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大學生日本環保行:我看見,環保融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中!

中國大學生日本環保行:我看見,環保融入了日本人的血液中!

「不見得每件事情都能產生明顯的效果,但每一件小事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地,就形成了環保意識。」

汕大日本報道團與日本 NHK 記者(後排右一)合影。(本文圖片皆由作者提供)

2017年3月25日,汕頭大學新聞學院的6名學生跟隨日籍教師一同拜訪日本福岡縣的北九州市,探尋和報道北九州市的環保模式。作為報道團的一員,在日本的一個多星期里,我發現,北九州市不僅垃圾分類做得到位,細節里藏著環保的理念。

不見垃圾桶的街頭

飛機在福岡機場著陸後,我想扔掉手中的空飲料瓶,卻怎麼也尋不著垃圾桶的蹤影,我只好一路揣著垃圾回到住所。

日本街頭的垃圾桶很少,一來是為了防止大家過多製造垃圾,二來日本人習慣將垃圾帶回自己家處理,就連在外面用餐或者在別人家做客,喝完飲料的瓶子也是要帶回家的。

日本整潔的街道。

另有一次,我在一家小店裡買鯛魚燒,吃完後我下意識把包裝用的紙袋子留在小店餐桌上,在中國這是再正常不過的舉動。然而,帶隊的日本老師提醒我把桌面上的垃圾帶走。

環顧店內,其他桌面上都乾乾淨淨的,唯獨我留下的垃圾尷尬地留在那裡。我感到難堪,因為我成為了破壞環境整潔的第一個人。對凌亂的桌面習以為常的我遇上了愛上整潔的日本人,受著他們的影響我也不自覺地約束了自己的行為。

在日本的幾天中,我注意到,不僅僅是生活習慣,許多公共設施的設計上都滲透著環保的理念:

日本很多食物都用紙袋子來包裝,早上熱騰騰的包子放在薄薄的紙袋子里,比起塑料袋來,衛生又環保;

日本的水龍頭設計得很「摳門」,擰開水龍頭,水流又細又小,需擰好幾圈才能達到國內的正常水流,國內水龍頭一擰,水就嘩嘩地往外流,習慣了大手大腳的我們剛到日本時有些不適應;

衛生間更是連洗手池也沒有,水龍頭直接設計在馬桶水箱蓋的上方,洗過手後的廢水經由蓋上的小孔流入水箱,以供沖馬桶之用……

在產品上動的這些「小手腳」,每年為日本節省下來的資源卻十分驚人,小細節中足以證明日本人將資源節約做到了極致。

環保要從娃娃抓起,從家庭抓起

日本超市門前的垃圾桶,由左至右依次扔易拉罐啤酒瓶之類、塑料瓶子、紙和一次性筷子之類的垃圾。

在北九州,我們所住的民宿大門前有三個整齊排列的垃圾桶。

垃圾桶分別是紅、藍、棕色三種顏色,目測有半個人高,在空間不大的房子裡頭格外顯眼。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是用於垃圾分類的。鄉隨俗的我們,在扔垃圾之前得好好琢磨:這是屬於什麼種類的垃圾?

北九州市的垃圾袋分類:綠色袋子裝塑料制容器包裝、紅色袋子裝易拉罐啤酒瓶之類的、橙色袋子裝塑料瓶、藍色袋子裝家庭垃圾。

北九州市的垃圾主要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和塑料瓶罐三大類,各種類垃圾有規定的回收時間。

山口登代子女士是我們採訪的一名家庭主婦,她告訴我們,每周她都會將垃圾分類收拾好,放在指定位置等待回收;每月定期整理好家中的廢舊報紙用以換取衛生紙。

政府推行垃圾分類之初,山口女士也不願將垃圾分得那麼細,「嫌麻煩」,當時政府為了鼓勵大家,免費派發環保垃圾袋和分類手冊,而她為了給孩子們做榜樣也堅持做了垃圾分類。

日本日明工廠回收處理垃圾環節。

日本的環保教育是從孩子開始的。

北九市環境博物館館長中薗哲告訴我們,日本小學生四年級就要參加環保實踐課,內容包括參觀環境博物館、垃圾處理廠或者企業等。而課程設置的目的不僅是傳承環保理念,培養孩子們的環保意識,更為了讓他們勸說爸爸媽媽改變對環境有害的生活習慣。

北九州市環境博物館內志願者正教小朋友們用廢紙做手工。

「扔垃圾的時候有種罪惡感,會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給環境造成了負擔」,田中音織是北九州市立大學的學生。他告訴我們,他的家鄉——小林市——宮崎縣的一個不很發達的小城市,由於當地的垃圾處理技術有限,家庭垃圾分類要求更加嚴格和細化,他從小就養成了更為細緻的垃圾分類習慣。

