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專訪張藝謀:穿越時空的「對話」 感觸內心的「寓言」

專訪張藝謀:穿越時空的「對話」 感觸內心的「寓言」

央視網訊:日前,張藝謀《對話寓言2047》在國家大劇院進行了為期三天的演出,全新的演出觀念,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現代科技的碰撞帶給觀眾多元化的感受,張藝謀將視覺震撼從大熒幕帶向了劇場,更將走心的情感通過「人類愛聽故事」的本性傳遞給了觀眾,讓人思考其中的「寓言」。這次演出不僅呈現了8個東方傳統藝術文化的代表作品,更集合了來自7個國家的20個中外團隊用現代科技闡釋情感,這讓人不禁感嘆:這很張藝謀。

演出之前,張藝謀接受央視網專訪,表示自己願意通過這種大型舞台劇或者電影等各種形式給更大、更廣泛的全球觀眾傳達中國故事,推廣中國文化是自己一生願意做的事情。

記者:關於這個劇的名字是《對話寓言2047》,「2047」您之前說過是源於一個玩笑,但「對話」和「寓言」還是有很深的寓意,包括傳統文化和現代科技的「對話」,您是如何詮釋「對話」這個概念的呢?

張藝謀:「對話」其實不用我詮釋,當它們同台表演的時候,同時存在的時候,觀眾就會看到一種「對話」,這似乎是一種「對話」,這種「對話」是跨越時空的,是穿越幾千年的對話,你會感覺到一種對話。「寓言」我們希望能給觀眾一種寓示,暗示,這種對話會讓人產生一種寓言感,會讓你有一定的思考,你會有一種抽象的感覺,你會去想,它給我的感受是怎樣的。這個表演為什麼叫觀念表演,我希望它帶給觀眾的是很多多元化的感受。

記者:傳統和現代這樣一個碰撞,演繹的好會是一種創新,演繹的不好會給觀眾一種抽離感,在這樣一個大型舞台劇當中您是如何平衡的呢?

張藝謀:你說的就是一種分寸,也是最重要的一個方面,當然永遠是要追求這種和諧的,任何人的對話或者兩種演出形式的對話,你都要找到共同的那個點,這個點有時候是有形的,有時候是無形的,這種共同的點會產生一種奇特的化學反應,所以我們做創作的,就是永遠在尋找這個點,在平衡這個點。有時候是節奏,有時候是事件,有時候是意境,有時候完全是心理。

記者:您的很多電影都在視覺美學這方面都達到了很高的造詣,在電影中我們可以用大場面的視覺影響力,但是在舞台上是有局限的,《對話寓言2047》這個劇的舞台也不是一個大的實景,在這種局限性下,您是通過什麼方式傳達給觀眾,產生什麼樣的效果呢?

張藝謀:舞台有舞台的規律,這就是舞台的魅力,這不是好萊塢大片,舞台是「三五步行遍天下,六七人百萬雄兵」,是簡約的、概括的一個反應,所以舞台上不追求千軍萬馬,不追求大場面,反倒是追求它所產生的聯想性和想像力,更多的是追求情感的、內心的、感情性的表達,所以是不一樣的。舞台藝術比電影藝術早多了,電影的歷史也就100多年歷史吧,舞台劇往前追溯的話有幾千年的歷史吧,是人類最早的一種表演形式,歌劇400多年歷史,京劇才200年,西方的歌劇400多年歷史,我當時導歌劇的時候他們給我講了好多這樣的知識,當年400多年以前人們街頭巷尾的支個攤就可以在那唱歌劇(笑),所以我覺得人類為什麼有劇,不管是歌劇、舞劇還是話劇,我覺得源於人們愛聽故事吧,我們從小媽媽給你講故事你就能睡著了,幼兒園阿姨也會給你講故事,所以人類愛聽故事似乎是一種天性吧。電影電視不都是在講故事么?我們說一個作品的好壞首先是故事要好啊,故事要抓人啊,又有深意又抓人,所以實際上也顯示出了是人類的天性使然。所以劇就是這樣產生的(笑),千古風流,愛恨情仇。

記者:張導在這次的演出中表達了傳統文化的傳承,也融入了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素。

