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過去女人大都裹足,陰雨天不便光腳,布鞋又怕濕,那穿的是什麼?

過去女人大都裹足,陰雨天不便光腳,布鞋又怕濕,那穿的是什麼?

過去雨天出行頭足用具

本文作者 倪方六

大家可能都知道,過去人雨雪天出行,可以披上相當於現代雨衣的——蓑衣,還有高級的油衣。那麼,有防雨帽、防雨鞋么?也有的。

先說防雨帽。

與現代雨衣不一樣,古人穿的雨衣不帶帽子,故雨天出行還要戴「笠」一類雨帽。清蒲松齡《日用俗字·莊農章》即稱:「蒲笠蓑衣防備雨。」

(《三才圖會》中的蓑衣、笠帽)

「笠」又稱「笠帽」,形狀有方圓之分。材料與製作蓑衣差不多,用草編織的叫「草笠,用蒲葵編的叫「蒲笠」,另外還有「竹笠」、「棕笠」、「藤笠」、「氈笠」等,都因製作材料得名。

笠是晴雨兩用帽,遮陽用叫「涼笠」,蔽雨則稱「雨笠」。中國人雨天戴笠,其年代與穿蓑衣一樣久遠。《詩經》中多處提到先秦人穿蓑戴笠的情況——

《良耜》詩:「其饟伊黍,其笠伊糾」;

《無羊》詩:「爾牧來思,何蓑何笠」。

在早期,草笠被稱為「黃冠」,老百姓只能扎巾,不能戴笠。

(《三才圖繪》中頭戴笠帽的釣鱉者)

而在明朝一度正好相反,有點身份的人不準戴笠,只能扎巾。此即《明史·輿服志三》所記載的:「今農夫戴斗笠、蒲笠,出入市井不禁,不親農業者不許。」

明朝為何出此規定?李時珍《本草綱目·服器部》「敗天公」條里的說法道出了真相:「笠,乃賤者御雨之具。」

(披蓑戴笠的現代農人)

戴笠是古代農夫、漁夫、樵夫這類下層勞動者的形象。但在唐朝,不少文人逸士也喜歡戴笠,視之為超塵脫俗的「雅服」。唐詩人陳陶《避世翁》詩稱:「海上一蓑笠,終年垂釣絲。」

逐漸地,蓑衣、斗笠成了古代的「隱士服」,好多人一襲蓑衣一斗笠,歸隱江湖,辭絕塵囂,這在金庸的小說中最明顯。

(江湖俠士,趙本山飾演)

除了笠帽,唐朝時還出現了新式雨帽——「油帽」。

這種帽子也稱「蘇幕遮」、「颯磨遮」,系從西域傳來,原本是回鶻婦女戴的蔽日遮雨帽。傳入中原後,男人也戴起了油帽。

(圖新疆吐魯番柏孜克里克石窟第20窟壁畫中,戴油帽男子)

再說雨鞋。

從上述可知,古人雨雪天出行身上有披的,頭上有戴的,那腳上有穿的嗎?當然有,稱為「油靴」。

(現代低幫雨靴)

油靴在隋唐時已出現,宋元時開始流行。南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紀事·諸行》便提到當年都城臨安街頭有賣油靴的商鋪:「都下市肆,名家馳譽者……彭家油靴、南瓦宣家台衣、張家圓子、候潮門顧四笛、大瓦子丘家篳篥之類。」

油靴也稱「油膀靴」,這種靴子一般不直接穿在腳上,功能相當於鞋套,分有筒(靿)和無筒兩種款式,有筒稱為「油靴」,無筒稱「油鞋」:用木片做底,木底釘釘子以防滑。靴面用細絹製作,外塗上桐油或蠟。據明劉若愚《酌中志》,明朝宮裡也請允許穿油靴,「或雨雪之日,油靴則不禁也。」

(明崇禎年間刻本《金瓶梅詞話》插圖中穿油靴的男子)

