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西北漢子「舞」的瘋狂,鳳凰衛視來採訪他

西北漢子「舞」的瘋狂,鳳凰衛視來採訪他

蘭州太平鼓是一種具有600多年歷史的傳統鼓舞。主要流傳於甘肅省蘭州、皋蘭、永登、酒泉、張掖、靖遠等地。太平鼓作為蘭州地區城鄉人民喜愛的漢族民間表演形式之一,含有慶賀新年太平之意。每逢大的慶典活動,太平鼓表演都是整個活動的高潮部分,那鏗鏘有力的鼓點,顯示了黃河之濱人民的英雄氣魄,其風格獨特,具有濃厚的西北特色和藝術魄力。甘肅蘭州太平鼓舞已有六百餘年的歷史,素有"天下第一鼓"之稱

大橫村舞鼓隊的隊員們,平時個個是莊稼漢,舞起鼓來是好把式,蘭州太平鼓鼓長1米,直徑50-100公分,鼓面用耗牛皮蒙制,鼓槌用牛皮筋擰成長鞭狀。表演時舞者將大鼓斜挎右肩,鼓身墜至左小腿旁,離地約10公分。鼓上有一小鐵環,用左手拇指扣緊,以便舞動時鼓身穩紮。如此龐然大鼓,要達到揮舞自如,不僅靠演員的強壯體力,還要靠全身心地投入和特殊的人舞鼓、鼓帶人技藝。

蘭州太平鼓是流傳在蘭州市郊區農村的一種傳統民間藝術,至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關於太平鼓的來源,眾說不一,當地老藝人楊培有先生說,相傳,明朝大將徐達為同意河山奉命西征,久攻蘭州王保保成不克,於是走訪民間,從蘭州百姓挑水的水桶受到啟發,創造了三尺長鼓,讓士兵將兵器藏在長鼓中,喬裝打扮,混入城中,攻克了城關。百姓歡欣鼓舞,讚美此鼓為「太平鼓」。

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中,因災難人們就要驅魔祛邪,因戰爭人們要祈求和平,因盛世人們就要歡騰高歌。震天動地的太平鼓就成為人們宣洩情感的一種媒介。伴隨著時代的步履,蘭州人敲響著太平鼓趕走了昨日的苦澀,步入了清明景和的太平盛世。 圖為舞鼓隊員換服裝。

該鼓身塗大紅漆,繪金獅圖案,鼓面繪黑白太極圖,以增加鼓的神奇威力,寓以驚天動地、雲雷怒吼之意。表演套路中有「鷂子翻身」「乘馬揚鞭」「彎弓射雁」等,而且多半是在鼓下落過程中擊打,揮鞭一擊,舞姿非凡,鼓聲如雷,聲震一二里外,當數十名鼓手同時擊鼓而舞,其音聲氣勢可想而知。表演時還有多面大鑼配合,鑼鼓聲烘托著年節歡快的氣氛,增強了人們迎來太平年景的信心。

任何一種民間文化形式的形成都蘊含著一定的人文、歷史和地域特色,太平鼓的形成就是蘭州地區部分藝術元素的集中組合。太平鼓是人類最早發明的樂器之一。蘭州市博物館收藏著蘭州市永登縣樂山坪出土的新石器時代馬家窯類彩陶鼓,史學界稱它為鼓的「鼻祖」。它和今天的太平鼓外形極為相似,被看作是太平鼓的雛形。

蘭州苦水太平鼓是世界獨有的傳統鼓舞文化藝術,木質鼓身彩繪龍獅,牛皮鼓面皆繪太極,鼓身重十數斤不等。鼓者幾十乃至幾百,陣容雄渾,旌旗指揮,鑼鈸擊節,鼓身飛揚,起落有序,表演時左手扣環,駕馭鼓身,右手持鞭擊打鼓面,身法剛健多變,節奏時緩時驟,鼓陣開闊進退,鼓聲雄渾激越,充盈天地,氣勢磅礴,奇偉壯闊,神似黃河排浪百折不撓,勢如萬馬奔騰驚心動魄,聲同春雷滾滾,山河振振,方圓十數里皆聞。

蘭州太平鼓自具特色,首先它的外形與其他鼓不同,鼓身長80至85厘米、直徑37厘米,以圓柱體為基本造型,體積碩大,不用鼓槌,而是用麻擰成鼓條(或稱鼓鞭)擂其鼓面。擂鼓時,鼓發音低沉而渾厚,鼓手的動律是人舞鼓、鼓帶人、人鼓合一。鼓的上、下、躍、翻、騎、閃、展、騰、挪等打法豐富,充分體現著鼓手與鼓的相互交融、縱橫離合。可以說它的打法獨領鼓道的風騷。

