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國維一去 國學少了半壁江山

王國維一去 國學少了半壁江山

猶豫了一天,還是決定拿起筆,寫一寫我心中的王國維先生,雖然我沒有多少資格去講他。

王國維先生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學者。他之偉大,他之了不起,他之所以得到很多人的尊敬,是因為他所追求的東西跟我們當前一般所謂的「學者」所追求的東西有所不同——當前很多人之研究學問其實是出於一種功利的目的。現在很多讀書人所追求的,其實還不是真正的學問,而只是一個學問的外表。但王國維先生是真正追求學問的,而且他所追求的還不僅僅是一般的學問,所追求的是真理。

先生平生學無專師,自辟戶牖,成就卓越,貢獻突出,在教育、哲學、文學、戲曲、美學、史學、古文學等方面均有深詣和創新,為中華民族文化寶庫留下了廣博精深的學術遺產。

梁啟超贊他:「不獨為中國所有而為全世界之所有之學人。」

郭沫若評其:「留給我們的是他知識的產物,那好像一座崔嵬的樓閣,在幾千年的舊學城壘上,燦然放出了一段異樣的光輝。」

胡適亦鮮見地厚此薄彼:「南方史學勤苦而太信古,北方史學能疑古而學問太簡陋......能夠融南北之長而去其短者,首推王國維與陳垣。」

所以,王國維一去,國學少了半壁江山。

1927年6月2日,中國近代史上的著名學者,清華國學院的四大導師之一王國維先生,獨自來到頤和園內的魚藻軒前,自沉於昆明湖。在其內衣口袋內發現遺書:「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經此世變,義無再辱......」一顆學界巨星就此隕落。

1928年6月3日,王國維逝世一周年忌日,清華立《海寧王靜安先生紀念碑》,碑文由陳寅恪撰,林志鈞書丹,馬衡篆額,梁思成設計。碑銘云:

海寧王先生自沉後二年,清華研究院同人咸懷思不能自已。其弟子受先生之陶冶煦育者有年,尤思有以永其念。僉曰:宜銘之貞珉,以昭示於無竟,因以刻石之詞命寅恪。數辭不獲已,謹舉先生之志事,以普告失下後世。其詞曰:士之讀書治學,蓋將以脫心志於俗諦之桎梏,真理因得以發揚。思想而不自由,毋寧死耳。斯古今仁聖所同殉之精義,夫豈庸鄙之敢望。先生以一死見其獨立自由之意志,非所論於一人之恩怨,一姓之興亡。嗚呼!樹茲石於講舍,系哀思而不忘。表哲人之奇節,訴真宰之茫茫。來世不可知者也,先生之著述,或有時而不章;先生之學說,或有時而可商。惟此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歷千萬祀,與天壤而同久,共三光而永光。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過下面一段話:

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人間詞話》三種境界之說,當然只是王國維先生一己主觀之聯想所得的感受,但先生的可貴之處則在他並不將一己之聯想指為作者之用心,就在這一段三種境界之說的後面,先生就曾自作說明道:「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這種態度就比專以寄託說詞的清代常州諸老明達得多了。而且這種說詞的方法還有一點好處,就是他能以他自己的感受給其他讀者一種觸發,將其他讀者也帶入了一個更深廣的境界,雖然每個人之所得仍不必盡同,但每個人卻都可以各就其不同的感受而加深加廣,這種觸發的提示豈不是極可貴的么?

