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不忘初心:讓保險回歸保障

不忘初心:讓保險回歸保障

在這又到月底、各位看官碎銀子堆積成災之際,本人終於抽出時間,曬出近期為家庭建立保障體系的心得體會,希望能對有同樣需求的家庭有所幫助。

雖然此文是針對敝人具體情況所寫,但其實原理是放之多數家庭(土豪除外)亦准,各位可以對號入座。

同時需要聲明的是,由於張大媽網站有使用5張以上配圖的硬性要求,而我這文章又確實枯燥而不具娛樂性,所以就從必應網站的每日美圖上借用幾張,以饗讀者,並鄭重聲明,這幾張圖都是從必應網站轉載而來,不做商業用途,請給予理解和支持。

不忘初心:讓保險回歸保障

一年半以前,我的寶寶剛在美國出生的時候,我最愛以左手托頸右手托臀的姿勢把他捧在面前、看著他在我手心裡肆意扭動身體的可愛樣子,心裡充滿了初為人父的喜悅,然後隨之而來的,卻是對未來的深深地擔憂:我該如何確保讓他的正常生活至少在他的高等教育結束之前都能穩定持續下去?我要如何才能為他和為這個家庭提供良好的財務保障?我如何才能讓這個家庭拋開對對疾病和意外的恐懼,擁有「任何意外和打擊都不能毀滅我們這個家庭」的信心?是的,我說的都是「財務」保障,因為一旦有極端意外情況的發生,誰都不能彌補我們在親情和心理上的損失,但我們至少能做的,就是不要再讓財務也跟著成為問題,不要讓本已受損的家庭被隨之而來的財務困難給徹底毀滅掉。

沒錯,我要跟你們談的是保險。

很多家庭都像我們一樣,寶寶在異國新生,父母們熱情很高,多數都像當時的我一樣對保險完全沒有概念,其中也有很多人在第一時間就為新生的寶寶購買了某些當地的「很多人都買了、聽說還不錯」的保險,我懷著「群眾的眼睛總是雪亮的」的想法,也幾乎蠢蠢欲動。

但一貫的、卻也總讓我慢人一拍的理性,使我心生警惕:這是一件非常重大的事情,不僅涉及整個家庭的財務保障,還是一項動輒幾十年繳費期、甚至伴隨終身的重大問題。我本能地懷疑這些在第一時間自動出現在我們面前的選擇是否真的就是最適合我這個家庭的。現在回過頭來看一看,至少在這一次,我這個本能實在是太棒了!

然後就是漫長的選保過程。我選保的時間周期之長,一度讓我老婆確信我已經放棄了為家庭購買保險。從去年初寶寶出生,到今年端午節正式簽約,我用了整整15個月來辦這樣一件許多人覺得「隨便選、只要買了就好」的事。我花費了大量時間精力仔細研究了三國四地(大陸、香港、新加坡、美國)絕大多數一線主流保險公司的主打產品(但大陸的保險產品很快,幾乎是在我看過幾家大型保險公司的建議書後的第一時間就淘汰了,主要是產品性價比、保障涵蓋範圍及理賠聲譽等方面的原因,所以我在接下來的研究過程中,和下文所要講的情況,全都是針對境外三地的產品),並在這個過程中一次次地糾正之前的錯誤認知,一次次地修正自身對保險產品的需求,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夠儘早找到那個適合我這個家庭的「坑」。我也經常在睡夢中醒來,側過身看著睡在身邊的老婆孩子,心中焦急:我還要讓她們這樣「裸奔」多久?

但這15個月真的很有意義。這15個月饑渴和迫切的學習和思考,讓我從保險的門外漢,變成了一個「對保險理念和產品有深刻認知和獨到見解」的人。

學習正確的保險理念

如果誰覺得選保只是在琳琅滿目的保險產品裡面做個購買決定,犯不著上綱上線到一個理論學習的層面的話,那就是大錯特錯了。人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需要對其有足夠的正確認知和理解,尤其是家庭保險這麼影響重大、持續久遠的大事,一定要認真學習和研究。事實上,我那15個月的時間,有相當一部分是花在學習理解各路不同的保險理念上了,之後再辨別立場、去謬存精,經歷若干個幾進幾齣、自我否定的循環,漸漸就能整理出一套立場獨立且有說服力的理念了。了解現有市場上的產品被設計出來的初衷,知道自己能在一個多大的範圍內做選擇,是很重要的。

