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中年之悟:朋友,請正視「四十五歲現象」

中年之悟:朋友,請正視「四十五歲現象」

中年之悟:朋友,請正視「四十五歲現象」~

【原創】文:黎海濱(whlihaibin)

01

對於「四十五歲現象」,我的同行、資深媒體人陳冰頗有見地。他說,「四十五歲現象」具有中國特色。

中年是人生的黃金年齡,無論是體力、精力,還是智力、能力,都達到成就事業的巔峰狀態。世界衛生組織把45歲到59歲的年齡段界定為中年人,中華醫學會也認同這個「中年人」的科學結論。

但在中國,相當部分中國人把45歲視為一個坎。到這個年齡仍當不了處級幹部,或者是企業中層以上管理者,就會有前途渺茫的感覺,不思進取,不求發展,開始思謀如何度過餘生。社會上流行著這樣一種說法:到了45歲還沒被提拔,這輩子算完了。

「45歲」經常出現在文件上。2006年中央組織部明文規定,擔任縣級黨政正職的人要以45歲左右的為主體。2007年全國機關官員統計顯示,45歲以下的佔71.5%,並讚揚選配好「新鮮血液」是加強領導班子建設的重要舉措,顯然是要更加年輕化。而在較富政治活力的美國,2002年公務員的平均年齡為46歲,45-69歲之間的人超過半數。

將45歲作為人生的分水嶺,且把這個年齡列為人事遴選的標準,恐怕是中國當代社會獨有的現象。在西方社會,這會被視為年齡歧視;在上世紀以前的中國歷史上,人們更遵循「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的自然規律。

「45現象」是在公務員階層率先興起的。值得關注的是,這些年,「45歲現象」正在向社會各界滲透。滲透的表現之一是企業、大學的行政化,以便於套用或獲取行政層級所賦予的特權。表現之二是企業和大學的人也將45歲視為人生成功與否的坎,向中層管理者奮鬥。這個年齡仍在一線從事實際業務的人,被普遍被認作「沒什麼指望」的人,管人的似乎總比搞專業的要高人一等。

於是,45歲到60歲沒有官職的人,成了最尷尬的一群。45歲以下,體力和精力好,但能力、經驗可能不足,可當「新鮮血液」加以培養;60以上,工作能力強,但可能身體和精力差,需要退休。而既有精力又有能力的45到60歲的人,卻被排除在縣處級幹部和中層管理者之外,搞專業又被社會所不齒,在人生的黃金時期「退居二線」,極大地浪費著人力資源。有人對這種現實發出過質疑:60多歲的人有精力處理好國家大事,50多歲的人難道就沒有精力當好縣鄉領導?

「45歲現象」向社會滲透的結果是,很多人都想當官當領導,而把從事專業工作視為前途不大。45歲以上的記者很少活躍在現場,45歲以上的教授專心寫教案的不多,45歲以上的工程師更多地當「老師」而不動手。唯獨農民沒有45歲概念,一如既往地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

02

在醫學專家眼裡,「四十五歲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值得中年朋友們高度重視。

四十五歲是人生的一道坎。不信,請你看看身邊有多少人,沒有熬過四十五歲以後的生命高危期!

在醫學專家眼裡,人生可以這樣分成幾個階段:

0—35歲為人生的最活躍期:身體的組織器官從開始發育至完善,其各方面功能總的趨勢是積極上升的,所以稱健康期。

36—45歲,人的生理功能從峰頂開始下滑,部分器官開始衰退,比如動脈硬化開始形成,糖尿病癥狀開始顯現等,所以有人稱這一時期為疾病的形成期。

46—55歲,為生命的高危期,大多數疾病在此階段暴發,有的甚至危及生命,尤其是冠心病、糖尿病、癌症等多在此期高發。一些英年早逝的悲劇,大多發生在46—55歲這個年齡段,故有專家稱之為人生旅途中的「沼澤地」。

56—65歲,為安全過渡期。65歲以後如果沒有明顯器質性改變,反倒是相對安全期。

如此看來,四十五歲的確是人生的分水嶺。四十五歲以後,也就是46—55歲,是人一生中特殊的年齡段。處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一是工作擔子重,事業上不甘落後;二是家庭負擔重,上有老下有少,子女升學就業的精神負擔和經濟負擔都很大。於是,很多人不得不加班加點地工作,健康處於長期透支的狀態,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亞健康狀態。

