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楊德昌十年祭暨再見台灣電影

楊德昌十年祭暨再見台灣電影

7年前,百老匯電影中心辦了楊德昌早期回顧展,剛工作的我覺得機會難得,辦了會員約了朋友訂了二輪放映的票,期待著開展。可臨近開幕,MOMA對外告知楊德昌回顧展所有膠片拷貝卡在海關無法入境,拷貝如果趕不上開幕送到,開幕式就以放映《恐怖分子》藍光碟代替。最後拷貝沒有趕上開幕式,放映了藍光版《恐怖分子》,這個消息我同樣擔心能不能看上這個回顧展,萬幸的是開幕式過後,拷貝終於送到,楊德昌膠片大電影終得見!

去年北影節與這些台灣電影大師們再次相見,對我個人是個驗證這幾年是否對電影有更深理解認知的絕佳機會。整個觀看下來,確實要比六年前有了更多新的認識,且容我下面一一道來:

《最好的時光》

此片是三段體結構,分別截取了1966、1911、2000三個時間點來展開故事。雖然這三個時間都有些特殊意義,但如片名一樣,每段故事對時間有非常清晰的把握,1966年一段撞球廳門外場景不同的光照表示一天不同的時段、1911年段也二樓窗外的光照做為時段的區隔再有傭人點燈加以明確,2000段張震飾演的攝影師的房間光照也有對時段的暗示,更明顯的是舒淇每次離開下樓的街景也是凌晨上下午深夜幾個明顯時段區隔的。這種時段區分明顯是有意為之,巧妙強調了全片的時間概念,且十分扣題。

片中三段故事也是緊扣時光主題,三段時代不同但同樣特殊社會背景下年輕人的青春時光變奏。第一段台灣戒嚴時期在兵役和球廳流離追尋真摯情感,等二段在歷史巨變背景下台灣知識分子面對新舊文化的個體對撞,三段新世紀初始多重情感取向在青年世代中複雜糾葛。不用多說什麼,三段故事已經清晰的告知觀眾,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裡,一隅台灣的變化如此之大,也就能想像整個大中華地區會是ㄧ個什麼程度的變化,而其中年輕人在這大背景下的選擇也映射出這個時代環境的特質與底色,這種個體與時代環境互映互動、成長時光與變革節的對偶,也使此片的時間概念無限強化和顯現,更為清晰的傳達出來。

《風櫃來的人》

此片算是侯導最善長的城鄉題材,可與取材吳念真箇人經歷的《戀戀風塵》相互映照,也是台灣經濟騰飛城市化人員流動的電影印記。

其實故事沒什麼可說的,類似的故事在國內改革開放以來在北上廣深及東南沿海地區無數次的在發生,只不過沒有像樣的電影呈現。城市是有魔力的,尤其是二戰後東北亞地區全面轉為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城市工廠價值突增,與庸常的鄉村生活差距日異懸殊,就像主角阿清頭顱凹陷的父親一樣,永遠獃獃的看門口不變的景色,鄉村的活力已經如阿清兒時的記憶一樣失去色彩,荷爾蒙衝動無法在這失色的地方釋放,而高雄就是他們更廣闊的天地,但他們不知道面對是更大的迷茫與迷失。

就像阿清他們在高雄迷路ㄧ樣,在城市也沒有他們的位置,雖然高雄也是個城鄉結合的大村,他們不僅需要的是工作和生存,還有向上的階層流動,而小杏的男友就是個榜樣,白天工作晚上去夜間部學日語,豆子受到他的影響很大。但因迫切的立足高雄而倒賣工廠零件被除名升遷無望,與小杏的感情也出現裂痕,便去做子海員自我放逐。衝擊最大的當然是豆子,在柯庹上彷彿看到了自己的未來,而與阿清的曖昧關係也以小杏遠去台北而告終,至此豆子在高雄的事業路感情路雙雙終結,他的青春完全被這座城市蠶食吞噬掉了。

就像結尾處他們幾個如渲泄般大聲叫賣ㄧ樣,完全淹沒在高雄市集的聒噪之中,也映照了青年ㄧ代在劇烈轉型的社會被消耗磨平、將要在義務兵役中被規順教化的命運,而《風櫃來的人》何嘗不是侯孝賢的青春片?只不過他講述了這個所謂大IP最應該也最值得講的東西。

《恐怖分子》

此片就不做過多介紹了,楊德昌當代社會議題傑作。說下六年後再看此片的觀感:這是個社會不安因素如何傳播的故事,從ㄧ個最反社會反秩序的青年傳達到最依附於秩序和尋求安定的中年然後爆發的故事。二者間的關聯中有必然、偶然,有合理推測,有無端臆想,整部電影就在這確定不確定間把不安因素最終傳達出去最終引爆在李立群飾演的角色身上。

