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頭角崢嶸,群星閃耀——升格作文集錦

頭角崢嶸,群星閃耀——升格作文集錦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選擇一題作文,文體不限,不少於800字。

熬:形聲字。從火,從敖,敖亦聲。敖意為抬高、抬升。敖與火聯合起來表示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熱。熬字本義為:以間接加熱方式熟化食物。熬與煎不同。熬指在火苗上方隔空加熱;煎字從前從火,前意為打尖、尖頭。前與火聯合起來表示火苗尖尖。煎本義為用火苗舔著燒。因此,熬是間接加熱,煎是直接加熱。煎的加熱方式比熬猛烈,用時較短;熬的加熱方式比煎緩和,用時較長。中國人把煲湯又叫成熬湯,好湯都是熬出來的。

請以「熬」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佳作示範】

高三(12)班 李銳濱

在加熱食品的方式中「熬」與「煎」都是人們較為常用的。然而在製作靚湯時,中國人不會選擇「煎」,原因在於,唯「熬」才能鎖住人生的千滋百味。

熬湯,需用好料,好料才能出高湯,過去,人們很少將好的食材放在鐵板煎烤,因為這必然導致食材本味的流失。除此之外,時間也是好湯之必需,「文火出靚湯」是人們心照不宣的默契。遺憾的是,現代人往往不願等待,要麼不耐煩地揭蓋而飲,要麼加入濃湯寶快速製成。如此這般想必與浮躁的社會風氣密不可分。

「浮躁」總是能給予一鍋好湯致命一擊。確實,沒了慢熬,鍋里翻滾的只不過是五顏六色的「速成品」。成功學泛濫的時代里,到處涌動著「急功近利」的氣息,人們不願意花足夠的時間等一鍋好湯,功利短視的人們同樣不願意花足夠的時間去「熬」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不可否認,「熬」是艱苦的,是難以速成的。在時代的列車飛速前行的時候,文火熬靚湯,儼然變成一種奢侈,取而代之的是「煎炒炸」。穿梭於時代的熊熊烈火,人們事事渴望速成、秒變。既有「十天秒變職場達人」,也不乏「三天一層的豆腐渣工程」。

蘇軾有言「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中國自古從乏能「熬」、肯「熬」之人。明代第一才子解縉不慕榮利,與翰林學士們耗時十年成書《永樂大典》,因手抄三億五千多萬字而流芳百世,他的高湯是用海納百川的文學素養與「十年磨一劍」的毅力熬成。曹雪芹的「字字讀來皆是淚,十年辛苦不尋常」不也告訴我們要有大成,唯「熬」是取。不少人曾苦於不得「熬」之精髓,殊不知一代又一代的聖哲先賢早已為中華民族的未來之湯做足了準備,只是深陷喧騰擾攘的時代中的我們視而不見罷了。

年輕的我們,即將掌勺,我們早已深知「好湯都是熬出來的」。未來我們將在不同的領域裡破土開疆,沒有一番苦「熬」恐怕是不行的。

眾所周知,研究一等的學問坐得起冷板凳。少一份浮躁,多一份耐心。少一份急功近利,多一份匠人擔當。願我們多年後重啖一口人生之湯,也能發出:好湯,不虛此「熬」的感慨。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有人說: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會永不幹枯。力量的枯竭,人生的枯竭,都是因為自己還不是「大海」。

也有人說:「一滴水,放進大海里,它還是一滴水嗎?作為一滴水的存在和價值,也就消失了。一滴水,有一滴水的價值。」

對於上面的材料,你有什麼體驗和感悟?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內容及含義,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示範】

