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崑崙堂美術館裡的古代書法

崑崙堂美術館裡的古代書法

崑崙堂美術館裡的古代書法

沈江

崑崙堂美術館位於江蘇崑山市政府廣場南側科博中心三樓,建築面積1100平方米,是崑山市人民政府為珍藏和展示旅日華僑朱福元、方韋夫婦所捐贈的歷代名家書畫而設立,2001年11月建成開館。現為江蘇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

朱福元(1919—2009)是當代著名書畫收藏家,上世紀50年代初東渡日本,以經商為業。朱福元先生酷愛書畫藝術,見到大量散失在海外的中國古代書畫珍品時,十分痛心,發誓傾全力收藏。他銖積寸累,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搜集到唐、宋、元、明、清及近現代名家書畫作品數百件。崑山與古昆崙山同名,朱福元先生即以「崑崙堂」顏其齋,喻其庋藏書畫品位之高和深懷故鄉之意。著名書畫鑒定家、畫家、學者如啟功、謝稚柳、徐邦達、楊仁愷、劉海粟、亞明、趙朴初等看了崑崙堂藏品後都給予了極高的評價,紛紛題詞盛讚。2001年秋,朱福元夫婦慨然將其珍藏的300餘件書畫珍品捐贈給家鄉,造福桑梓。

崑崙堂美術館開館後,崑山市政府每年撥專款用於收藏。又先後接收了多批海內外私人捐贈,如崑山陸家衡先生,上海姜玉珍女士,美國陶龍若、陶鳳若兄妹等,他們所捐贈的家藏書畫篆刻作品,進一步豐富了館藏。美術館現有藏品總量已逾900件。

崑崙堂美術館設有展廳、鑒賞室、圖書室、辦公室等,配備有現代化的管理和展示設施,藏品常年輪換展出。大批國內外的參觀者紛至沓來,崑崙堂美術館已成為展示崑山文化的重要窗口。

崑崙堂美術館以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交流、服務為宗旨,為辦成有地方特色的美術館進行了諸多探索和創新,努力為弘揚民族文化作出貢獻。

美術館館藏豐富,古代書法作品收藏亦可觀,很多作品堪稱經典,如唐《小楷佛經卷》、明董其昌《草書杜甫詩卷》、明歸庄《行書自作詩冊》、王鐸《臨王獻之草書軸》《行書崇縣詩軸》、清笪重光《小楷嘉州集冊》、翁方綱行書《論〈洛神賦十三行〉卷》等。

唐《小楷佛經卷》(圖1)為紙本,含唐人寫經四段。首為《大般涅槃經》片段,高25cm,寬85cm,後接《妙法蓮華經》片段,高25cm,長47。5cm,其後《金剛經》片段,高25cm,寬27cm,最後為《心經》殘片,高25cm,寬28cm。第二紙《妙法蓮華經》左下端有兩方收藏印,上為「龍驤」(白文)、下為「長洲程氏收藏」(朱文),應為近代人所鈐。

圖1[唐]《小楷佛經·金剛經》(局部)

佛教在兩漢之際從西域傳入中土,到唐朝已是極盛,興建寺廟、雕鑿佛像、造佛塔、刻經幢、抄寫佛經等活動十分頻繁。唐人寫經是其中珍貴的遺存。信徒為學佛而供佛,僱用經生用端正工穩的小楷抄寫佛經以虔誠供奉,即為供佛之一種。後世對經生書法存有貶義,因為多數佛經結字齊整畫一,用筆單調刻板,與以追求靈動的書法藝術存在差距。但其中也不乏書法高妙者。啟功先生在《論書絕句百首》(十一)云:「乳臭紛紛執筆初,幾人霧霽識匡廬。棗魂石魄才經眼,已薄經生是俗書。」並說:「余嘗以寫經精品中字攝影放大,與唐碑比觀,筆毫使轉、墨痕濃淡,一一可按。」崑崙堂所藏此四段唐人寫經,雖為片段,但其文物和藝術價值都極珍貴。除《心經》殘片用筆略顯粗糙外,其餘三段均為高手所為,法度森嚴又靈動雋逸,有文人書卷之氣,並不遜色於唐代知名書家。

明董其昌絹本《草書杜甫詩卷》(圖2),2004年由上海書畫出版社出版彩色單行本。高31cm,寬310cm。該作為董書中的上品。根據法國藝術史學者、董其昌研究專家李慧聞女士關於「董其昌」署款演變的研究,她認為自1617年起,「昌」字上部大於下部。觀此卷落款,「昌」字上大於下,故應是1617年董其昌63歲前後的作品。

圖2董其昌《草書杜甫詩卷》(局部)

