟實力還在不斷壯大。把美國拉入戰爭的那位總統及其所屬政黨很可能在選舉上慘敗。

兩國面臨的最大外交和政治挑戰可能是,要想方設法讓對手認輸,同時還要保住其顏面。如果這場戰爭成為一場對兩國政權來說你死我活的爭奪戰或國家聲譽爭奪戰的話,那沒有人會受益。

結論

美中兩國開戰的時間窗口很可能會在很長一段時間維持打開狀態。防止戰爭需要外交官和決策者具備高超的技巧和才幹。同樣地,在可預見的未來,雙方對取得獲勝優勢的需求會繼續消耗外交、軍事和技術資源。然而就目前而言,我們不應忘記的是,中美兩國構成了這個世界有史以來生產力最強的一個經濟區域的核心。這種局面應加以保護和促進。(編譯/王超)

4月26日上午,中國首艘國產航母船塢下水瞬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參考消息 的精彩文章:

我萬噸驅逐艦首艦下水!無敵大圖來了!
ARJ21客機商運一周年 狀態良好
中央氣象台:南方暴雨持續 北方高溫擴展
關於萬噸級驅逐艦,你想了解的都在這兒
中日友好全靠韓國?韓媒:韓旅遊業已成「薩德」炮灰 日本坐收漁利

TAG:參考消息 |

您可能感興趣

挽救明治政府的日俄戰爭,進而形成席捲東亞的浪潮
中國崛起,日韓衰滯,東亞正在回歸鴉片戰爭前的歷史格局二
中國崛起,日韓衰滯,東亞正在回歸鴉片戰爭前的歷史格局
日本做起了統治東亞的美夢
握手言和?中日韓三方罕見達成共識,攜手挑戰美國治下東亞秩序
美軍導彈最新試射,日本做出最興奮反應:或改變東亞反導彈戰局!
東亞模式的轉型困境:失落日本與中國挑戰
晚清自食惡果,一本禁書傳到日本徹底改變了東亞局勢!
亞冠東亞四強出爐,亞洲之虎全軍覆沒,韓媒稱需面對現實
東亞縱財:美元霸權崩潰前夜,中俄持續敲響去美元化喪鐘!
老照片:盟軍司令部將大東亞戰爭改為太平洋戰爭,犯下大錯
亞冠東亞四強中日捉對廝殺,恆大上港先主後客歷史戰績亦不佔優
德軍中央集團軍群VS日本關東軍誰強?如果在東亞開戰,德軍必敗
作為亞洲地區,為何日本歷史更像歐洲歷史,而非東亞大陸?
美海軍又向東亞派出兩艘主力艦 抓緊備戰該如何應對?
美下決心搶佔海峽要道,東亞兩強國爭相出兵,俄提醒盟友放棄幻想
美軍反導試驗成功,美日將聯手打造東亞反導體系
美國一種神奇艦艇,助美軍扼住東亞咽喉!奪島作戰是它天生的強項
甲午戰爭以後的東亞宗藩·朝貢體系如何走向瓦解?
日本與沙俄之戰:一戰的東亞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