這個時期人際關係交往頻繁,社會應酬多,煙熏酒煎,膏梁厚味,體內環境漸被「污染」,高血脂、高血糖、動脈硬化等許多「富貴病」也接踵而來。很多人自恃年富力強,忽視了自我保健,也未能及時做健康體檢,所以有些疾病一經查出已到晚期,失去了治療的機會。

如此說來,我們必須正視「四十五歲現象」,注意善待四十五歲以後的生命高危期。

03

男女有別。男性的「四十五歲現象」,似乎比女性表現得更為突出、更為明顯。

45 歲是男性一生中最關鍵的黃金交叉點,也被稱為「中年剪刀」軸。在生理上男人的生命曲線顯示從高峰開始跌下,而工作和家庭的負擔曲線向上升,這兩條剪刀狀曲線的相交處正是45歲。

發展心理學將40-60歲稱為成人中期——中年。男人在43歲到45歲時生理上將發生巨大變化,心理學將45歲定為青年和壯年的分界點。

英國和美國社會學家聯合做的研究表明,人一生的幸福感呈「U」型曲線,青少年和老年幸福感最強,中年最弱,而大學時候正是幸福感開始降低的起點,「谷底」大約在45歲左右。

對大多數男人來說,45歲了,面對鏡子里日漸增多的白髮,心裡有一種隱隱的不安。家庭、事業、情感和孩子這四個籮筐壓在肩上,會深感男人活得很不容易。

45歲是男性實現事業與家庭目標最關鍵的衝刺階段。隨著新時代和新機遇的出現,男性和女性都對自己有了不同的看法,他們正面臨著進入中年的心態轉型階段。在一項有趣的調研中發現,所有年齡段的成年人都認為自己比實際年齡年輕。事實也如此,如今的中年人更多地把自己視為青年人而不是中年人。

45歲已經有了一些中年人最明顯的外貌跡象。人們往往腰身上增加了一些贅肉,體重增加,開始「發福」,頭髮灰白,男性鬢角的髮際線開始退後,有些男性出現「謝頂」現象。這些是明顯的生理特徵變化,也反映在生理系統的整體運作方面逐漸變慢了。身體機能開始走下坡路,衝勁、精力、體能都不如以前,人們通常更容易感到疲憊,而且從疲勞或疾病中復原則需要更長的時間。

隨著年齡增長,中年人的感情也變得老成持重起來。人們發現自己不像以前那樣容易興奮,但是也不是那麼容易沮喪了。成年人的情緒不再像年輕人那樣,一個小時之間會在情緒低落或興高采烈之間轉換,不太願意去太熱鬧的地方,他們的情緒高潮不再那麼高,低沉也不再那麼低,而是表現得更趨於穩定了。

45歲的中年人在社會各種崗位上承擔著骨幹或中堅的角色。他們以較成熟的心理狀態、豐富的工作經驗和生活技能,彌補了自己身體活動能力的下降。然而,由於現代社會的工作和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各種不如人意的生活變動或應激事件,給中年人構成了大量的心理緊張刺激源。

「45歲就不提拔了」為這個年齡段公務員的政治生命發展敲響了喪鐘。

「掙錢養家」的傳統觀念使男性要面對職業和經濟方面帶來的恐懼和壓力。還有購房、買車、托老帶小、生活負擔重、職稱評定、子女上學以及就業等等問題。這些心理社會應激源導致一些中年人過早身患疾病,不良因素也誘發一些其他心身疾病如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焦慮、抑鬱等。男性對自己體力衰退,性能力減弱的擔憂要比女性強烈得多。有些中年男性表現出精神萎靡不振,鬱鬱寡歡,焦躁不安,但他們自己又否認有任何心理變異。