俞允文(1513—1579)傳世書法極少,故宮博物院所藏李唐《採薇圖》後有他的長跋,時年43歲。崑崙堂所藏此五通信札分別為《童子鳴帖》《風栗帖》(圖3)、《日記帖》《貺餅帖》《脈氣帖》,與台北故宮博物院所藏兩頁《致台山學士尺牘》為同一受信人,書法風格也完全一致,應為其晚年所作。觀此五通手札,用筆如風檣陣馬,威猛爽利,遒勁蘊藉,格調高古,有出塵之致。

圖3俞允文《風栗帖》

清歸庄行書《墨竹詩翰冊》(圖4),為自作詩,封面有長尾甲簽署「歸元公墨竹」,首8開為墨竹,後7開書題竹詩五首。創作時間為清康熙七年(1668年),時歸庄56歲。歸庄生遭亂世,清兵南下,他與顧炎武一起組織義軍,殺不抵抗縣令,日夜奮戰,終不敵強兵,崑山城破。明亡後歸庄削髮為僧,亡命江湖。歸庄書法傳世頗少,所見主要為大幅狂草和小幅行草,崑崙堂此冊即屬後者,書風圓勁蒼秀,瀟洒自如。楊新先生鑒定云:「于歸庄作品,屬上乘之作。」此作原為晚清蘇州洞庭西山秦敏樹家舊藏,後流入日本,現歸藏故里。

圖4歸庄《墨竹詩翰冊》(局部)

崑崙堂美術館藏有三幅王鐸書法作品。《臨王獻之草書》(圖5)為綾本,創作時間為明崇禎九年(1636年),王鐸45歲時,此作中漲墨的運用將書家的性情展現得淋漓盡致;《行書崇縣詩》為紙本,創作時間應在明崇禎十三年(1640年)之後。此作為行草書,有闊步閑庭之氣。傳世王鐸書作以絹綾本居多,紙本很少,故此作更為珍貴。《行書自作詩》為絹本,作於清順治四年(1647年),王鐸時年56歲,已降清兩年,雖享受了高官厚祿和榮華富貴,但表面的浮華並不能掩藏變節的惡名,內心的驚愕和苦痛如夢魘一般,纏困至生命的盡頭。此作詩文內容似乎也可窺探王鐸此中的心理。3件作品創作時間處在明清鼎革前後,王鐸的人生遭遇重大變故,仔細閱讀,也能窺出其中的端倪。

圖5王鐸《臨王獻之草書》軸

清笪重光《小楷嘉州詩選冊》為康熙元年(1662年)笪氏40歲之前所作。冊中共鈐笪氏印十一枚,其中「直指之章」「江上笪氏圖書印」重出。扉頁有王文治題署:「江上先生真跡,松下清齋鑒藏,文治。」笪重光小楷傳世極少,故彌足珍貴。

清翁方綱行書《論〈洛神賦十三行〉卷》(圖6),為其所見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的題跋。文中羅列《洛神賦十三行》各種版本以及相互間的關係,賞析品鑒,如數家珍。於此可見其學問之淵博。此卷行書比常見翁氏作品更為蒼勁生辣,更為流宕率真。楊新、薛永年先生亦鑒定說:「光紙硬毫,較常見者蒼勁。」

圖6翁方綱《論〈洛神賦十三行〉卷》(局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報 的精彩文章:

懷念鄔惕予先生 曹雋平
2017年5月31日《書法報》第21期導讀
2016·深圳書法篆刻年度展作品選刊
守望初心——祝小曼書法展作品選刊
書法家也要防止「屁股決定腦袋」 吳紹學

TAG:書法報 |

您可能感興趣

清渭樓美術博物館館藏著名書法家于右任書法《行書五言律詩》
古都金陵的當代美術館
藝術家尹朝陽和上海民生現代美術館向合美術館檔案庫捐贈書籍
雅霖美術館講解星雲大師一筆字書法的藝術價值
瘋狂的寫書法,安靜的做音樂,中國美術學院書法教授魯大東書作
魏碑藝術博物館、潘英琪書畫藝術館及郭英華美術館開館及展覽啟幕
科技與魔法:揭開魔法美術館的神秘面紗
書法和美術字的區別
著名書法篆刻家李珖老師作品展在陝西美術館隆重開幕
集盆景、書法,根藝為一身的蒙古族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寶泉
紙說嘉定包仕武書法藝術展將在國家畫院美術館舉辦
沉著靜穆的歌者/空間美術館;專訪當代藝術家德西
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宋代米芾草書《吾友帖》書法欣賞
翰墨鑄情—陳棟琨書法展 在三品美術館北京館開幕
東京富士美術館館藏作品亮相清華藝術博物館
美術館裡的私語
遊玩紅磚美術館 一場藝術殿堂的體驗!
古意碑帖金石: 韓天衡美術館《蘭室長物—歷代文房具特展》
紀念齊白石先生書畫邀請展開幕 姜洪書法作品亮相千年古宣美術館
《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藏精品大系》外國藝術卷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