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朝核危局中國策:「避免東北亞成為一片『黑暗森林』」

朝核危局中國策:「避免東北亞成為一片『黑暗森林』」

5月14日凌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在平安北道龜城指揮導彈試射。(@視覺中國圖)

5月14日凌晨,朝鮮領導人金正恩出現在平安北道龜城一帶某處瞭望台上。他穿著藏藍色中山裝,扣子一直繫到脖領處。左手腕上戴著手錶,錶帶只有小拇指那樣細。瞭望台中央擺著一張寬大的桌子,金正恩在桌旁落座,桌面上擺著地圖和一副望遠鏡。

天已經蒙蒙亮,遠處群山籠罩在晨光中。金正恩並非為風景而來,4點58分,他下了一道命令。遠處的越野機動發射車上,一枚碩大的導彈噴出火焰,騰空而起,山谷里瞬間籠罩著黃白相間的煙塵。

金正恩笑得合不攏嘴,身旁有上年紀的軍官,拉著他的手,哭了起來。

據朝鮮《勞動新聞》報道,這是一枚地對地中遠程彈道導彈,「可以攜帶威力強大的大型重量核彈頭」。金正恩聲稱,朝鮮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核強國,接下來還要繼續研發高度精密化的核武器和核打擊手段。

這一消息使得朝鮮半島局勢更加緊張。面積只有12.2762萬平方公里的朝鮮,再一次成為全球最受關注的國家。最近幾周,中、美、俄、韓、日,甚至東盟成員國,但梵谷層會晤,朝核總是不可避免的話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最近一次與美國總統特朗普通話時,也再次強調中方立場:堅決反對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的行為,同時希望有關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做加劇半島局勢緊張的事。

然而,無論是輿論攻防還是大國斡旋,抑或是美朝彼此試探的外交折衝,在過去二十多年裡,已經上演過多輪。連軍事行動計劃,都多次擺上美國總統的討論桌。世界上最具實力的幾個大國,嘗試了各種手段,依然沒能阻止朝鮮從無到有,成為實際上的擁核國。

「戰爭邊緣」

4月15日,平壤,金日成誕辰105周年閱兵式上,朝鮮軍方向外界展示了潛射中程彈道導彈。(IC圖)

2016年11月10日,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後的第二天,就趕到白宮,與還在任上的奧巴馬會面,討論政權交接事宜。在一個半小時的交談中,兩個人談到了朝鮮問題。奧巴馬對面前的繼任者說:朝鮮核威脅將是美國面臨的最緊迫的國家安全挑戰。

特朗普正式就任後,很快就給當時的國家安全顧問邁克爾·弗林下達了一項指令:評估美國的對朝政策,以確定白宮能夠採取哪些措施解決朝核問題。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評估工作具體由特朗普的國安事務副助理負責,她要求團隊深入研究任何可能的策略,包括那些非主流的想法。

這項評估工作在4月份「習特會」之前已經完成,據白宮內部人士透露,評估團隊把可行的建議措施製成了一個詳單,提交給特朗普,作為他的決策參考。這份詳單中包括經濟制裁和軍事手段。

雖然特朗普的國家安全團隊並不強調使用軍事手段,但其班底很快開始對朝強硬表態。國務卿蒂勒森說,美國之前的「戰略忍耐政策已經終結」;新上任的國家安全顧問麥克馬斯特則透露特朗普的偏好選項,是像4月對敘利亞的空襲一樣,進行突擊軍事行動。特朗普自己也說,不會在朝鮮問題上劃紅線,「如果應該採取行動,我會採取行動」。

4月底,白宮甚至發出了一個更為緊張的信號。特朗普把參議院100名參議員都邀請到白宮,聽取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高層對朝鮮問題的評估。「這在白宮與國會的互動史中,是非常罕見的一個動作。」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亞太研究所研究員楊希雨分析道,根據美國法律,如果政府真要對外開戰,首先要經過國會批准,「也就是說,特朗普已經開始做(準備開戰的)公關工作了」。