而在我對保險理念學習的過程中,有一個原則是「堅持了就簡單,一背棄就凌亂」的核心,那就是:不要把保險當投資,讓保險回歸保障的本質。

雖然保險也可以成為投資工具,但切記那是在你完成了家庭保障體系的構建之後的工作。一定要以最低的成本構建起足夠應對你家庭需要的保障體系,之後多出來的錢,你就可以盡情拿去做高風險高收益投資了。如果非要說有且只有那麼一樣東西是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到的最重要的,那就只能是這個了。

在我看來,生活的最大風險,就是沒有保險;而保險的最大風險,就是你買到的根本不是你需要的保險,比如在你需要一份保障類型保險的時候,你的錢卻被一群永遠嫌錢少的做投資的人忽悠去買投資理財了,賺來的投資收益還只是分你一小部分。很多時候,買錯保險比沒有保險更可怕,它比後者更有害,因為你一直在為一個你不需要的東西付出成本,或高或低,而你在真正需要它來派用場之前,甚至都不知道這根本就不是你需要的東西,它根本就解決不了你的問題。

在家庭保險領域,核心的幾個險種,無非就是人壽、重疾和醫療三大塊,至於其他的儲蓄投資險、養老年金、教育金等等,都是後來保險公司出於市場競爭的需要,在以上三者基礎之上嫁接變化而來的。

如何構建家庭保障體系?就用剛才提到的三大塊。雖然這三大塊各自的種類都很紛繁複雜,但這裡確實值得我濃墨詳敘。

1、純消費型的定期壽險。

壽險主要有三種:定期壽險(約定保障期限,極其便宜,純消費型,沒有現金價值)、終身壽險(終身保障,很貴,有現金價值)和儲蓄壽險(約定保障期限,要麼保障期內賠付,要麼約定期滿連本帶利退錢,極其貴!有現金價值)。有現金價值的意思,就是可以返還。看到這裡,很多人會奇怪,為什麼要推薦一類讓錢白白花掉的產品,後面兩種產品雖然貴,但將來都一定能讓花出去的錢連本帶利回來,多好!這個想法其實大錯特錯。保險公司不是慈善機構,無一例外都是商業公司,要為股東爭取回報最大化的好吧。正是因為後面兩種壽險產品的最終賠付率為百分之百,所以他們在一開始就會索取極高的保費,給予客戶一個槓桿比例並不高的保額。即使有客戶在保單生效期內因高額保費不堪重負而被迫退保,那保險公司也是可以欣然接受的。我對照並計算過幾乎所有一線主流保險公司的這兩類壽險產品的指數,不僅保障倍數(保額除以每年的保費金額)極低,普遍不能達到40,很多甚至連30都達不到(這點要因年齡而異,這裡指類似我自己的33歲男性,但各家差別絕對不大);至於預期收益表,看起來全都很光鮮亮麗,引人側目,但如果你也真的動筆計算一下實際年化收益率,幾乎都沒有能超過6%的,絕大多數不超過4.5%。這樣一個收益水平,真的有那麼多人能看得上嗎?無非是保險公司給這類保費昂貴的「拳頭產品」穿上了一層動輒以幾十年計的「華麗外衣」,將其包裝得熠熠生輝,一個個看起來都像英國女王王冠上的那顆寶石一樣美好。但這一切其實都是個時間價值:再低的收益率,配以三五十年的時間,所得出的都會是一個可以亮瞎眼的數字。典型如巴菲特,其實他老人家這半個多世紀以來的平均年化收益率也不過十幾個點,這放在很多國人眼裡都是看不上的收益水平,卻為什麼卻偏偏看得上這些保險公司提供的才四到六個點的年利息呢?原因就是被這個包裝蒙蔽了眼睛。事實上,若保險公司真的敢在那可觀的「預期總收益」旁邊某個顯眼的位置註明實際的年化收益率,那最終購買這類保險產品的客戶至少減七成。因為大家都知道,節省下來的那麼多保費,不僅可以解決家庭現金流問題,還有可能取得比保險公司給予的利息更高更好的收益率。

這個時候大家會很容易發現這類分紅型、返還型的保險產品的最大特點:不—劃—算!

其實最終你賺的錢,無非就是保險公司用從你這裡無償拿走(絕對不是借,仔細算過就知道)的錢去投資,再從賺來的利潤中分一部分出來給到你而已。這真的值得你沾沾自喜嗎?