第一種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而在大陸的北方,每當玉露凋傷金風乍起之時,草木的黃落變衰是一種極其急促而明顯的現象。長林葉落,四野風飄,轉眼間便顯示出天地的高迥。新寒似水,不僅侵入肌骨,更且沁人心脾。偶爾登高望遠,一種蒼茫寥廓之感,會使人覺得爽然若有所失。

在人之一生中也會經過這一個類似的階段,這時人們會覺得自己既已無復是春日遲遲時的幼稚和滿懷驚喜;也已無復是夏日炎炎時的緊張和不遑喘息,是黃落的草木驀然顯示了自然的變幻與天地的廣遠,是似水的新寒驀然喚起了人們自我的反省與內心的寂寞。這時,人們會覺得過去所熟悉的、所倚賴的一些事物在逐漸離去,逐漸遠逝。

雖然人們對此或許不免有一份悵惘之感,但同時人們卻又會覺得這消逝的一切原來早已經不復能使他們得到滿足了。這種凋落,拓展了他們更廣更遠的視野,使他們擺脫了少年的幼稚的耽溺和蒙蔽。他們開始尋求一些更真實更美善的事物,一種追求尋覓的需要之感自心底油然而生,所以在「昨夜西風凋碧樹」之後,緊接著便是「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獨」者,可視為寫此境界中之孤獨寂寞之感;「上高樓」者,可視為寫對崇高理想之嚮往;「望盡天涯路」者,則可視為擺脫了一切幼稚的耽溺蒙蔽以後,對更廣遠的境界的追求尋覓和期待。然而四野寥廓,瞻顧蒼茫,所追尋者竟渺不知其在何許,如果有人正在這種茫然無緒的感覺中,那麼他無須困惑,也無須悲哀,因為這正是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一種境界呢。

第二種境界: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原詞只是寫戀愛中的相思之苦,但這種擇一固執殉身無悔的精神,卻不僅於在戀愛時為然,屈原曾說過「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孟子也曾說過「所愛有甚於生,所惡有甚於死」,這些正是古今仁人志士所共同具有的一種情操。

「愛其所愛」的感情是常人都可有的感情,但「擇一固執殉身無悔」的操守卻不是常人都可有的操守。第一難在「擇一」,第二難在「固執」,第三難在「殉身無悔」。《九歌·少司命》有句云:「滿堂兮美人,忽獨與余兮目成」,美人雖眾,而情有獨鍾。人們如何自這些學問事業的多歧多彩的途徑中,選擇到自己「所善」、「所愛」的理想,這是極重要的一件事。「所善」該是出於理性的明辨,「所愛」則是由於感情的直覺。知其「可善」而不覺其「可愛」,則無固執之感情;覺其「可愛」而不見其「可善」,則無殉身之價值。這種選擇偶有不當,則一切所謂「固執」與「殉身」也者,都將成為虛妄的空談,所以說第一難在擇一;而既經擇定之後,便當「生死以之」,「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雖然在此追求之時期中,其成敗得失之結果往往尚在茫不可知之數,然而韓偓有兩句詩說得好:「此生終獨宿,到死誓相尋」,在這遙遠的追求的路途中,那些「見異思遷」的人固然輕浮不足與有言,「知難而退」的人亦復懦弱不足與有為。所以說第二難在固執。

然而在學問事業的路途上常是追求的人多而成功的人少,寫詩歌者固不盡能如李杜二詩人之光照古今,學物理者也不盡能如李楊二博士之名揚中外,如果竟然「齎志以歿」,豈不「遺恨終生」?但這並不在志士仁人的顧慮之內,因為他們既已有了「殉身」的熱情,便早抱定「無悔」的決心了。而這種「擇一固執殉身無悔」的情操,便正是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二種境界。

在此境界中,雖不免困勉之勞,艱苦之感,但我確信真正經歷過這種境界的人,必能從困勉艱苦中,體會到情願心甘之樂的。柳永此詞前一句之「衣帶漸寬」四字,就正寫出了追尋期待中的艱苦之感,而「終不悔」三字則表現了「殉身無悔」的精神,至於下一句的「為伊」則表現了選擇的正確與不可移易,「消得」者乃是「值得」之意,唯有「擇一」之正確選擇的人,才能領會到縱使到衣帶漸寬斯人憔悴的地步也終於不悔的精神和意義。這種艱苦的固執追尋,豈不是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二種境界?