這些信息令東北亞各方感到不安。美朝兩國就像兩列不斷加速的列車,互不相讓。中國外交部一再公開呼籲,半島局勢已經到了「劍拔弩張」的階段。「爆發戰爭的可能性,1%的可能性都不行。」外交部長王毅說,「朝鮮半島不是中東。」

金正恩並未被美國的武力嚇到。這位與特朗普一樣留著個性髮型的領導人,今年才33歲,比自己的對手要小38歲。但他所經歷的政治風波,卻並不比對方少。連特朗普本人都承認,「他父親死的時候……他是一個二十六七歲的年輕人。他面對的明顯是一些非常難對付的人,尤其是那些將軍,我肯定有很多人曾試過奪走權力,而他成功地鞏固了權力。這樣來看,他是個挺聰明的傢伙。」

與其父輩相比,年輕的金正恩還擁有另一個優勢:朝鮮目前已經實際掌握了核武器。據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總幹事天野之彌透露,一些大國認為朝鮮可能已經製造出了40枚核彈頭。金正恩政權也一再暗示,如果受到武力威脅,將以核武回擊。

「(美朝)雙方各捏著一支『恐怖之箭』,造成了半島的『恐怖平衡』,」楊希雨說,特朗普與金正恩都在運用一個危險又聰明的政策——「戰爭邊緣」政策——「雙方都嘗試要把形勢拉到戰爭的懸崖,然後戛然而止,造成戰爭危險最大化,對手壓力最大化,以獲得自身利益最大化。」

5月19日,朝鮮成功試射導彈五天後,美國國防部長馬蒂斯忽然改了口風:選擇軍事手段阻止朝鮮核計劃,將會是一場「悲劇」,也是「不可想像的」。他說,「美國將會努力與聯合國,與中國、日本、韓國合作,儘力找到一個化解朝核衝突的辦法」。

兩天後,5月21日,韓國聯合參謀本部透露,當天朝鮮在平安南道北昌一帶又試射了疑似彈道導彈。

這一切,又陷入了朝核問題的歷史輪迴里。

神秘「傢具工廠」

2008年2 月14日,美國研究人員訪問朝鮮寧邊核設施。(@視覺中國圖)

由5月14日的導彈發射地龜城出發,偏東南行駛六十多公里,就到了寧邊。同龜城一樣,寧邊也是朝鮮邊境省份平安北道下轄的一個郡,離中朝邊境也只有100多公里——比它離平壤的距離還要近一些。在古代朝鮮,這裡因盛產藥草和綢緞而聞名。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美國的偵查衛星一直持續不斷地關注著這片區域,衛星拍攝的照片上,樓房建築、大型車輛,甚至連建築物的窗戶都清晰可見。寧邊周圍有河流穿過,成「幾」字形,此後幾十年里,「幾」字中心地帶建築物不斷增加。這裡已成為朝鮮最重要的核基地之一。

朝鮮領導人打算在寧邊建設核設施,最早要追溯到上世紀50年代。1956年,朝鮮同蘇聯簽署「和平利用原子能協定」,打算在寧邊郡建立相關研究所和生產區。雖然研究以和平利用為目的進行,但在當時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規劃中,這是朝鮮研發核武器的第一步。

1958年,美國把載有核彈頭的導彈部署到韓國,並定期同韓國舉行針對朝鮮的軍事演習。據1999年解密的美國國防部文件記載,美國在朝鮮半島部署的核武器數量最鼎盛時期曾達上千枚,足夠摧毀朝鮮上百次。平壤市內不少深達150米的地下避難所,就是當初以核戰爭為前提建造的。

南北雙方相差懸殊的軍力部署讓金日成極為不安。據後來叛逃的原朝鮮勞動黨中央書記黃長燁回憶,金日成1958年視察地下兵工廠時,反覆強調要做好核戰爭的準備。「一旦有了核武器,首先可以鎮住韓國,更是武力統一朝鮮半島時防止美國干預的手段。」