話說回來,這類高保費的保險雖然確實是為了完善產品體系和豐富產品變化而在歐美被設計出來的,但在全世界範圍內本來就買者寥寥,直到推進中國市場後,應極了國人「寧要看得見的芝麻,願丟看不見的西瓜」的佔便宜心態,才在其產品生命周期里第一次爆發了盎然生意,才又有了追隨華人移民的腳步重返歐美的氣勢。但在我看來,這些都實在都只能讓人扼腕嘆息。

而定期壽險則不一樣,這是一款真正的高槓桿保障保險。因為賠付率較低,所以保額槓桿普遍極高,可以讓你用極低的保費成本,獲得驚人的高額保障。以本人購買的這個產品而言,保障倍數將近500,我老婆因為更加年輕五歲(另有保險公司對女性壽險的風險評估本來就低於男性的因素),她的保障倍數直接上千了。

為什麼我覺得定期壽險就夠了?因為我認為人壽保障的價值和意義不是終身存在的。如果一個家庭支柱英年早逝,留下還未成年或還未能經濟獨立的孩子,和一個不能獨自應對家庭既有和預期開支的妻子,那對這個家庭的打擊絕對不僅僅是親情和心理上的,還會有經濟財務上的毀滅性打擊。這樣的情況下,足額人壽保障的必要性是顯而易見的。但是,也請不要盲目教條主義,要從時間流逝的角度動態地看待問題。如果人都到了六十歲甚至六十五歲以後,兒女早都成年獨立了,各自財務狀況多半好過父母而無不及,到這個時候了老人家的壽險還有什麼意義呢?尤其是還要為了這個終身的壽險承擔連續多年的超高額保費支出,就更沒有必要了。

由此可見,一個人對家庭的經濟責任,是從年輕開始上升,到中壯年達到頂峰,之後則下降的拋物線過程。而人壽保險,作為有代價的商業保障,恰恰是跟其經濟責任對應著的。嚴格地說,退休之後,人就不需要壽險了,否則何必呢?若兒女真的那麼不濟,那時早已是風中殘燭的你乾脆也就認命了算了,不然光是再添一份人壽保險又能夠他們多花幾年呢?

由此還可引出,不要給孩子買壽險,因為他(她)對這個家庭沒有經濟責任。當然,若本身就是投資目的用途的除外,但那已經不在我所討論的「保障」範疇內了。

在我看來,定期壽險實在是家庭保障體系中的第一座堡壘,因為它保費極低,保障極高,幾乎任何家庭都能輕鬆地藉此為自身尋求足夠的保障。而且,定期壽險是可以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可以不需要提交可保性證明(最主要包括但不限於健康證明)就轉為終身壽險的,主動權全部都留在我們自己手裡。

但在運用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有兩個重要問題是需要特別關注的:最長的保障期限和不變的保費率。這個產品要盡量在年輕的時候購買,買的時候就選擇保險公司提供的最長年期,比如我買的這款就是三十年期,以求在到期的時候我們能盡量靠近甚至超過我們對家庭不再承擔經濟責任的年齡,雖然到期之後確實可以續保,但在那個年齡下的續保,保費水平想必也是很感人的;然後就是必須要求在約定的保障年期內保費水平不可以變,因為我在選保過程中也碰到過不少香港和新加坡保險中介會宣稱「定期壽險的保費三五年一漲,是行業標準」,但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各位,他們這是在扯淡。不僅如此,因為定期壽險的保費低廉,所以中介的傭金提成自然也就少很多,所以多數的保險中介潛規則性地惡意中傷定期壽險產品,以求誘導客戶購買昂貴的其他類型產品,這一點也是我們做客戶的要特別小心的。

然後,我在研究各家保險公司產品的時候,還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也絕對值得一提。那就是,竟然有很多(真的是很多)境外保險公司(主要指香港和新加坡,而且不是指中介哦,是保險公司本身)明確表態,歡迎中國大陸客戶來購買保險產品,但僅限於高保費、低保障倍數的產品,而保障倍數高的保險產品(如定期壽險)一概不對中國大陸客戶銷售。各位,這裡,請長心眼了喂。

2、保終身的重疾險。

就像年金產品與保險產品的設計理念完全相反一樣,重疾險的選擇思路也與壽險產品的選擇思路大相庭徑。重疾險也和壽險一樣,也有純消費性的定期型和有現金價值的終身型之分(當然啦,很多香港新加坡保險公司的保險中介會告訴你世界上壓根就沒有定期重疾險這種東西啦,哈哈),但這個選擇的思路可是跟壽險很不一樣的。

