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四)

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四)

【編注】我常常想:石濤再世,他一定進不了國展!為什麼?國展是迎合當代,而大師是著眼於藝術本身。於是歷史沉澱之後,那些「在野」的大師們值得我們細細品讀。《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之陳子庄,今天我們一起走進陳子庄的書畫世界。

陳子庄,名福貴,又名思進,別號蘭園、南原下里巴人。四川榮昌(今屬重慶永川)人。陳子庄幼時家甚貧,曾向家黃賓虹、齊白石學習。晚年在畫上直書石壺,在植根於數千年傳統文化土壤,在長期研究中國傳統書畫理論的基礎上,他在50年代開始變法,逐步形成了自己的藝術思想體系和獨特的「子庄風格」。被譽為「中國的梵高」。1976年7月病逝於成都,終年63歲。

秋園並世有南原,繁簡雖殊各逞妍。

何必開拓廢承繼,石壺「陰法」勝前賢。

這幾年,中國畫界出現了兩位「人去業顯」的名家,一是南昌故郡的黃秋國,一是天府之國的陳子庄(南原)。他們生前在中國畫園地上寂寞耕耘的碩果,終於奉獻於愈來愈多的觀者面前,引起了同行的驚異、感喟與沉思。

誠然,二人的藝術是迥然不同的:一繁一簡;一幽邃一平淡;一以蓬勃燦爛的心胸融於氣象萬千的山水,引人神往;一以平易近人的情懷化入平淡簡遠的景色,沁人心脾;一以巨幅為勝,一以小品稱能;一集古人之大成,自成家數;一以意運法,獨闢蹊徑。黃秋園力圖站在前人成就的肩膀上,含英咀華;陳子庄則「若不蹈襲前人,而實陰法其要」。在對優良傳統的繼承發揚不停留於淺見陋識上,我以為兩家是殊途同歸的。

陳子庄的藝術,足資深思玩味者多矣,但有兩點最為突出。一為新意境的平淡天真,跡簡意遠;二為新造型藝術語彙系統的朴簡高妙,機趣天然。一以貫之者,則為見高識邁,在藝術規律的掌握與運用上善於借古以開今。

(一)

多情小景頌家山,平淡天真境意難。

一片生機出「因厄」,董源未必勝南原!

陳子庄的山水小品,創造了當代巴蜀山野間平凡生活的動人情境,趣味平淡悠長。米芾當年以「平淡天真,一片江南」盛稱董源,然而董氏那時的《籠袖驕民》與《河伯娶婦》,又怎及陳子庄在自身困厄中奏起的盛世笙簧!

他大量的小幅山水,情隨景遷,一圖一境,一境一意,從不同側面展現了令人醉心的田園風情。時見山村籬落,牛背斜陽;水畔農家,肥豬滿圈;山城一角,人影行於夜間燈火之中;山區小學,幼童絡繹於校園內外;竹林茅舍,雄雞唱曉;山村夜讀,一燈瑩然;春江歸漁,桃花紅而遠山黑;西山晚照,桐林黃而暮山紫;綠樹人家,青瓦粉牆隱於濃陰翳翳;雨後桑園,一片青翠擁簇茅屋三五;雙舟輕渡,水淺而涉明;夕陽柳堤,水溫而樹茂。等等,無不以細膩深摯的感情,創造了平凡而清新的畫境。不難看出,陳子庄的山水,總是在平淡無奇的生活中發現詩情,進而升華為情意雋永的作品。此景此情,不僅為前古所無,在當代畫家筆底亦少見。

乍看陳子庄的山水,覺得有近乎林風眠之處。這是因為,在形色的遣用上,他不像多數山水畫家那麼恪守傳統,敢於「拿來」,甚至在題畫中也承認「偶近西畫之色彩。」但是,像林風眠一樣,陳子庄的山水小品也在意蘊上超越了一般的西方風景畫。西方風景畫與中國山水畫,兩者都是美,但前者寫實後者尚意,前者重表後者得里,前者可使人投入自然懷抱,後者則引導人執著於人生。陳子庄似乎在中西比較學風行之前對此已早有所見。他曾說「中國畫為什麼不叫風景畫而叫山水畫?是本於『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仁智之樂」的用典,出於《論語·雍也》,原為儒家的比德,至六朝宗炳則開始用以論述山水畫創作中人與自然的關係。此後千百年來,中國的山水畫便一直畫江山而及於人事,「寫貌物情」以「擄發人思」,總是在自行創造的第二自然中觀照主體。這是因為,大自然既獨立於人類的意識之外,又不能不是人們進行自然鬥爭與從事社會生活的環境,它聯繫著人們的理想,感情與願望,自然也就成為了人們的審美對象。