1962年,蘇聯專家應邀來到寧邊,寧邊核設施升級成了核能研究中心(下稱「寧邊原子能研究所」),在這裡聚集了100多名核技術研究人員,大多數都是在蘇聯進修過核物理的青年人。在朝鮮的強烈要求下,往來文件上,原子能研究所被代號為「傢具工廠」。這個項目在朝鮮也被列為頂級機密,嚴禁消息對外泄露。

儘管蘇聯援助建立研究所,卻無意幫助朝鮮研製核武。「當年,研究的主要方向集中於核能發電以及核醫療研究等民用核能領域。」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朝鮮問題專家程玉潔說。1960年代中蘇交惡,成了寧邊原子能研究所掙脫繩索的最好時機。金日成靈活遊走於中蘇兩大國之間,向蘇聯尋求核武技術支持,蘇聯亦有意以核武技術為餌拉攏朝鮮。俄羅斯歷史刊物2007年解密稱,1966年5月蘇聯領導人勃列日涅夫曾在瓦良格號巡洋艦上與金日成秘密會晤,商議主題正是如何援助朝鮮發展核武。

不過直到1980年代,朝鮮還是沒有接觸到核武技術。「蘇聯的技術援助仍很有限。」楊希雨接受本刊採訪時分析道,「一方面,核武技術僅是蘇聯拉攏朝鮮的一種籌碼,引而不發才是上策;另一方面,美蘇在核不擴散方面互相制約,也不容蘇聯將核武技術交給朝鮮。」

這之後,金日成又轉而向中國求助,希望能得到核武研發技術援助,並未得到中方響應。朝鮮便被迫走上了「獨立研發」的道路。而這時,一張跨國的「核黑市」網路,為朝鮮提供了機會。

得益跨國「核黑市」

寧邊有一座「放射化學實驗室」,那是朝鮮進行核試驗的一處關鍵設施,從核反應堆取出的核廢料,在這裡進行處理,提取製造核武器的原料鈈。

美國政府已經搜集了寧邊的海量衛星照片。在這些照片中,第一次出現異常情況是1982年的一張,當時的偵查衛星拍到了疑似原子爐的建築和較大範圍爆炸後留下的痕迹,美國人懷疑朝鮮正在秘密開發核武器。兩年後,偵查衛星拍到朝鮮已經開始建造石墨減速反應堆,他們推測朝鮮已經有能力獲取核彈原材料鈈。

金日成已經將核武器開發工作交由兒子金正日負責。美國雖然並不相信朝鮮的技術能力,但仍然督促蘇聯對朝鮮施加壓力。蘇聯也這麼做了。金正日先是對此不予理睬,後來不得不答應加入《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但仍然拒絕履行接受核設施檢查的義務,很顯然,基於武器為目的進行的研究工作,並未停下來。

「巴基斯坦核彈之父」阿卜杜勒·卡迪爾·汗後來證實了這一說法。1980年代開始,這位巴基斯坦科學家建立了一個核武地下網路,私自出售自己掌握的核技術。一直苦於缺乏關鍵技術的朝鮮,很快找到了他。巴基斯坦前總統穆沙拉夫在回憶錄中寫道,一些朝鮮核專家甚至假扮成導彈工程師,由卡迪爾·汗帶進實驗室和自己的核基地。

「卡迪爾·汗以他在迪拜的基地為中心,經營著一個全球性的私人地下核技術傳播網路。」譯林出版社出版的《在火線上:穆沙拉夫回憶錄》中記載,「卡迪爾·汗向朝鮮提供了近兩打離心分離機,他還向朝鮮提供了計量表和一些離心分離機專用機油,並且傳授了離心分離機技術,包括帶人參觀最高機密的離心分離機車間。」

蘇聯解體給朝鮮帶來了另一個機會,金正日通過各種渠道,聘請失業的蘇聯核科學家到朝鮮工作。國際核黑市上,大量圖紙和技術部件流散,金正日也派人員四處搜集。有時候,朝鮮技術人員還會偽裝成貿易公司,化整為零購買所需零件。