一滴水的恣意人生

高三(12)班朱思敏

一沙一世界,一葉一菩提。一滴水,也應有它的恣意精彩。

有人說,一滴水唯有在大海中才永不幹枯。混入一頃汪洋,形神俱滅,浮沉而不由己。此般「永生」,意義何在?卡曾斯曾言:「死並不是人類最大的損失,雖生猶死才是。」無論是撞碎在汪洋中喪失自我的水分子,抑或是一頭扎進人云亦云的浪潮中迷失初心的人們,都看似得到了「永生」,實則只是雖生猶死罷。在互聯網時代,社交媒體成為了大眾思想的風向標。從眾心理讓人們感受到「志同道合」的快意舒適。殊不知,墜入的那片汪洋,可能是漢娜·阿倫特筆下的「平庸之惡」,可能是勒龐所稱的「烏合之眾」。

高樹靡陰,獨木不林。我們皆修行於世,但我們仍需是一個個獨立的個體。熊培雲有言:「在公域,我們因相互妥協而保全社會。在私域,我們因互不干涉而保全自己。」獨立的人格是立世之本。當高更發現歐洲的藝術家們「只懂生產不懂創作」、他的妻兒其實並不了解他,他果斷選擇離開,獨身前往他的精神之鄉塔希提島,因此他得以保全自己,得以保全他的創作純凈。木心先生也曾寫下「萬頭攢動、火樹銀花之處不必找我」。

一滴水亦可活得恣意張揚,但前提是內心飽含一個豐富的靈魂。古人將人生定義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在其首位。修剪靈魂、豐富底蘊,則可在夜深人靜寥落時溫一壺月光下酒,而非沉溺於三流影視劇與快餐文學中;則可在面臨絕境時履險為夷,有一具「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的錚錚傲骨,而非棄甲曳兵、不堪一擊;則可在回首往昔歲月時,擁有「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的雲淡風輕,而非深陷於過去的苦痛或輝煌中不可自拔、混沌度日。化作一滴水,飽滿晶瑩、萬千世界皆在其中,獨與天地精神往來,如此這般,豈不恣意?

做一滴水,不求遺世而獨立,在歲月枯榮中,或化為天邊一道霞,或凝作清晨一點露,但始終活得是自己,恣意而精彩。

願做一滴水

高三(12)班 鬍子睿

我願做一滴水,雖然終有枯竭乾涸的一天,但至少我曾獨立的存在過,擁有過獨立之精神,創造過獨立之價值,人生一世,獨立而死勝過從俗而生。

正所謂要麼孤獨,要麼庸俗。誠然,追隨大流,會讓我們倍感舒適,因為感受不到刻骨銘心的孤獨,感受不到強敵環伺的危機,更感受不到背眾而行的壓力。但當我們以放棄個性為代價去融入集體時,我們也解構了自己。當一滴水匯入江河湖海,它就消失了。你還能找到曾經的那滴水么?

勒龐曾說「單是一個人成為某個有機整體中的一員這個事實,就已經構成了其在生物階梯上的倒退。」當我們融入集體後我們看似還能獨立思考但在無形之中我們已經被裹挾著前行了。我們最初還有所反抗,但久而久之我們也逐漸喪失個性,成為了群體的奴隸。

一滴在大海中的水永遠也不知道它生命的痕迹,一次地震,一次火山噴發便可以徹底重寫它的命運。如此永生,不要也罷。

我不求永生,我只求能在我有限的生命中創造屬於我自己的榮耀。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作為一滴獨立的水我能決定自己前進的方向。或許有些高度我永遠也無法到達但總可以欣慰的是,我始終在為自己而活,而不是為了某個虛無縹緲的集體目標渾噩度日。

每一個個體都有屬於他的意義,這是集體無論如何也無法賦予的,為什麼我們要有名字,為的不就是在芸芸眾生中找到自己的坐標定位自己嗎?比起以集體的方式,我們更願意以個體的方式被銘記。人是如此的渺小,生命是如此的短暫,倘若在無窮的空間與無盡的時間中我們連專屬於自己的痕迹都未曾留下,那麼我們真的活過嗎?