心理學家稱上述心理現象為「中年男性灰色心理病」。

04

歲月不饒人。人到四十五歲,進入中年以後,隨著父母退休、生病了、去世了,隨著孩子逐漸長大並離開家庭,無論男女,都會開始意識到生命已經過半了。

特別是隨著年齡的變化,人的體力、精力都每況愈下,年輕時代的朝氣漸漸喪失殆盡。很多中年人常抱怨:「我的生活越來越感到枯燥、單調而沉悶」,「從前工作令我振奮,現在我已經失去了衝動,以後的日子該怎麼打發呀?」還有一些男人常常對他們已經失去的青春感到遺憾。同時也開始問自己:「剩餘的時間我需要做些什麼呢?」

這時候,中年轉型開始提上日程。

四十五歲以後,如何開始中年轉型呢?我們可以向智者學習。

四十五歲以後,可以適當將眼光從「外面的世界」收回來,嘗試回歸自我,尋求真正的品質生活。什麼才是品質生活呢?台灣作家林清玄說得好:真正的品質生活,不是擺闊、奢靡、浪費,也不是追逐名牌潮流,而是回到自我,清楚衡量自己的能力與條件,在這有限的條件下追求最好的事物與生活。再進一步,生活品質是因長久培養了求好的精神,因而有自信、有豐富的心胸世界;在外,有敏感直覺找到生活中最好的東西;在內,則能居陋巷而依然能創造愉悅多元的心靈空間。

四十五以後,適當取悅自己。跟誰在一起舒服,就和誰在一起。包括朋友、親人也是,累了就躲遠一點。取悅別人,遠不如快樂自己。寧可孤獨,也不違心;寧可抱憾,也不將就。能入我心者,我待以君王;不入我心者,不屑以敷衍。已走過四十五年的風雨歷程,別再讓他人隨意打亂你內心的平靜,更沒必要擠進人群中強顏歡笑。沒必要委屈自己活成誰都喜歡的樣子。

四十五歲以後,以健康快樂為本。首先要提高健康意識,加強自我保健,戒煙限酒;其次是注意勞逸結合,生活要有規律,保持心情愉快;然後是加強體育運動;還要定期做體格檢查,早期發現並及時治療一些器質性疾病。四十五歲以後,我們應該明白:我本平凡,不求精彩,只求自在。四十五歲以後,人生已過半,活著,不給別人添堵;更重要的是,要讓自己過得舒服。所以,一定要活得隨性點,活得開心快樂。你說是不是?

————————

作者寄語:網海茫茫,以文會友,相遇即緣,彼此珍惜!

歡迎各位文友訂閱、關注、留言、轉發、收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美文美圖炫視頻 的精彩文章:

你和我一樣,一生都在不停地尋找和選擇
像她那樣吧!漂亮轉身,不再做「酒奴」
越讀越明白:捨得愛,人間真情最感人
越讀越明白:惡語傷人,猛於刀槍
「讀破聊齋」系列之十一:浪子的艷福

TAG:美文美圖炫視頻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航天落後美國幾十年?美國學者:該正視他國成長了
請女性們正視:四個不起眼的原因,會讓更年期提前
她是胡歌最敬重的日本女星!在中國生活21年正視歷史!如今堅持讓女兒入中國國籍!
「我們一天4次」:該不該正視老年的性與愛?
《美國國家地理》的反思:幾十年來,我們的報道充滿了種族歧視。為了超越過去,我們必須正視它
世人只記住了九一八,正視歷史我為東北軍鳴不平
她得到康熙恩寵50年,卻被雍正視為眼中釘,晚年眼看著兒子慘死
正視差距才能展望未來,60年代的美國人已經如此時尚
一千零一夜之999夜:正視名聲的夜
十二星座被甩原因?戀愛中應該正視自己的缺點!
文在寅「三一節」99周年發表演講,再次要求日本正視歷史
文在寅到最後都只是一個「跳樑小丑」?韓媒:朴槿惠從未正視過他!
印度女學者:西方人請你正視歷史,華夏文明3萬年,不是3300年!
正視差距:批量型核動力航母五十年前開造,我們還沒有
2030年我們能和美國航母扳手腕?需要正視這四點差距
聯想十年的研究費用不及華為一年,任正非:從未正視過聯想!
正視:近幾個月有5個異常表現,你的確是變老了
像個成年人一樣正視他們的離開……
村上春樹,一個正視歷史的日本作家
青少年視力「三高四少」須正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