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騰訊+戛納創意節:技術和創意的最佳拍檔

騰訊+戛納創意節:技術和創意的最佳拍檔

騰訊想在戛納下一盤大棋。

文 | 王雷柏

「從廣告業務量來說,中國的市場規模位居第二。但在戛納創意節上,獲獎案例中來自中國的卻只有2%,一個比較明顯的錯配。」站在北京通盈中心洲際酒店4樓會議室內,騰訊社交廣告副總經理張敏毅告訴全場。

戛納創意節是全球最重要的廣告營銷盛會,拿到一座金獅對廣告人來說意義重大。他身後的PPT顯示著全球前十大廣告市場的規模和戛納拿獎的數目:擁有最大市場規模的美國拿到了302座獎項,第四和第六大市場的英國和巴西分別收穫139和108座獎項。相較之下,中國的廣告創意界只拿到了17座,少得有些扎眼。

張敏毅說這話時,戛納國際創意節主席Terry Savage正坐在台下,他剛從澳大利亞趕到北京,眼裡看重的是中國這塊龐大的市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宣布與騰訊社交廣告達成戰略合作,這將有助於Savage擴大戛納創意節在中國的影響。

這是他始終希望達成的事情。早在2005年,他就說過「到中國去,向中國廣告人解釋到戛納參加廣告節」。十二年後的今天,他離這個目標又近了一些。「戛納關注中國市場已經很久了,每年中國大概有1000多人參加這個盛會。」Savage告訴36氪。與此同時,更多中國元素的出現也印證了戛納官方對中國市場的重視,一個最新的消息是,Papi醬和她的經紀人楊銘將受邀成為今年的演講嘉賓。

此次與騰訊達成的戰略合作具體涉及三個方面:開設戛納國際創意節的官方微信訂閱號,定期舉辦研討沙龍,以及建立IDEA+實驗室幫助創意人員結合技術打造標杆案例。

對戛納而言,能獲得中國最大社交平台的加持有助於它在中國的著陸。這背後暗含著一個特殊的背景,在歐美地區獲得一座戛納獎項意味著廣告公司可以提高自己的報價,但中國廣告主對獎項的認知度並不高,這會挫傷中國公司參賽的熱情。但這一塊龐大的市場對於戛納來說是不可或缺的,這也促使戛納願意接受這樣的合作。

另外,騰訊本身互聯網平台的身份也是Savage看重的。「很難分得清這是一場廣告盛會,還是一場互聯網盛會」成為了人們對近幾年來戛納最直觀的印象。在那裡已經能看到越來越多互聯網的身影,包含Facebook、Google、Youtube、Snapchat以及騰訊、百度等。

「隨時都有新的創意、發明和創新,我們需要據此進行新的調整,如果拒絕變化就會讓這個行業停滯不前,結局就是被新事物摧毀。」Savage說。

確實如此,戛納始終都站在變化的最前線。早在2011年,它就將自己的名稱從「戛納國際廣告節」更改為「戛納國際創意節」。雖然引起了不小的討論和爭議,但也擴大了自己可涵蓋的範圍。隨著技術在廣告營銷領域變得越來越重要,它在2013年還新增了「創新獅子(Lions Innovation)」的獎項,嘉獎那些與創意融合很好的技術。

創意和技術應該是怎樣的關係?這個問題在當下始終困擾著人們。

「技術只是一個工具。」Savage反覆強調著這一點,「我們現在可以輕而易舉地觸達全世界的人,但沒有情感共鳴,是無法打動他們的。」在他看來,具有前瞻性的科技公司,已經將目光轉向廣告的領域,它們能看到廣告行業的優勢和發光點,並很好地將技術和創意進行結合。

在這一點上,雖然長期與數據打交道,但張敏毅與Savage的看法一致:「從某個角度來說,我們確實在意的是技術,但過去兩年重要的發現是,廣告仍然是要講故事給客戶聽的過程。」

如果說廣告的邏輯是「找對地方、找對人、說對故事」,那麼互聯網公司擅長的是前兩個方面:通過大數據的收集和分析得出比以往更精準的消費者洞察,並進行更精準地投放。但毋庸諱言的是,人們目前對互聯網數據和技術的過於崇拜,或多或少導致了對「說對故事」的忽視。但故事本身直接決定了廣告最終達成的效果,以及互聯網企業是否能給受眾提供更好的廣告體驗。

騰訊希望藉助與戛納的合作,以及新成立的「IDEA+實驗室」探索出更多廣告互動的可能性。當然,作為社交平台,騰訊也希望在創意方面形成更強的驅動力,畢竟人們在社交環境中對廣告有著更強的逆反心理,如何消弭這種心理對於開展廣告業務至關重要。

但反過來講,一旦解決了逆反心理的問題,它所能帶來的效果也可能超出很多人的想像。譬如在2016年的戛納國際創意節上,獲得金獎及全場大獎的總計119個案例中,88%都有社交元素,66%的案例與社交平台高度相關。換句話說,當下真正優質的廣告營銷案例很難繞過社交平台。

所以,這是一個互補的過程。技術能幫企業找到正確的渠道甚至消費者,而創意和故事負責去打動他們。相較於仍然執著於討論數據和技術的公司,騰訊更早地介入創意和技術的融合,能換回未來更大的生存空間。

「事實無法形成信任,信任需要故事維繫它。」Annette Simmons在她的《故事思維》中講道。

Savage在他的演講中提到「戛納與創意有關,創意與投資回報有關」。看吧,廣告業也不再只是抱守著創意能力說事,一系列變化也表達著對技術和數據的靠攏。當雙方都在有意識地向對方靠攏時,所謂的爭議也就迎刃而解了——創意和技術是一體兩面,缺一不可。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36氪 的精彩文章:

外媒:微信正在「蠶食」中國互聯網,而這並非一樁好事
對機器人徵稅?比爾·蓋茨:Yes!歐盟:No!
9點1氪:菜鳥順豐之戰落幕,今日12時恢複數據傳輸;三星Note 7禁運被解除;微信小程序新增推廣功能

TAG:36氪 |

您可能感興趣

技術與文化創意的融合創新:專訪諾亦騰聯合創始人兼CTO戴若犁
不斷被刷新的技術與創意
最佳創意的作品
髮型的設計與創意
導演的創意:節目的細節
創意星空妝,創新你的美
【創意設計】石頭的妙用
創意旅遊的理念創新和法制保障
藝術創意時代:創意如何創造生意?
藝術狂想:奇妙的雲朵創意攝影
創意手工:美麗的蝴蝶
吸引和培養創意人才:為創意旅遊發展提供智力保障
創意聯
文創產品的三大創意技法
創意寫作課:展示的魔力!
創意的香檳造型
學術的創意之美
創意手工:可愛的蝴蝶
創意設計:咖啡的創意,咖啡的藝術,不看後悔!
創意攝影 塵封的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