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因為愛,媽媽陪我出國,沒想到這卻成為了我們關係決裂的導火索

因為愛,媽媽陪我出國,沒想到這卻成為了我們關係決裂的導火索


主頁君發現身邊選擇出國的小夥伴越來越多了,雖然大部分人都和父母分隔兩地,假期才能見一面,但也有一些小夥伴由於家庭條件的允許,自己的媽媽也跟著自己來到了美帝。能和家人一起聽起來應該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情,但他們也面臨著自己的煩惱,這些語言不通、文化差異的家長在美國真的是幸福的嗎?主頁君今天和你一起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



近幾年來,隨著國內各大沿海城市經濟發展日漸迅猛,越來越多的中國家庭有能力,也有意願將子女送出國門,接受國外更好的教育。然而,隨著留學風潮愈來愈盛,

家長為了把孩子送出國而使出的方法也可謂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在現今的背景下,儘管大部分小留學生們還是選擇與父母分隔兩地,獨自前往國外的私立寄宿或者走讀高中就讀,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因家長本身的

移民傾向

,或因家中財力、背景的允許,取得了美國身份,然後進入美國的公立高中。於是,

一個新的概念就此應運而生:

『留學家庭





這是一群在陰影里生活的

『偽美國人』

:國內在討論美國留學的問題的時候不會想到他們,美國人在日常交際中也不會把他們當成同類看待。

他們拿著美國護照,美國綠卡,被中國人當成美國人,被美國人當成中國人;他們是」fresh off the boat」, 被輕蔑地簡稱為『FOB』;

他們在文化的夾縫中苦苦求生

儘管如此,

不少小留學生似乎還是對這群同齡人表示羨慕:至少,他們的父母還一直在身邊

但是,這真的是好事嗎?






在國內,父親在,會攔著一點。媽媽在這邊,有的時候像瘋子一樣。


這個回答來自於我的好朋友,16歲女孩,高二,在紐約讀了兩年書,在我問她來這邊家庭關係怎麼樣以後,她給了我這樣的一句回答。她說這話的時候,猶豫地微笑著,似乎是想找一個

比較委婉的措辭

但我明白她的意思。




就像圖中我的一個朋友說的,在家中,媽媽時不時因為一點小事情緒激動,『一哭二鬧三上吊』,甚至動手打人。





可是,出了門,她們卻又扒著兒女不放,如同抓著救命稻草,被趕著去打電話,為了費用跟保險公司、電力公司、網路公司、電話公司、割草公司、房東等人扯皮,兒女因此不得不捨棄複習、參加學校活動的時間,回來忍受家裡氣氛的陰晴不定,這種遭遇已是家常便飯。


而這正折射出了我們

大部分留學家庭的現狀:母親一個人帶著孩子留守美國,父親在國內掙錢。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父親與我們隔著十三個小時的時差和十幾萬元的機票錢。

『爸爸』這個詞,幾乎失去了它在家庭中原本的意義

,漸漸的,在這幅畫面中父親的形象也愈加抽象,輪廓越變越像方頭方腦的ATM提款機。

而媽媽,因為

不會英語

,每天呆在一方小院子里,沒有人說話,除了做家務就是干園藝活,連水電煤氣費都不會付。每天最害怕的事就是有人來敲門,面對萬聖節來討糖的孩子都要緊張半天。而在國內,她遊刃有餘,每天吃香喝辣,社交玩樂。




相比國內,

在國外生活的巨大的落差,勢必會在母親們的心裡積下不少的鬱氣、怨氣

(如上圖),再加上年齡本已到了更年期,沒出精神問題,已是不幸中的萬幸。

此時與兒女之間的摩擦在這種種負面因素的催化下,變得更加緊張,再加上在家庭中通常扮演冷靜角色的父親長期缺席,

這種家庭矛盾便愈發的被激化了。

而這,與國內普通高中生眼中與父母的緊張關係又怎是一個級別?那些一開始羨慕有父母陪讀的留學生們,也難以想像這樣的處境。

所以,才有了我的朋友口中的這個故事。我明白她說那句話時的全部心情,因為,那也是我的故事。




兩個大人,兩個孩子,坐在Costco的顧客餐廳里。我的媽媽,D阿姨,D阿姨的女兒Y,和我。

然後

我在哭

到了美國以後這種事情似乎越來越常見了——

不僅是媽媽,連我這個小孩似乎也有因為一點小事就情緒激動的傾向。

從小受的教育是『家醜不可外揚』的我,沒想到有朝一日也會在外人面前跟我媽吵到這個地步。

事情的起因很簡單:母親想要周末帶著我和我9歲的妹妹去法拉盛的羽毛球館打羽毛球。這本來是一件小事,我雖然不愛運動但是也不抗拒羽毛球。然而,就在我媽報出那個羽毛球館地址的時候——那正是幾個星期前學校的中國朋友曾經邀請我一起去打羽毛球的地方,我爆炸了。

為什麼?因為幾個星期前,我的母親才告訴我,我不可以去。

為什麼不可以去?因為我的母親義正辭嚴地說法拉盛『那個地方又臟又臭又亂』。

為什麼在我質問她『為什麼我連xx校的offer都拿到了,還不能跟同學出去玩』的時候,她義正辭嚴地反問我,如果她放任我與這些孩子出去玩,我當初怎麼可能考上xx校呢?

