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李約瑟看到了怎樣的「東方劍橋」

李約瑟看到了怎樣的「東方劍橋」

1944年12月16日的《貴州日報》

浙江在線6月4日訊(浙江在線記者陳淡寧)浙江大學有「東方劍橋」的美譽,許多從浙大走出去的留學生,在對外介紹自己的母校時,也會用上這個比喻。

這個稱譽從何而來?

簡單來說,這個說法的基礎,出自於20世紀40年代,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駐華科學考察團團長李約瑟(Joseph Needham)博士,當時,他到因避戰西遷至貴州遵義湄潭縣的浙大考察,在與當時諸多的浙大學者經過多番的交流之後,對浙大留下了這樣的評價。

但由於未見諸當時學校的各類官方正式記載,故長期以來常有質疑。

浙江大學在舉行120周年校慶活動的同時,也發布了其建校120周年的系列圖書。在其中一本名為《求是創新――浙江大學建校120周年畫冊》的圖書里,有一張舊報紙的圖片,那是一張1944年12月16日的《貴州日報》,報眉正下方的頭條標題是:《尼德漢教授讚揚我科學家――聯大浙大不啻牛津劍橋哈佛》。

尋找一張1944年的舊報紙

2016年10月開始,因為黨委宣傳部和檔案館共同承擔著學校的文化重點項目,兩拔人馬隔三差五就要碰頭商量,解決各種碰到的大小難題。11月,兩拔人又聚在一起。檔案館館長馬景娣老師給了宣傳部副部長單泠一份珍貴的文獻資。這是曾經擔任浙江大學校辦主任的王立人老師整理的一份備忘錄,內容是關於浙江大學訪問團訪問李約瑟博士的記要。這份史料讓單泠老師如獲至寶。《求是創新》畫冊的大綱正在策劃制定中,有關「東方劍橋」的來龍去脈,正是大家都在探尋的問題。

「準確地說來,我們並沒有看到過對於這一美譽起源明確的歷史記載。」浙江大學校史辦主任張淑鏘說。正因為「東方劍橋」的稱譽對於浙江大學來說有著重大的意義,也正因為此,大家都非常謹慎地探求著答案。但只要是熟悉浙江大學校史的人都知道,這個美譽與英國學者李約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李約瑟(1900~1995)是英國乃至世界著名的生物化學家與科學技術史學家,1943年,劍橋大學的李約瑟與牛津大學的陶育禮組成了「英國文化科學使團」,代表英國學術院和皇家學會來中國,援助受日本侵略軍封鎖的中國科學家。李約瑟先是初任英國駐華使館科學參贊,後來又負責「中英科學合作館」。

1944年的4月和10月,李約瑟兩度訪問西遷到貴州的浙江大學,與竺可楨校長以及諸多浙大學者有過交往。

既然李約瑟與竺可楨有所交往,那麼在竺可楨的日記中說不定會有一些線索。浙大社科院有位李杭春老師,對竺可楨日記中與浙江大學辦學相關的部分做了仔細的摘錄。根據她提供的摘錄信息,單泠和張淑鏘重新仔細翻看《竺可楨日記》,在1944年12月18日的日記中找到了這樣一段記載:「見十二月十六日《貴州日報》載李約瑟回英國以後在中國大學委員會講演,讚揚我國科學家,並謂聯大、浙大可與牛津、劍橋、哈佛媲美云云。」

然而,70多年前的報紙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好找。有位在貴陽工作的校友謝冬,也許因為是湄潭人的緣故,對學校西遷辦學歷史特別投入。他與兩位同在貴陽工作的校友在經過了幾番查驗後,終於搞清了,原來,1944年的《貴州日報》與現在的《貴州日報》並無直接關聯。而當時又是抗戰的特殊時期,《貴州日報》的歸檔卷宗應該是在當時的「中央新聞社貴陽分社」。

幾經波折後,最終,這張1944年12月16日的《貴州日報》被找到了。謝冬他們立即微信傳來了電子版的影印件。

礙於當時的印刷質量和報紙時光久遠,消息正文的字跡只能依稀辨別,在那些模糊的字塊中,也能看到浙江大學、劍橋大學的字樣。

「儘管文中也沒有明確地寫道李約瑟說浙大是『東方劍橋』,但至少這份資料證明了這個說法在20世紀40年代就有了基礎起源。」張淑鏘說。

那幾天李約瑟在浙大看到了什麼

1937年11月,1940年開始浙大在遵義湄潭堅持辦學長達7年之久。

1944年,是浙大在湄潭辦學的第四年。

李約瑟回國之後,1943至1945年,發表了《中國西南的科學》、《科學前哨》、《貴州和廣西的科學》等多篇文章向國際社會介紹戰爭中的中國大學。在這次見報的演講中,李約瑟動情地向聽眾講述他的所見所聞,用「英雄的」一詞,來形容在「極其艱難困苦中以大無畏的努力取得極光輝的成就」的中國的科學家們,其中包括了浙江大學的教授們。張淑鏘曾寫過《1944年10月李約瑟的浙大之行》一文,根據史料,描述了當時浙大的情況――敵機轟炸,疾病肆虐,教學、科研和生活條件都極其惡劣,但卻沒有阻擋住浙大學者們的大學理想:

「比如物理系『一台靠汽車發動機帶動的小發電機是唯一的電源,無錢也無處購買新的放射源,僅僅有十幾毫克鐳,沒有什麼探測器,只有一台自製的小雲室』;化學系曾以破廟為實驗室,用木炭爐代替酒精燈,以兩個煤油桶上下擔水作為冷凝用水,將電動油泵改為手搖以作減壓蒸餾及真空過濾等;電機系情況同樣如此,系主任王國松在緊靠著老城牆外的湘江之濱建立起數百平方米的一群群草頂、泥牆、土地坪的電機化工機械實驗室。由於西遷辦學中的浙大師生弦歌不綴,堅持教學科研,取得了眾多高水平的科研成果。比如王淦昌的中微子研究,束星北的相對論,貝時璋的細胞重建研究,羅宗洛的植物生理學中微量元素研究,談家楨的遺傳學研究等,都屬於當時科學前沿的重大成果。王淦昌《關於探測中微子的建議》一文於1942年刊登在國際著名雜誌《物理評論》第61卷97期,在國際學術界是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成果……」

1944年10月23日,李約瑟應竺可楨之邀,來到浙江大學。

10月25日,他參加了「中國科學社「成立30周年的紀念儀式,聽取了竺可楨關於中國科學社的報告,之後又聽了錢寶琮《中國古代數學發展之特點》的演講,下午的年會,李約瑟聽了30餘篇與會學者的論文。26日李約瑟參觀了浙大的數學系、物理系、生物系等。浙大在戰時辦學的境況毫無遺漏地進入了這位英國學者的視線。27日,他又參加了一場包括生物、物理、化學方面的討論會。與浙大的教授們探討了許多問題。

原本計劃於26日就返回遵義的李約瑟,竟將回程時間一再推遲。而在返回遵義之後,李約瑟又提出要去參觀位於遵義的浙大史地系,一直到29日,李約瑟才與竺可楨與浙大依依惜別。

40年後再求證,更為激勵未來

在浙大的西遷之路上,時任校長的竺可楨將「求是」定為了浙江大學的校訓,並請國學大師馬一浮創作校歌,以激勵困境中的師生。

這種精神,在面對「東方劍橋」這一讚譽的時候,也依然一脈相承。

記者看到了一份由1990年的浙江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王立人整理的備忘錄,以及時任浙江大學副校長薛繼良教授的手稿。

備忘錄里這樣寫道:

1990年4月浙江大學副校長薛繼良教授率浙江大學代表團一行4人訪問了英法德、丹麥、瑞士五國……在英國訪問期間,代表團專門訪問了劍橋大學李約瑟博士。

薛繼良副校長一行專訪李約瑟博士的主要目的之一,即為希望就「東方劍橋」的說法從李約瑟博士本人處得到確認或否認。

薛副校長一行於11月23日上午10時20分抵達李約瑟博士所在的Peter House(劍橋大學歷史最悠久的一所學院)受到了劍橋大學李約瑟研究所所長何丙郁博士的接待,11時45分,李約瑟博士本人會見了薛副校長一行,因年事已高,李約瑟博士說話已不很連貫,但依然記憶清楚思維清晰。

備忘錄最後還記錄了薛繼良與李約瑟對話的內容。在最後我們看到了這樣的對話:

薛:您說浙江大學是東方的劍橋?

李:是的,對竺校長說的。

張淑鏘說,「對於這樣重要的聲譽,我們自然是要謹慎求證的。這不僅僅是為了正確面對過去,也是激勵我們走向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溫州網 的精彩文章:

我在大棚里遇見科學家
首屆杭州未來生活節有啥看點 這20個項目你千萬別錯過
端午節,去湍口溫泉過「涼爽端午」
實施商標品牌戰略 助力浙企「走出去」

TAG:溫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英國李約瑟說王莽改革不亞於王安石,有道理嗎?
解答「李約瑟之謎」
七嘴八舌議論李約瑟難題,為什麼近代中國嚴重落後與西方
李約瑟:中國道教科學領先西方兩個世紀!
身為李約瑟助手的王鈴先生
「李約瑟之謎」:中國古代科技為什麼落後?
李約瑟難題:擁有四大發明的中國,為何未誕生科學?答案很簡單
「中興事件」的李約瑟難題:為什麼科學沒在中國近代發生?
1946年,魯桂珍、李約瑟以及魯桂珍的父親魯仕國在南京
這所大學開啟中國大學合併潮,被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譽為東方劍橋
試論李約瑟難題,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出現
觀點分享|著名經濟學家蔡昉解密「李約瑟之謎」
明略數據:破解傳統行業的「李約瑟難題」
李約瑟與《中國科學技術史》
23年前的今天,50年的三角婚外戀、改寫中國科技史的李約瑟逝世
李約瑟對中華工匠文化問題的思考——中華工匠文化體系研究系列之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