在山水畫產生之後,適應集中表現人對自然審美關係的需要,創造情景交融的意境也便成了中國山水畫創作的核心問題。這說明,通過意境的創造,作者在藝術創造中的主觀能動性可以轉化為觀者在畫境感染下走向生活的主觀能動性。這一關乎山水畫作用的深刻思想,在世界藝壇上是絕無僅有的。如果說,某些西方風景畫也不自覺地創造了意境的話,那麼,自覺地在山水畫中構築意境卻是中國畫家在藝術地把握現實中所發現的一條藝術規律?僅從作品已經可以看出,面貌各異的林風眠、李可染與陳子庄的山水畫之所以動人,重要原因首先是他們繼承發揚了創造意境的優良傳統,自覺地遵從了藝術法則。

陳子庄大量的優秀作品,恰恰創作於風雨凄迷的十餘年中。然而,他卻在所謂山水畫的重大題材之外,以「可貴者膽」,另闢新徑,創造了洋溢著和平生活風情的動人意境。如眾所知,他當時像一切正直的知識分子一樣處於「因厄」之中,但畫中絕無自我表現者的苦悶抑鬱與窮愁迷憫,有的只是一片光明。這說明,他像當代許多不為時風左右的遠見卓識之士一樣,對山水畫創作的藝術規律,早已通過精研傳統而得心應手了。

他的若干論及意境的言論,既承襲了來自古人實踐經驗的藝術規律,又食古而化,有所發現。聯繫他的創作實踐,可以看到:第一,。他充分意識到意境的創造,始於「因景生意」,成於「物我交融」,其作用為「大自然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凈化靈魂,使人產生深沉悠遠的聯想。」這說明,前人關於意境創造中藉助自由想像使我之心與物之象交融滲化以「怡悅情性」的看法,完全被他心領神會了。

若追尋其淵源所自,不難想到張彥遠的「境與性會」,唐志契的「山性即我性,山情即我情」,石濤的「山川與予神遇而跡化」,與郭熙的「景外意」。第二,他認為在意境構築過程中,雖「因景生意」,景是基礎,但意為主導。這意,又非任何先行主題,而是與景的趣致化合為一又同作者品格學養相關的意趣。

第四,他說「無意境不能使人有感受」,為了意境感人,須做到畫境的「高逸超妙」。為達此目的,他以為就構成意境的情懷意緒一端而言,必須超越小我,在困境中保持心境的明徹,不為個人遭遇不幸引起的情緒所蔽。他說:「處境困厄,心地益沏,畫境隨之而高逸超妙也。」為此,他舉例說:「我寫山水雖屬農村山區小景,也是想寫得很豐饒新穎些,到處都是綠陰翳翳,生畜遍野,小孩都喜氣洋洋的。我不喜歡畫得枯率,窮頭窮腦的,使人見之難堪。」這一認識雖末從理論上展開,卻已透露出遠為古人見解不及的深刻思想。即在意境創造中,任何真情實感均不過是造境的感情基礎,只有以個人真情實感為媒介,表達超越自身直感並升華為帶有一定普遍意義審美意識,作品始能以情動人,使觀者感同身受。它涉及了不以創造藝術典型為能事的抒情寫景作品如何進行藝術抽象的問題。

第五,同樣圍繞意境創造問題,陳子庄著重指出「作畫是生活中發現生化而來」,強調要從「體驗生活入手」。這一看法儘管也與古人的「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看真山水」、「以境之奇怪論,則畫不如山水,以筆墨之精妙論,則山水絕不如畫」不無聯繫,但不言「造化」而說「生活」,表明他已看到寫景抒情都必須著眼於自然與人生不可分割的聯繫。惟此之故,他的藝術超妙而充滿生活氣息與現代趣味,這種見地也是古人不曾深刻認識到的。

在繼承傳統中揚棄舊文化觀念而又遵從前人已掌握的藝術規律,在遭建因厄中依然褒有普通人民對家鄉景色與平凡生活的熱愛,這正是陳子庄不為淺見所蔽,不為時風所染,開拓了山水畫藝術表現新領域的原因。推其如此,也就確立了他應有的歷史地位。

(二)

法不因人求「大勢」,「漢唐石刻見高文」。

能將機趣全神似,跡簡何妨畫外音!

