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莫要把小兒積食發熱當成外感發熱,手把手教你小兒推拿調理積食!

莫要把小兒積食發熱當成外感發熱,手把手教你小兒推拿調理積食!

引起發熱的原因很多,但現實生活中,不少家長一看到孩子發熱,就直覺地認為是感冒了,給孩子按感冒治,結果卻是既貽誤了病情,還多花了冤枉錢,孩子還遭了更多的罪。

「發熱也可因積食而導致。」近日,記者在北海路福壽東街路口附近愛嬰堂小兒推拿中心採訪時了解到,很多小兒的所謂「感冒」實際上是積食,家長按感冒給孩子治,往往是南轅北轍,治錯了。

愛嬰堂小兒推拿中心負責人張家綱老師告訴記者,前幾天晚上,他們推拿中心來了一位小患者,咳嗽、頭疼、發熱、嘴唇通紅、肚子疼,家長焦急地說:「張老師,我家孩子感冒了,吃了兩天感冒藥了也不管用,你快給他調理調理吧。」張家綱根據孩子表現出的癥狀判斷孩子並不是感冒,而是積食引起的,遂予以清熱去火的手法推拿。推拿之後,當時孩子的咳嗽癥狀就明顯減輕了。第二天,孩子家長打電話來說,孩子燒退了,也完全不咳嗽了,全好了。

張家綱說,積食發熱與感冒發熱是有明顯區別的。積食發熱者舌苔厚,黃膩,口有臭氣,大便酸臭,肚子脹,有明顯壓痛感,無食慾。外感發熱一般是舌苔薄白,多伴有呼吸道癥狀,如鼻塞、流鼻涕、打噴嚏等,而積食發熱一般沒有這些癥狀。「這是一個很明顯的區別點,家長可以根據這個做自我的初步判斷。」張家綱說。

張家綱同時強調,積食能引起發熱、扁桃體發炎、咳嗽、便秘等一系列問題,應引起家長們的高度重視。中醫推拿作為解決積食問題的有效方式之一,值得家長一試。

清補脾經:具體操作手法是,推拿者沿患兒拇指橈側緣(手掌向上,靠近大拇指一側為橈側,靠近小拇指一側為尺側)從指根到指尖推之,推3-5分鐘。作用:健脾調中,消食積化痰涎。

清胃經:由腕橫紋推至拇指根部,外側緣,赤白肉際處。屬線型穴位。操作方法:清胃--離心性推之,推5-10分鐘。作用:能清胃熱,通調三焦之氣。

清大腸:食指外側緣,赤白肉際處(由指根到指尖),屬線型穴位。操作方法:清大腸——由指根到指尖推之,推5-10分鐘。作用:調整大腸功能。

四橫紋穴:掌面,食、中、環、小指,四指本節(掌指關節)之橫紋處,屬線型穴位,推3-5分鐘操作方法: 推四橫紋――醫者左手掌托患兒左手四指的背面,拇指握住中節處,以右手拇指外側面或螺紋面,來回推之。

退六腑:沿患兒上肢尺側(即下方),屬線型穴,推5-10分鐘。操作方法:退六腑——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之,退六腑長於清熱、涼血、解毒。用於一切實熱之症,清熱之力較強。除是退高熱專用穴位外,還用於脾胃實症引起的發燒,簡單講就是吃多了引起的發燒,中醫講臟腑、臟與腑相互協作,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小腸,膽,胃、大腸、膀胱、三焦為六腑,六腑的病怎麼治呢?六腑是以通為順,腑氣不通往往是發病的根源。

捏脊:讓患兒面孔朝下平卧。家長以兩手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其脊柱兩側,隨捏隨按,由下而上,再從上而下,捏5-9遍,調理時每天兩次。

揉中脘:胸中與肚臍連線的二分之一處,即是中脘穴位。家長用手掌根旋轉按揉,每日兩次,每次5-10分鐘。點揉法:伸出雙手的食指、中指四根手指,四指併攏,點到中脘穴上,用力向下點,力度以自己能夠承受為準,堅持10秒鐘,鬆開,然後再點,再鬆開,直到癥狀減輕。掌揉法:用手掌掌心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按揉。中醫講順時針為補、逆時針為泄,一般是指肚臍周圍,此處不必考慮順逆補泄。

以上方法堅持每天一到兩次,癥狀明顯時,可一天兩次。癥狀緩解時,可去掉退六腑,按以上穴位推拿即可,能夠起到調理脾胃、消食導滯的功能,從而治療小兒積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小兒推拿——食積發熱的治療
小兒發燒發熱選擇物理方式來退熱很重要
小兒外感發熱,立即想到吃藥?不妨試試綠色的小兒推拿法
小兒發熱應該怎麼推拿?
孩子積食發熱不用慌,這樣做就好了
當小兒食積遇上流感,發熱時間會延長
小兒推拿與精油—發熱
再診小兒發熱
小兒推拿——氣虛發熱的治療,為了孩子,趕緊看看吧
小兒發熱不要慌,中醫退熱有方法
趁我們頭腦發熱,我們要不顧一切
陰虛體質就該這麼調養!讓您不再手腳發熱、口渴咽干!
「育兒幫」小兒發熱,可能是「它」在作怪?
近期小兒感冒發熱的病理特徵,兼談手足口病
濟南小兒推拿楊曉:小兒積食易導致咳嗽、發熱,要想小兒安,三分飢和寒
小兒推拿——陰虛發熱的治療
兒童發熱,不推薦使用的兩種退熱葯
小兒發熱不吃飯?小心皰疹性咽頰炎!
癌症發熱與感冒發熱的不同
小魚兒吃飯不乖,還不讓媽媽吃飯,胡可的處理方式引發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