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新聞傳播教育的當下與「互聯網+」!

新聞傳播教育的當下與「互聯網+」!

傳統新聞傳播教育的使命是啥?

新聞傳播教育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最早的新聞學院是為培養新聞媒體從業者(報人)而創辦的,新聞媒體對其從業人員的專業要求是新聞院系設置專業和課程的重要依據。

傳統新聞傳播教育當下遇到的問題

(1)關於就業:「泛就業」與「專業就業」的對立

由於教育部門十分重視提高畢業生「就業率」,供大於求的就業壓力逐漸增大,「有一份工作就好」成為許多畢業生的無奈。新聞傳播類畢業生只想就業,未必會想專業就業。新媒體和融媒體技術的方興未艾使得傳統的專業邊界日漸模糊,市場對跨專業人才的需要也在客觀上推動了「泛就業」的大趨勢。

據統計,目前國內開設新聞傳播類的院校有近千家,批量生產新聞傳播類勞動者,教育成色不高,真正符合業界和社會需要的人才佔比不大,過剩的新聞教育產能更難以在短期內消化。

美國所倡導的「專業就業」,他們主要以畢業生進入主流媒體的數量及其幾年以後所做出的貢獻大小,作為評價一所新聞學院價值與聲譽的標準。他們認為,新聞學院主要就是為新聞媒體行業培養「具備新聞專業素養、能夠追求真理、挖掘事實真相、推動社會進步」的專門人才。他們堅信,這種人才一定是其他專業所無法培養的,這也是新聞學院、新聞專業安身立命的根本。

(2)關於教師:理論與實踐的矛盾

一是新聞理想與現實要求之間存在矛盾。在現實中,如何教會學生既堅持「團結人民、鼓舞士氣、成風化人、凝心聚力」的職責使命,又把握好輿論監督的時度效,如何既做好「社會進步的推動者」,又做好「公平正義的守望者」,是每一位新聞傳播學教師必須長期思考的問題。

二是缺乏對業界導師切實可行的評價標準。近年來,國內高校新聞傳播學院也在不斷增加業界導師的數量,然而後續的問題隨之顯現:多數高校對業界導師的考核評價標準與校內導師並無二致,依然是以論文、專著與課題等學術成果考核為主,對於其采寫編輯的作品、獲獎情況、策劃的選題、欄目的好評度、經營管理成效等業務貢獻卻並不看重,這直接影響了業界導師的積極性以及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質量。

三是課程內容更新問題。與新聞是易碎品一樣,新聞傳播學術研究、課堂教學同樣具有很強的時效性,這就對教師的案例實時更新、新詞熱詞及時捕捉、迅速將實踐上升為理論的能力提出了很高要求。雖然經典的理論不會有太大變化,但是,面對日新月異的新媒體、自媒體、媒體融合實踐,新聞傳播學的課程內容必須做到持續不斷的更新。如果今年的教案中仍然沿用往年的案例,則不僅難以得到學生的青睞,也不符合新聞傳播學的學科特徵。

(3)關於新媒體:信息傳播以外的顛覆式創新

傳統媒體基本上都是具象的,無論是采寫編評,還是攝錄製播,無論是選題策劃,還是經營管理,總有規律可循;而新媒體是不具象的,表現形態多樣多變,媒體邊界交叉雜糅,是傳播而又不僅僅是傳播,是媒體而又不僅僅是媒體。

網路和信息技術的發展,徹底改變了傳統媒體和大眾傳播主導人類信息交流的狀況,而新聞傳播界這幾年關注的一些熱點話題,比如UGC(用戶生產內容)、新聞眾籌、眾包、大數據等等,其實也都從不同側面展現出技術變革對新聞生產和傳播模式的影響。

傳播技術已改變了新聞信息傳播的基本結構,一方面,公民的媒介參與、意見表達已經是社會治理和經濟發展中一股強大力量;另一方面,人們的媒介素養難以與其不斷增強的參與度相匹配。

我們對新聞傳播教育的使命需要有新的認識。新聞傳播教育既要培養新聞媒體需要的專業人才,也要為非新聞機構培養公共傳播人才;既要培養職業傳播者,也要培養全體民眾的媒介素養與傳播能力。

「互聯網+」與新聞傳播教育

「互聯網+」背景對新聞傳播人才知識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首先,需要培養複合型知識結構和跨媒體專業技能人才。其次,需要整合傳播思維和服務理念。具體而言:

轉變新聞傳播教育理念,突破傳統新聞傳播教育理念的束縛,樹立「受眾本位」的傳播思想,明確新聞傳播人才培養的目標與方向,從而培養適應全媒體崗位需求的複合型人才。

要創新新聞傳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架構適應「互聯網+」需求的新聞傳播學科體系,探索「互聯網+」時代的新聞傳播人才培養模式,以便更加體現新聞傳播教育的開放性和兼容性,更好滿足社會以及傳媒環境變化對新聞傳播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要優化新聞傳播教育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建構與「互聯網+」對新聞傳播人才知識結構需求相適應的課程體系。

要完善新聞傳播教育的師資結構,採取切實可行的措施加強高校和媒體之間的人員互動,實施高校「走出去、請進來」的戰略,聘請具豐富實踐經驗的新聞工作者承擔相關課堂的教學,鼓勵新聞傳播專業教師走進媒體進行實戰。

還要構建與「互聯網+」背景相適應的教學與實踐平台,增強學生的新媒體實踐,讓學生立體化體驗和感受「互聯網+」背景下新聞采編的全流程,增進學生對「互聯網+」新聞產品生產流程的認識,增加學生「互聯網+」新聞產品生產的實踐機會,增強學生的「互聯網+」全媒介素養。

關注「MJC新傳考研」|讓新傳考研更簡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JC新傳考研 的精彩文章:

TAG:MJC新傳考研 |

您可能感興趣

「從新聞學習」:互聯網內容的知識傳播
新聞傳播教育也須「走、轉、改」
互聯網新聞早報
《中國輿論場》:電視新聞評論節目的「互聯網+」創新
新聞聯播里康輝的播報「火了」,亞洲各國新聞主播哪家強?
《虛假新聞》:社交網路與新聞正義
開啟教育新聞宣傳新征程
「網路直播」的內涵及與對新聞業的影響
媒體視角|上海教育新聞網:中藥味兒的課程思政這麼上(1):讓本草講故事
《新聞聯播》主持人康輝上熱搜
今日一句話互聯網新聞播報
昨日新聞聯播,三大央媒火力全開
【暖新聞】全網曬「牽媽媽的手」:溫情席捲中國
三秦都市報 三秦網系列新媒體帳號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
互聯網大咖新聞,關注科技發展。時間
「國嘴」康輝播報國際銳評,《新聞聯播》再次「引爆」輿論
互聯網開發者應該訂閱哪些新聞?
過去兩天的本地互聯網新聞
教育新聞早報
武僧一龍出演電影獲新聞聯播盛讚,網友:別忘了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