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廣東:「互聯網+」提升中職生就業質量

廣東:「互聯網+」提升中職生就業質量

「這也不會那也不會,你在學校到底學會了什麼?」廣東茂名市蓓蕾幼兒園園長吳冬梅生氣地質問一名應聘者。唱、彈、跳等是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功,但她眼前這名畢業於某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只會講一句「好久沒練,不太會了」。

目前,廣東中職學校學生就業率已接近100%,但高就業率的背後,卻隱藏著就業質量不高的問題。因實訓設備、雙師型教師缺乏,學生專業技能不強,就業層次低;因職業規劃教育缺位,學生就業穩定率低;因專業開設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學生對口就業率低。

為解決這些問題,廣東省教育廳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指導中心創建「青聘果」就業創業平台,通過線上線下對接模式,為中職學校和學生提供服務。

勞動市場「用工荒」與「就業難」並存

「求求你,別再招技術太差的學生。」湛江德利車輛部件有限公司車間主任對新入職的員工感到頭疼,他多次懇求公司人力資源部部長符超偉。刀具是車間加工中心的關鍵部件,一把價值2萬元。一些新員工技術功底差,一個誤操作就把刀具打斷了。

符超偉發現,來自湛江機電學校等中職校的畢業生很受車間主任歡迎,這些學生基本功好、上手快、失誤率低、發展快。但讓符超偉苦惱的是,專業技能強的中職畢業生太少了。公司本想將量孔等工序外包,但當地企業都缺乏高水平技工,外包不出去。因此他希望,所有的中職校都能加大實訓設備投入,加強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動手操作能力。

「近幾年我們通過各方籌措資金,加大了實訓設備投入。」湛江機電學校校長林教盛說,學校通過與企業加強合作,引進行業內教師,並通過廠中校、校中廠等方式讓學生多實踐。高州市第一職業技術學校則主抓功能場室建設、強師工程、技能競賽,該校校長賴德光介紹,目前該校擁有6000多萬元的設備,60%的專業教師擁有企業工作或掛職經歷。

「我們對加大實訓設備等硬體投入有心無力。」粵西一位中專校長叫苦說,市直中職校財政投入相對有保障,而縣區中職校受困於財政撥款少,實訓設備無法配齊。

一方緊缺,另一方卻閑置。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就業促進會會長李偉斌發現,部分企業培訓學院、中職學校花巨資購買了大量實訓設備,但使用率不高,造成了浪費。

「為解決供需信息不對稱問題,我們遴選了3萬多家企業入駐『青聘果』平台,很多企業希望提前介入人才培養,以廠中校、校中廠等方式,與學校共享實訓設備。」李偉斌介紹說,「青聘果」通過引入企業設備,讓企業為未來的員工提供專業技能培訓。該平台正在構建多校技能教學共享機制,利用龍頭中職校的師資與實訓設備,提高全省中職校教學水平。

職業規劃避免畢業生「近視眼」

找老爸發工資,而不是找老闆發工資,這一現象讓林教盛感到憂心。部分家庭條件相對優越的城市孩子甚至部分農村孩子,畢業後不出去工作,而是待在家裡「啃老」。即使去工作,干不到兩三個月就辭職。

「部分學生辭職的理由很奇葩,」湛江財貿學校副校長梁志鵬舉例說,「比如單位宿舍沒安無線網路。」他認為這與中職生年齡較小,心態不太成熟有關,「工作對他們來說僅是領份工資而已,大不了回家去『啃老』」。

「很多中職畢業生職業認知不正確,過於理想化。」湛江機電學校就業科科長黃素蘭分析說,一些中職校職業規劃教育課程沒有開齊開足是一個重要原因。她舉了個例子,一些會計專業的中職畢業生在剛工作時,會被安排去做收銀、點鈔等基礎性工作,過段時間,公司再從中挑選優秀者調入數據錄入等技術崗,但很多畢業生熬不到調崗就跳槽。她認為,應通過職業規劃教育,讓中職生摒棄不切實際的幻想,在找工作時追求職業發展前景,而非只問薪酬。