更吸引我的是片中的幾組人物,這些人物編織出整個台北社會生態圖景,如王X飾演的反叛女孩,她對社會的不信任抗議來源自哪裡?片中有段她腿傷被母親禁足的戲,即使如此她依然亂打騷擾電話。而值得注意的是描寫了ㄧ段她母親回來,打開唱機聽了ㄧ曲The Platters的《Smoke Gets In Your Eyes》,這ㄧ曲道明了這對母女的前史,這首歌是之前駐台美軍常放的ㄧ首歌(《最好的時光》也引用過),那就可以想見這位單親媽媽想念的誰了,而李立群拿著叛逆女青年的照片找顧寶明確認,顧說她是「小雜種」進一步確證了這個事實。而女青年的反叛根源也直接追溯到了全球瘋狂的六十年代。

而攝影青年小強在全片中就是ㄧ個社會不安氛圍的紀錄者貫穿者,穿著美式舊軍服拿著相機到處拍,像個戰地記者,相機就是他的槍。本身他也是ㄧ種不安因素的體現,他對叛逆女青年著迷嚮往,而又即將面對兵役的馴化,與女友的矛盾,種種的遭遇把他推到了男性成長的節點上,而最後飄落的兵役通知透露出一絲無奈和被歸順的壓抑,但與叛逆女青年一夜後歸還的相機,又似埋下一粒反叛種子,等待適當時候野蠻生長。

片中最後真正的「恐怖分子」李立群飾演的李立中,其實就像角色自己說對生活最需要的就是「安定」,所以李立中是在片中最依附於秩序的,最順從的角色,為了當組長把小金擠走,為了當組長把小金擠走,相信規則制度但不擇手段上午迫切希望階層上升,可以說是社會形態中最「安定」的人。但這類人階層上流計劃失敗,人生的價值理想崩塌,再收到家庭因素影響,求告無門,就會成為最危險的恐怖分子。

去年楊德昌的《牯》片也讓CC修復出了4K藍光,從而引發了影迷集體的「網路狂歡「,雖說《牯》片做為華語影史傑作,絕對無可非議。但上半年的狂歡讓我有了新的思考,網路上的這種氛圍會讓人對華語電影有誤導,讓人有種看過《牯》或《悲》這種西方影節認可的片子,華語電影就不用看了的感覺。而電影大V們也在這其中推波助瀾,導致大家對華語電影的認知有不小的偏差,而資料館國片場五十年代修復老片放映由1廳轉為2廳,也說明來資料館的年輕觀眾對國片認識欠缺尤甚。對華語片認識的深入,會對《牯》這種西方肯定的電影增添異於西方的視角和觀點,尤其是做為華人對那歷史更應有獨特的體認。

就我個人而言,相對《牯》片我更傾向於《恐怖分子》,因為《牯》的歷史背景現已無法複製,而《恐怖分子》中展現的社會形態基本可以照搬到今天來,無端無由的暴力事件充斥著新聞埠,社會高速運轉的壓力使每個人喘不過氣來,在這秩序下每個人身上都有不安因素,很可能因任何事端的觸發導火索引爆變成社會事件,就如片中的液化球一樣,把這座城市壓迫在爆發的臨界點上。

今年楊德昌導演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被CC重新4K精緻修復並發行,此事引起華語影片集體狂歡,但在這次6年後重看《恐怖分子》讓我覺得此片對現實比《牯》片更具價值意義。《牯》的時代已經無法回去,雖然這部4小時準確把握歷史的宏篇對岸無任一片能與之並列,也達到足以換位想像的程度,《牯》片永遠是那段歷史烙印般的註腳無法重來。而《恐怖分子》幾乎可以無縫對位到當下,楊德昌就像外科醫師一樣用片中每個角色一刀一刀的剖析著這個社會和城市,在運作秩序中的每個位置的人肢解似得展露在我們面前,整個城市壓抑就如森林大廈把天空擠壓的讓人喘不過氣來,讓其中的任何人都如片中大氣罐一樣隨時變成要自爆的恐怖分子,那時的台北如此,如今的世界也如此,楊德昌就像先知般一片點破了這個亘古不變的殘酷道理,而我也只能繼續讓更多的人知曉這個幾乎無法逆轉的事實並以至死抵抗。

《青梅竹馬》

此片也如《恐》是二度大銀幕觀看,同樣這次也有些新的理解。由於篇幅,盡量簡短節說:侯孝賢飾演的阿隆和蔡琴飾演的阿貞,雖說是青梅竹馬,但就片中展現的時間點來看,已經轉變為兩種人了。阿貞ㄧ直想讓阿隆講美國的見聞,從阿貞房間的裝飾就能看出她心中的美國夢。而阿隆對美國的沉默就是他的態度,他不屬於美國。阿隆回到台北,幫阿貞的父親還錢,接濟兒時少棒的隊友,甚至替隊友管教老婆,最後把祖屋賣了幫被追債的阿貞父親解圍,當阿貞父親在舊屋台階與阿隆共飲ㄧ吐當年阿隆父親待他的過往,就像在說阿隆ㄧ樣。侯孝賢飾演的阿隆完全就是傳統父權大家長的形象,而侯孝賢的出身和成長經歷也和角色十分契合,而角色上是從父輩繼承下來的。阿隆這種角色在轉型期的台灣是多麼的不合時宜,所有人都在奔向財富或者美國,他卻要維護舊傳統,這也是和阿貞無法調解交流的原因。但阿隆在當時的台北也是被淘汰的,就如他深夜遊盪在台北街頭,他為身邊的人傾盡付出,卻沒有人在意他的所作所為,最後被新ㄧ代少年刺殺,也就如弒父ㄧ般把傳統價值觀刺死了,而阿貞與少年騎游台北的短暫曖昧,也許就是她與阿隆最青梅竹馬年少芳華時光的ㄧ種告別。