元朝時還流行一種「雨靴」,南方人多用,似與油鞋差不多,用布做幫,外面塗上桐油,鞋底釘上大帽子釘,防滑不怕潮。

這種雨靴軍人在雨季作戰時很需要的。當年,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等人僅有700騎兵,出擊來犯的緬軍。緬軍有四五萬人,前面的人騎馬,後面騎象,最後是步兵。忽都出奇勝,以少勝多,俘虜了很多緬軍。

元軍當時很需要雨具,便提出用俘虜交換,一頂雨帽換一個,一雙油靴換一個……此即《元史·外夷傳三》中所記載的:「捕虜甚眾,軍中以一帽或一雨靴、一氈衣,易一生口。」

(元軍,現代影視形象)

上述說的雨天鞋具,都是男人的穿的。有專門女鞋嗎?有的。在宋元以後,除了少數民族,中國的女人大都是要裹腳,自然,普通的雨靴是沒有辦法穿的。

雖然一般小腳女人平時不怎麼外出,還是要走走親戚的,遇天上個茅房也是需要雨靴的,那個人工變成畸形的小腳是不能,也不便赤腳的,於是專用的小腳油鞋出現了。

(清朝小腳女性)

明清時小腳女性雨雪天出行用的油靴,俗稱「油殼簍」。油殼簍分為夾層和棉兩種,皆黑色。棉油殼簍能防雨水,還能禦寒,為冬用油靴;夾層油殼簍則在不同季節都能穿用。

夾層油殼簍也叫「油鞋」,鞋底比一般夾鞋厚一倍,鞋幫用多層布鋪襯,密縫細納。做好以後,用桐油反覆塗刷,使其堅硬,這樣既防水,鞋又不容易變形。油殼簍有兩種穿法,一是「套穿」,穿鞋後再套進油殼簍;一是「驏穿」,穿襪子穿油殼簍。

(晚清女人小腳)

(註:部分圖源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梧桐樹下戲鳳凰 的精彩文章:

人販子在歷朝都是嚴打對象,唐朝有一條針對販賣兒童的懲罰辦法,今天可以學一學,看誰還敢!
古人旅行有很多隱秘,有一最最特別講究,現代人都不注意,如果了解了,估計以後出門會小心
古代城市很少「看海」,古人建的下水道為什麼比現代有用?看看《唐律》上一條規定全都明白了
皇帝平常穿龍袍,那萬一遇暴雨天穿啥?別說有人打傘,也挺高級的
古人出行遇到暴雨天有蓑笠可以對付,俠士喜歡最著之歸隱江湖,但朱元璋規定只准一類人穿戴

TAG:梧桐樹下戲鳳凰 |

您可能感興趣

旗人女子不裹足,但只有這時被迫裹足,看了讓人心酸!
古代女人不裹足嫁不出去,這樣的媳婦你敢娶嗎?
《甄嬛傳》中,為何安陵容侍寢前要裹足,甄嬛卻不需要?這就是區別!
你可以裹足不前,生活卻不會原地等候
感嘆中國小腳村落,曾經人人裹足,如今「三寸金蓮」已不見
裹足是陋習?跟歐洲比根本算不了什麼,再看日本,審美簡直毀三觀
偏見未必傲慢,卻足以成為裹足不前的局限
中國有裹足的惡俗,但是西方人也有著摧殘女性的習俗
清朝末年裹足的婦女,其中居然有一個黑人小女孩
中東之虎突然出手!以色列不滿美國裹足不前,五代機開始掛彈待命
債牛裹足不前 機構稱歇一歇再出發
接班後「裹足不前」的原因
外國夫人嘲笑女子裹足,慈禧一句話回擊,對方頓時啞口無言
婦女裹足歷史緣起何時?為什麼叫「金蓮」?是漢族人專屬嗎?
古時女人的三大陋習,中國裹足、歐洲束腰,日本,網友:辣眼睛!
優秀員工最不應該犯的職場錯誤:裹足不前,缺乏嘗試的勇氣
各方糾纏,敘局勢裹足不前
反裹足先鋒,文人里的鬥士
零下20℃!京城氣溫裹足不前 明起7級北風又來
一日一成語 | 杜口裹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