與那些隨波逐流的凡夫俗子不同,真正的英雄往往是那些能耐受寂寞,並敢於冒天下之大不韙的人。

他們中有的人耐受半生漂泊,最終名垂千古;有的人在與群體抗爭中粉身碎骨,但最終留名青史;有的人固執己見在與世俗的頑抗中遍體鱗傷卻初心不改,終成一代大家。

我願做一滴水,一滴與江河湖海,格格不入的水。一滴逍遙自在,特立獨行的水。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痕迹 (約翰.羅斯金)

把第一個黎明看作生命的開始

把每一個黃昏看作生命的小結

讓每一個這樣短短的生命

都能為自己留下一點兒可愛的事業的腳印

和你心靈得到實質的痕迹

請以「痕迹」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標題自擬,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佳作示範】

用實幹書寫自己的歷史

高三(12)班 馬純萍

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正如吉鴻昌所言,每天都在自己的歷史裡有同等重要的意義。把每一天都活得像一生一樣用力,讓實幹在自己的歷史裡留下熱氣騰騰的痕迹,才是青年應有的姿態。

一生很長,虛廢今日那又何妨?夢想很高,多少努力都是徒勞。一開始就要定目標固然可貴,但目標太過遙遠,難免會望而生畏。彷徨不前,進而退縮。倘若把自己的夢想分割為一個個的小目標。把每一天的開始視為又一次新生,把天邊的夢想拽到腳邊。讓夢想成為奮鬥的指路明燈,將夢想分解,夢想便不再遙遠。因為這一路上都有我花開的痕迹。

克雷洛夫有言: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樑。零成本的夢誰都會做,但只有實幹才能助你到達夢想的彼岸。再堅固的天花板也經不起奮鬥的敲打。正是奮鬥,讓我們聽到了重度殘疾的尼克胡哲振奮人心的演講,讓我們看到了綠茵場上身患侏儒症的梅西的帽子戲法,讓神州大地上升起中國人自主研製的蘑菇雲。上天嫉妒我又何妨?他人的冷眼相待又何妨?只要我在我的歷史裡扎紮實實的留下我的痕迹,我定能書寫我不一樣精彩到達夢想的彼岸。

反觀當下,精神空氣里瀰漫著頹唐的氣息。喪文化像瘟疫一樣席捲網路:我好累,不想動,只想安靜的躺著,人生真無意義。這些觸目驚心的話語充斥於網路空間。腳踏實地的陳詞爛調被棄之敝履,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享樂主義被奉為圭臬。俗話說「少年強則國強」,一國之青年都沒有了向上的動力,一國何以興盛?戲謔也好,跟風也罷,網友的點贊轉發都是因為潛意識裡的認同。網路流行語是社會的風向標,虛度今日恐怕往昔的痕迹也會漸漸消逝。

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這無疑是最好的時代,我們面前擺滿了機會。我們青春正好,理應擼起袖子加油干,用實幹在自己的歷史裡留下獨特的痕迹吧!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一個年輕人要去遠方,途中,遇一條惡狗擋道。年輕人並不與它對峙,而是繞道而行。

一路人見了,對年輕人說,一條狗都讓你怕了,又怎麼去遠方呢?年輕人說,他不是怕狗,而是不想與狗糾纏。

路人說,在通往遠方的途中,會遇到許許多多像「惡狗擋道」一樣的障礙,你不去一一戰勝它們,那怎能到達遠方呢?

年輕人回答說,正因為通往遠方的途中有許許多多障礙,所以才要有選擇地去避開它,如果一遇障礙,就非要去掃平它,反而誤了行程。有時,避開障礙,繞道而行,不失為一條更有效的捷徑。

路人搖搖頭,笑了笑,轉身而去。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佳作示範】

避難而行,何談遠方?

高三(12)班 余佐成

年輕人在面對遠行之路上的阻障時,繞道而行。面對路人的詢問仍無知地高喊避難而行不失為通向遠方的明智之選。對此,我想說:一昧避難而行,談何遠方?