「蘇聯的衰落和解體以及冷戰的終結徹底打破了半島的均勢,朝鮮陷入極度的無依靠和不安全感。」中國全國人大外事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國社科院國家全球戰略智庫首席專家傅瑩在《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一文中稱,之後中國與韓國建立外交關係,這更令朝鮮感到不滿和失望,這一系列變故,給朝鮮帶來深刻的危機感,「刺激朝鮮決定『走自己的路』,這包括在安全問題上的『核選擇』」。

「險些進行第二次朝鮮戰爭」

3月17日,韓國板門店,美國國務卿雷克斯·蒂勒森聽取簡報,一名朝鮮士兵站在窗外拍照。(@視覺中國圖)

今年年初,在為《華盛頓郵報》撰寫一篇文章時,威廉·佩里再次想起了1994年春末的那個緊張的時刻。「那時候因為朝鮮核計劃,我們險些進行第二次朝鮮戰爭」,他回憶道。

1994年春末,剛剛就任美國國防部長的佩里來到韓朝邊境上的非軍事區,一旁陪同的駐韓美軍司令則向他說明韓國邊境的部署情況。

「他告訴我,他指揮下的美國和韓國軍隊已做好了準備,能打敗朝鮮的任何攻擊,」佩里回憶,「但是如果給他增加兩萬人的兵力、更多的阿帕奇直升機和一支完整的愛國者防空導彈部隊,他就能立即擋住朝鮮,從而大大減少韓國平民的傷亡。」

佩里立刻同意了這個要求。事實上,美國已經開始準備用巡航導彈對寧邊的核設施進行「外科手術式」打擊的計劃。

1992年,進行了數個回合的溝通後,朝鮮原本已經答應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核查要求。根據朝鮮提供的材料,其境內共有7處核設施以及大約90克的鈈。據軍事專家透露,製造一枚核彈頭需要4—6千克的鈈,90克自然遠遠達不到要求,但當時IAEA分析認為,朝鮮已分離的鈈應比申報的數量多。

美國偵察衛星拍到的情報也加深了IAEA官員的懷疑。1992年秋,他們向IAEA提供衛星偵察照片,認為朝鮮在寧邊放化實驗室附近有兩個核廢物儲存場。IAEA提出要對這兩個未公開的設施進行「特殊視察」,以確認是否儲存有鈈分離過程中留下的廢料。然而,朝鮮拒絕接受這種視察,並以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相要挾。

美國開始在瑞士日內瓦與朝鮮展開談判,但進展非常緩慢。美國人甚至發現,朝鮮一邊談判一邊仍在繼續核試驗。「朝鮮開始從反應堆中取出用過的燃料棒」,佩里說,美國政府認為朝鮮一旦對其進行處理,很可能在幾個月內生產出足夠製造6—10枚核彈的鈈。

佩里的團隊於是制定出了一個軍事計劃,計劃里提供了諸多選項,其中包括增加駐韓軍事力量,使得美軍部署增加50%。佩里把它提交到內閣會議上討論。

「總統必須從這些選擇中挑選一個,然後我們將立即開始新的部署。」佩里回憶道,在座的高官們都清楚,「增加兵力可能會導致朝鮮在我們的增援到達之前就向韓國發起進攻」。

「軍事解決朝核問題最佳時間是柯林頓時期」,上海社會科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常務副所長、朝鮮半島研究中心主任劉鳴接受本刊採訪時分析道,當時朝鮮還沒有進行核試驗,只是核武器最初的發展階段,「如果美國採取所謂先發制人或者『外科手術式』的打擊,也許可以一勞永逸地解決朝鮮的核發展計劃,把核發展計劃消滅在萌芽之中。」

就在柯林頓與內閣成員詳細討論這些計劃時,一位助理忽然氣喘吁吁地跑進會議室報告,朝鮮領導人金正日通過美國前總統吉米·卡特,向白宮釋放了緩和的信號,「如果我們暫停行動,朝鮮願意談判他們的核燃料處理計劃。」

事實上,在此之前,佩里授意其好友、前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布倫特·斯考克羅夫特和他的同事阿尼·坎特在《華盛頓郵報》上撰文,披露了美國即將打擊寧邊核設施的計劃。作者的身份使得朝鮮官員認為這篇文章是代表美國政府的意見。

