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快遞員 需要被理解

快遞員 需要被理解

中國郵政局發布的《2016 年度快遞市場監管報告》顯示,2016年,快遞業務量達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快遞業增量突破100億件,達106.1億件。而在2010年,則僅有23.4億件。

除了高額增長,過去的2016年,快遞行業的關鍵詞是「上市」。快遞公司希望從資本市場輸血,抓緊基礎設施建設、拓展業務、升級服務,否則自己將會是那張被洗掉的牌。即使有競爭壁壘的順豐,也不例外。

2016年,僅僅是快遞公司生死時速的起點,未來可能會更加「富有激情」。這一切景象都反映出一個問題:中國的快遞行業「欣欣向榮」。但看似繁榮的背後,卻有諸多值得深思的「故事」。

暴力快遞

近日,引起消費者憤怒與惶恐的大概是「申通快遞員毆打消費者」一事。

事情還在進一步發酵,不過輿論基本一邊倒,媒體、公眾集體討伐,直指快遞公司。可以理解用戶情緒,但是「暴力快遞」折射的社會問題其實更加嚴峻。

快遞公司:1、反應遲鈍:這似乎成了一些互聯網公司的「特色」,當事情發生,總是一拖再拖,當被曝光之後,才開始發聲,道歉解釋。2、快遞員素質:當快遞員掌握了我們的姓名、電話、家庭住址,如果稍加留心,可能還會注意到用戶的家庭狀況,比如幾口人,家庭經濟狀況,甚至是什麼時候在家等等一些列信息,這難免會埋下一定隱患,極度考量快遞員素質與敬業程度。

快遞員:此次暴力事件,說白了其實就是「200塊錢的事」,對於多數人而言,可能就是一頓飯的事,但是對於快遞員而言,這意味著可能是好幾天的辛苦錢沒了。可能會由於溝通引起的情緒問題,但是快遞員的生存現狀確實應該值得關注、理解與改善。

數據隱私:這是最近幾年來最受爭議的一個話題,甚至在國際市場也是如此。有一種論調是,中國的人工智慧終將超越美國,因為中國擁有著比國外更多的數據。但是,前提是隱私不被「保護」,如果依靠「數據繁榮」建立起一個商業繁榮,會不會某一天變得盲目瘡痍?

快遞員,需要被理解

「干快遞,兩個月,我瘦了10斤。」一位剛從事快遞行業的大姐對極客公園說。

兩個月以來,她最大的體會是:不能吃苦、不能容忍,吃不下快遞這口飯。「周一是一周當中最忙的一天,會有很多很多的件要送,這一天別說吃飯,能喝上一口水就真的很不容易了。如果不能按時送到,就會被投訴,就會被扣錢。」

據介紹,一位快遞員一個月的收入大概是3、4千塊,運氣好、旺季的時候會有5、6千的樣子。「送一個件一塊錢,但是被罰那就是幾十甚至上百呀!」說話時,大姐「揉了揉」眼睛。

她對近日發生的「打人」事件並不知情,聽極客公園講述之後,她沒有表現出一些詫異與氣憤。也許是太累了,也許是太忙了。「我還有快遞要送,他們要馬上下班了,你留個電話給我,我一會找你。」雖然太陽已經落下,6月的北京依然像一個大烤箱。大姐騎著電動三輪車快速消失在縱橫交錯的小巷中。

大約一個小時之後,筆者見到了這位大姐。沒料,筆者還沒來得及說話,大姐就搶先了。「最近確實太忙了,沒時間去關注,每晚回到家都差不多9點,又要處理第二天要接受的單件,很晚了,還有兩個小女兒照顧……」

不過,對於事件這位大姐給了一個直觀的評價:打人確實不對,但也不能完全關注負面。「前段時間,我去送快遞,我給用戶打了7個電話沒人接,他們公司有一個人說可以幫他簽收,但是沒有允許,我又不敢。因為還有很多的件要送,我就先走了。過了一會,那位用戶火急火燎的打電話給我,要我馬上送過去……」