這種義正辭嚴的說教,似乎成了來美國以後她最順手的伎倆。

可是到頭來,我的原罪似乎也只是『我和同學獨自出去了』這一條而已,只要偕同人員換成她和我那個不懂事的妹妹,立馬變成去哪裡都可以。

而在這種控制下,雖然我的自理能力沒有任何問題,也會被各種叔叔阿姨在背地裡說成

『只會讀書的孩子』

,被貼上

『能力差』

的標籤,甚至也許我的同學也會覺得我是

『媽寶』

然後我想到,

如果我自己沒有足夠強的獨立意識,也許我會成長為一個真正的除了讀書什麼也不會的人也說不定

,這種恐懼和憤怒讓我無法再忍,這才引發了在Costco的爭吵。

其實,我母親對兒女變態的控制欲始於我的初中時期,在我還沒有出國的時候就已經顯出了端倪:周末與同學生日聚會hang out的邀請,我『送審』我媽的時候,基本上是不會通過的。

當然,初中家教嚴,這個還可以理解。然而,我的高中四年仍然充滿了這種一聽到我獨自出門,就斷然否決的情況,相比國內同學們高中時的自由,不得不說,可能是因為

出國以後兩代關係出現的某種變化加劇了母親的控制欲

為什麼這麼講?我們作為孩子,語言能力強,文化適應迅速,對於周圍環境的視角肯定是與同在美國的媽媽不一樣。我們出門在外,什麼都不擔心,周圍的人都很友善,遇到什麼問題向人求助就好。然而,

我們的母親對於美國社會環境的感受比我們要負面的多

:語言不通,自然會促生很多猜疑。我媽來到美國,曾對我說過『紐約又臟又亂,人都很粗魯』這樣的話。這跟我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樣的。

換句話說,

我們在美國每天的留學體驗,和我們的媽媽在美國每天的留守體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

如果雙方意識不到這一點,任由矛盾一點點累積,最後雙方都會非常壓抑,乃至出現各種因為很小的事情爆發的激烈爭吵,甚至身體傷害。

許多不放心孩子獨自出國的父母,以及不願意獨自出國希望父母陪同的孩子,都需要認識到這一點。

做好溝通,將心比心,互相理解,才能處理好留學家庭這種特殊的家庭關係。

切忌認為全家一起出國就是一條康庄大道。



父母應認識到

長期分居對家庭結構所造成的負面影響

,多與子女溝通,了解子女學校生活;尤其是爸爸,應充分利用現在互聯網提供的便利,增加與在美國的妻兒的聯繫,這樣才能將留學家庭中缺失的父親角色儘可能地補齊。


另一方面,在美國的媽媽應嘗試參與社區當地的華人活動,積極在學區的成人學校學習語言,

主動融入美國社會

;孩子也應該體諒媽媽作為中老年人無法避免的能力減退、融入速度慢,幫助媽媽,也是在幫助自己。


由此可見,

『移民留學』,其實是一條不好走的路。

有許多的功課要做,對大人小孩都是不小的挑戰。想要走這條路的留學家庭,在做出決定之前,一定要仔細考慮,這種困難模式的『青春期撞上更年期』,

自己真的準備好了嗎?


本文系原創稿件,歡迎更多有想法的出國黨小夥伴們向主頁君的郵箱:

weinsight@163.com

投稿,主頁君每天都會查看的哦!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INSIGHT CHINA 誠意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NSIGHT CHINA 的精彩文章:

從清純童星到戛納性感仙女,這個19歲的少女才是好萊塢新晉女神
川普又「退群」,巴黎氣候協定滾粗!蘋果谷歌科技大佬一臉懵逼
朋友圈那些騙贊的唯美照片竟然都是這樣拍出來的....真相竟如此殘酷
聽說你要從美國畢業了?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TAG:INSIGHT CHINA |

您可能感興趣

抱歉,我不想成為這樣的媽媽!
爸媽們,不要讓你們的愛成為桎楛的枷鎖
為了你,媽媽願意成為你希望的樣子
陪伴,是為了更好的放手│我們該成為怎樣的父母
我應該是成為不了我媽那樣的媽了
「我不想成為爸媽那樣的人。」
都說自己是「老母親」,而我更想成為那隻蛙
如果你養過寵物,卻沒有善始善終,那你是否想到它可能會成為這樣
因為你的離開,我決心成為更好的自己
愛一個人不是為了他失去自我,而是成為更好的你
我不想要你將就,我也不想成為將就的對象
我這麼努力,不就是想成為貓奴嗎?
只要你想成為你夢想那樣的人,什麼時候開始都不晚
我們都以為未來會成為開明的好父母,可是事情好像並不如想像的那麼容易
以為他即將成為自己的妹夫,沒想到他要娶的人是自己
你養的那隻「蛙」,可能就是你最想成為的那個自己
周杰倫:我不只是想成為你們的青春,更想成為你們的一輩子
不要再罵馬景濤了!他成為現在這樣都是事出有因的!
如果想讓你喜歡的女孩成為你的戀人,這兩種做法都是錯誤的!
范曾:我這樣的人僅夢想成為畫家,你算什麼,還在那兒吹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