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我們總會知道那片大地的名字——我的大地藝術之旅

我們總會知道那片大地的名字——我的大地藝術之旅

ART NOW · 特邀篇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我們特別邀請了曾就讀於美國的Elaine,她用空餘時間走訪了美國各大壯觀的大地藝術景點,邊走邊記錄感受到的一切。

這一次,讓UnderstandA其然陪你們一起踏上旅途,去探索更精彩更廣闊的藝術世界。

特邀撰稿:Elaine

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藝術管理專業

藝術媒體工作人員一枚,美術館長期浸泡者。

這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詹姆斯·特瑞爾(James Turrell)、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他們的藝術作品既不在美術館內、也不在畫廊牆上,而是肆無忌憚地在大自然中延伸鋪展開來。

但到底是百聞不如一見——

在策劃回國前最後的美國公路之旅時,

我突然想到可以趁機前往幾個大地藝術景點看一看。

——特邀撰稿人Elaine

《七座奇蹟之山》

雖然中間抵達的過程有點頗費周折,但當我真的站在羅伯特·史密森的大漩渦里,像是進入了一個真空世界般寂靜的時候,一股見到一位知己知彼的老朋友般的親近感油然而生,好像藝術家永遠在那裡等著知道他的人前去探望。

這更是一場久別重逢的旅程。

《螺旋形防波堤》

(Spiral Jetty, 1970)

藝術家: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

@大鹽湖東北岸Rozel Point 半島附近

史密森的這件作品堪稱大地藝術的經典代表之一,位於猶他州距離鹽湖城仍有3小時左右車程的大鹽湖旁,四周沒有任何洗手間、水源、食物或加油站等任何人類痕迹。

在這片原本被石油勘探者破壞的無人之境,羅伯特·史密森6000噸黑色玄武石在湖邊打造了一個總長1500英尺,寬約15英尺的大漩渦。

史密森對「熵」的概念十分著迷,而大漩渦便通過每塊被沖刷、腐蝕的岩石,展現了自然界自我毀滅又自我重生的過程。

由於1970年創作時鹽湖水位較低,因此在1972年水位上升後,作品便被埋在了大鹽湖下長達30年之久。直到2002年水位開始降回1970年的水平,大漩渦再次露出了水面。

剛建成時的Sprial Jetty,湖水中的藻類將水面印染成了紅色。

Holt-Smithson Foundation and Dia Foundation. Photo by George Steinmetz

史密森在完成作品時,愉快地站在微微露出水面的石頭上雀躍歡呼。

而當我站在大岩石上,體會到的卻是一種無邊的孤獨感。

四下無人,只有我自己,被迫與四下的每一塊岩石、每一顆沙粒進行對話——

當我變成這荒涼的一部分,融為這寂寥的回聲。

《無題(約翰遜礦井第30號)》

(Untitled, 1979)

藝術家:羅伯特·莫里斯(Robert Morris)

@ SeaTac, WA

從西雅圖一路向南往莫里斯的作品開去時,在地圖上始終無法找到準確的定位。在誤闖入住宅區、錯過數過轉彎路口後,終於在一條臨山而建的公路入口旁看到了這個被綠色植被鋪滿的礦坑。

經過一段長長的步行進入到礦坑內部時,一下子被它巨大的體積所吞噬,似乎與外部世界隔離開來。

抵達大漩渦的最後一段路程,全靠這樣的指路牌。

這件由原先的開礦坑改造而來的大地藝術作品,是美國西部工業快速發展後走向衰落的代表。當時西部大批工業區倒閉後,留下了成片的開採場。1978年西雅圖King County 藝術委員會委任了一批藝術家在原先的工業遺迹上進行創作,重塑人類和自然的關係。羅伯特·莫里斯的這件作品便是最早的委任作品之一。

創造在工業廢墟上的大地藝術作品,在改善了環境的同時也保存了歷史的痕迹。

他在這裡創造了另外一個時空。

《七座奇蹟之山》

(Seven Magic Mountains)

藝術家:Ugo Rondinone

@15號洲際公路邊,位於Las Vegas大道與St Rose大道交叉口南邊約10英里處。

剛開出拉斯維加斯不久,便能在一望無際、灰濛濛的土地上見到了幾根顏色鮮亮的石柱從整個背景中一躍而出。

不同於在其他兩個大地藝術作品,這些巨石柱旁的遊人倒是絡繹不絕,紛紛圍著這些幾十米高的彩色「樂高」積木拍照留念。

瑞士藝術家Ugo Rondinone在繁華的拉斯維加斯和內華達州廣袤的沙漠曠野之間建立了一個圖騰式的人造彩色紀念碑。

相較於其他出現於1970年代的大地藝術作品,它高對比度的色彩和原始的圖騰外表形成了有趣的對比,更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成為了拉斯維加斯旅遊的網紅地點之一。

行至此地,旅途臨了。

還有兩處,心嚮往之,去年的時候沒能成行。

有沒有感興趣的夥伴一起來?

