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執壺發展歷程/執壺拍賣價格

執壺發展歷程/執壺拍賣價格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

元 青花四季花卉紋八方執壺帶蓋

拍賣結果

LOT號:0168

估價:9,000.00-9,000.00萬

成交價:11,500.00萬

拍賣公司:澳門中信(澳門)

拍賣日期:2014-06-08

執壺又稱「注子」、「注壺」,隋代出現的酒具。唐前期器呈盤口,短頸、鼓腹,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曲柄,壺體較矮,鼓腹,假圈足。唐中晚期大量流行,基本取代了雞首壺、鳳首壺等。這時期執壺式樣繁多,有短流、長流、曲柄、直柄等數種;五代至北宋器身漸高,通體多壓4-6條瓜棱,流漸趨細長微曲,曲柄高於壺口,平底變為圈足並多有注碗相配;元器多為玉壺春瓶式,彎流與壺頸之間以S形飾件相連;明、清之後,造型增多,多用作茶具。唐宋時,越窯、長沙窯、耀州窯、景德鎮窯、繁昌窯、磁灶窯等均大量燒造。元明清時期,以景德鎮燒制的青花器為多,龍泉窯也生產部分青釉製品。

明萬曆 金累絲鏨雲龍紋嵌寶石執壺

拍賣結果

LOT號:7358

估價:諮詢價

成交價:3,622.50萬

拍賣公司:北京保利(北京)

拍賣日期:2015-12-07

早在公元六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文化時期,出現了形狀類似於後世酒器的陶器。夏、商、周時期是我國古代禮制的成熟期, 「禮以酒成」,造就了無酒不成禮的時代。正是因為酒器作為禮器在夏、商、周時期得到了重視,青銅酒器成為夏商周三代青銅文化中的亮點。

元 藍釉描金執壺

拍賣結果

LOT號:0041

估價:120.00-120.00萬

成交價:3,300.00萬

拍賣公司:江洋富通(北京)

拍賣日期:2006-09-16

秦朝時期,在南方地區,漆器已悄然流行了起來。到了兩漢和魏晉時期,漆器極為盛行,如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大量漆器堪稱一絕。漆制酒具,其形體基本上繼承了青銅酒器的形體,有盛酒器具和飲酒器具。在飲酒器具中,漆制耳杯是最為常見的。

瓷器大致出現的時間是東漢前後。東漢以降,隨著制瓷業的發展,從魏晉南北朝至唐宋元明清的各個朝代,造型各異的瓷質酒器紛紛出現,酒注子就是其中之一。

唐代 黑釉執壺

酒器注子的出現與人們的生活習慣有著密切的關係。唐代出現了桌子,所以也就出現了一些適於在桌子上使用的酒具,如注子。唐?李匡乂《資暇集》卷下「注子偏 提」:「元和初,酌酒猶用樽杓,所以丞相高公有斟酌之譽……居無何,稍用注子,其形若罌,而蓋、嘴、柄皆具。大和九年後,中貴人惡其名同鄭注,乃去柄安 系,若茗瓶而小異,目之曰偏提。」此時的注子由於一側置柄,唐人稱之為「偏提」。

唐?韓偓《從獵》詩之三:「忽聞仙樂動,賜酒玉偏提。」 宋?林逋 《寄太白李山人》詩:「身上只衣麄直掇,馬前長帶古偏提。」 宋?林洪 《山家清事?酒具》:「舊有偏提,猶今酒鱉。長可尺五而匾,容斗餘。」從這些史料中看,偏提確為酒器。

唐代 黑釉瓜棱執壺

唐代 茶葉末釉執壺

從史料來看,注子至少始於晚唐 ,是古代酒器而非茶具。盛行於唐中期至宋代,是由魏晉南北朝以來流行的雞頭壺或盤口壺演變而來,其形狀似今日之酒壺,有喙,有柄,即能盛酒,又可注酒於酒杯中,因而取代了以前的樽、勺等酒具。

