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智能投顧投資熱潮漸退,聯袂傳統金融機構或成趨勢

智能投顧投資熱潮漸退,聯袂傳統金融機構或成趨勢

作者:晨曦

「人工智慧」無疑時下最火的名詞,而伴隨著人工智慧技術的不斷進步,智能投顧行業也開始了一個新的飛躍。

據了解,目前,國內的新富裕階層的客群數量約約3000萬-5000萬。大的數據來看,我國可投資金融資產規模約100萬億元,除去底層10%和高端40%,中間新富裕階層將近50%,也就是50萬億。按照保守5‰的費率計算,整體利潤2500億。

從市場格局來看,國內最大玩家招行金葵花2016年的銷售收入只有幾十億,市佔率不足2%。這也說明,整個市場高度分散,沒有巨頭壟斷,客戶掌握在大量小機構手中,甚至一個客戶把不同資產分散在不同的機構,這就為創業機構提供了一定的空間。加之去年,招行「摩羯智投」的出現,更是引發各路資本對智能投顧的熱捧。

面對廣闊市場,上市公司、創業公司、基金、銀行、券商等紛紛搶灘,奈何要在這條大河中淌出一條路並非易事。

曾經自信滿滿的創業者們,在經歷了現實的碰壁之後,要麼銷聲匿跡,要麼被迫轉型。

水土不服

智能投顧最初以美國Betterment 和 Wealthfront 為首的智能投顧科技公司異軍突起,從2011年到2016年五年時間,Betterment 已掌管了超過50億美元的資產,Wealthfront 管理了超過43億美元的資產。在其有了示範並取得不錯的成績之後,傳統的銀行和資產管理機構也開始向該領域發力。

藍海智投CEO劉震表示:「這會是一個顛覆性的創新。目前,個人的資產配置需要找理財顧問尋求建議,但智能投顧的出現,替代一般的、二流的理財顧問只是時間的問題。」

它的優勢在於可利用計算機以及人工智慧技術,對金融資產管理和市場信息進行分析、判斷、決策,進而幫助客戶進行專業化、個性化的投資服務、配置、交易、者分析,大大提高了資產配置和分析的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客戶只需付出極低的費用便可以得到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

按常理推斷,這樣可以幫助投資人降低理財風險,實現穩健收益的「機器人」應該是備受青睞的,但從國內目前的發展現狀來看,並不樂觀。

一方面,部分創業公司在2015年時開始布局智能投顧領域,那時恰逢資本寒冬,並未掀起太大波浪;另一方面,投資人對於智能投顧理解欠缺,也成為其在國內發展的重大阻力。

劉震直言,截止目前,國內仍然沒有太多人通過智能投顧實現理財,這個市場才剛開始,大多數用戶還是處於受教育過程中。

不僅是用戶,就連曾經公開宣布要布局智能投顧的部分機構似乎也隨著時間的流逝逐漸被堙沒,國內真正對智能投顧有所了解的人和機構終究還是太少。

「現在市場上很多智能投顧機構已經很久沒有消息了,這個市場太新,短時間內難以有所建樹。」某智能投顧機構資深人士嘆息。

不同於金融產品多元化、公開透明、流動性好的海外市場,國內市場可供投資的底層資產只有股票、債券和一些大宗商品,它們很多不是內在規律驅動的。例如,中國股市是一個資金驅動、政策驅動的市場。在這種情況下,智能投顧算出來的投資決策,存在很大局限。

用戶的差異、國內外市場的差異,使得這個漂洋過海來的舶來品在國內明顯水土不服。

被迫「轉型」

在美國,投資者大多是機構和大戶,長期投資的理念在美國有著很高的接受度。而在國內的投資市場, 散戶佔到絕大多數,他們要麼追求高收益,輕視風險,要麼則相信自己的感覺以及鄰里之間各個理財產品的口口相傳,科學投資是大多數人的盲區,這就使得轉變投資者的短期收益觀念成為了智能投顧的首要任務,不過要想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難度不言而喻。

「獲客是個很頭疼的問題,國內的投資者不理解智能投顧到底是什麼,加之他們本身長久以來的儲蓄及投資習慣,很難培養成為我們的客戶,傳統的投資理財方式已經根深蒂固,想改變這些人的觀念,實在太難。」某智能投顧資深人士表示,這也已成為行業內公認的事實。

璇璣CEO鄭毓棟曾感嘆,如果沒有阿里、騰訊、百度這樣的流量在背後支持,要在C端打開局面非常困難。

如果本身就有足夠用戶量,再開展智能投顧項目,便會容易得多,一方面,原有的存量用戶本就與用戶之間存在信任的關係,另一方面,在原有的平台就能夠享受到新的體驗,更加方便。國外的Schwab 和 Vanguard便是依託自身強大的客戶基礎,漸漸把資產管理轉移到智能投顧之上。