張藝謀:我們當時定的標準就是這樣的,我們演出分為八段,每一段都找了一個傳統文化,都找它的代表,都是非遺級別的代表人物、代表曲目或者代表形式等等,先找到東方傳統的文化形式,再去找對應的現當代的高科技的表演形式、表現方法,比如那個東西是一個海洋,那就去找什麼東西可以跟它對應,可視、可聽、可看,能參與到表演中,科技不是都來表演的,也要能參與到表演中,它還要能傳達有趣的觀念,就選擇它們。但是首先,先挑我們八個最牛的非遺項目的傳承人,最好的、最古老的、最地道的、能代表我們傳統文化精髓的八個項目,再去選擇它們跟我們對話。

見多識廣是創新的基礎 推廣中國文化是藝術工作者的責任

張藝謀導演這一年可以說帶給我們太多的驚喜,攜《長城》走近好萊塢之後,又擔任起了綜藝節目導演,並執導韓國平昌冬奧會中國8分鐘揭旗儀式,此次又攜手7個國家20個中外團隊一起為觀眾呈現了一場全新觀念演出。多種身份的轉換並沒有給他帶來難題,反而特別習慣於這種轉換,並通過新的嘗試、接觸不同的人去打開創新的思維。面對「創新」這個讓人煎熬的詞語,張藝謀導演立足「見多」才能「識廣」的觀念,每晚睡前給自己近五個小時的固定學習時間,以做到有豐富的知識積累去創新。此次演出運用了中外通常用於明星演唱會的高科技舞台技術,在張導手中卻首次用它們來講故事,用觀念傳遞中國故事,這一創新也讓這些久經沙場的中外團隊心生佩服之意。

記者:您對中國故事的表達不僅是通過電影,也在通過這種大型舞台劇的形式。這次是講「對話」,之後還會不會有你想傳達給更大、更廣泛的全球觀眾來聽的一些中國故事呢?

張藝謀:要看具體項目,其實這一直是我一生願意做的事情,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推廣和宣傳我們的文化,對我們文化的自信有更清醒的認知,有更自覺的認知。因為我們是藝術工作者,我們做的就是創作這件事情,我們創作出來不是拿回家,而是給別人看,當你拿給別人看的時候,你自覺和不自覺的就承擔了這樣一種義務和責任。我覺得這是我一輩子要做的功課吧,就是宣傳和推廣中國文化,包括中國傳統文化,現當代文化都可以。文化是我們的源泉,文化是我們的根,我們是做這樣工作的人,我們希望把美感、我們的感受傳遞給別人,方式就是通過文化的方式。所以說說來說去這是源泉嘛,一定是這樣的,我們是這樣做的,以後還會有各種機會和可能性來做這樣的事情。

記者:大部分的觀眾和網友認識您是通過您的電影,但其實您在大型舞台演出方面也有很豐富的經驗,一個是電影導演,一個是大型舞台劇的導演,您是如何在這兩個角色之間進行轉換的呢?

張藝謀:其實在我來說,這種轉換都習慣了,都這麼多年了(哈哈哈),比如剛剛我們還在看外景地計劃明天的拍攝,明天我們在棗陽從早上開始拍,到六七點拍完以後,再趕到這邊來綵排,在同一天就會有這種轉換,白天拍電影,六七點趕過來綵排。一開始其實不是這樣的,一開始是別人找到我希望我做一些演出,最早我印象中是《圖蘭朵》那個歌劇,差不多20年前了。慢慢的就變成了這樣一種方式了,在拍電影的過程中有時候就會夾雜著一些項目,最多的時候能達到兩三個、三四個項目同步在做。其實我現在就是同時在做三個項目,一個是電影,一個是「2047」這個演出,一個是韓國平昌冬奧會的中國八分鐘揭旗儀式,一直同步在做這三個事情,一點都不能耽誤。

記者:大家都說創作一部藝術作品是很煎熬的,對您來說,有沒有一部電影或者作品在藝術創作過程中是最受煎熬的或者留有遺憾的?