「我每月可以給你開5000元甚至2萬元工資,但你到崗後能否為單位創造這麼多效益?」由於被太多中職畢業生詢問薪酬,茂名市芝麻林教育董事長朱偉英忍不住反問求職者。讓朱偉英感到奇怪的是,茂名二職畢業生到旗下機構求職時,不會先問薪酬。茂名二職校長柯亮解釋說,該校非常重視職業規劃教育,聯合行業知名企業通過人力高管講座等方式,對學生進行職業素養教育,向其介紹專業就業方向、典型企業及其薪酬待遇。

「沒有良好的職業規劃,中職畢業生很難快速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角色轉換。」據廣東省大學生創業就業促進會副會長蔣宗驍了解,由於缺乏師資和經驗,欠發達地區中職校開展職業規劃教育有難度。為此,「青聘果」平台除不定期邀請企業高管進行線上職業規劃講座外,還通過職業規劃大賽等活動,幫助學生積累實戰經驗。

就業大數據成為專業調整「指南針」

在柯亮看來,中職學校專業設置一定要先做市場調查,服務於當地經濟產業需求,「市場需要什麼方向的人才,就開設什麼樣的專業,砍掉不適應社會發展需求,或市場過度飽和的專業」。

柯亮舉例說,茂名二職曾開辦過交通類專業,但當地交通職校該專業辦學水平高,茂名二職優勢不明顯,而當地該產業用人需求也趨於飽和。因此學校果斷撤併了交通類專業,集中精力、財力發展優勢特色專業。「中餐烹飪與營養膳食專業是我校重點建設專業,面點師是畢業生重點從業方向。」柯亮介紹說,該專業通過校企合作,共同商定教學模式和內容,學校與用人單位的「無縫對接」,讓畢業生供不應求。

曾做過愛立信等外企高管的「青聘果」技術總顧問蔡文光,曾帶隊到中職校招聘員工。他發現,很多中職校要麼一直開辦老專業,要麼盲目跟熱點,一窩蜂地上新專業。他深知,學校也很想了解行業企業的人才需求信息,但與企業溝通欠通暢,因此他希望「青聘果」能彌合這個信息鴻溝。該平台將中職生就業意向、企業招聘意向、人才分布情況等匯總,形成區域就業大數據,再根據各方需求建立數學模型,計算出招生就業參考數據,提供給用人企業、中職校和教育主管部門,以此作為專業調整的「指南針」。(本報記者 劉盾 實習生 黎鑒遠)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6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靜心走過高考這段路
引鳳尚需梧桐旺
協同管理,高職科研「立起來」
以「雙元」小組提升「雙師」素質
素質教育是教育的核心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農業物聯網+種植模型優化,「新標農業」想幫助農企提升生產和盈利能力
浙江中浙與網易雲達成戰略合作,提升互聯網金融產品競爭力
企業網路推廣能夠迅速提升企業的競爭力
劉傑:提升工業互聯網安全防護能力
Google新海底電纜橫跨日本、關島和澳洲,提升GCP服務品質
升↑升↑廣東國家高新區排名和質量雙提升
神州雲動:CRM助力泰斗電子,提升銷售業績
中國著力提升部隊官兵和學生的生物安全知識水平
中國會展業國際地位提升
提升國產CPU水平,通富微電和龍芯中科達成戰略同盟
「互聯網+」如何引領高質量發展 提升民生獲得感
蘇州高新:產業轉型升級助推業績提升
匯川技術:小業務強平台助力業績提升 「雙王」初現曙光
科技創新,提升傳染病防控能力|中國衛生與健康科技創新發展高峰論壇
美團旗下生鮮超市小象生鮮落地北京;英國最大醫院之一 UCLH 將採用 AI 提升醫療服務效率|AI 掘金晚報
中科院研究員劉小京:研究示範農業區塊鏈技術,全面提升農產品的供給質量和效益
商湯科技與中移在線戰略合作 強強聯手提升智能化服務
互聯網應用場景不斷豐富多元 消費互聯網促進生活品質提升
提升軟體安全成熟度 新思科技為華為開展BSIMM模型評估
攜程Q2財報:全球化和品牌在低線城市滲透帶動營業利潤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