美朝官員再次坐回日內瓦的談判桌,並最終簽署的《框架協議》。朝鮮答應不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並且停止核試驗,美國則承諾提供兩座輕水反應堆以換取朝鮮凍結核設施。

「《框架協議》的目的就是為了賄賂朝鮮人」,前IAEA總幹事巴拉迪回憶道,參加協定談判的一個美國官員說,當時很多美國人認為朝鮮會如蘇聯般倒下,他們「希望朝鮮政權在這個協定全面落實之前就從內部瓦解」。

現實並沒有按照美國人的期望發展,朝鮮沒有倒下,他們甚至終於掌握了核技術,美國則再次把軍事計劃列入對朝選項。巧合的是,二十多年後,作為前國防部長的佩里同樣在《華盛頓郵報》撰寫了一篇文章。

「(特朗普)似乎在暗示他有可能會對朝鮮導彈計劃採取軍事措施」,佩里寫道,經過1994年的戰爭危機後,他建議美國政府應該先嘗試外交手段,促成金正恩答應不輸出核技術、不進行進一步核試驗、不進行進一步洲際彈道導彈試驗。「如果我們成功了,這將作為之後商討朝鮮半島無核化的基礎……如果外交上的嘗試失敗了,那麼我們就可以考慮實施更多的懲治措施」。

「制裁-和談-核試-制裁-和談」的螺旋循環

寧邊的城市規模並不大,經過多年發展,建築整齊了很多,不過市內依然車少人也少。

由寧邊城出發,沿著郊野公路前行不久,就會到達寧邊核研究所。研究所旁邊,佇立著一座高30米的圓形建築,建築的底部直徑22米,上部直徑13米,遠遠看上去就像一個試劑瓶。那是核試驗的冷卻塔。

2008年6月26日,「砰」的一聲,信號彈帶著一串白色的煙霧升上天空。緊接著,從冷卻塔底座升騰起大片灰白色的濃煙,一兩秒鐘後,一聲巨大的悶響傳來。接著,那座冷卻塔瞬間轟然倒地。整個過程只有幾秒鐘。

美朝簽署的《框架協議》,原本為解決核問題創建了一個很好的機會,兩國關係也迎來最好的一段時期。

「《框架協議》的簽署開啟了美國對朝提供各種無償援助的大門。」楊希雨說。時任美國總統柯林頓自朝鮮戰爭結束後首次同意部分解除對朝鮮的經濟制裁。從1995年到2006年朝鮮進行第一次核試驗之前,美國向朝鮮提供了135.7萬噸糧食援助,成為朝鮮外來糧食的主要提供國家之一。

更令外界樂觀的是,柯林頓執政後期,朝美關係正常化也一度提上日程。2000年,雙方已經開始討論柯林頓訪問朝鮮,以及聯絡處升格為外交代表處的可能性。

這時候,小布希總統上台了。他比前任更強硬也更保守。在他看來,朝鮮在柯林頓執政期間不斷伸手「要錢、要能源、要糧」,美朝雙邊談判中,美國幾乎一直吃虧。他決定推翻柯林頓政府的對朝政策,恢復強硬態度。即便在「9·11事件」後,朝鮮外交部第一時間表態,反對恐怖主義,小布希仍然在國情咨文中,將朝鮮列為「邪惡軸心」國家。

在柯林頓政府時代,金正日並沒有真的放棄核武器研發。2002年10月,美國情報部門發現了朝鮮的秘密核計劃,並掌握了朝鮮在國際市場上進行技術和設備採購的證據,他們隨之將朝鮮與巴基斯坦秘密核交易的證據一併曝光。

小布希政府認為朝鮮背棄了《美朝框架協議》,宣布終結雙邊談判,而朝鮮也指責美國沒有履行承諾,幫助朝鮮建設核電站。雙方關係很快破裂,金正日宣布再次退出《不擴散核武器條約》,朝鮮核危機正式爆發。