在追尋遠方的道路上必然有許多阻障等待著你。面對障礙,迎難而上既淬鍊我們的意志又造就了我們強大的內心,恰如尼采所言:凡不能殺死我的,終將使我更強大。然而年輕人的選擇卻與之背道而馳。他以一種看似明智實則愚昧至極的姿態尋找捷徑,殊不知,他早已放棄了自我提升、自我價值實現的良機!

也許有人認為,面對紛至沓來的障礙,如若一一掃平,行程不就耽誤了。誠然,直面困難的確耗時頗長,然而,我們不妨冷靜地想想,一朝可至的遠方還叫遠方么?正如周國平先生所說:有些人之所以平靜而堅定,是因為他們能夠清楚的認識到,上輩子做不完的事可以下輩子來做,今天做不完的事可以明天來做,由此觀之,到達遠方不是唯一目的,追尋遠方的過程才是真正的遠方。

試想,若人人都像年輕人一樣。為了早日到達遠方而選擇避難就易,繞道而行,那麼遠方的價值與意義也將不復存在。另一方面,人們也將不會體會到在尋夢路上戰勝磨難後的欣喜與雀躍,如此下去,終有一天人們會變成熊培雲口中的滿腔熱血,內心卻空無一物的行屍走肉。

縱觀古往今來的聖賢先哲,哪一個不是在通向遠方的途中實現自我,超越自我,完成自我?他們可曾將「遠方」當成了一個可走捷徑、一朝即至的所在?他們可曾在遇到人生的險隘時畏葸不前?他們可曾在階段性目標達成時不思進取?答案是顯而易見的,不是所有的遠方都可以達到,但可以肯定的是你的人生的價值恰恰在這通向遠方的路上實現了!

只有迎難而上,方可到達真正的「遠方」。迎難而上,需要的是百折不撓的意志與久久為功的毅力。蘇軾曾說: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由此可見,真正的「遠方」早已突破了地理上的疆域,而延伸到精神的疆域中。

一昧繞難避險繞談何遠方?當你迎難而上時,你會發現——遠方在我心中。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日本西大寺古茶園素負盛名,但從不收門票,更不收小費。一次,遊客的造訪竟意外遭到了委婉而又斷然的拒絕。理由是什麼呢?居然是:今天沒有下雨。遊客沉思半晌才若有所悟:怕是只有在雨蒙蒙、濕漉漉之中,古茶園神韻方能完美呈現;寺里和尚不願意讓遊客帶著不夠完美的觀感遺憾而返,才會拒絕。

遊客誠懇請求參觀,因為他實在不可能等到下雨再來。和尚終於答應,但是,必須在兩個小時以後。也許和尚要午休,也許和尚要做功課——遊客也不清楚。兩個小時以後,遊客如約而至。等踏入茶園,一切都明白了——和尚利用這兩個小時時間用清水把整個茶園細緻地灑了一遍,眼前的茶園儼然是雨後初晴美景。

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除詩歌外,文體自選。

【佳作示範】

工匠精神應成時代主流

高三(12)班嚴格維

西大寺古茶園為何能歷經漫長歲月而依舊享有盛名?是因為它一直秉持的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中國要想在後工業時代持續騰飛,必然要以工匠精神作為精神內核。讓工匠精神成為時代主流。

有人會困惑古茶園既無利可圖,那名遊客又不大可能再次光臨,為何如此較真專門花費兩個小時製造雨後美景呢?其實答案就在匠人精神中。對茶園來說,唯有雨後初晴的煙雨迷濛,才能將茶園典雅,朦朧的意境美完美呈現。而這背後不正是和尚的耐心執著,細緻認真,精益求精,淡泊名利的工匠精神,守護著完美,使其素負盛名,經久不衰。