我不禁想到之前北九州市立大學副教授石川敬之所說的,「不見得每件事情都能產生明顯的效果,但每一件小事都留在人們的記憶中,慢慢地,就形成了環保意識。」

在日本期間,作為中國大學生的我們體驗了一次小型街道清潔活動——和北九州市立大學學生、當地居民一起上街撿垃圾。

活動中,每一個人都穿戴著綠色馬夾、綠色手套,帶上鑷子和垃圾袋,沿街搜尋地上的垃圾。人們連最細微的花坪中的香煙頭與垃圾池的碎玻璃都一一拾起。

在中國,且不說市民自覺發動,即使是集體組織的環保活動,市民的參與度也不高,看到這幅景象,我深受觸動。

我問過這個問題「北九州市政府如何調動市民的積極性」,得到的答案卻是「市民本身對環境的重視程度很高,他們甚至推動政府的環保工作」,環保概念在日本深入人心,在中國卻不痛不癢,這點我們不得不承認,因此這趟旅途的所見所聞帶給我深深的危機感。

北九州市立大學學生和居民一起參加社區清潔活動。

環保是地球人的話題

從福岡市到上海的距離和到東京的距離差不多,北九州市和大連市也早在1979年締結為友好城市,兩國之間交流遠比想像中密切。

日本人對中國的環境問題也很關注,尤其是PM2.5,即中國的霧霾問題。「PM2.5」這個詞在日本報紙上出現的頻率很高,日本NHK就上海的環境問題專門做了兩期節目,日本民眾對此更是十分關心,因為他們擔心自己的健康會受到影響。

汕大學生與北九州市立大學學生、當地居民清潔街道前合影。

山口登代子女士的小兒子目前在上海工作,她也很擔憂兒子的健康,但她表示,空氣沒有國界之分,保護環境不是別人的事情,是每一個人的事情,「我也擔心中國孩子的健康受到影響,希望中國人早點認識到這個問題並處理好」。

在我們的採訪中,不管是學者、學生還是一般民眾,都認為環境保護既是全球性問題,也是每個人的分內之事,人人都可以盡自己的努力愛護環境。有趣的是,當我們問到「個人在環保工作中應當承擔什麼責任」時,日本人回答不上來,但他們卻能對生活中的環保小事侃侃而談,環保對他們而言無需刻意,因為那早已與他們的生活、觀念融為一體。

中國垃圾分類已開展了17年,但效果不甚明顯。5月份,中國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出台《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今年將在全國46個重點城市推行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涉及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商業設施、公共場所等。

相信環境保護在中國也會慢慢起步。一個人的力量雖然微小,但能為環保做的事情卻不少,愛護環境不能只是掛在嘴邊。

來源:華輿 撰稿/林家怡 編輯/張小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輿 的精彩文章:

華為在加拿大播撒「未來種子」,20名大學生赴華遊學
今日芒種,宜青梅入酒
有了這份清單,留學西班牙就不會行李超重了
有冰鎮酸梅湯,可樂什麼的都弱爆了好么
19 次中歐領導人會晤:用「中歐的穩定」應對「世界的不確定」

TAG:華輿 |

您可能感興趣

楷書的精神,已融入中國人的血液之中!
融入大自然中的六天辟穀
從臘八粥看佛法弘傳的因緣 要融入到大眾的日常生活中
將藝術融入日常生活之中
華裔美國青年:隨著中國的崛起,美國華人已主動開始融入中國文化
捕捉生活的瞬間,融入日常生活的倉敷「名牌」|日本·好物
冬日殘荷,融入我夢中的哀愁
世界名畫中的人物完全融入現代生活,你能看出破綻嗎?
完美融入背景!日本幼童「懸浮」空中引網友關注
看中華傳統元素融入現代時尚 「中國華服日」在滬收官
完全融入自然環境中的博物館
大紅燈籠,那抹融入中華民族血脈的中國紅
外國人稱很難融入到日本群體當中,外國網友解釋的原因引人深思
浸入式體驗春の日本,融入自然秘境
PDD新作丨將捨得的哲學 融入每個平凡的日子
有華人的地方就有金庸的讀者,他筆下的「江湖」早已融入華人血液
為什麼日本人不讓東亞移民輕易融入日本文化?外國網民這樣回答
在國外旅行,如何最快速的融入當地人的生活?
依我之見,留學生和第一代移民根本沒有「融入美國社會」的必要!
為了冬奧運,日本將196個國家文化融入和服,認出中國版和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