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終南山裡的隱士 原來是這樣生活的

終南山裡的隱士 原來是這樣生活的

行盡天涯 靜默山水間

?

比爾·波特在《空谷幽蘭》中寫道:「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一直就有人願意在山裡度過他們的一生:吃得很少,穿得很破,睡的是茅屋,在高山上墾荒,說話不多,留下來的文字更少——也許只有幾首詩、一兩個仙方什麼的。他們與時代脫節,卻並不與季節脫節;他們棄平原之塵埃而取高山之煙霞;他們歷史悠久,而又默默無聞——他們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這個世界上最古老的社會中最受尊敬的人。」

我們稱他們為隱士。

這次的終南山之行,有幸遇到了他們,我這樣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也圍觀了他們的日常。

我們八點半開始登山,取道小峪,直奔嘉午台。

書上說嘉午台,是陝西佛教聖地,壁立千仞,又稱小華山,「上逼諸天方覺紅日近,下觀渭水繚繞長安城」。這般雄奇險峻的地方,有生之年是該走一回的。

同行的人,多半是男士,登山裝備齊全,相比就帶一個小包的我,是專業到不能再專業了。輕裝簡行是我爬山一貫的作風,以求在接下來的路途上,盡量不會成為同行人的累贅。

小峪水庫是整個旅途中,最平坦的一段路。水庫不大,沒有石貶峪水庫壯觀。但陽光、碧水、青山、藍天、微風自成一體,與車水馬龍、喧鬧不休的都市全然不同,沒了剛下車的燥熱,整個心、整個人開始放空。這,是好的開始。

過了小峪水庫,就算正式進入山區了。淺山還好,偶爾有人畜活動的痕迹,越往上走,越是人跡罕至。大抵因為嘉午台本身就是景區,有寬闊的公路,取道分水嶺的也大多是戶外愛好者。

路越來越窄,淹沒在一人深的雜草從中,必須要動手撥開兩邊的雜草,才能依稀看到有人踩過的痕迹。很早以前這裡應該是有人居住的,但是隨著政府搬遷政策的實施,此前住在半山腰的人家,已經搬去水庫邊的村莊了。既然從前有人居住,那麼就肯定種植有果樹,這個時間正是杏成熟的季節,尋找杏樹和採摘杏就成了此行的樂趣之一。

這種長在深山裡的杏樹,結的果子並不大,嘗起來味道也不及超市裡的大黃杏甘甜,但回味的時候卻有一種濃濃的杏香味,那是記憶中的味道。小時候我家門口也有一顆十分高大的杏樹。每年春天杏花開的很是熱鬧,碧藍的天,微粉的杏花,灼灼其華,搖曳生姿,遠遠看去漂亮極了。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和弟弟就劃分好了區域,規定到時候只能吃自己所屬片區的杏果。我們把杏樹分為上中下三部分,最下面的屬於我弟弟,中間是我的,最上邊是家裡其他人的。為了不讓弟弟的杏結的比我的多,我還悄悄摘掉他那部分花,當然每次弟弟發現都會追著我滿院子跑。這個辦法我們一用就是十多年,直到我去了遠處的學校讀書。前些年聽奶奶說那棵杏樹雖然長得很茂盛,但已經有好些時候不結果子了,任它生長的話會影響其他的樹,索性就砍掉做了柴火。當時我倍覺惋惜,還寫了一篇作文悼念,現在想來那時候的自己,是蠻多愁善感的。

摘了杏,已經接近正午了,但距離目的地還有很遠的距離,稍事休息,我們繼續向山頂走。夏季正午的陽光有些毒辣,山裡的溫度也開始往上升,我一路上汗如雨下,甚至有那麼一瞬間想放棄,想就這樣坐在樹蔭下,不走了。看我從早晨的神采奕奕,到現在的興趣缺缺,同伴跟我說他帶了一個6.5公斤的西瓜,會在我們登上山頂的時候切開。聽完,除了敬佩我似乎找到了爬山的動力——烈日炎炎的中午,坐在水資源奇缺的嘉午台龍口上啃一口清冽甘甜的西瓜,看著悠悠的雲,藍藍的天,再瞄一眼遠處靜默的長安,這日子美得不要不要的。