反觀當今社會,依然逃不出求快求量的浮躁發展模式,有量無質,成為時代隱傷。瘋狂刷單只能是掩耳盜鈴式的自欺欺人,共享單車僅靠動輒數十萬的投放量並不能真正解決人們出行的最後一公里,電商加快遞的組合模式下正是GDP與垃圾齊飛。「差不多」心理的橫行凸顯著當代國人安於現狀的惰性,如此濫竽充數,並不能長久。長此以往,將中國製造升級為中國智造的宏偉目標也只能止步於目標了。

西大寺古茶園的故事啟示我們工匠精神應成時代主流,工匠精神並不只是生產力落後時期的呼籲號召,作為一種價值追求,工匠精神永不過時。更切中了如今中國發展的致命傷,重提工匠精神意在為經濟高速騰飛的中國指明方向。工業4.0時代,互聯網+大環境下的中國沒有理由,也不應當用粗製濫造來麻醉自己。應當承認的是工匠精神的確是傳統行業謀求新發展的不二法門,我們不僅要擼起袖子加油干,更要靜下心來好好乾。唯此,中國製造業才能在國際上更具競爭力,變中國製造為中國智造。

因此,在大題互聯網+時代的同時,不妨加上工匠精神,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大國工匠等榜樣的激勵,也離不開政府的高效作為。只有讓具備工匠精神的人,活得體面,有價值,有尊嚴,讓有工匠精神的企業擁有公平健康的市場競爭環境,讓工匠精神成為社會共識和時代呼喚......在如此溫潤疏鬆的土壤中,工匠精神自會生根發芽,開花結果。

讓工匠精神成為時代呼喚,讓工匠精神成為時代主流!

清凈而行,匠心不泯

高三(12)班 曹雋逸

三十年,不短;三百年,不長。而正是憑著對古茶園神韻之美的堅守,西大寺和尚清凈而行,以不泯的匠心為世人守護了一方凈土。

在如今喧囂嘈雜的時代里,堅守初心,清凈而行的匠人精神,實為一股清流。在污濁的環境里,滌盪人們的靈魂,洗刷人們的浮躁。從西大寺和尚對美的堅守,小野二郎對味覺極致的追求,到張小泉剪刀苛求完美的做工,齊白石先生以工匠自勉的執著。時代的匠人們,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清凈而行,追尋至善至美,至真至誠,為的是不負初心,不泯匠心。

時代呼喚「匠人精神」,現實需要「匠人精神」。面對物慾縱橫肆虐,許多人迷失了自我,或變得急功近利,或變得暴躁不安。而西大寺的和尚,用自己的方式,為世人闡釋何為匠心——是內心的虔誠,是對於美的極致追求,是面對污濁戾氣的社會不改初心的堅守。正如林清玄在《你心柔軟,卻有力量》中所言:「讓自己的心平靜若無波之湖,我們就能以明朗清澈的心情來照見這個無邊的、複雜的世界。在一切的優美、敗壞、清明、污濁之中找到智慧。」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當今社會上依舊瀰漫著浮躁的氣息。一些商家為了獲得利益,出賣良心,使用「地溝油」,一些建築商為了節省材料,追求速度,使用劣質原料。急功近利掩蓋了他們明澈的雙眼,使他們的心靈不再清凈,面對利益,他們忘記了初心,面對慾望,他們忘記了堅守。「修合無人見,存心有天知」作為古茶園的守護者,西大寺和尚們親力親為,清凈而行,堅守著內心的虔誠,想來正是靠著此般匠心,才延續了西大寺古茶園的盛名。

其實,西大寺的和尚持壺澆灌的不僅僅是茶園,更是遊客內心的清凈之蓮。溫馨的不僅僅是遊客,更是芬芳了自身的精神氣象,不負茶園百年的盛譽,更是不負匠心。

清凈而行,匠心不泯。唯有社會各界沉心傳遞我們民族的文化符號,每個公民共同構建時代的文化方舟,我們的文化方能源遠流長,至善至美的社會方可水到渠成。

李宗盛《致匠心》云:「我們總要保留我們最珍貴的,最引以為傲的。一輩子總是還得讓一些善意執念推送往前,我們因此能願意去聽從內心的安排,專註做點東西,至少,對得起光陰歲月,其它的,就留給時間去說吧。」誠如斯言。清靜而行,匠心不泯。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一位古詩人寫道:「人生無根蒂,飄如陌上塵。」