陳子庄山水花鳥藝術之妙,恰恰妙在平淡而淺近。遍觀他的山水小品,無論構圖、形象或運筆布色,無不趨於樸實簡易,不求奇肆而平淡有餘味,不求繁雜而單純樸質。構圖幾乎全是橫置的長方形,有些類乎水彩畫,又取平視的角度,描寫不強調空間縱深感的近景,淺而近,簡而明,雖亦有隱顯藏露,但開門見山,平易而親切。這種經營位置,有別於古來全景式山水的「折高折遠」,吞吐山河,也不同於「馬一角」「夏半邊」的近景平視但誇大近濃遠談。如果與當代畫家相比,陳子庄既少李可染的奇雄郁蒼,又不多黃秋園的邃密幽深。聯繫大量的中國畫可以看出,他的山水小品與宏觀把握世界的傳統山水大異其趣,倒是接近微觀把握的傳統花鳥。

這種類似特寫鏡頭的布局,很容易導致「近取其質」而忽略「遠取其勢」,但是,陳子庄自有良機妙策,一方面他把遠景拉近以造成親切如在目前,另一面在形象描繪上又把近景推遠,不作精細刻畫,但存推輪大略,每每簡化形體,淡化結構凹凸,省略瑣碎細節,誇張對象特徵。於是存質而見勢,賂小形而呈「大象」。為了適應這一需要,他在運筆落墨與賦彩上也化繁為簡,易整為散,多用破墨,極少積墨,設色亦以淺談求深厚。在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中國畫里,筆墨設色本非僅僅被動地再現物象形貌的真實,而是以其特有表現效能直接參与了藝術形象的創造,形象與筆墨是交相滲透,互為因果的。

它們有機地結合為一,便成了視覺語彙。陳子庄的視覺語彙,以簡近為尚,自成一格。他畫樹,大多有干無枝,有枝者亦與干不盡聯屬,筆勢易整為散,斷中有連,每以沒骨法大面積落色,雖不盡形似,而覺綠樹陰濃。另些樹則粗枝大葉,以巨點大圈畫葉,一反古人細密的組合排列法,略呈大小聚散,信筆寫來,似乎不打算交代枝葉間的合理比例與分布法則,而是以巨點大圈的組織,略示不同樹木的形影特徵而已。他畫竹,皆以濃墨疏疏寫來,或畫竹干無節,或畫竹枝如虛線,技枝葉葉間留出大片空白,率皆以色彩烘染,似不欲表現竹林之茂密,而突現其臨風搖曳之姿。陳子庄畫山石,無論質地剛柔,用筆乾濕,一律用大處落筆,不為細皴,筆法簡率。筆墨拖泥帶水似乎石濤者,筆筆墨渾融近於米友仁者,行筆亂而有序如黃賓虹者;筆才一二,簡無可簡類乎豐子愷者,均以淡色輔之,雖畫近景,亦如遠觀,尤覺深得「山水曰寫影」之妙。他畫屋宇舟船,寥寥數筆,幾不講透視,欹正隨心,俯仰自如,雖瓦壠過寬,門窗過簡,而倍呈新理異態,富於情意,生動活潑。所畫人物牲畜亦如漢畫像磚石,在似與不似中突現其動勢情態。這是因為,他深深懂得:「描繪物象的精神,在內含而不在表象……,(應)將他升華到更高的藝術領域」。

陳子莊上述視覺語彙如果同黃秋園晚年巨幅作品比,則後者是做加法,而陳子庄是做減法,減而愈減,達到了形象之淺近單純,筆墨之洗鍊簡賅。從形跡上看,八大、白石的純凈鮮明似乎均對他多有啟迪。但得益最多者當是四川多見的漢畫像磚石。他有詩曰:「自古嘉州(樂山)名勝地,漢唐石刻見高文。畫師能出諸師外,橫絕峨嵋巔上雲。」漢畫作者系民間畫工,極善以平面布局剪影及略有疏密的線條,描寫物象的運動大勢,不拘一格,生動無比,倍得文人畫家所無的天機稚趣。陳子庄取法於此,自然「能出諸師之外」以至於「橫絕峨嵋」了。陳子庄視覺語彙的成功創造,關鍵在於參悟到「得其大勢之妙」。他指出:「所謂勢就是一種自然之趣在畫面上的表現。……