蘭州太平鼓舞是群舞,表演一開始就給人一種龍騰虎躍、普天同慶的熱烈氣氛。只見鑼鼓擊節、鼓身飛舞,眾多鼓手前縱後躍、左旋右轉、忽而天、忽而地、時而跳打、時而舉打、諸起落有序,配合默契,猶如萬馬奔騰,春雷滾滾。 圖為鳳凰衛視採訪拍攝,電視錄像。

蘭州太平鼓表演中小伙們的基本步是:閃、展、騰、挪、翻、轉、跳、躍。他們前跳一丈龍擺尾,後退八尺虎翻身;左斜似蛟龍戲水,右斜似猛虎吞羊;進步連環十三鞭飛揚,驚心動魄。 圖為小夥子們在休息。

太平鼓這一傳統民俗藝術,經過甘肅省舞蹈界的藝術工作者的深入挖掘、整理和創新,在太平鼓原有的基礎上將低、中、高鼓的三種打法有機地融合在一起,放棄了傳統打法中常用的一個套路使用一種打法的比較單調的格局,使太平鼓的動作更趨多樣化。圖為小夥子們在休息。

儘管蘭州太平鼓在傳統民間流傳久遠,藝人遍布,但活動僅限於春節期間,局限在村社,表演技法缺乏交流,被淹沒於各種民間技藝之中。 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舉辦,蘭州太平鼓作為獻禮節目將赴北京參加亞運會藝術節的演出。圖為鳳凰衛視採訪拍攝中。

在蘭州市郊的農村裡,每年春節期間都有鬧"社火"的習俗。從陰曆正月初三到正月十六這段時間的祭祀活動中,太平鼓隊一直充當著重要角色。正月初三起社火,太平鼓隊就打起鑼鼓,在村裡各家各戶轉一遍,名曰"掃街",目的是為了打掃各家的穢氣。然後在鼓隊的帶領下,村民們到附近的廟宇祭祀地方神,起形式相當於中原地區的廟會。此時太平鼓聲驚天動地,目的是為了驅邪和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圖為小夥子們在休息。

發掘、保護甘肅蘭州太平鼓舞,不僅對繼承和豐富中國鼓舞文化有積極意義,而且能增進中國古代舞蹈、音樂的學術研究。進入21世紀以來,蘭州太平鼓的生存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危機,活動人數大量減少,年輕的鄉村"好家"也不如以前多了。需要採取措施,加強對蘭州太平鼓的挖掘、保護、整理和提高。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蘭州太平鼓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張藝攝影 的精彩文章:

香港蘭桂坊的夜並不奢靡,喝一晚「撩」一晚
六枝長角苗髮飾,祖傳手藝要盤一小時才能盤好
藏族阿爸為了兒子能考上大學,一路磕長頭祈禱
蘭桂坊的夜並不奢靡,喝一晚「撩」一晚
百年老房住了八戶人家,鄰裡間過日子難免磕磕碰碰

TAG:張藝攝影 |

您可能感興趣

東北人在廣西北海只能做傳銷?東北妹子說我想在身上掛個牌子
西北人為何選擇在大雪紛飛的日子宰羊吃平伙?
青銅器之鄉——西北小城陝西寶雞
給娘子買東西,東南西北都順路
女子圍甲:大西北大東北「填空」
西北大漢讀《蘭亭序》,來自咸陽的味道!
西北偏北牛羊很美、我和父親帶你玩轉大西北
上海之春音樂節「錦繡中華」演繹別樣「西北風情」
涼州扛把子,西北話事人,董卓的崛起之路
酷似甄子丹,這個西北漢子秀出一身好肌肉!
大西北跑出來的「獨角獸」
東南西北賀新春
北京紀實影像節 帶你去唱西北花兒吼秦腔
大西北的寧夏,為何被稱為塞上江南?
西北王胡宗南後人今安在,兩子成美博士,孫輩參加《中國好歌曲》
上海滬劇院攜《敦煌女兒》開啟西北行,茅善玉把「上海聲音」唱到莫高窟
「美翻了,我的村」:湘西北沙坪古鎮 古道西風瘦馬
航拍組圖:「海上蓬萊仙境」——廣西北海潿洲島
他唱著中國西北的古老民歌,在南美洲的舞台上讓人熱淚盈眶
西北遊記——蘭州 黃河 白塔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