阿隆最後流著血,坐在街邊,抽著煙,看到廢棄的電視機響起他拿少棒冠軍的勝利播音,這是他個人最輝煌的時刻,離夢想最近時候,同樣也意味著某種人生的結束父輩承襲的開始,也是與阿貞分道而行的開端,之後就是電影故事的開始。而阿貞終於接到了陳小姐的回電,美國駐台分公司成立了,她踏上了這通往美國的跳板,街頭撲滿聖誕減價廣告的台北,只剩下聯考無望看日文廣告能HIGH幾個鐘頭的小妹。

《青少年哪吒》

有朋友說這就是蔡明亮的「四百擊」,的確又是一代青春的反叛與祭奠,只是時間拔到了九十年代的台北,更直白了,更衝動了,更壓抑了。

片中幾組人物阿澤和阿彬、阿桂、小康的形象清晰的定位了九十年代台北年輕人的組成,小康京腔的父親和信媽祖的母親,顯然傳達出這是個外省本省結合的家庭,而且恪守本分,尊重規則,兢兢業業。阿澤和阿彬明顯是本省的邊緣少年,無所事事,肆意渲泄。皮膚黝黑戴著月亮佩飾的阿桂卻不知道身在台北何處,一看便知是原住民年輕世代,雖然出身各有不同但他們同樣面臨著青春無處安放的問題。

影片開始重低音貝司的主調已經暗示出這些人物不安、躁動、誘惑、暴力和危險性,也可以想見這部影片會給觀眾帶來什麼。這幾組不同成長環境和出身的年輕人,傳達出他們對青春不同的渲泄方式和對未來的不同選擇,就如《風櫃》ㄧ樣,所有的吶喊、放肆、反抗都被高速運轉,劇烈膨脹的城市所淹沒、絞殺、歸順。但這種慾望的釋放為了生理心理的自我平衡是必要的,如果淤積過多沒有出口可能就是另ㄧ個結局了。

結語

其實每個人都是這麼過來的,也許侯孝賢、楊德昌、蔡明亮選擇用電影的方式記錄這些,說是記錄,也是ㄧ種祭奠,也是時代變更和城市變革的祭典,而每個個體就是進獻的祭品。如今我們用更鮮嫩的肉體繼續著這個儀式,而進獻對象變成了每個個體本身,只有自己,什麼都沒有了,而電影的記錄方式也變成掌中的方寸之間,而那記憶越來越短、越來越薄,看起來要見底了、榨乾了。

但儀式仍在繼續、人們還在狂歡,ㄧ直到時間盡頭……

2016.06.13

2016.08.11補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橫七順四黑磚窯 的精彩文章:

TAG:橫七順四黑磚窯 |

您可能感興趣

王昌松《華人新年賀歲檔:馬來西亞唯一的電影「檔期」》
白敬亭十秒落淚 魏大勛楊采鈺上演電影《大話西遊》
吳京、郭德綱和于謙,8年前這部電影太搞笑,不輸《祖宗十九代》
那些年我們看的兩大影帝劉德華 梁朝偉合作的五大經典電影
宮崎駿電影中的十大經典台詞
《芳華》來了!第三屆德國中國電影節法蘭克福盛大開幕
郭曉峰最新電影《天眼》包拯御書房覲見皇上
十年再聚首!宣萱與古天樂將共同出演電影版《尋秦記》
李楊導演最新電影《盲道》:花費十年就拍了這麼個東西?
春節檔電影巡禮《祖宗十九代》:林志玲、范冰冰、馬蘇給他演配角
大年初一上映8部電影,趙麗穎、李宇春、吳京齊賀歲,你看哪一部
劉德華第一部修復重映的電影《龍鳳斗》
《小馬寶莉大電影》北京首映禮
賀歲檔四大電影導演,陳思誠林超賢可提前慶祝!
襄陽大媽游清邁:走進電影《泰囧》拍攝地布帕蘭寺
周星馳電影配角,卻讓羅大佑林夕為她寫歌,劉德華下跪頒獎
漫威電影宇宙十周年
與劉德華爭影帝,要拍電影版《尋秦記》,2018年古天樂崛起!
梁朝偉郭富城井柏然劉昊然賀歲檔打擠 新年第一張電影票給誰?
電影七天樂之愛情篇-《北京遇上西雅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