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學校轉型:從「流水線」到「個性化定製」

學校轉型:從「流水線」到「個性化定製」

當今學校的組織結構是現代制度的產物。現代管理制度與教育效率強調規範化和結構化,但現代學校的這種「流水線式」教育模式,在面對信息技術時代的個性化教育要求上,已經落後於時代。在今天,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學校要根據學生的天賦素質開展個性化的教育。「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是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它正在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價值追求。這一教育理念與學校開展基於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教育是契合的,它為學校教育的價值選擇和轉型發展提供了方向與動力,對那種只追求「高大上」或以升學為目標的學校來說是一個警醒。那麼,如何「辦適合的學校,做適合的教育,開展適合的課程與教學,讓每個學生得到適合的發展」?

結構變革:

提供新型組織與時空

適合的教育需要有適合的學校。世界已經改變,我們現在仍然在採用工業時代形成的「車間式」的班級制度,來管理著後工業時代的學生:學校有多少班級就有多少「車間」,不同學科的教師按照泰羅的「專業分工」「效率至上」原則,實施雷同的課程與課堂教學。學生從一個年級到另一個年級,也是循著教育的「流水線」。這樣的學校如何為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並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顯然,工業時代的學校組織結構已經不能適應全球信息時代的個性化的教育需求。

甚至,我們現在還在使用著農業時代的作息時間制度來管理學校,學生和教師的作息時間還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更為嚴重的是,學生和教師還需要「挑燈夜戰」,或重複抄寫30遍作業,或攻克「奧數」難題,或日夜兼程地備課、上課與批改作業,這樣的教育能適合學生個性發展和創造力形成的需要嗎?

適合的教育需要改變學校的結構與功能,滿足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教育需求。我們發現,在學校標準化建設的背景下,全國各地仍有一些超大規模的學校以及班級,這種學校和班級如何才能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辦適合的學校,做適合的教育,需要從學校及班級的結構變革開始,以便為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提供新型的組織結構與時空。

課程教學:

根據每個學生定製設計

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與教學,是開展適合的教育的關鍵。學校教育工作的中心是教學工作,課程的實施需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和能力進行「課程定製」和「教學設計」,但要為每個學生提供合適的課程與教學,對於現代學校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現在學校為學生提供的課程與教學,用一個比喻來說,就好似把同樣尺碼的「鞋子」提供給所有的學生,不管你的腳大還是小,也不管你有什麼顏色的喜好,更不管你需要什麼材料和款式的鞋子。學校根據預先設計的共同課程標準,讓所有的學生都穿同樣尺碼的「鞋子」,學生沒有選擇的餘地,必須無條件接受。如果作為家長,讓孩子穿不合腳的鞋子,你一定會不答應。但學校的課程與教學正是這種同樣尺碼的「鞋子」,未必適合每一位學生。

適合的教育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課程與教學,這就不僅要為每個學生「設計」適合的課程,還需要為有特別需要的學生提供特別的課程,更要讓學生在學校課程之外發現新的適合的課程。這樣的課程與教學不是把「水桶」裝滿,而是要留有發展的潛力和空間。一個盛滿水的桶再也不能容納更多的水,或許一個未滿的桶更有可能具有創新發展的空間;適合學生髮展的課程重在「點亮每個兒童的心靈,照亮每個兒童的未來」,開啟兒童的創新慾望,燃燒人類高貴精神的火種。

學生髮展:

特長個性得以發揮張揚

適合的教育,其根本目的在於讓每個學生得到適合的發展,既不是拔苗助長,更不是硬要讓一棵「蘋果樹」結出碩大的「菠蘿」。教育的目的永遠是人的發展,而不是把人作為教育的工具。不是每個學生都適合做科學家,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歌唱家,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比爾·蓋茨或馬雲這樣的創業領袖,適合的教育是讓學生成為他自己。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用適合的教育促進每個學生生動活潑地發展。這就要求根據學生髮展的核心素養,既要讓每個學生具備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又要精準關切每個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發展,保護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能力,還要尊重差異、承認差別、揚長避短,做「揚長式」的教育,而非「補短式」的教育。

讓每個學生得到適合的發展,是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的教育,正如「讓兔子跑得更快,讓大雁飛得更高,讓蝸牛爬行得更愜意與隨性」。要讓學生得到適合的發展,就需要根據手中的那個特別的「釘子」尋找合適的「鎚子」,而不是用同樣的鎚子敲打所有的釘子。

要讓每個學生得到適合的發展,學校就要放飛學生的夢想,不是把學生封閉在有限的教室空間里讓學生服從、聽從、跟從,而是讓學生得到「成長」而不是「成功」,讓學生在成長中學會質疑、挑戰和創新。(作者程晉寬,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育管理與政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本文系全國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16年度國家重點課題「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研究」階段性研究成果,該課題項目編號為AHA160006)

《中國教育報》2017年06月07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北醫附小舉辦非遺進校園成果展
校園足球:根深蒂固才能枝繁葉茂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駕馭數據洪流、換道數字化轉型:每個企業都需要自己的「都江堰」
從「菜市場」到脫胎換骨的全新概念店:問題纏身的 H&M 能否成功轉型,走上高端化路線?
長江流域小水電被曝導致333條支流斷流 綠色轉型勢在必行
六個簡單小步驟,完成普通植株向直干型盆景素材轉型
AI,化工行業智能轉型的催化劑
6個步驟開啟數字化轉型之旅
中國進入AI驅動的經濟數字化轉型階段
小米推動層級化落地,危機中加速管理轉型
上汽數字化轉型矩陣:成立AI 實驗室,打一套「新四化」的組合拳
縱觀IT進化,解構行業數字化轉型
數之聯完成A+輪融資,致力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
五糧液數字化轉型項目正式啟動 首批「數字化」轉型項目確定
從數控系統到DIY個性化服務,智能製造轉型重在融合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企業如何實現目標驅動的IT自動化管理
能源領域的轉型升級帶來的人才需求變化
從汽車到銀行和航空 10個數字化轉型成功案例
企業數字化轉型需要全新的「混合雲」定製戰略
FIS產品戰略高級副總裁:區塊鏈轉型要循序漸進
23 數字化轉型之智能製造:製造業數字化轉型的必要性、內涵與價值
智能轉型趨向於多樣化,無線充電已成為KTV場景升級新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