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斯拉東進的邏輯與煩惱

特斯拉東進的邏輯與煩惱

2016年9月28日,北京,位於北京金融街中心的特斯拉中國城市展廳體驗店。 資料圖

原題:建廠風波再起

特斯拉東進的邏輯與煩惱

「特斯拉來華建廠肯定會對國內新能源汽車有衝擊的。但是我認為這裡面利大於弊。特斯拉肯定還是會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帶動作用。」在CarTek創始人劉琦看來,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將起到「鯰魚效應」

法治周末記者 代秀輝

法治周末見習記者 吳 昊

傳言最終在澄清中被攻破。

最新的消息顯示,特斯拉官方回應,特斯拉正在與上海市政府探討在當地建立汽車製造工廠的可能性,特斯拉仍將繼續對潛在工廠選址進行評估。

這意味著,事實並非如一周前媒體報道最初的那樣。

6月20日,有媒體援引彭博社消息稱,特斯拉已經同上海市政府達成協議,特斯拉首個中國工廠將落戶上海臨港開發區。該消息一出,隨即引爆朋友圈。

兩天後的中午,有關特斯拉在華建廠的消息再度升級。一張「特斯拉落戶上海簽約現場的圖片「在朋友圈中瘋轉;緊隨其後,特斯拉將與上海電氣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電氣集團)組建合資消息傳出。

然而,劇情卻在晚間出現了大逆轉。

當晚,上海臨港控股發布澄清公告;次日,電氣集團緊隨其後,發布澄清公告。雙雙否認與特斯拉合作事宜。

至此,「特斯拉在華建廠」一事目前以合作對象以及工廠落址仍舊未確定作為結局暫告收場。

「我們預計中國地區的建廠計劃將在今年年底得到更清晰的界定,中國市場對特斯拉至關重要。」特斯拉在6月23日對該事件的回應中稱,「儘管我們預計大部分生產仍將在美國完成,但我們需要設立海外工廠以確保更多的當地消費者能負擔得起我們的產品。」

建廠風波不斷

事實上,特斯拉在華建廠的傳聞並非首次。

法治周末記者統計發現,自特斯萊創始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2015年來華以後,特斯拉在華建廠的消息便不斷地湧現;也因此,上海、廣東等城市亦曾相繼被預測為選址地。

去年6月,市場就傳出「上海金橋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金橋)已經與特斯拉簽署不具備約束力的備忘錄,雙方將會合作在上海建設生產設施」;但隨後上海金橋就發布公告澄清了此事,稱公司並未與任何人簽署與特斯拉合資建廠的備忘錄或其他形式的文件。

時間進入今年2月。

當月,多家媒體報道稱,特斯拉將與中方合資在上海臨港建設年產50萬輛的生產基地。但隨後特斯拉方面回應該傳言並不屬實。同時,上海臨港也發布澄清公告稱,臨港集團迄今為止未與特斯拉就其在中國建廠事項簽署合作協議,亦未參與相關投資。

事隔兩個月,特斯拉有計劃在廣東以獨資的方式建立工廠的消息再次傳出。不過,該消息同樣也被特斯拉官方否認。

至此,直至本次特斯拉上海建廠風波再起,短短半年時間,特斯拉在華建廠烏龍事件即發生了至少四起。

然而,雖然特斯拉在華建廠具體事宜尚待答案,但在業內人士看來,特斯拉東進來華建廠的思路卻是將來必然的事實。

「特斯拉在華建廠只是時間問題,即便不是國產,也可能是CKD或SKD的形式,建一個類似於特斯拉在荷蘭那樣的總裝廠。」汽車評論員、CarTek創始人劉琦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所謂CKD(Completely Knock Down),是指全散裝件,以全散件形式作為進口整車車型的一種專有名詞術語,在當地生產的零部件以較低的關稅和較低的工資,利用當地勞動力組裝成整車,並以較低零售價出售,而SKD指的是在國際貿易中,特別是在國際汽車貿易中,整車出口國的汽車公司把成品予以拆散,而以半成品或零部件的方式出口,再由進口廠商在所在國以自行裝配方式完成整車成品並進行銷售。

