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華夏英烈傳—鄭成功

華夏英烈傳—鄭成功

H

—— 大木難撐天

鄭成功,本名森,字大木。明天啟四年至明永曆十六年(西曆1624-1662),福建泉州南安人。父鄭芝龍,母田川氏。因隆武皇帝朱聿鍵賜姓朱,故又名朱成功。師從江左三大家之錢謙益,明代抗清將領,收服台灣,封延平王。

1

一、豪門子弟

天啟四年,鄭成功生於日本,其父為有名的海盜頭目鄭芝龍,母親為日本女人田川氏。鄭成功出生後,因其父鄭芝龍關係,在日本隨母親渡過了童年。

鄭芝龍被熊文燦招安後,鄭成功隨母親田川氏由日本回到中國,並在中國就學。崇禎十一年,鄭成功院試後考中秀才,成為縣學二十位稟膳生員之一,獲得功名。

崇禎十七年,鄭成功被其父鄭芝龍送往南京求學,師從江南大儒錢謙益。錢謙益十分欣賞鄭成功的才華,為鄭成功改字大木,希望鄭成功能夠支持你搖搖欲墜的大明江山。

當時鄭成功還有一位同學,這位同學便是瞿式耜。

2

二、父子反目

甲申國殤後,南京朝廷在史可法、馬士英率領下迎福王朱由崧繼位,是為弘光皇帝。弘光元年,清軍豫親王多鐸帶兵南下,督鎮史可法揚州殉國,南京城破,弘光皇帝敗走黃得功軍中,後被俘送至北京。

面對如此情況,江南、西南各地抗清勢力風起涌雲。鄭芝龍抓住如此時機,擁戴明唐王朱聿鍵於福州繼位,是為隆武帝。

隆武帝繼位後,鄭芝龍囂張跋扈,隆武帝成為傀儡。

隆武二年,鄭芝龍意圖投降清軍,鄭成功勸阻無果。鄭芝龍受博洛利誘,率軍投降,被押解至北京,鄭氏集團大部覆滅。

3

三、起兵抗清

鄭芝龍投降後,鄭成功拒不投清。鄭成功與金門聯合其叔父鄭鴻逵、鄭采部正式起兵抗清。

在鄭成功領導下,鄭氏集團逐步壯大。後鄭成功遙奉永曆帝為正朔,受封為延平王。

之後,清兵多次攻打鄭成功,但因鄭軍多海軍而清軍多陸軍,雙方互有勝負。與此同時魯王朱以海,浙系張名振、張煌言率部和鄭成功匯合。

永曆八年,張名振聯合鄭成功北上作戰,沿長江攻至南京。但因後援不急,撤軍。

晉王李定國聯合鄭成功南北作戰,因鄭成功部失約,此役失敗,晉王部受重創。

永曆十一年,鄭成功率部與浙系張煌言部攻打南京。圍攻南京逾月,鄭成功只圍不攻,後在清兵援軍到達下狼狽撤軍,損失慘重。

鄭成功撤軍未通知張煌言,張煌言歷經艱險,才得以返回浙江沿海。

從此,鄭氏集團一闋不正,再無恢復之心。

4

四、收復台灣

鄭成功一生,另外一件可歌可泣之事便是收服台灣。當時台灣為荷蘭人所佔,鄭成功意圖開闢後方根據地,於是起兵攻打台灣。

永曆十五年,鄭成功出兵,圍攻荷夷於赤崁城。五月荷夷投降,鄭成功收復台灣。

永曆十六年五月初八,鄭成功病逝。

5

總論:

明季之衰,內因而強於外患。萬曆、天啟、崇禎三朝,黨政不休。弘光之亡,亦不外乎於此。

若夫隆武魯王之爭,永曆邵武之爭,亦未泯其源。鄭成功者,繼鄭芝龍之勢,多與張名振、張煌言爭,南京之戰,庶可見以。

支東南半壁,鄭氏之功也。亡東南半壁,鄭氏之過也。

史家之責,當直書其筆。觀鄭成功一生,余以為,其非為國,乃為私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族之聲 的精彩文章:

TAG:漢族之聲 |

您可能感興趣

華夏傳奇 大漢威儀
華夏先賢——周成王
《華夏好少年》海選啟動 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華夏之星 劉興凱
華夏傳奇 大秦名將之章邯
從西漢王陵看先秦華夏祭祀文化脈絡
華夏姓氏——鄭/王
華夏民族始祖黃帝的傳奇故事
華夏先祖——黃帝
華夏傳奇 戰國四公子之春申君黃歇
華夏帝王列表~隋
鳳凰傳奇新神曲《華夏傳說》鳳凰傳奇
收覽華夏奇石 弘揚中華文化
華夏帝王列表~西漢
華夏文化的偉力
華夏民族的形成
緬懷華夏先賢,弘揚傳統文化
華夏先賢——楊朱
華夏之星 楊森
華夏之星 張洪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