反觀國內,似乎也有機構在一開始就有所察覺,智能投顧的出現之後,網貸平台、向上金服、懶財網等表現活躍,這些平台在網貸行業爆發初期便積累了大量用戶,為智能投顧的落地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去年12月底,向上金服旗下智能投顧產品「幾何股票」正式上線,通過為用戶推薦投資組合,切入量化智能投顧領域。

向上金服袁成龍表示,為了解決信息不對稱,讓更多投資者享受到投顧服務,並培養用戶理性投資的習慣,我們打造了這款產品。幾何股票屬於量化投資類型,以智能選股作為切入點,通過監測與匯總實時交易數據、輿情和新聞資訊等多項關鍵指標,結合用戶風險偏好,為用戶的量化交易決策提供建議。更重要的是,投資人只需要去官網下載應用便可立即體驗。

目前,向上金服已經有超過600萬的註冊用戶,其中有30%的用戶願意使用幾何股票。

能夠直接對接C端用戶是大多數智能投顧機構創業初期的想法,但國內的市場環境及投資人並沒有給這些創業者嘗到太多的甜頭,真正落地實施,可謂步履維艱。

在對多家智能投顧平台進行交流之後發現,當下大多數智能投顧公司已經開始暫時「放棄」C端用戶,將目標瞄準B端機構,曲線前行,當然這不僅僅是因為用戶的原因。

強強聯合

據悉,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傳統金融機構,是目前智能投顧機構較為青睞的合作對象。

一直以來,用戶量與獲客成本是智能投顧機構最擔心的兩個問題,與B端傳統金融機構合作,由於他們本身就擁有大量的用戶,便可幫助解決這兩大難題,於是,銀行、券商、基金、保險等機構開始成為智能投顧機構主要服務對象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現階段的to C端的風口還沒有起來,當下to B現在能接受的人比較多,但他們手頭有to C端的客戶,由他們去給C端客戶進行推廣普及,大概再過1—2年,toC 端就會顯現出來。」劉震表示。

對於與B端的合作,璇璣CEO鄭毓棟將其視為兩者間的強強聯合,他認為,傳統的金融機構不僅有客戶,還有與之相關數據,但在技術方面有所欠缺,而智能投顧機構則在技術上有著相應優勢,可滿足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之處,兩者結合,既能提升業務效率,同時也能更好對用戶進行服務。

事實上,用戶量與獲客成本只是促使機構與券商、銀行等進行合作的部分原因,最重要的還當屬牌照。

2016年8月19日,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表示,未經證監會註冊,擅自從事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業務的,證監會將依法對相關機構和人員進行處罰。一旦發現互聯網平台未經註冊、以智能投顧等名義擅自開展公募證券投資基金銷售活動的,將依法予以查處。今年4月,理財魔方、拿鐵理財等智能投顧則因銷售基金涉嫌違規被點名,迫使各家智能投顧機構不得不更重視監管層要求。

與B端持牌機構合作,能很好滿足合規要求。一方面既能以最低成本獲取用戶,另一方面,還能巧妙規避監管,對於智能投顧機構而言,無疑美事一樁。業內人士預測,還有越來越多的智能投顧創業機構將向持牌金融機構靠攏。

市場雖廣,對於目前的智能投顧機構而言,短時間內,顯得有些可望而不可即,但這似乎影響並未創業者的熱情,他們依舊看好智能投顧的發展前景。

璇璣CEO鄭毓棟堅信,5年後,各大金融機構將會把智能理財作為一個非常標準的配製。藍海智投CEO劉震則表示,如果用科技方法,把成熟有效的科技投資理念帶給客戶,將會是非常廣闊的藍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 的精彩文章:

婚前購買房子,婚後取得的產證,房屋產權歸誰
vivo炫技遇尷尬:只是用高通的技術換個「馬甲」?
莽撞的金甲蟲
這個人被加拿大遣返回中國了,他到底犯了什麼事
10種案例教你如何通過用戶獲取用戶

TAG:界面 |

您可能感興趣

智能投顧發展熱度不減 金融與科技融合將成未來新趨勢
阿法金融任凱:打造智能生態投資系統,為投資機構賦能
強監管下的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讓金融投資更加「智能」
嚴監管下金融科技發展趨勢和投資機會
金融機構轉型迫在眉睫,訊鳥賦能金融科技發展
金融科技與傳統金融:正在「熱戀」 勢必融合
金融領域的新飛躍,將改變全球發展趨勢-「智能無人兌金機」
銀行智能化轉型漸進,金融科技仍有巨大想像空間
推動金融投資界的生態系統發展,推進「合作共贏」新型投資理念
美股閃崩下的金融理論、投資者結構,投資風格變化
金融數據倉庫的智能化趨勢與構造方案
金融科技助推金融業漸進式變革
智能金融系統的構建
金融科技?數造未來,文本智能處理平台推動金融行業智能化轉型
金融監管機構改革符合發展趨勢
金融良性發展:大數據驅動將成趨勢
探索金融量化新趨勢,另類數據為金融創新賦能
金融科技助推傳統銀行轉型大潮,銀行未來真的會消失?
金融業開放不影響行業格局,有序競爭促進中資金融公司能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