在劉琦看來,特斯拉來華建廠對特斯拉而言可謂好處頗多。「特斯拉實現真正的國產(本地零件採購率超過70%)還是很有必要的,這主要是從政策角度——補貼、牌照、新能源積分,都是實打實的好處。最關鍵的是,只有真正國產,才能降低價格,進一步降低購置門檻。」

全國乘用汽車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同樣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假設特斯拉未來能夠在中國建廠,那麼,特斯拉將省去25%的關稅。

事實也確實如此,以特斯拉目前在中國市場上最便宜的MODEL S為例。當下,MODEL S市場指導價為72.35萬元至139.98萬元。按中國進口汽車綜合稅率(包括關稅、增值稅等)為46.25%計算,特斯拉的CIF(到岸價格)約為49.47萬元至95.71萬元左右;但假設未來特斯拉能在中國建廠,刨除25%的關稅,屆時,特斯拉MODEL S的價格約為59.98萬元至116.04萬元左右。

此外,實際上,特斯拉在中國的銷售表現很不錯。特斯拉財報顯示,2016全年特斯拉中國銷量突破10億美元,是上一年的3倍多。在業內人士看來,來華建廠亦將有很重要的市場戰略意義。

特斯拉的煩惱

不過,多位接受法治周末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表示,雖是在華建廠形勢所需,但特斯拉的選擇卻是不易,這也成為了它的「煩惱」。

「說一千道一萬,特斯拉為啥遲遲沒有敲定?這跟特斯拉的企業性格有關係,它並不是一個喜歡妥協的公司,所以要適應中國的合資政策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劉琦說。

事實也確實如此。依據我國相關政策規定,特斯拉等外商來華投資建廠需要同至少一家中方夥伴合作運營,且外資持股比例不得超過50%。

在劉琦看來,阻礙特斯拉建廠的問題有三。「首先,它不想跟國企合資;此外,地方政府的優惠條件不滿意;同時,資金緊張,蓋不起全球第二個工廠。這三個問題,其實都很現實,不是猜測。」

「讓特斯拉接受跟國企合資,然後在品牌上與某個本地品牌形成捆綁(比如上汽大眾、東風本田、北京賓士),這件事本身就很難。」劉琦舉例,這家公司跟中國的國情有多麼不相容,從三年前特斯拉在天貓雙十一搞促銷活動,然後被美國總部緊急叫停一事就可以看出來。

「設想一下,一個挑戰傳統汽車工業規則的新興電動車品牌,跟一家中國國企合資,這不僅是特斯拉尾標掛什麼字的問題,更是一系列挑戰特斯拉原則和底線的問題。」劉琦說,「跟國企合作,在研發、生產、銷售和售後這四個環節上,特斯拉將失去獨斷專行的權利,它的個性會妥協。這可能是Elon Musk無法接受的。」

實際上,除了選擇合適的中國合伙人是一件頭疼之事,在政策優惠獲取上,也是一件足夠讓特斯拉煩惱的事。

例如,根據政策的相關規定,使用中國本土生產的電池是申請新能源資質的必要條件。

「特斯拉的車身可以國產,這個沒有問題,車玻璃、密封條、座椅、隔音材料等都可以從國內採購。」劉琦介紹,「但是,唯獨最關鍵的電池組,只能走SKD方式。因為電池組的電芯,只有特斯拉的內華達超級工廠在生產,換句話說,這個工廠是『一處水源供全球』,特斯拉不可能採購中國本地的電池類型。」