但自然之勢又必須通過加工提煉,使它既符合自然規律,又合乎藝術上的要求。……一幅畫又需得全勢,根、干、枝、葉各有所安、隱藏顯露。自得其宜」。古人曾有「胸有成竹」「胸有全馬」「胸有全牛」種種說法,提倡藝術形象的總體把握與有機完整。郭熙更針對描寫雲氣煙嵐,在畫法上提出「畫見其大象,不為斬刻之跡」「畫見其大意,不為刻劃之跡」,—把「大象無形」之說運用於「有常形而無常理」的遠景描寫。以求活龍活現。陳子庄的高妙之處則在於把畫「大象」「畫大意」的認識運用於處理近景,又在此基礎上緊緊抓住了「得全勢」,突出強調了整體有機把握中的景與情的運動趨向與妙得自然之趣。這當是他的藝術取得不尋常成就的原因之一。

其花鳥畫大同小異,所畫牡丹,花葉紛披,迎風作態。密其葉脈,而艷其花朵,頗具花開爛漫之情,似得法於齊白石而略有加減。所畫小鳥雞雛,亦筆簡神全,靜中取動,大膽變形,或頑皮,或嬌憨,或顢頇,或天真,情態如生,論其擬人化手法,顯然不無八大陶冶,但神情流動的可人之態,又與八大的冷眼傲世者所不同了。

這一關乎法與趣、有意與無意的認識,實際上是講有法與無法的關係,循規蹈規與隨心所欲不逾矩的關係。人仍常說的無法,分指兩個不同階段。初學畫者的無法,是尚不能掌握來自傳統的視覺語彙;成家以後的無法,是運法而不為法縛。在已成家者那裡,滲透了個性獨具表現力的家法,已相對穩定,相對規範化,故用以寫心狀物時也最易受成法所束而喪失客觀世界的變態萬千的豐富性與主觀世界的靈而動變的生動性,想擺脫這一束縛,便只有像陳子庄強調的那樣「精思苦練」,並於法外求法,最大限度地使心靈與外物契合,令

這種類似特寫鏡頭的布局,很容易導致「近取其質」而忽略「遠取其勢」,但是,陳子庄自有良機妙策,一方面他把遠景拉近以造成親切如在目前,另一面在形象描繪上又把近景推遠,不作精細刻畫,但存推輪大略,每每簡化形體,淡化結構凹凸,省略瑣碎細節,誇張對象特徵。於是存質而見勢,賂小形而呈「大象」。

為了適應這一需要,他在運筆落墨與賦彩上也化繁為簡,易整為散,多用破墨,極少積墨,設色亦以淺談求深厚。在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中國畫里,筆墨設色本非僅僅被動地再現物象形貌的真實,而是以其特有表現效能直接參与了藝術形象的創造,形象與筆墨是交相滲透,互為因果的。它們有機地結合為一,便成了視覺語彙。陳子庄的視覺語彙,以簡近為尚,自成一格。他畫樹,大多有干無枝,有枝者亦與干不盡聯屬,筆勢易整為散,斷中有連,每以沒骨法大面積落色,雖不盡形似,而覺綠樹陰濃。另些樹則粗枝大葉,以巨點大圈畫葉,一反古人細密的組合排列法,略呈大小聚散,信筆寫來,似乎不打算交代枝葉間的合理比例與分布法則,而是以巨點大圈的組織,略示不同樹木的形影特徵而已。他畫竹,皆以濃墨疏疏寫來,或畫竹干無節,或畫竹枝如虛線,技枝葉葉間留出大片空白,率皆以色彩烘染,似不欲表現竹林之茂密,而突現其臨風搖曳之姿。陳子庄畫山石,無論質地剛柔,用筆乾濕,一律用大處落筆,不為細皴,筆法簡率。筆墨拖泥帶水似乎石濤者,筆筆墨渾融近於米友仁者,行筆亂而有序如黃賓虹者;筆才一二,簡無可簡類乎豐子愷者,均以淡色輔之,雖畫近景,亦如遠觀,尤覺深得「山水曰寫影」之妙。他畫屋宇舟船,寥寥數筆,幾不講透視,欹正隨心,俯仰自如,雖瓦壠過寬,門窗過簡,而倍呈新理異態,富於情意,生動活潑。所畫人物牲畜亦如漢畫像磚石,在似與不似中突現其動勢情態。這是因為,他深深懂得:「描繪物象的精神,在內含而不在表象……,(應)將他升華到更高的藝術領域」。