我強烈建議選擇後者——終身重疾。其實道理也很簡單,雖然人到了不再對家庭承擔經濟責任的年齡或階段之後,就實質上不再對壽險有需求了,但那個時候卻愈加是重疾高發期。我們年輕的時候為自身的家庭經濟責任購買定期壽險,也需要為雖已長大但還那麼年輕稚嫩的子女準備一份防父母罹患重疾而使他們面臨巨額開支的保險,這個就是終身的重疾險。人到老年,壽險不再有必要,但重疾險的重要性卻才剛露頭角。千萬不能在這個節骨眼上,把續保與否的選擇權或重訂保費的權力交到保險公司的手上,以為股東謀求商業利潤最大化為天職的股份公司會選擇怎麼做,你一定懂的。

3、健康醫療險。

這種產品基本上都是消費型的,沒有現金價值,交一年保一年,頂多也就是保險公司保證續保到多少多少歲,而且保費本身就是逐年上漲的。各家變化不大,無非就是不同的自付額而已。但好處在於,沒有地域歧視,基本不會有保險公司對你說這類產品中有什麼類別是不對大陸客人銷售的。

醫療險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但也是比較昂貴的),之所以把它放到最後一塊來講,是因為現今各個國家和地區都建立了自己的社會公共保障體系,使得商業保險公司的健康醫療險產品成了最少客人問津的領域。尤其近年來,保險公司也認識到該產品與社保醫保的重疊之處,遂主動調整戰略,直接就把這類產品定位為各國家和地區的社保醫保的補充。

但是,身在大陸的你,可不能把這些當真。這裡的醫保,平時沒大事兒用用也就算了,一到關鍵時候,它有毒。

因為這裡的醫保保障範圍是非常之有限的。保額過低還不算什麼,雖然全國各地上限不一,但最高也不會超過40萬人民幣,千萬要記得還有許許多多有療效的新葯、好葯、高價葯可都是不在醫保用藥報銷範圍之內的。大家還記得前年初那個買200塊錢一盒的印度仿製抗癌藥來替代國內賣2.35萬一盒(只能用1個月)的正規渠道葯(絕大多數省份未將其列入醫保報銷範圍)來救命,然後為此被湖南法院判刑的無錫小伙兒嗎?這一問題有多嚴重,我想大家不是看不見,而是不願去看吧。等到真有那麼一天大病重疾不幸光顧,如果我們還只有醫保防身,我想到時候許多人都會面臨一個選擇:是要錢,還是要命?你覺得這不殘酷嗎?我不信。

所以,在反覆地學習之後,在一遍遍地梳理、修正自身對保險保障的需求定義之後,我清楚地知道,像我這種在國內有典型代表意義的家庭,要構建充分的家庭保障體系(切記優先解決保障哦,投資的事情務必放在這之後),靠且只靠這三樣保險產品即可:定期壽險、終身重疾險和醫療健康險,如果現階段的財力只能夠三選二的話,那就優先保障前二者。

關於購買境外保險的合法性

很多人對購買境外產品的合法性存在疑惑,正常,如果一個人連合法性都不相信(不管是如我般嚴謹考證後的確信,還是盲從聽信他人來的相信),就貿然做出這樣重大的決定,那才不正常。

關於這一點,我想有且只有一個問題是需要考慮的,那就是香港、新加坡和美國的保險法,有沒有禁止中國大陸公民來買保險?如果有,那就違法;如果沒有相關禁令,那何來合法性問題呢?

舉個小例子,我說張三欠我錢,張三也認可,你們覺得這裡面還有李四啥事兒?

再舉個大點兒的例子,很多人的寶寶是在美國生的,美國政府立即依法認可了該寶的美國國籍,寶寶的監護人也隨即代替寶寶接受了這一身份,你們覺得這裡面還有我國政府啥事兒?我國政府在該寶的美國身份這一問題上的話語權,並不比巴西、印度又或者是馬爾地夫來的更多,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心中默念三遍「我不承認」再讓該寶來辦一個證明其中國身份的證件,而在這個問題環節上,美國政府也是同樣沒有說話的份兒。簡單說來,美寶的美國身份不需要中國承認,美國承認就行;你我的中國身份不需要別人承認,中國承認就行。

同理,放到保險產品購買問題上來,我出到境外,花自己的錢,在香港、新加坡又或者美國,合法地為自己購買了保險,這些保險公司受且僅受當地法律管轄及國際公約的制約,並均要求其對客戶承擔法律責任,你們覺得這裡面還有第三國或地區的政府啥事兒?