大姐說話時,表現出一種不被理解的無奈。她說,平時同事們聊的最多的事情就是今天又遇到了XX事。話鋒一轉,她強調,「好人」還是挺多的。

「真的不容易」這是大姐反覆提及的,「如果你沒幹過快遞,你不會知道其中辛苦的」。在這位大姐看來,他們真的在盡職盡責,「誰不希望多掙點錢,可以讓家人過得好點呀」,那個打人的「小哥」確實不妥,但可能存在一些誤會。

「我從來不覺得干快遞是一件丟人的事,畢竟我們是在靠自己的勞動賺錢,但我們需要被理解。」大姐說。

投訴等一系列公司制度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窗口,但是有些問題或許不是制度可以解決的。

快遞需要進化

上述故事,只不過是中國快遞員的一個縮影。

五一前後,中國物流與採購聯合會聯合順豐速運等骨幹企業,發布的《中國電商物流與快遞從業人員調查報告》指出:

1、62.2%的人平均每天工作時長8-10小時,24.46%的人在10-12小時,12小時以上的佔13.34%。

2、43.94%的人平均每天業務量在80票以下,33.42%的人在81-100票,100票以上的佔22.64%。

3、74.6%的人月平均收入在3001-5000元,14.94%的人在5001-6000元,5.5%的人在6001-8000元,月平均收入在8001元以上的佔1.44%。

可以發現,中國快遞員工作強度普遍較高,但是收入一般。另外,如上文所述,快遞員與消費者之間就像隔著一道屏障——用戶要的,快遞員有時卻力有未逮。當中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還在完善的階段,美國相對成熟的快遞歷程可能會讓我們有所期待。

現在美國快遞物流服務基本上處於 UPS、FedEx、DHL 以及 USPS 四大巨頭壟斷的狀態。由於資源集中,所有快遞都會由公司統一車輛進行配送。一般一個車輛包括一名司機以及一名專業的投遞人員,根據運輸內容和地區,每輛車配備的工作人員會有所調整。快遞員一般不會按照投遞件數決定工資多少,而是由工種和工作時間決定。

另外,美國的快遞公司一般不會有一對一的服務,除非用戶有特別要求,否則他們的快遞員不會單獨聯繫收件人。快遞員一般會將包裹放在門口或是公寓收發地區,需要收件人根據單號自己查詢快遞。

一個人、一輛車,快遞「小哥」確實打通了中國快遞的最後一公里。但是,也會出現上文提到的「弊病」。如何解決?這其實不能算一家公司的事,更多的應該是整個行業、甚至是政府。

人多、交通不是很方便的「中國特色」,一定程度上決定了,中國快遞很難向美國快遞那樣統一車輛配送。但是,快遞櫃、隱私面單、無人機這些新型設施與技術或許可以平衡消費者與快遞員之間的矛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站長之家 的精彩文章:

努比亞Z17mini領銜時下最美紅藍配色組合
PDF閱讀器哪個好?如何對PDF文檔添加註釋?
點點客廣州分享會,理念帶來新趨勢
驍龍835+8G運行內存旗艦手機 可惜生不逢時 前有榮耀9小米6後有魅族Pro7
榮耀8之後,華為的這一款手機又刷新了最美手機上限,你買了嗎?

TAG:站長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快樂需要自己找
管理諮詢不需要有神秘感
法斗需要你 慢慢了解它愛上它
我並不需要被愛
當我理解父母后,我覺得我不再需要他們的理解了
愛,不需要解釋
護膚,需要你必須了解的
應對年後開工,你需要快速緩解疲勞的食療法
我希望被需要
你需要管理自己的零食
我的靈魂只需要你的理解
染髮後需要了解的頭髮護理常識
我們需不需要儀式感?
產品經理是否需要懂技術?
不被需要的話
愛需要儀式感,更需要表達力
「護膚品」——你需要真正了解
可能你需要了解的機器學習?
傢具商場新員工,需要快速熟悉的專業知識有哪些
關於處理器你所需要知道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