美國拒絕再與朝鮮單方聯繫,希望中國能夠出面斡旋,幫助解決朝核問題。中國答應了其請求,一開始,邀請雙方在北京進行中美朝三方會談,之後,東北亞地區的俄羅斯、日本和韓國也加入進來,形成了六方會談。

無論是美方還是朝方,各自都有兩手打算:「美方是可以談,不行就打;朝方是要麼談出一個結果,要麼擁核自保。」傅瑩記得,她在訪問美國的一次行程中,美國提出來,談判過程中,要提到軍事解決朝核問題的手段,「中方不同意,強調如果美方堅持保留軍事解決的選項,朝方就要堅持保留擁核的選項了」。

其他幾方也各有打算。「日本希望優先解決朝日關係問題;韓國則希望保障半島局勢穩定。」程玉潔向本刊分析道,「似乎只有中國希望切實解決半島危機。」

期間也是談談停停。到了第五輪會談,朝鮮正式宣布國家擁有核武器,會談中斷。2005年9月,在中國斡旋下,六方達成「9.19共同聲明」:朝鮮放棄一切核武器及現有核計劃,美國不再攻擊入侵朝鮮。會談也進入務實階段,很快,又因為美國以洗錢、偽鈔等理由對朝鮮進行經濟制裁,會談再次中斷一年多。重啟之後又出現「匯業銀行資金問題」,會談再度中斷。

「中國尷尬地處於蹺蹺板中間。」程玉潔說,「一側是美國,希望借朝核問題在東亞地區施加影響力;另一側則是一再表面上妥協的朝鮮,為自身實現核武技術實質突破拖延和爭取時間。」

2006年10月9日,朝鮮的兩面政策終於取得進展,在金正日的許可下,朝鮮在咸鏡北道吉州郡豐溪里進行了第一輪核實驗。不少人這才徹底看清了朝鮮的謀劃。通過六年的會談,朝鮮不但成功躋身擁核國,更掌握相當於80萬噸重油的「補償」。打著無核化旗幟的朝鮮終於跨過了核門檻。

中國當即表明立場:朝鮮「悍然實施核試驗,中國政府對此表示堅決反對」。外交部在聲明中稱,實現半島無核化,反對核擴散,是中國政府堅定不移的一貫立常

「從半島無核化聯合宣言以來,朝鮮一直在開發核武問題上採取模糊戰略。」楊希雨說。楊曾擔任外交部朝鮮半島事務辦公室主任,參與朝核問題的六方會談,對美朝雙方策略非常了解。「(朝鮮)一方面始終強調堅持半島無核化,另一方面一刻不停地開發核武器。從無到有,實現了從提煉加工武器級鈈材料和濃縮鈾,到成功進行核試驗。」

成為擁核國的朝鮮劃定了新目標:金正日希望擁核國身份得到國際社會默認。根據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教授張璉瑰的說法,朝鮮開始了「進二退一」戰術。「『退一步』的目的是使事情張弛有度,避免斷弦,同時謀取補償,以取魚和熊掌兼得之效,更重要的是轉移話題。」張璉瑰說,「本質上,朝鮮是讓美國和國際社會習慣與有核的朝鮮打交道。」

這引起國際社會的巨大震動。幾天後,聯合國就一致通過了美國提出的制裁決議,所有聯合國成員對朝鮮實施與核武器及技術、大型武器和奢侈商品有關的禁運;要求朝鮮不再進行核試驗,暫停與彈道導彈有關的所有活動。

公開核試驗後,金正日選擇立即返回六方會談。這成功消除了其遭武力制裁的可能性。直到第六輪六方會談,朝鮮才終於決定停止核試驗,對其全部核計劃進行「完整、準確」的申報。2008年6月26日,朝鮮甚至破天荒邀請全球媒體到寧邊,親眼見證了炸毀核反應堆冷卻塔的一幕。

危機並未伴隨著冷卻塔炸毀而消失,朝核問題反而就此進入「制裁-和談-核試-制裁-和談」的螺旋循環中。

中國策

2005年7月25日,北京,參加六方會談的各國官員休息期間在閑談。右一為朝鮮代表團團長、外務省副相金桂冠。(@視覺中國圖)