我仔細查閱了香港的《保險管理條例》,也就是香港的保險法,沒有找到禁止任何國家和地區的人來港購買保險的規定,僅要求「投保人必須親自在港簽署合同」及「首期保費必須在港繳納」而已。再退一萬步說,畢竟香港是中國領土,也接受中央政府的管理,那像這樣去香港買保險在將來會不會變得不合法呢?有可能啊,但請先修改香港保險法。而且,新法不溯既往,要想通過修法來使這類的歷史保單失效,那是萬萬不可能的事。

新加坡的《保險法》同樣沒有類似的禁入限制。

而美國的相關規定則稍顯複雜,他是分門別類的。美國奧巴馬健保體系內的醫療保障類的保險產品是僅對其公民及居民開放的,對在美國沒有合法身份的人是有明確禁入的,但仍然有少數保險公司或保險組織推出的高端(意思是很貴)保險是可以賣給境外人士的。另外,美國的保險公司早就不是只賣保險的公司了,他們有強大的產品研發能力,早就有許許多多的投資類產品,甚至壓根就跟保險不沾邊兒的純粹投資產品,而這些都是可以賣給全世界人的。

但是,有一點是我必須要額外說明的。我上面提及的僅限於真正旨在保障的保險,比如我剛才主要提及的家庭保障體系三大件,肯定是沒有問題的,將來也不會有問題。但現在香港有一些保險公司在大陸積極推廣一些事實上什麼都不保的大額分紅「保險」產品,根本就沒有一個「保額」的概念,既不保命也不保病更不保意外,只談「客戶每年交多少錢,交多少年,就可以從N年後的某一年齡開始每年領多少錢」如此云云,根本就不是保險!純粹就是投資理財。保險公司研發出這類產品來,為他們自己的投資籌集資金而已。正如今年上半年我們國家外匯管理局一位高官在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明確表態的,這些產品已經不是保險了,實質上已經屬於「資本項下」類別,雖然沒有說明打算將來採取什麼管制措施,但已將其明確定性為「違規」的。而這裡面的不確定性,可能就需要各位讀者自己根據各家的實際情況和真實需求,各自把握了。

以上,只是把本人在為自己家庭選保過程中的最精華的感悟凝縮在短短的幾頁紙上,不求巨細無遺,但求能在各位看客選保的路上提供一點點誠摯經驗以供參考。切勿盲從,就像之前說的,每個家庭有自身的特點和需求,唯有深刻理解保險理念和保險產品,才能應對自如。總有些路,要自己走,我唯有祝:走好!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什麼值得買 的精彩文章:

醉美湘西文化之旅
桌面故事#原創新人#1米小天地 租房小日子
何必湧向人潮,一個人的時候這樣過

TAG:什麼值得買 |

您可能感興趣

浮躁的時代不忘初心,福源原蜜回歸本真
張柏芝回歸「初戀臉」驚艷 保養得當才是女神的不老秘訣
回歸自然是對人最好的保養
回歸自然,回歸自我,回歸一顆安靜無塵的心
訪「育歸」歸來,談養龜之道回歸本原,不忘初心
《快本》更新換代!謝娜回歸胡一天加入!何老師保住了謝娜卻沒保住他!
何炅的老搭檔謝娜將要回歸?網友:不關心,只關心將要回歸的她
樹蔭讓人心回歸
全智賢女神回歸!生完二胎依舊保持完美身材,變胖?不存在的!
三七讓你的心臟心率,回歸正常態!
回歸生活的初心
初四,心已回歸!
世界盃爆冷不斷,太扎心!佛系表哥卻說,回歸初心才是正經事兒
《終極一班》不再終極,究其原因是誰的錯?大東的回歸能否挽回?
十句讓人心靜的佛語禪心,只有靜下心來,才能回歸自我
美的翰城:回歸初心 讓生活被溫柔以待
謝娜回歸快本,卻心有餘而力不足,只因產後後遺症太嚴重
無是無非,回歸本心
讓電影回歸電影,讓人心回歸本真,我們要關心那些該關心的事兒
毋不敬,一切回歸到對自身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