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是討厭朋友圈,你討厭的是不夠自律的自己
請記住,自律給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時間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著足夠的自律能力。
01
好友小潔又一次沒有通過司法考試。
法律專業畢業好幾年的她,因為一直沒能通過司法考試,也就沒能成為她心目中的「律政俏佳人」,只能隨便找了一份糊口的工作先干著,同時每年參加司法考試。
接通了視頻聊天,手機里出現了哭得稀里嘩啦的小潔。
我已經那麼努力了,每天晚上拿出兩個小時複習備考,周末幾乎都泡在圖書館裡看書學習,為什麼我還是要一次次地失敗?
正如小潔說的,她的朋友圈裡曬的大多是她努力學習備考的內容:
晨起陽台小桌上的一本書,一杯咖啡;
夜裡11點剛剛合上的模擬題集;
周末灑滿陽光的圖書館和自治的三明治午餐。
從朋友圈來看,這麼努力這麼勵志的女孩,還通不過考試簡直天理難容啊。
一番安慰後,我鼓勵她重整旗鼓,再次備戰,還約她周末一起去圖書館。
在圖書館裡,我總算弄明白小潔屢戰屢敗的原因了。
她面前的書桌上放著書,書的旁邊卻放著手機,還是屏幕朝上。
只要手機屏幕閃動,小潔馬上從書本上挪開眼睛,拿起手機來看上半天。
即使手機屏幕不閃動,她也隔不了幾分鐘就得拿起手機看一會,刷一會。
一上午的完整學習時間被她無數次的看手機的動作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碎片。
到中午了,小潔把身後的書架和安靜讀書的其他人當做背景,來了張美美的自拍,迫不及待地發到了朋友圈,還附文稱:來圖書館學習,趁陽光正好,趁微風不燥。
中午吃飯時,我問她,上午看了幾頁書,記住了多少內容,她竟然睜著茫然的大眼睛,無言以對。
我問她,真的有那麼多人找你,有迫不及待需要回復的消息嗎?
她說:
也不是,就是看到手機亮了,就想打開看看。很多時候是各種群里的消息,無關緊要。
拿起手機後,就老是不由自主地刷朋友圈,經常刷著刷著就忘了時間,就忘了自己本來是在幹什麼。
即使手機不閃,也老是想拿起來看看,自己發的那條朋友圈有沒有人點贊留言,別人有沒有發新的朋友圈。
我說:難怪你司法考試通不過呢,這種伴隨著刷朋友圈的複習備考哪裡有什麼效率可言。
小潔也恍然大悟:是啊,我以為自己在學習,其實很多的學習時間用來刷朋友圈了。
像小潔這樣,日常生活中離不開手機,一會不刷朋友圈就坐立不安的人大有人在。
02
亞當?奧爾特在《不可抗拒》一書中說,自智能手機產生以來,大約一半的人對其很上癮,這個數字還在增加。
作為紐約大學商學院教授,他的調查很有權威性。他最近的調查顯示,美國孩子每天在屏幕前花費5到7個小時,21世紀以來,屏幕之外的玩耍時間下降了20%。
有接近50%以上的智能手機用戶每天使用手機2到4個小時,其中25%的人盯著手機的時間超過4小時。
在手機的使用過程中,很多人是在刷朋友圈。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也意識到手機不離手,每天刷刷刷的生活不但讓自己遠離了健康的生活方式,還收割了自己寶貴的注意力。
於是,很多人提倡「退朋友圈」,關閉朋友圈,恢復健康的生活。
小潔在認識到是朋友圈讓她幾次司法考試通不過後,對朋友圈深惡痛絕,口誅筆伐,並徹底關閉了她的朋友圈。
提倡「退朋友圈」的人,他們又從一個極端走到了另一個極端。
他們不明白的是:你不是討厭朋友圈,你討厭的是不夠自律的自己。
就像那個流行的句子「你在,或是不在,我就在這裡」一樣,無論你看與不看,朋友圈就在那裡。
你一天到晚抱著手機刷刷刷,其實不是朋友圈的錯,只能說明是你不夠自律而已。
我朋友圈裡有一位自媒體作者,號稱日更達人,每月寫文30多篇,各大平台都能見到他的身影。
在一次做分享時,他說到他是一個嚴格自律的人,每天五點起床,讀書寫文,數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我知道他除了讀書寫文,還做著一份非常忙碌的工作,還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需要照顧。
按說,這樣一個忙碌的人,該是沒有時間刷朋友圈了吧。
可是他每天都會發一兩條朋友圈,或是推廣他的新文章,或是晒晒讀書感想,或是孩子燦爛的笑臉。他不光自己發,還經常給朋友們的朋友圈點贊留言。
我好奇地問他,每天那麼忙,怎麼還有時間刷朋友圈。
他說:
我每天會在固定的時間刷刷朋友圈,早上寫完文章後刷五分鐘,中午午休前刷五分鐘,晚上睡前刷五分鐘。
每天這15分鐘是留給朋友圈的,想發的就發,該點贊的點贊,該留言的留言。
時間一到,馬上放下手機,該幹嗎幹嗎。
一個在工作和生活中能做到自律的人,同樣能在刷朋友圈這件事上做到自律。
只要你能做到不是毫無節制地刷朋友圈,讓這件事嚴重浪費你的時間,影響你的生活的話,朋友圈就沒有那麼討厭了。
03
更優秀的人,還能讓朋友圈成為自己的自律工具。
認識一個姐姐,年紀輕輕就是某門戶網站的運營總監。
她的自律,從朋友圈可見一斑。
每天五點半,準時在朋友圈打卡說早安。
六點半,曬一張運動照片,或是跑步或是瑜伽或是橢圓機。
七點五十曬出的是一張對焦模糊的當日工作計劃表,下午五點半會曬出已經打了勾勾的工作計劃表。
晚上八點會曬和孩子親子共讀的繪本,九點半曬的是自己讀的書……
她的一天的工作生活,精準到按分鐘計算,有條不紊。
有一次,溝通完工作後,我問她,工作那麼忙,為什麼還要找時間發朋友圈呢?