2011年12月27日,金正日忽然病逝。在他去世前,六方會談已經再次陷入停滯,朝鮮也進行了第二輪核試驗。但在中國斡旋下,金正日承諾可以重新回到六方會談的立場。但金正恩的上台,使得朝鮮政策開始出現新變數。

2013年,美國的一顆商業衛星發現,寧邊核反應堆附近有建築冒出了白煙。美國人分析認為,這是朝鮮重啟寧邊核反應堆的跡象。而在此之前,在金正恩授意下,核問題寫進了憲法:「金正日同志使我們祖國變成不敗的政治思想強國、核擁有國、無敵的軍事強國……」

很快,2013年1月12日,金正恩不顧各方反對,強行進行了第三次核試驗。

面對朝方種種舉措,中方一再傳遞明確的信號。楊希雨認為,中國已經意識到,如果在棄核問題上不夠堅定,或許會給朝鮮釋放錯誤信號。而朝鮮核能力的提升無疑會給美日韓在東亞的軍事部署落下口實,導致東北亞局勢緊張,使得地區局勢進入惡性循環中。

時任中國外交部長楊潔篪「史無前例」地召見了朝鮮駐華大使,表示中方「堅決反對」。2013年9月,中國政府專門頒布禁止向朝鮮出口貨物的清單,其中列出900多項物資,禁止對朝出口——這是中國自1949年以來首次針對一個國家列出禁運黑名單。

金正恩似乎並沒有打算停下步伐,甚至連暫停都沒考慮過。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分析衛星照片後發現,在過去六年多時間裡,寧邊的核設施擴大了一倍。而2015年、2016年,金正恩又命令朝鮮軍方進行了第四、第五次核試驗。此外,還有頻繁的導彈試射。整個2016年,朝鮮進行了2次核試驗,24次導彈試射,創下歷史之最。2017年以來,朝鮮也進行了8次導彈試射行動。

與其父金正日不同,金正恩顯然表現得更強硬、更急躁。金正日時代,儘管堅持發展核武器,但他的策略非常靈活,可以談判的時候,一定會談判,而且進行核、導彈實驗也經常錯開敏感的時間點。「顯然現在朝鮮領導人有另外一種風格,」 國務院參事、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院長時殷弘分析道,「金正恩當然是魯莽的,比他父親金正日要魯莽得多。特別是在朝鮮越來越接近核導彈技術突破口時,金正恩為了掌握核導彈技術,開始不顧一切地、不遺餘力地進行一連串試驗。朝鮮中遠程導彈的試驗頻度是空前的,前所未見的。」

前所未見的還有對中國的態度。金正恩上台後,進行了兩次核試驗和多次導彈試射,引起聯合國的制裁。2014年朝鮮《勞動新聞》就曾刊登朝鮮高官言論稱:「中國沒有反對制裁決議,就是不支持朝鮮。」2017年2月18日,朝鮮中央通訊社發表題為「卑鄙的做法、低級的演算法」的評論文章,使用「口口聲聲標榜『友好鄰邦』的周邊國家」、「以大國自居的國家」及「人多地廣的鄰國」等字眼,不點名指責中國,「對美國隨波逐流」。5月3日更是發表《不要再做動搖朝中關係基礎的魯莽言行》署名評論,點名批評中國「不要再考驗朝鮮忍耐的界限」。

這兩篇評論,也引起了中國媒體的反駁。人民日報社主辦的《環球時報》以社論的形式,建議政府堅決執行安理會決議,莫睬朝中社評論。《人民日報海外版》則在微信公號「俠客島」發文稱,朝中社接連發文,「是『圖窮匕見』一樣,將中朝之間的利益矛盾袒露出來。尤其是文章最後一些激烈的警告言辭,幾乎無異於決裂的宣言」,這篇文章同時也承認,「中朝已經不是『傳統』友好,需要在新的時代精神上重新界定雙邊關係」。