有了目標,接下來的路彷彿都不再崎嶇了,走得比剛開始還容易。一路上念叨著「西瓜,西瓜,我的西瓜」,也順利的走到了半山腰的小賣部。這個小賣部是一對中年夫妻經營的。剛走到小賣部旁邊,女主人就熱情的招呼大家歇歇腳。小賣部的地理位置很特殊,山澗里不時吹出涼涼的風,確實是個休息整頓的好地方。待行走的燥熱下去後,頓覺已經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小賣部是有吃食的,蕎面餄餎、燕麥涼皮、酸菜魚魚、玉米攪團,細細數起來也有不少,都是既解暑又快捷的吃食,一份10元,補給水的話一瓶10元。女主人解釋說這座山裡沒有水源,這水都是背夫從山腳的村莊一點點背上來的,故收費也就貴些。點了一份酸菜魚魚,囫圇吞棗咽下去之後,我就著急忙慌的跟著同伴離開了。以致到了山頂才想起,原來今天吃了「霸王餐」,忘記給錢了。好在計劃還是原路返回,回城的時候一併給了女主人。

從小賣部往龍口走,還有差不多一個小時的路程,烈日當頭,在海拔1800米的山頂依然酷熱難當。好在經過剛剛的修整,大家已經恢復了些元氣,嘉午台最高處觸手可及,步子也愈發輕快了,畢竟馬上就到了分西瓜的地方了。

要想上去龍口,必須要經過小梯子和朝天梯,這是上山的唯一通道。「小梯子」是長約20米、80°的直立陡壁,十多級石階鑿在懸崖上。崖壁兩側是深不見底的溝谷。「朝天梯」則是一個約50米高的崖壁,三面臨空,上面也鑿有石階,兩側有明萬曆十一年(1583)鑄造的鐵索鏈,遊人可攀援而上。抬頭遠眺,有「手可摘星辰」之感;回首俯視,有「一覽眾山小」之險。過了朝天梯,就是龍脊背了。壁立過千仞,徑寬僅三尺,中突而旁殺,兩旁全是看不到底的深淵,令人心驚目眩,不敢俯視。

顫顫巍巍走過龍脊背,就到了龍口了。龍口由兩塊大石組成,東西南三面都是懸崖,北面與龍背相連,對面的山峰,怪石嶙峋,山勢崢嶸,站在龍口遙望山腳的長安,安寧而靜謐,幾座水庫靜靜的點綴著群山,讓這神秘的終南山多了一份靈動,「青山多俊秀 綠水若芙蓉」。

龍口正對面的山崖上,有幾間依山崖而建的小屋,居住著來這裡修行的隱士。下了龍口,繞過一段羊腸小路,就到了觀音洞,也就是隱士居住的小屋。我們去的時候正是飯點兒,幾位善男信女同隱士邊吃邊聊,時不時傳出爽朗的笑聲,那是沒有任何壓力,沒有任何遮掩和負擔的笑。

這座小屋應該是由觀音洞這種天然的岩洞改造而成。小屋前的平地上擺著躺椅和茶桌,平日里他們就是在這裡,品茶品人生的吧。與群山為伍,與清風為鄰。其實生活也可以這樣簡單和美好。

徵詢了隱士的意見,我們參觀了這間石頭小屋。

「初極狹,才通人,復行數十步,豁然開朗」,進去之後才知道小屋別有洞天。廚房、禪堂、卧室一應俱全,臨窗而立,對面龍口險峻而威嚴,遠處青山碧水,近處白雲繚繞,彷彿置身畫中。廚房中的女修士正在煮飯,見我進去,親切的對我說:「既然跋山涉水來了,就去拜拜吧,很靈驗的。」我微微一笑,點頭應「好。」然後在她的帶領下進去了禪堂,認認真真的許了願,三拜九叩。隨後在與女修士的閑聊中得知,這邊的糧食瓜果都是從山下背回來的。見我分外驚訝,女修士補充說她已經習慣了,即使在下雨天也能用一兩個小時把這些瓜果從山腳背上來,健步如飛。