陳子莊上述視覺語彙如果同黃秋園晚年巨幅作品比,則後者是做加法,而陳子庄是做減法,減而愈減,達到了形象之淺近單純,筆墨之洗鍊簡賅。從形跡上看,八大、白石的純凈鮮明似乎均對他多有啟迪。但得益最多者當是四川多見的漢畫像磚石。他有詩曰:「自古嘉州(樂山)名勝地,漢唐石刻見高文。畫師能出諸師外,橫絕峨嵋巔上雲。」漢畫作者系民間畫工,極善以平面布局剪影及略有疏密的線條,描寫物象的運動大勢,不拘一格,生動無比,倍得文人畫家所無的天機稚趣。陳子庄取法於此,自然「能出諸師之外」以至於「橫絕峨嵋」了。陳子庄視覺語彙的成功創造,關鍵在於參悟到「得其大勢之妙」。他指出:「所謂勢就是一種自然之趣在畫面上的表現。……但自然之勢又必須通過加工提煉,使它既符合自然規律,又合乎藝術上的要求。……一幅畫又需得全勢,根、干、枝、葉各有所安、隱藏顯露。自得其宜」。

古人曾有「胸有成竹」「胸有全馬」「胸有全牛」種種說法,提倡藝術形象的總體把握與有機完整。郭熙更針對描寫雲氣煙嵐,在畫法上提出「畫見其大象,不為斬刻之跡」「畫見其大意,不為刻劃之跡」,—把「大象無形」之說運用於「有常形而無常理」的遠景描寫。以求活龍活現。陳子庄的高妙之處則在於把畫「大象」「畫大意」的認識運用於處理近景,又在此基礎上緊緊抓住了「得全勢」,突出強調了整體有機把握中的景與情的運動趨向與妙得自然之趣。這當是他的藝術取得不尋常成就的原因之一。

陳子庄的藝術,是在繼承中開拓的藝術,無古人意境情調的封建文化色彩而繼承發揚了意境創造的客觀規律,少有傳統視覺語彙範式的痕迹,而獨得中國畫藝術在繼承中更新語彙範式的奧妙。他不但從一個方面適應新時代普遍人們的要求開擴了山水花鳥畫內容的領域,而且在繼承前人已認識的藝術規律並繼續更多地把握上多有建樹。他對待藝術傳統的理解,不停留在淺層的形跡而深入膚理,不停留於枝節而得其要妙。這一點很像《宣和畫譜》對李公磷的評論:「集眾善以為己有,更自立意,專為一家。若不蹈襲前人,而陰法其要。」我想,這對於不把開拓與繼承對立起來的中國畫家,是頗具啟示意義的。

往期閱讀:

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一)

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二)

他是大師,到死都沒進美協!(三)

藝官

一起分享世界的點滴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影隨形雷官人 的精彩文章:

他,沒出過畫冊,沒辦過個展,累死在畫前的奇才!
今晚不能去你家睡了,我媽超煩的
2.8億的雞缸杯:最初是他1000港元撿了個傳奇大漏

TAG:如影隨形雷官人 |

您可能感興趣

他成的了大師,卻進不了美協
這些大師都沒進過美院,學院至今沒培養出一個這樣的大師!
阿根延的大師兄,我看到他的火
全球公認的四大喜劇大師,中國上榜一人,你絕對猜不到是誰!
范曾:大師是不值錢的!別叫我大師,我現在都不知大師的境界!
老工藝新誘惑,我家不吃肉肉的都停不下,這可是跟著烹飪大師學到的
大師,幫我算一下我和女朋友的姻緣
他是八卦掌大師,隻身一人打到十餘德兵,最終卻被自己的辮子害死
他們四人是喜劇大師,星爺上榜,真的厲害
他是被演戲耽誤的書法家,一個字賣幾十萬,大師都自愧不如!
她是《記憶大師》里長期被家暴的李慧蘭,出道多年一直沒火,出演這部劇終於受到關注!
他是被娛樂圈耽誤的書法家,四個字賣出百萬,連大師都連連驚嘆
他被老師怒斥:祖師爺沒給你飯吃,後成京劇大師,連日本人也膜拜他!
詠春大師被徐曉東一次性KO倒地6次,大師:他欺負我沒吃飽!
沒錯,李敖大師是我的老師
倚天中,此人勝過張三丰,是楊過的好兄弟,連空見大師也佩服他
做到這四點,書法大師不是你是誰?
方證大師回到情竇初開的年紀,師太,你就從了老衲吧!
幽默段子:大師,我克夫,都剋死五個了!
大師,您出家前也不喝酒嗎?罪過,罪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