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個時代「女德」還能大行其道?
在每一個清朗的早晨
與70萬人一起閱讀世界
沒錯,就是我們
一個兼具智慧與美貌的訂閱號
新京報書評周刊
公共立場,獨立精神
一份堅持了13年的書評
一張初心不改的報紙
只為負責任地為你發現好書
呈現並解讀最新的文化熱點
書評周刊旨在發布評論、分析,極具獨立思考價值的文章。不浮躁,不張揚,卻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女性是被訓練成強姦受害者的
「沒有哪個女人是在違背自己意願的情況下被強姦的。」
「不要穿太暴露!」 「要自愛。」
炎熱的夏天已來,此類建議也來了。四十年前,美國學者蘇珊·布朗米勒回顧性侵史時說,這樣的建議可能是善意的、關切的、真誠的,但實際上,將焦點集中於女性只會進一步惡化強姦問題。
那些已經將遭遇講出來的受害者,向親人、朋友尋求幫助,向法律尋求正義,他們的聲音最終去哪了?被性侵的弱者從反抗、訴說到尋求正義,可能步步都艱難……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受害者」提取文章
春嬌懂志明,「鬼才」懂得彭浩翔
如果要選一個導演裡面最會寫字兒的,彭浩翔大概算得上一個。
其電影新作、「志明與春嬌」系列第三部《春嬌救志明》熱映,春嬌懂得志明的心思與情趣,腦洞奇大的彭浩翔卻沒那麼好懂。
書評君與彭浩翔聊了聊影像背後的那些事兒。對這樣一個「鬼才」導演來說,寫作與閱讀如何影響他的創作?生活與心理狀態的轉變,又如何透過電影去傳達?借著劇本集出版的契機,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彭浩翔」提取文章
《白鹿原》電視劇為什麼贏不了觀眾?
劇版《白鹿原》在收視和傳播上都遠遠稱不上令人滿意。
為什麼一部幾乎無差評的「良心劇」,沒能成功地俘獲更多觀眾?同期播出的《歡樂頌2》持續出產「性騷擾」「處女情結」等話題,卻一直穩居收視排行榜的頂端。
這是娛樂化、話題至上的時代氛圍所造就的惡果嗎?我們是否應該對觀眾的品味痛心疾首?
今天書評君推送的這篇文章,深入比照了電視劇版與小說原著的內在差異,作者認為,對於文學作品《白鹿原》而言,電視劇版也許註定要少了光采。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白鹿原」提取文章
為什麼這個時代「女德」還能大行其道?
「女性最好的嫁妝就是——貞操」
「被家暴了一定要忍,忍讓是大智慧,因為總挨揍的人身體好」
這些聽起來讓人感覺時空錯亂的論調,來自時下備受關注的女德專家丁璇。
絕大多數人輕易就能嗅出這其中的可疑氣息。問題是,為什麼這樣的言論能夠大行其道?是誰給了他們這樣的傳播舞台?又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會滋生這樣的土壤和舞台?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女德」提取文章
從「贏在高考」到「贏在子宮」,高考神話破滅了嗎?
每一年的高考,都伴隨著媒體及大眾對高考制度的討論及爭議。
與此同時,城市精英家長們卻早已悄然將教育競爭的「起跑線」前移,提早至小學、幼兒園,甚至有家長提出口號孩子要「贏在子宮裡」。
從「贏在高考」到「贏在子宮」,高考神話的說服力似乎一年不如一年。但對於那些無緣「贏在子宮裡」的人而言,高考仍然是一個難能可貴的重新起跑的機會。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高考」提取文章
一個女性眼中飯局的風流與猥瑣
「飯局」和「女性」的關係向來是隱蔽的、私下的。但現在,它變成了一個被公開討論的公共話題。
事情的緣起是《如果沒有女人,再葷的飯局也都是素局》。有說描述真實,有罵「中年猥瑣男」,也有批女性或許被物化。
本文作者陳念萱是台灣作家,她看到連日來圍繞「飯局」和「女性」的熱議,以一個女性的身份回答了這一問題。
在她看來,吃飯喝酒,本是家常最美好的一件事,然而,風流和猥瑣看似只差一毫釐,背後卻是平等與尊重等觀念的巨大鴻溝。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飯局」提取文章
國產《深夜食堂》,廣告多、製作爛還只是小問題
國產版《深夜食堂》被一致「惡評」。
這部電視劇的原型,是頗受好評的同名日劇《深夜食堂》。這部在中國也受到好評的日劇挪到中國,為什麼就讓人尷尬和不適?