她說:
朋友圈也可以是自律工具啊。
如果你想減肥,只是說給你的幾個朋友聽,約束力是不是很小。
可是如果你是明星,在微博說給所有的粉絲聽,是不是約束力要大很多。
你要做的事情一旦發朋友圈了,就相當於告訴了所有朋友圈裡的人,如果你做不到,是不是很沒有公信力,不想失信於朋友,你就必須做到。
我如醍醐灌頂。
把朋友圈作為自律工具,其實是利用人對面子的重視,讓朋友圈的朋友對自己形成監督,迫使自己養成自律的習慣。
看,優秀的自律的人不但能做到只拿出很少的時間來刷朋友圈,還能反過來讓朋友圈成為自己的自律工具。
你還好意思說你討厭朋友圈,是朋友圈害得你工作完不成、考試通不過、戀愛又玩完了嗎?
別找借口了,關鍵原因是你自己不夠自律,真的不關朋友圈什麼事。
04
M·斯科特·派克曾經在《少有人走的路》里寫道:「自律是解決人生問題最主要的工具,也是消除人生痛苦最重要的方法。」
當你陷入刷與不刷朋友圈的痛苦糾結中時,能拯救你的,唯有自律。
李笑來老師在一次演講中也反覆強調一句話:「請記住,自律給你自由,那些有大把時間做自己事情的人,都有著足夠的自律能力。」
所以,你不該糾結要不要遠離朋友圈,更應該把重心放在如何讓自己擁有自律的能力。
當你能做到自律之後,你會發現,你能更自由地掌控和支配時間,隨之也有了掌控自己人生的能力。
很多人終其一生,都在追求自由,很多文章都告訴你,唯有自律者才能實現自由。
之前有人說過,真正的自由包括三個維度:財務自由、時間自由和角色自由。
當你足夠自律了,你的自由還可以加上一個維度:刷與不刷朋友圈的自由。
作者簡介:小確幸來一打,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出版社書評作者,媒體人,寫走心的有溫度的文字。簡書@小確幸來一打,微博@小確幸來一打。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僅有一次的人生,就要酣暢淋漓地活》
明晚八點:如何累積寫作素材


※孩子的習慣里,住著家長的模樣
※丈夫多做家務,婚姻更幸福
※你所謂的勤奮,其實只是虛度
※所有你想要的東西,都需要去「掙」
※趙麗穎:沒有人會嘲笑你的夢想,只會有人嘲笑你的能力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
※你是不是很討厭自己的口吃?
※早讀丨你討厭的不是別人,而是你自己
※幸福是你不討厭自己
※是否應該跟自己不是很喜歡但不討厭的男孩子談戀愛呢?
※你可以不是迷人精,但絕不要讓女孩子討厭你!
※其實,你討厭的不是世界,而是自己
※你討厭的不是周一,而是這輩子沒法做自己
※沒關係的,你不必太在意自己是那個「被討厭」的人
※我不討厭小豬佩奇,只是被那些自以為是的社會人噁心到了
※我不是討厭你,我只是不喜歡你說話的方式
※其實他們不討厭你,只是討厭你的職業
※女孩子討厭你的時候,你會不會反思自己的做法?
※女人最討厭的三種男人,如果你沒想過要自愛,那可能誰也幫不了你
※孩子也有自己的心思,他們最討厭爸媽做這些事
※愛情就是吃飽了看著你不覺得討厭
※別讓將來的你,討厭現在不理智的自己
※你討厭的人,就是比你了不起
※用這樣的話語嫌棄你,她多半不是討厭你,而是真心愛著你
※孩子是不可能跟他們討厭的人一起學習的
※這樣「嫌棄」你的人,她並不是真的討厭你,而是有點愛上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