宋?曾慥 《高齋漫錄》:「 歐公作王文正墓碑,其子仲儀諫議,送金酒盤盞十副,注子二把,作潤筆資, 歐公辭不受。」宋?王銍《默記》卷上:「頃刻獄就,擒張及造酒注子人凡數輩。」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他每吩咐小和尚,另藏著一把 注子,色味雖同,酒力各別。」由此可見,當時注子的流行之盛。在唐宋時期,無論青瓷、白瓷,還是南北各個窯口,酒注均屬常見產品。

唐代褐釉執壺

五代 青釉瓜棱帶蓋執壺

由唐至宋,由於各朝代審美相異,不同時期的酒注造型也有所不同。唐代早期,注子的口部一般呈淺盤形,器身矮胖,短頸,鼓腹,置圓筒形或六角形短直流及曲柄,施釉不到底。晚唐、五代時,器身加長,頸部加高微細,腹呈橢圓或瓜形,流與柄加長,顯得輕盈秀麗。宋代壺身更趨瘦長,以瓜棱形為常見,流、口和柄加高,器形修長秀美,並多與溫碗相配,合稱注碗。

首屈一指長沙注 獨領風騷數百年

到宋元兩代,酒注更為流行,並且還給酒注配備了溫碗,這種酒注常被稱為「注壺」。古人習慣於飲熱酒(尤其在寒冷的季節),溫酒的方法是先將酒倒入酒注中,再將酒注放入裝有熱水的注碗中,酒是通過熱水間接加熱的。所以,注壺常與注碗組合成套出現。這一形象較早見於五代顧閎中所繪《韓熙載夜宴圖》中。

從紀年墓出土的實物看,成套的注壺、注碗多為北宋遺物。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曰:「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需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說明北宋時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壺、注碗。

此外,在宋遼金元墓葬壁畫、磚雕和綉畫的宴飲圖中注壺和注碗的組合也頗為常見。

一片冰心在瓷壺:執壺是瓷器收藏寵兒

早在南北朝早期的青瓷中,已經出現了執壺的造型。從考古發現及現存實物來看,自隋、唐至宋、遼、金再到元、明、清,各朝皆有執壺出現,長達千年而長盛不衰,極受歡迎。

唐代 黃釉執壺

五代 青釉帶蓋執壺

北宋 青釉瓜棱鳳首執壺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明代青花執壺,採用了金銀器執壺造型的優點,安定、秀美而靈活。因為瓷的質料和青花繪畫的關係,青花執壺顯得高妙雋雅,正如明代同形狀的雕漆器『仙盞瓶』一樣,能夠喚起一種夢幻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董鑒定交易諮詢平台 的精彩文章:

吉州窯怎麼鑒別/吉州窯拍賣價格
釉里紅瓷器發展歷程/釉里紅瓷器拍賣價格
新疆銀元版本賞析 銀元鑒定拍賣估價
唐三彩是哪三彩?唐三彩鑒別方法的介紹

TAG:古董鑒定交易諮詢平台 |

您可能感興趣

宋代風格哥窯執壺——精品推薦
鬥茶湯提點—宋代的執壺
執壺相敬,一片冰心在瓷壺:瓷器收藏寵兒——執壺
徐瑋制壺、張燁裝飾——仿清山水泥繪執壺
執壺入禪境,煮茶聽風雨
秋水一壺酣暢飲,執壺之間見雅緻
越窯青釉執壺
從盛酒的「注子」到分茶的「執壺」
明代「龍」的區別——以飛魚紋執壺為例
無限心意情懷,寓寄一把執壺
同治粉彩二喬紋飾執壺升值潛力巨大
博物館文物介紹——唐代邢窯白釉執壺
文物介紹——唐代邢窯白釉執壺
觀復博物館 北宋高古瓷——定窯白釉牡丹紋執壺
一手執壺,方知瓷器的溫暖!
罕見宋定窯龍鈕手執壺——瓷中之王
越窯青釉瓜棱執壺
《每日一器-唐 越窯青釉葫蘆型執壺》
文物館藏,五連缸、青瓷蛙尊、白釉執壺、黃釉壺、青銅壺
釉色瓷器中的珍品:青釉執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