不是說日劇就至善至美,而是它們中的一些已在探討人性、尊嚴、生活境遇與選擇乃至生存命運之時,國產版《深夜食堂》卻仍以一種匆忙的姿態流於粗糙的表層,拒絕更日常、更邊緣的普通人生活狀況。
它固然挑逗起了一時的觀看欲,最終卻讓觀眾憤慨,而這種憤慨不只是指向技術製作。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深夜食堂」提取文章
遭性侵13年後,她選擇了死
這是最近幾天讓很多人最憤怒、揪心、痛苦的新聞。
4月27日,台灣作家林奕含因不堪抑鬱症的折磨自縊身亡,年僅26歲。而她的抑鬱與死亡的背後,是年少時曾遭受老師誘姦而留下的嚴重心理創傷。
她將這些經歷寫進了今年2月出版的長篇小說《房思琪的初戀樂園》。
這位芳華之年的姑娘,用她的文字,用她的述說,又終於用她的生命告訴人們,性暴力有多麼殘酷,在文學美麗之下的性暴力又有多麼令人絕望。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林奕含」提取文章
你每敲下一句彈幕,都寫下了一段孤獨
你喜歡發送或觀看彈幕嗎?你如何看待彈幕的流行?
大多數年輕人在城市中都處於獨居狀態,人與人之間交流日益減少,但人們對交流的渴望卻仍然強烈。在此背景下,彈幕應運而生。
作為一種以吐槽為特點的評論媒介,彈幕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撫慰了都市人的孤獨感。與此同時,它也在重塑著當代人對孤獨感和陪伴感的認知。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彈幕」提取文章
喊「90後步入中年危機」的人,既虛偽又讓人心疼
最近,曾經作為年輕代言人的「90後」,竟被指人生已步入中年。
這赤裸裸地暴露了年輕人的焦慮感和危機感。加不完的班,買不起的房,等不來的「另一半」。於是,很多人都焦慮了,抑鬱了,中年危機了....
其實,那些煞有介事地喊著「90後步入中年危機」的人,既虛偽又讓人心疼。虛偽在於他明明知道中年危機並不真的指涉自己;心疼則是因為,那種焦慮感的確實實在在籠罩著自己。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焦慮?我們又應當如何應對這種焦慮?
關注書評周刊後回復「中年危機」提取文章
【消息一則】
公眾號內所有文章,皆為本中心研究成果。如需轉載,請在後台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本中心常年招聘助理研究員,回復【研究員】查看詳情


※馬云:我也有一個夢想
※《中國有嘻哈》將出美版,勝者將挑戰中國總冠軍
※警告!霍金早已被AI替換
※姚晨正式承諾:把難民安置到自己家裡
※大片轟炸的本周,這部電影走心了
TAG:非正常事件研究中心 |
※為什麼不能一個人旅行?
※所謂的「古代四大才子」是指明代的哪四個人?他們各有什麼才能?
※這個男人,為什麼能稱霸天下?
※會做飯的男人行情更好,這是因為什麼呢?
※為什麼棗核漂大行其道?是有原因滴……
※現在的女人們,為什麼都喜歡「大叔控」的男人?看這裡就知道了
※約會時跟女人聊什麼話題,能讓男人干「壞事」?
※什麼樣的女人有魅力?看她這「3點」表現,你就知道了!
※五大道為什麼這麼有名?
※武則天的男寵有什麼才能嗎?
※十七歲時,這些歌手都在做什麼?
※為什麼很多人畫得那麼差還那麼火?原因竟然是這個!
※逆生長?少女臉橫行的時代,中國女人為什麼不「敢」變老!
※「你的生活為什麼是現在這個樣子?」
※女孩子真是哭的莫名其妙啊,你們會因為什麼哭
※明朝說的倭寇都指哪些人,為什麼它成了那時日本人的代稱?
※為什麼宋朝是最偉大的時代呢?
※唐朝為什麼沒有著名女詩人?只因一場忘年愛情?
※這個人為何說大將粟裕「沒出息」,兩個人還素有嫌隙,因為什麼?
※走路時「靠右走」是在什麼時候出現的,誰發明了這個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