一位哲人則說:「一個生命之樹偉岸的人,首先是一個靈魂根系深廣的人。」

泰戈爾說:「根是地下的枝,枝是空中的根。」

有人曾完整地掘出一株大樹的根,那蜿蜒曲折的根系竟是樹冠領有空間的兩倍。

在生活中,人們心裡都裝有各種「根」的故事,有著關於「根」的感情。

請以「根」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體自選,標題自擬,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範圍之內。

【佳作示範】

若根益艱,風雨不動

高三(12)班 陳薇羽

種樹者,必培其根。樹有了根,才有可能長出巨大樹冠,才有可能遮天蔽日。若根日益堅固,則風雨也吹不動,而人呢,若有了根,那麼世間行走也至如雲漂泊。

紀伯倫說:「我們已經走得太遠,以至於忘記了為什麼出發。」若是人生在世,沒有自己的根那麼變如陌上塵,盤中沙,是經不起風吹的。根的定義,也可說是不唯一的。可能是一份感情,家裡的燈火,親人的等待,故鄉的荷塘,也可能是一種執念,一份夢想,一種堅守,國人最愛說的莫過是故鄉。「月是故鄉明」是自古便有的一種鄉愁,或許是年年歲歲都有遊子,催生了一種尋根文化。盼能落葉歸根。無論對根的解讀到底是什麼,有了這份對根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人才有了可奔波和起伏的前提。

有了根,才有風雨不動的自信和天下任我行的勇氣,鋼琴家肖邦去外地演出時總要帶上一捧故鄉的土。嗅到故鄉的味道使他有力量。武俠小說中練功要從根基開始。沒有根基,練不來高深的武功,招式再好看也不過是花拳繡腿而已。

人也是如此,在世間修鍊,總得有個根本,這是能努力生活的原動力。因為知道在疲憊時會有歸宿,也就有了闖天涯的勇氣,不怕風吹雨打只因根基已艱。所以對於人來說,有自己的根也就為自己找到了自信和勇氣。

對於國家而言,尋根守根是實現強國夢的基礎。文化之根,最是深刻但也最容易被淡忘在外來文化不斷衝擊的當下,人們容易忽視自身燦爛的傳統文化,而外來文化的精華也沒有學到。在這種情況之下尋中華文化之根,讓國人敬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顯得尤為重要。尋中國文化之根,有助於塑造中國人的文化認同和激發國人的民族自豪感,是在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

中華文明五千年來持久不衰在於我們守住了根,如今也要將這種精神命脈延續下去,尋得文化之根讓中國以嶄新的自信的面貌立於強國之林。

霍丁卡特說:「我們希望給孩子們兩份永久的遺產一份是根,一份是翅膀。」尋根,守根,若根益艱,則風雨不動。

【原題回放】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60分)

小朱向父母坦陳了自己醞釀很久的一個想法:辭職回家和父母一起養螃蟹。父親覺得小朱好不容易讀完大學,當了大公司的網路工程師,待遇又好,工作又體面;如果回家養螃蟹,這些不都白費了?母親則建議小朱先跟著他們到蟹塘去體驗一下。小朱抓了一天螃蟹,才真正體會到父母養蟹的辛苦。不過,他仍然覺得發揮自己的專長,做「電商」賣螃蟹也很有前景;如果成為鎮里第一個賣螃蟹的大學生,也是挺光彩的。

要求結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漏個人信息。

【佳作示範】

旁觀者迷,當局者清

高三(12)班朱思敏

尼采有言:「那些聽不見音樂的人認為那些跳舞的人瘋了。」在互聯網時代,小朱精準判斷、果決出擊,將賣蟹與互聯網相結合,正是「和歌起舞」的那一個。而那些指指點點的看客,聽不見時代的號角、辨不清眼前的局勢,看見小朱,便怒其不爭地嘆一聲:「瘋了」。實謂旁觀者迷,當局者清!