——特邀撰稿人Elaine

《閃電的原野》

(The lightning field, 1977)

藝術家:瓦爾特·德·瑪利亞(Walter de Maria )

@ 新墨西哥州Pie鎮 (要參觀這件作品需要提前與Dia Foundation預約,並在新墨西哥州的Quemado集合後,乘專車經過2.5-3小時抵達作品所在地)

德·瑪利亞這件創作,雖然不時被人認為充滿著詭異的氛圍,但在談論大地藝術時卻一直繞不開它。

1977年,藝術家受Dia Art Foundation的委任帶著兩個助手在新墨西哥州一片海拔7200英尺(約2194.56米)的高原平地上,用400根光亮的不鏽鋼鐵柱建起了一個1600 x 1000米的矩陣。

在這片雷電多發的地帶,人為的銀色矩陣與撕破天空的閃電似乎是在抗衡又彷彿在互相呼應。

藝術家鼓勵人們在矩陣里走一走,通過和每一根與人等身高鐵柱的擦身而過,來感受在這個寂寥之地,時間和空間被無限延伸的感覺。

《陽光隧道》

(Sun Tunnels, 1973-1976)

藝術家:南希·霍爾特(Nancy Holt)

@猶他州Wendover的Lucin鎮旁, Great Basin 沙漠內。

《陽光隧道》的創作者是前文提到的羅伯特·史密森(Robert Smithson)之妻南希·霍爾特(Nancy Holt)。

在距離其丈夫標誌性的「大漩渦」 三小時車程的荒涼沙漠上,她將四個18英尺長,直徑9英尺的通道擺放成了X形。

每到夏至和冬至時,太陽隨著日落日出穿越地平線時,陽光就像被四個通道裱進了框內。管道表面分別被雕琢了小洞,形成天龍座、英仙座、天鴿座和摩羯座的形狀。

但從1936年逐漸衰弱後就開始變得毫無「人氣」,已經完全屬於一個典型的鬼鎮。

這些藝術作品最為有趣的一點,是其本身暗涌在龐大體量下永恆的流動性,一方面作品中的自然材質隨著歲月輪迴,發生了褪色、斷裂、腐蝕、荒廢等變化,而由於其巨大的體積,有些大地藝術或許會永遠消失,有些則永遠處於未完成式,在經歷了幾年、十幾年的超長創作過程中,見證著人類意志與自然界懸殊的差距,以及相當緊密的聯繫

作為觀眾,親眼體驗到大地藝術的魅力也許並不像在美術館或畫廊內欣賞一幅畫、一件雕塑那麼簡單:這些作品大多散落在某個荒蕪的地區,四周的土地會因為被當作作品的一部分而受到嚴格保護。

這一方面讓自然資源免於受到過度開發的威脅,也讓人們接近作品的途徑和條件變得十分苛刻有限——這或許也是大地藝術的魅力之一。

藝術家和觀眾都變得渺小,只為了見證更宏大的自然力量。

大地藝術

(Earth Art,或Land Art)

大地藝術開始於美國的1960年代,與當時擁抱大眾消費文化為主的波普藝術理念背道而馳,大地藝術更多地與極簡主義、觀念主義藝術聯繫在了一起,以一些考古遺址的形態如印第安人的埋葬地、巨石陣等,傳達了藝術家們對於遠古社會時人與自然環境間一種更為樸素而和諧的共生關係。

策劃團隊:其然團隊

撰文:Elaine

責編:陳元

版式:陳元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其然 的精彩文章:

馬蒂斯:愛上這世界,用一種野獸的語言
亨利·盧梭:這個自學成才的藝術家聲稱自己和畢加索一樣偉大
福利當一個文科生邀請一個理科生去看展……故事就這麼發生了
下雨天,音樂和復活恐龍更配哦
美國航天局NASA:我的夢想其實是當一個藝術家

TAG:其然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地之秋,大地之畫
中國五大最知名的房地產企業,恆大地產稱霸,你買過他們的房子嗎
哈尼族的梯田是真正的大地藝術,是真正的大地雕塑,而哈尼族就是真正的大地藝術家
最近藝圈有什麼大事嗎?沒什麼,也就越後妻有大地藝術展、全世界各地藝術家聚會而已
大地啊大地,這期真的要講諦聽嗎?
人的大地是缺乏經驗的世界
古人如何知道大地的形狀?
大地上的讀書人
大地與人心之美
喵星人的畫風就是這麼的清新脫俗,天大地大喵星人最大……
外國繪畫:天大地大 沒有母親恩情大
這裡是贛鄱大地
菜籽溝——大地生長的藝術
每一個人都應該詩意地棲居大地之上
天大地大,世界比想像中大
大地崇拜的古俗與地神祭
她是美國傳奇女畫廊主,沒有她就沒有大地藝術!
天大地大,域中四大都是哪幾大?
專訪「大地藝術節之父」 北川富朗:藝術讓這個世界變得比以前更好一些
農田裡的大地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