就在中朝媒體進行輿論攻防前後,美軍的部署也在增加,不但開始在韓國部署探測範圍達到中國內陸的薩德系統,還頻繁與韓國展開軍事演習。美軍卡爾文森號航母打擊群也趕到朝鮮海域,據韓聯社報道,這艘航母與羅納德·里根號航母很可能在6月初進行聯合演習,這還是第一次有兩艘航母同時在半島海域進行軍演。

「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朝鮮一直受困於外部安全壓力,多次參與和平談判未能獲得安全保障,加之這些年發生在其他國家的事例,導致其不斷明確和強化了擁核自保的選擇」,傅瑩在前述文章中分析道,這使得朝鮮的擁核政策比以前要更加堅定。而美國方面,經歷過種種談判破裂後,「不能與朝做交易,這在美國各界已成為高度政治共識,特別是在軍界和戰略界」。

這種態度下,根本無法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而朝鮮掌握了核武器後,東北亞各方也無法承擔軍事衝突帶來的傷害。

「為應對半島的危機,中方的建議是,作為第一步,朝鮮暫停核導活動,美韓也暫停大規模軍演,」3月8日,外交部長王毅在全國兩會期間提出了解決朝核問題的中國方案,「通過『雙暫停』擺脫目前的安全困境,並使各方重新回到談判桌前。之後,按照『雙軌並進』思路,將實現半島無核化和建立半島和平機制結合起來,同步對等地解決各方關切,最終找到半島長治久安的根本之策。」

「在半島問題上,中國的利益在於確保無核化和防止東北亞乃至亞太的和平安全環境遭到破壞,」傅瑩在《朝核問題的歷史演進與前景展望》的最後,點明了中國的立場,「中國也要堅決阻止和防止半島發生大的動蕩和戰亂。只有堅持對話,用安全換安全,才能走出東北亞安全局勢的『怪圈』和『死結』,避免讓東北亞成為一片『黑暗森林』。」

參考資料:《朝核2009:勝負成敗岔道口》張璉瑰,《世界知識》雜誌2009年第22期

《謊言與交鋒》,作者:默罕默德·巴拉迪,中信出版社;

《我在核戰爭的邊緣》,作者:威廉·佩里,中信出版社

看天下384期封面故事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ista看天下 的精彩文章:

6歲女孩子被求婚!90後單身狗已哭暈在廁所……
大學高數學不會怎麼辦?
這個日本蘿莉超級萌,所以我們必須打哭她
定製終身機票、搶灘月球地皮……粉絲應援,這是一場不能輸的戰役

TAG:Vista看天下 |

您可能感興趣

譚述森:讓「中國北斗」成為「世界北斗」!
紐西蘭貿發局:紐西蘭已成為中國第五大海產進口國
「勇敢者遊戲:決戰叢林」將成為道恩·強森影片北美票房冠軍
南北朝培養了一國,最終成為東北亞巨獸,導致隋朝滅亡|文史宴
南亞一小國宣布成為「中國行政區」,支援不力被鄰國吞併,太可惜
冰釣已經成為了東北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中東生存寶具:豐田海拉克斯皮卡為何成為戰亂國家標配?
雲石:法國為何會成為歐陸霸主?
「羅曼·波蘭斯基」將成為昆汀新片中的重要角色
遠超馬雲王健林,他靠「農藥」秘密成為亞洲首富
東莞麻涌准者軍團獲「三對三全國總冠軍」,成為「國家隊」出戰亞洲杯
老照片:民國時的中南海成為市民公園,景色怡人
「巴鐵」小伙曾在清華讀博:希望中國成為世界中心
廣西西林「山高皇帝遠」,為什麼成為馬神甫事件的發生地?
全國人大代表廖虹宇:建議將海南打造成為泛南海國際航空樞紐
漢巴南鐵路將會成為川東北地區出川的一條重要通道
東莞,成為中國第一空城!背後的原因震驚全國!
手機江湖「第一奇景」:蘋果三星華為甘當綠葉,小米成為唯一紅花
吳慧雄:紫光展銳應該成為中國5G主力軍
台灣素人藝術家陳俐維成為法國巴黎大皇宮首都藝術博覽會上的一道亮麗風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