「那這邊生活有沒有什麼不方便的?」我小心翼翼的問。

「就是缺水,你應該聽說了吧,這邊山上是沒有水源的,吃水是個問題。」

「那都是如何解決的?」

「看到門外那個蓄水井了嗎,它可以收集雨水,露水這種無根水,平時洗漱、澆地也夠了,吃的水都是山腳背上來的」說完,她隨手指了指平地上井蓋蓋著的蓄水井。

「電呢?」我急急補充道。

「太陽能,這電很充足,我平時煮飯、還有開鑿石頭都是用電。」說完側了側身,偏頭示意我看她身後的電鋸和電飯鍋。

「能給我講講你們的日常嗎?」我在心裡悄悄的舉了舉手。

「日常?這麼跟你說吧,你知道古人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我們在這裡也是這般生活的。春天種植,秋天收穫,人是脫離不了這種自然規律的,閑暇時閱讀經書,參悟大道。這邊的房子都是自己一塊石頭一塊石頭的壘起來的。」說完,又指了指頭頂。我們站著的地方,右手邊是筆直陡峭的懸崖,左手邊是懸崖上落下的大石,大石頭和懸崖構成了三角形的空間,抬頭往上看能清晰的瞧見石縫中的藍天白雲。在這樣的絕壁上建房子,絕非易事。

「您為什麼來這邊隱居?」

「這是信仰的問題。」見她有些不耐煩,我就立馬禁聲,大抵是每天像我這樣慕名而來的人很多,每個人的問題也都大同小異,同樣的話說得多了,脾性再好的人也會有小情緒的。

拜別了隱士,已經日暮時分了,返程還有近兩個小時的山路要走,我們必須趕在天黑之前到達山腳。又走了一次龍脊背、朝天梯,與前一次上山不同,這次下山,更能體會朝天梯的陡峭與險峻,接觸到平路的時候腿都是軟的。

山裡沒有信號,甫一下山就收到各類消息提醒。多數是母親擔心我,早晨出發的時候我告訴她我去爬山了。見我回消息,母親問我,為什麼要去爬山。我記得我的回復很裝13,「無限風光在險峰。」

回去的列車上,大家又累又乏,實在抵不過倦意,甫一上車我就睡著了,夢裡我又回到了嘉午台,深藍的夜幕下群山靜默,微風栩栩,背後的石頭屋泛出淡黃的光暈,躺椅悠悠的搖著,天上的星星發出古老的光……

沒有哪種愛不想以陪伴的形式表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五月半夏 的精彩文章:

TAG:五月半夏 |

您可能感興趣

歸隱不是古代才有,實拍終南山隱士的私下生活
終南隱士的生活很浪漫?在中南居士的帶領下,體會終南山居的不易
揭秘神秘在終南山上的隱士,厭倦了生活繁瑣,隱居山林不問世事!
在終南山上「隱居」的都是些什麼人?帶你看看「隱士」的真實生活
終南山上修行的隱士,一半是心魔,一半是寂寞
影視里的終南山聽多了,你可知現實的終南山上隱士尚在?
文人權貴的「隱居聖地」終南山,如今住著的隱士究竟是什麼人?
終南山之所以仍會有那麼多隱士,一個重要原因在於此風氣和傳統
古代眾多隱士為何都喜歡選擇歸隱終南山,原因有四點
詩詞中的九大隱士,你是否能明白這樣的心境
遍布隱士的不止終南山,還有北京的這座深山
古時候,很多人選擇隱居的生活方式,今天這本書專門來說隱士文化
終南山上隱士多?其實現如今,來這裡的人都不會堅持太久,為何?
問道終南山,隱士們的住所竟如此簡陋
賈島的一首詩,刻畫了一位真隱士形象,羨慕古人生活如此神往自在
終南山的「隱士」越來越多,租金水漲船高,他們還能堅持多久?
探訪完終南山,才明白這裡的隱士「過午不食」有這麼多規矩
五千多位隱士藏身終南山 過著千年前的生活
西班牙與世隔絕的隱士生活,是瘋子?還是聖人?
諸葛亮、鬼谷子等這些牛人,為啥那麼喜歡當隱士?原因有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