旁觀者迷,因其透過世俗的面紗在看世界。固化的價值觀、擇業觀已將他們的人生定格成萬千流水線上的一個:讀書考大學、找工作最好是公務員、買房買車娶妻生子、在養老院的躺椅上回顧此生……直面自己的內心,他們一片迷茫。無所謂所願所想,「被選擇」一條看似最正確的路便一頭走到黑,渾渾噩噩、混沌度日。對待他人的人生,他們也迷惑不已。不理解何為為理想改變,何為為夢想堅持。求安求穩的心態讓他們一頭扎進最體面的人生路,成為一個「向前向前」的過河卒子,卻讓自己的心迷了路。

當局者清,在其辨得清世間的風起雲湧,也守得住心中的清風明月。南懷瑾曾言:「我們人生只有十二個字: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小朱既看得破,把握時代脈搏,切准互聯網的無限商機,也頂得住外界的輿論紛飛,堅守自己的想法,最終付諸實踐。敢想敢為的小朱不可不謂之時代先鋒。放棄高薪工作自主創業已屬不易,突破世俗地從城市到農村更是艱難。專註內心,不為外界所擾的小朱,必非唯有一顆清醒的頭腦,亦有一顆清明的心。

人總在追求體面的工作,而何謂體面?真正的體面不是家財萬貫、香車美人,而是如顧城所言一般「活得是自己,而且乾淨」。林語堂在《我的願望》中寫道:「我要有能做我自己的自由,和敢做我自己的膽量。」現如今,人人皆有做自己的自由,卻少有做自己的膽量。人們敢於追求面子上的光鮮,卻怯於為自己的心澆澆水,任其荒蕪一片。而在彌留之際,既不能言盡志無悔,亦不能言不虛此行。如此這般,實非體面。

歌德曾言:「你要批評指點四周風景,你首先要爬上屋頂。」這般看來,「屋頂」既是時代所趨,亦是心之所向。認清當下、把握內心,必能眾人皆醉我獨醒。即使窗外風雨交加,也定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語文雲 的精彩文章:

TAG:語文雲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國際電影節盛大開幕,寶格麗助陣群星閃耀亮相
徐晶晶放歌張宏光經典作品音樂會 群星閃耀 大牌雲集
群星閃耀的瞬間
閃耀亮相上海虹橋美博會,格格駕到榮膺「彩妝影響力品牌」大獎!
群星閃耀:雷克大會在津吹響集結號,科技大咖共襄盛會謀創新
飛天星光獎紅毯群星閃耀 劉濤孫儷蔣欣鬥豔
歐米茄靈感繆斯齊聚上海,群星閃耀星座之夜
數學群星閃耀
阿什莉·格拉漢姆攜眾星亮相格萊美派對,星光閃耀,誰更耀眼?
群星閃耀中國賽紅毯 丁俊暉豎拇指信心足
萬象更新 群星閃耀
眾星齊聚閃耀「明珠」 王傑克遜再繹永恆傳奇
寶格麗上海恆隆廣場旗艦店重裝盛啟 品牌代言人吳亦凡閃耀亮相
OPPO瑪格南影像大賽:藝術大咖集體演繹,活動現場星光閃耀
【窩趣美甲視頻教程】舞台明星閃耀璀璨
穆帥這波騷操作 閃耀著睿智的光芒
揚州雙星閃耀尖沙咀!郝曉帆岳超包攬港馬女子半程冠亞軍
群星閃耀笑賀新年吳京化身 「街頭霸王」林志玲擂台助力
星光閃耀釜山電影節
精緻細節,閃耀倫敦街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