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入鄉問俗,知禮才能知立!

入鄉問俗,知禮才能知立!

中國社會上,很有特色的,差距不過幾里路,鄉俗卻各差距不同的。

我的家鄉在平原地區,耕種為主,十公里外,卻是沿海地區,現在的概念,不過開車高速公路上踩幾下油門的距離,但鄉俗卻是大有不同的。

以前沿海地區的親戚有來訪,父母卻是不買魚招待親戚的,我一直以為,反正親戚是沿海地區,魚總是吃多了,不該用他們吃得膩的東西招待他們,反正年幼時就是如此想,從來不考慮那麼多。

後來,我給父母帶到沿海地區的親戚家走訪時,父母再三交待,吃魚的時候,不許把魚翻過來吃,我慢慢的想多一點了。回想在家裡吃飯時,一條魚吃了上面的部分,下面的肯定要翻過來吃的,這是什麼大事情,還得再三交待?

入鄉問俗,知禮才能知立!

慢慢的長大,也聽多了一些故事,都不知道是真是假,就妄言照搬吧。一個準女婿,也是像我們一樣的種田人家,搞了一個對象,卻是沿海打漁的人家,雙方家長見面,孩子相處,都是比較滿意的。

男青年有一天到女方家中幫忙做事,中午給留在家中吃飯。畢竟上有準岳父岳母,男青年在吃飯時,魚吃了上面的,就主動把魚翻過來讓大家方便吃,沒想到一桌子人的臉色都不大好看了,氣氛也很不對了。後來,親戚的事就如此告吹了。反正,我聽了這個故事,卻是很可怕的,像我這個不懂世事的,都不知道吃條魚翻下身就會娶不上老婆。一直到娶上老婆還留下著陰影。

後來,我到陌生的地方,反正吃魚,魚上面的吃完了,再饞,下面的我就看別人怎麼樣做,做得不好的,反正是你們娶不到老婆。讀了《易經》後,才知道自己竟然天份如此之高,正應《乾卦》之「潛龍勿用」的愚意。我吃魚是會翻面的,潛伏下來,看別人怎麼樣做,才做決定。看來,我還是和儒學大有因緣的。

隨著年齡的長大,慢慢的也更聽多了很多事和規則:到了武館的地方,別人敬茶,接別人的茶的時候,只能從上面來拿,卻不可以從下面來接。要不,你的意思就是來摸底,試探功夫,只怕不比試二下,你是走不出來的。反正我是不經打的,幸虧早聽到了,我還一直以為,自己從下位迎上是對別人尊敬呢!

唉!活得久總是有幸運因素的。

入鄉問俗,知禮才能知立!

學習了儒學,慢慢的把生活中的一些事用儒學來印證。才知道儒學上的一些話,要在生活上深思應證的。「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禮儀,沒法在社會立足。望文生義,太淺了。孔子一輩子講「克己復禮」,豈只是約束自己講究禮儀?教育的是,人要約束自己,去做大家認可的規則。沿海地區,最忌諱吃魚翻身,如同翻船,簡直就是咒別人全家死絕,合該娶不上老婆。為什麼?不遵循別人的規則。

《論語~學而》 1·10 子禽問於子貢曰:夫子至於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

孔子到另外的一個邦國中去(陌生地方),必了解政治民俗,用「溫良恭儉讓」的方式與人相處,別人就主動的告訴他了。

孔子這個大學問家,到了陌生的地方去,還要先了解這個地方的政治民俗,為什麼?入境問俗,知道別人的規則,可以根據別人的規則把事做好唄!像這樣的人,絕對不會因為吃魚翻身把老婆給吹了的。他在平原地區人家反正會翻魚,到沿海地區人家絕對不會去翻魚的,為什麼?人家先頭就問清楚了民俗。

《易經》上講「潛龍勿用」,不是讓你什麼都不要用。先了解情況,知道別人的規則,制定出合乎別人的規則的行動,才能大用。

很多年輕人,剛到社會上單位上,滿腹豪情,意氣風發,巴不得貢獻自己全部的力量,後來,發現做得越多,錯的越多,搞得自己做也不是,不做也不是。所正一個字:慘!

入鄉問俗,知禮才能知立!

不懂得「潛龍勿用」,入鄉問俗,到哪裡的地方工作,先了解哪裡的規則。這就是「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道規則,怎麼樣都立足不了。

什麼是行禮?別人的規則,合到就是禮。所以禮講恭,恭者「共心」,入鄉問俗,了解別人的規則,做到別人的規則,總是不會錯的。當然,你也可以說,我也有自己的規則,別人不能講我的規則嗎?當然可以,等到別人向你行禮的時候,自然會講你的規則。

所以勸你一句,還是不要隨便翻別人的魚好,你認為的恭敬,只要不合別人的規則,是娶不上老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不喝心靈雞湯 的精彩文章:

庸人皆敗於惰,能人常敗於傲!
知命,思想常明,方能作吉
禮必恭,「共心」才能立足世上
《戰國策》:知人、知善、知德
《傳習錄》經典句,無障礙秒懂心學第一奇書!

TAG:我不喝心靈雞湯 |

您可能感興趣

君子的大智慧:知命,知禮,知言
曾國藩為人「四知」:知命、知禮、知言、知仁!
成熟知禮 知道給別人留足面子的生肖
做有修養的茶人,知禮懂禮,才能在茶桌上不失禮
君子《不知禮,無以立》
星雲大師:不知禮,無以立
相貌醜陋力氣大,能把舂米的石臼舉起來的她卻賢淑知禮,聰明有德
禮是禮、貌是貌,因貌而知禮
說禮:知禮,達禮,用禮
小盛聊日本:日本人都知禮 可是為什麼就是不知禮儀之道呢?
貓咪不抓老鼠就算了,還和老鼠共享美食,網友:衣食足而知禮節?
知禮 懂禮 明禮 行禮
清朝宮規森嚴,宮女不知禮數就會小命不保,網友:魏瓔珞真好命
雍正加封大臣生母,臣父罵其不知禮數,雍正下令讓其父跪拜行禮
知禮老師 陳傳娜
以美育人,而後知禮節
若無世間師長,則不知禮義,若無出世師長,則不解佛法
古代民間「知禮」俗語一點通,百讀不厭,成就千古經典
宣平侯之女有德知禮,美姿麗容,可母儀天下
(夏雲)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名言名聯手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