張藝謀:一直是煎熬的,每一部都是如此,創新是最難的,我們大概一輩子都想創新吧。但是創新有很多很多客觀和主觀的條件,缺一不可,甚至有時候都是看運氣是不是好,不光是努力就可以的,需要很多很多在一起,天時、地利、人和,你自己也要每一步都做對了,沒有犯過錯誤,才有可能出一個帶有創新感覺的作品,這是很難的。其實就像拍電影一樣,拍到現在,才發現電影其實是很難拍的,難拍在於你要創新,有時候一點點創新都很難,一步都很難,所以這回「2047」這個觀念演出我也是希望通過這樣一種方式來刺激我自己,激發我自己,啟迪我自己。就是這樣一種對話,這樣一種碰撞,帶給你一種創新的感覺。我就很願意做這樣的演出,它跟影視是密不可分的,它是同源,形散意不散。當你有機會去接觸許多許多科學家、藝術家,接觸許多許多創作者的時候,從他們身上去汲取營養,去學習,讓你得到更多的啟發,讓你的思路打開,讓你的見識更廣,這恐怕都是創新的前提。

記者:之前有種觀點是說,創新其實是一系列已知元素的排列組合,導演承擔的可能是排列組合的挑選權利,您怎麼認為?

張藝謀:沒錯,他不僅是排列組合,有時候用俗話講就是「見多識廣」,你的知識儲備和知識積累決定你能否創新,因為有時候在別人那裡已經都不是新了你還少見多怪,你覺得是創新,你拚命地努力24小時不睡覺搞了一年做出的創新,別人早就做過了,你還覺得是創新。因為你沒有見到,你沒有這個信息,你努力了,嘔心瀝血,創新了么?所以老話說的對,「見多識廣」,所以對創作者來說首先要做到這一點。新在哪裡,「少見」才叫新,「多見」了那就不叫新了,那就成習慣了,所以很難。尤其是在今天,我們進入網路時代,網路時代帶給我們創作者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信息大量湧入,你一定要隨時隨地瀏覽,你利用網路去了解世界,也了解你。否則你怎麼創新啊。對吧?

記者:所以說首先要完成「見多」的這個過程。現在都在說「終身學習」,不知道您有沒有這樣一個每天給自己規定的學習的標準呢?

張藝謀:我沒有規定的,我是一直在看大量的東西,尤其是看大量的雜書,在網路上瀏覽大量的各種信息,什麼東西大家有話題,我都有興趣看,充實我自己,也成為我的一種習慣。我有晚睡晚起這樣一個壞習慣,我基本上是晚上差不多十一點、十二點之後就進入我自己的時間,就開始各種看看看看……看電影、電視劇,包括看網上各種信息,差不多一直到凌晨四五點。過去是看書,過去是在床頭一堆書、報紙,現在就是上網。就算是拍戲期間我也是睡的很晚,養成了睡前閱讀這樣一個長期的習慣。另外我們做這種工作的也會通過各種信息結交各種人,完成各種各樣的創作,其實這樣跨界的創作對我來說都是一種學習。你看這次我們是來自7個國家20個中外團隊,都是頂尖的人才,所以對我來說都是學習。

後記:《對話?寓言2047》在國家大劇院的三場演出門票早於一個月前就已售罄。當日,張藝謀導演攜手來自七個國家的20支團隊及個人為現場觀眾獻上一場國際級的視聽盛宴,多次引爆全場。接下來《對話?寓言2047》將會在上海、杭州、廣州等地陸續上演,相信屆時將會帶給當地觀眾不同的震撼與思考。(文/同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東漢boys唱freestyle滿點 優酷《終極三國2017》破2億
微科幻:試工
2017智能商業時代大會在京舉行
中消協:「商場同款」7折以上基本靠譜,折扣太低的「查無此貨」
《我的前半生》首曝主海報 靳東馬伊琍袁泉亮相暑期檔

TAG:中國經濟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漢字的言說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情緒的宣洩
盤古和伏羲穿越時空的對話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隱喻的奇效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真情的抒發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閱讀的領悟
一場穿越時空的愛戀:看五糧液如何對話西方藝術!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詩語的凝練
軍報帶你走進戰壕軍史館:穿越時空的心靈對話
詩論專著︱穿越時空的對話:論程維詩歌生動的追求
穿越時空的感人故事:《最後她對我說》
趣談穿越時空:穿越和平行宇宙
《穿越時空的呼喚》:章家瑞的「神秘主義」,中國人的愛恨情仇
搞笑漫畫:女孩後悔莫及,穿越時空與母親對話
穿越時空的愛戀,那些女生必看的穿越戀愛漫畫!
讓音樂插上情感的翅膀,讓母愛穿越時空與你相遇……
引人深思:一對穿越了時間、空間的好朋友的故事
穿越時空的異域之聲——《箜篌引》
琥珀:穿越時空的精靈
《信中國》:穿越時空,用封封泣血信箋對話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