這意味著,在中國建廠,如果繼續使用超級電池工廠生產的電池,特斯拉是拿不到新能源資質的,更難言政策補貼。

不過,特斯拉似乎也想到了辦法。特斯拉的電池技術長期與松下合作。法治周末記者注意到,今年4月,松下宣布將在蘇州建設電池合資工廠,用來生產18650電池。這款電池正是此前適配特斯拉Model S、Model X的電池。

或將引發「鯰魚效應」 利大於弊

「話說回來,我感覺特斯拉還是跟車企合資有前途,利益相通,能為特斯拉解決很多後顧之憂。」劉琦說,「但問題是:這些個上汽、廣汽、北汽等企業,當真看得上特斯拉?」

業內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煩惱的其實遠非特斯拉自己。來自國內的新能源品牌不一定會對特斯拉的到來表示歡迎。

公開資料顯示,在國家堅定不移將新能源汽車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給予一系列產業引導政策之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已連續兩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

可是,在業內人士看來,從產業整體審視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當前還主要依賴於政策驅動,要改變新能源產業嚴重依賴補貼,加速市場化轉型的現狀,必須立足於充分發揮企業創新活力。

業內人士表示,特斯拉的到來,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將受到刺激乃至挑戰。「客觀來看,在整車設計、品牌競爭力、供應鏈和質量體系管理、營銷推廣等方面,與特斯拉和跨國汽車企業相比,中國品牌綜合競爭力仍面臨多項短板。」

不過,業內也有不同的看法。

「特斯拉來華建廠肯定會對國內新能源汽車有衝擊的。但是我認為這裡面利大於弊的。特斯拉肯定還是會對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帶來帶動作用。」在劉琦看來,特斯拉在中國建廠將起到「鯰魚效應」。

「特斯拉在中國建廠符合特斯拉的全球戰略需求,同時對中國電動汽車行業發展會產生一定的積極促進作用。」從事電動汽車行業及電動汽車充(換)電行業連接系統的研發和生產的南京普斯迪爾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鑫對法治周末記者說。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法治周末 的精彩文章:

孫溫「借景」解紅樓
街上偶有人走動,像是什麼都沒有發生過
寶馬再現傳動軸問題:傳動軸問題是召回主因
寶馬再現傳動軸問題 將自11月起召回逾8萬輛問題車
被司考改變的人生

TAG:法治周末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對阿薩德立場再變調?特朗普或默許土耳其在敘東進
希特勒為什麼放棄攻擊英國,非要東進去進攻蘇聯?原因有四點!
巴甲新外援格德斯隨魯能出征亞泰 渴望登場為山東進球
蘇聯一場丟人的勝利,讓希特勒下定決心揮兵東進,攻打蘇聯
進軍進軍!美軍出爾反爾引發不滿:埃爾多安不再留情揮師東進
印度拉16國軍演「向東進」馬爾地夫拒絕參加
東進戰略,也是東進買房!
進軍!美軍出爾反爾引發不滿:埃爾多安不再留情果斷下令揮師東進
法國突然插足、土軍揚言繼續東進、特朗普稱要撤軍…各國都在敘幹什麼幺蛾子?
遼瀋戰役中,蔣介石的東進兵團和西進兵團,為什麼沒能解救錦州?
「東施效顰」?印度推進的「東進」政策有點煩
土耳其不敢東進:美國打擊敘利亞 庫爾德武裝或成最大受益者
西遼耶律大石以少勝多成功逆轉伊斯蘭東進,守住了華夏文明的大門
加強與中俄合作,莫迪的「東進」盡顯靈活身段
蔡和森七封信力薦毛澤東進入中央政治局
烏克蘭繼續揮師東進 再次發生激烈交火 俄羅斯:不作就不會死
印度國慶拉東盟十國領導人站台,稱東南亞是「東進」政策中心
印度拉16國軍演「向東進」 戰略觸角欲伸向太平洋?
美在中東拚命擠兌伊朗 俄聲東擊西:反潛機東進 韓國緊急應對
拿破崙希特勒為何都選擇東進?原因很簡單,要麼被困死,要麼當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