第三種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

如果說第一種境界是寫追求理想時的嚮往的心情,第二種境界是寫追求理想時的艱苦的經歷,那麼第三種境界所寫的則是理想得到實現後的滿足的喜樂。

雖然曾國藩有「莫問收穫,但問耕耘」之說,但這只是為在第二種境界中的人說法立論,使之不致因艱苦困難而退縮避餒。但無論如何,「耕耘」都該只是一種手段,「收穫」才是目的,如果我們誇大一點說,我們竟可以說人類生命的價值意義之所在,就在此第三種境界之獲得。只可惜我國詩歌中,描寫這種境界的作品似乎並不多,我想其原因大約有兩點,其一是因為這種境界原不易獲得,因為在此世上能有真正完美之理想的人已經不多,而復能不辭艱苦以求達成的人更少,且一般人所自認為理想而加以追求的,常只是一種淺薄的慾望,而慾望則絕無達成完美境界之可言者也。其二是因為獲得這種境界的人並不寫之於詩歌,因為這種境界原不易於寫,而在此境界中的人亦不暇於寫,佛典有云:「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冷暖之感既不易於言說,飲水之時亦不暇於告人。但這種境界確該是真實存在而且極可寶愛的,只是想在詩歌中覓得表達這種境界的句子頗為不易罷了。

首先我曾想到《詩經·唐風·綢繆》中的「今夕何夕,見此良人」二句,這兩句詩確能予人一種無缺憾的美感,其滿足之意,其欣喜之情,都極真切感人。只是這兩句詩所表現的似只是意外之驚喜,而未能表現出艱苦卓絕以達成願望之精神;其次,我又曾想到一首佛家偈語:「到處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嶺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此詩首二句頗能寫出追尋之艱苦與意願之堅定,後二句亦頗能表現出在第三種境界中的完美與欣喜,只是這種完美欣喜充滿了得道之人的「自性圓明,不假外求」的意味,與成大事業大學問之向外追求者似亦頗有不同。

在此兩個例證的比較下,我們才可看出王國維先生以「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三句,喻為成大事業大學問者的第三種境界的見地之高與取譬之妙。「眾里尋他千百度」者,緊承第二種境界而言,具見對此理想追尋所經歷的種種艱苦;「驀然回首」者,正寫久經艱苦一旦成功時之驚喜;「那人」雖僅寥寥二字,然而絕不作第二人想,可見理想之不可移易,更使人彌感獲致之可貴;「正在燈火闌珊處」者,「闌珊」乃冷落寂寞之意,一位同學在作文中曾經寫過:「耶穌在求真理的路上踽踽獨行」,如果確有值得追尋的「那人」,我們知道他必定是在「燈火闌珊」之處的。但願每個追求理想的人,在經過「眾里尋他千百度」之後,都能夠獲有發現「驀然回首,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之一日。這種境界該是至完整、至美善、至真實的一種境界。

備註:三境界之解釋來源於葉嘉瑩先生

有境界自成高格,他的人生三種境界,點醒了多少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王陽明心學念得庸俗 你也自己庸俗
心學小說連載 照心齋09
「致良知」「事上磨」「無中生有」創大業
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又一位國學大師去世,中國國學該何去何從?
此國學習中國上千年,模仿了很多東西,還山寨了中國一座城市
「第一國學大師」饒宗頤百歲去世
老田講國學 齊國
李零:國學多是國渣
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中國青少年國學大會
什麼是「國學」?扒一扒國學熱的前世今生
百歲國學大師饒宗頤去世 「南饒北季」從此是回憶
《少年國學派》李國仕奪冠
浙江象山千人穿漢服學國學
全國千名少年 東湖賽國學
國學泰斗饒宗頤今日出殯 潮州「一江兩岸」暗燈悼念
非洲青年在中國學了半年,回去就統一全國!這個軍校在李雲龍隔壁
甲骨四堂之一,國學大師王國維40歲楷書《蘭亭序》!
一位國學大師離世
南昌三千小童國學館:讀國學經典,學習先人智慧
中國商界五大佬的國學傳奇
國學就像一杯茶
國學為魂,送別國學大師饒宗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