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容 > 我國古代兒童的拜師禮

我國古代兒童的拜師禮

按《禮記?內則》規定,兒童十歲時出門拜師求學,不論是進私塾,還是入庠序等學府,都要行拜師禮。先秦時期,初次拜見老師是以「束脩」(即十條幹肉)作為禮物,並舉行相應的拜見禮節,以表達敬意。後來,兒童求學的年齡大多提前到七八歲,給老師的見面禮也不再限於干肉,但拜師的儀式則一直延續下來,只不過根據兒童家庭的地位及經濟狀況不同,儀式之繁簡有所差異而已。

古代的官宦家庭雖然在家教階段即給兒童傳授了一些文化知識,但是真正意義的學業還是從正式拜師開始的。第一位老師對於兒童承擔著啟蒙的責任,習慣上稱為蒙師。

拜見蒙師的儀式又稱發矇禮,歷來受到重視,一般都較為隆重。在江浙一帶,發矇禮必選擇吉日舉行。是日要在中堂上擺列發矇學童外婆家送的髮菜、湯圓、豬肝、小鯉魚等十味,分盛十碗,叫「十魁」,請蒙師的老學生前來與蒙童共食。食畢,發矇學童即於紅氈毯上向蒙師行跪拜禮。然後,蒙師手把手地教蒙童執筆描寫已印好的「上大人」三字,寫畢,蒙師在這三個字上加圈表示肯定,蒙童再行跪拜禮示謝,並且呈上錢物等拜師的禮物,以表恭敬。之後設宴款待蒙師,宴畢再按照禮節送蒙師出堂。

蒙師離開後,蒙童還要在家長的帶領下,拜見長輩親友,接受長輩饋贈的「發矇錢」,外婆家所送的狀元片、福壽糕等要分發給同學,所送紙做的魁星和狀元則由蒙童收留。至此,整個發矇禮才算結束。

拜師的禮俗反映了對授業解惑之老師的尊敬,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之一。 古代許多家訓、家誡中都強調要尊敬老師,視師如父,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甚至過去還有「不敬先生,天誅地滅」的俗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知道 的精彩文章:

中華民俗:一般戴玉配飾的講究
中華民俗:古詩詞中的傳統習俗
教你10招讓男人更持久
洗澡方式與性能力有關嗎?
紅酒對女性性愛的獨到之處

TAG:天天知道 |

您可能感興趣

郭子儀在我國古代為何堪稱奇人?
我國古代的愛書藏書者
我國古代主要有哪些佛教宗派?
大唐宰輔郭子儀,在我國古代為何堪稱奇人?
訃告:沉痛悼念我國著名兒童精神病學家陶國泰教授
我國古代美食家——那些「吃貨」們
我國最大的藥師佛寺廟和藥師佛道場
我國古代有哪些偉大的人?
古代歐洲的這個文化陋習,相當於我國古代的裹小腳!
我國古代四大傳說故事
實拍蒙古國女人在我國的「私下生活」
我國古代女子的化妝台上到底有些什麼?銅鏡,妝匣精美巧妙
怎樣向外國人介紹我國古代詩歌的好處?
三晉史話:獨孤信——我國古代最牛老丈人
我國古代的三座古墓裹著厚厚的神秘面紗
珍藏版!我國古代愛國民族英雄都說過什麼豪情壯語呢?
我國古代十分神秘的一位高人:身為中國人卻當了印度佛祖的師傅
從嬴姓趙氏之崛起,淺談我國古代父子相繼的家族技藝傳承模式!
十款歐洲王室皇冠,奢侈至極,我國古代工藝最精緻
老外眼中我國最「牛」的四項古代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