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古代書法墨跡

古代書法墨跡

東晉王導《省示帖》《改朔帖》

王導《省示帖》

釋文:

王導《改朔帖》

釋文:

導白:改朔情增傷感,濕蒸事何如?頗小覺損不?帖有應足下,懸耿,連哀勞,滿悶不具。王導。

釋文: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午,朔三日壬申。第十三叔、銀青光祿(大)夫使持節蒲外諸軍事蒲州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侯真卿,以清酌庶羞家於亡任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階庭蘭玉,每慰人心。方期戩穀,河圖逆賊閑釁,稱兵犯順。爾父竭誠,常山作郡。余時受命,亦在平原。仁兄愛我,俾爾傳言,爾既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大蹩。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復。天下悔禍,誰為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嗚呼哀哉。吾承天澤,移牧河關。泉明比者,再陷(至)常山,攜爾首櫬,及茲同還。撫念摧切,震悼心顏!嗚呼哀哉!尚饗。

王羲之草書《想弟帖》《謝生多在帖》等

王羲之草書《想弟帖》(釋文版)

王羲之草書《想弟帖》材官本

南京大學藏翁方綱宋拓本

王羲之草書《想弟帖》安思遠藏本

王羲之草書《想弟帖》四種

此帖亦收刻於《大觀帖》、《澄清堂帖》、《玉煙堂帖》中。三十五字,草書。帖文中有二處歷來有爭議:即第二行的「復期」二字。「復」字有釋為「後」、「役」兩說;「期」字有釋為「斯」者。當作「後期」為是。帖文大意是:料想弟一定會經過彼地,暫且抒懷念之意。如誤了如此時機,以後約會恐難以希求。臨書多有嘆息!我已經衰弱得勝任不了任何事情,寫完此信,便感到極端的困頓。於此,王羲之寫此信時身體狀況格外糟糕,幾乎是氣息奄奄,他自己也感到生命行將走到盡頭。當是晚年所寫。

釋文:

想弟必有過理,得蹔寫懷。若此不果,復期欲難冀。臨書多歎。吾不復堪事,比成此書,便大頓。

王羲之《謝生多在帖》(釋文版)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故宮博物院藏楊氏海源閣宋拓本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安思遠藏本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出處不詳)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翻墨本

王羲之草書《謝生帖》四種

此帖重見於《淳化閣帖》卷八,3行,29字,草書,寫法基本相同,唯此處首行「山」字下比卷八少一「下」字。《大觀帖》亦重見於七、八兩卷,而第八卷與前《丘令帖》後《東旋帖》合為一帖(見下圖例)。《大觀帖》、《寶晉齋法帖》、《澄清堂帖》、《寶晉齋帖》、《玉煙堂帖》、《淳化閣帖》、《寶賢堂》均收刻。

釋文:

謝生多在山不?復見且得書,疾惡冷,耿耿。想數知問,雖能還,不能數,可歎。

王羲之草書《知遠帖》

此帖亦收刻於《大觀帖》、《絳帖》、《鼎帖》、《二王帖》、《寶晉齋帖》。三行,23字,草書。《宣和書譜》卷第十五土羲之草書著錄《知遠帖》帖目。對於此帖的評價,米芾視為偽跡,邢侗認為是王著集王書而成。第一行「知遠」,前人有作「弘遠」者,「頃」字有釋作「須」,亦有釋為「次」。

釋文:

(知)(弘)遠比當造,(頃)(須)(次)遲見此子,真以日為歲。足下得審問,旨令吾。

王羲之《不審帖》

3行,20字。草書。入刻《淳化閣帖》等。

釋文:

不審比出,日集聚不?一爾緬然。恐東旋未期,諸情罔。

王羲之草書《吾怪帖》

《吾怪帖》又名《參朝帖》,王羲之書。拓本。4行,38字,草書。被米芾、黃伯思、王澍三家辨為偽帖。山谷以為此帖與《初月帖》、《時事帖》、《前從落帖》皆語不類晉人,或是集書。時貴人戲作,行布其間,以待後之別者耳。此帖收刻於《大觀帖》、《淳化閣帖》。

釋文:

王羲之《執手帖》

王羲之《闊轉久帖》

王羲之《力東帖》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因曾為右軍將軍,故又稱「王右軍」。琅邪國臨沂縣(今山東省臨沂市)人。中國古代傑出的書法藝術家。他承續鍾繇、張芝,變革古法,創立今體,並把今體書法推向文人書美的極致,被後世尊為一代「書聖」。

王羲之系出琅邪王氏,父王曠,母親姓氏不可考(據清康熙年間王國棟編《王氏宗譜》(現藏北京圖書館),羲之母親系河東安邑衛氏,因系孤證,暫不從。)。琅邪王氏自西漢時由琅邪皋虞遷至臨沂,至西晉羲之伯曾祖王祥、曾祖王覽始成為『士族』。西晉末年,司馬氏政權外受北方新起勢力劉淵的威脅,內則「八王之亂」甫定,元氣大傷,政局岌岌可危。羲之父親王曠獻策琅邪王司馬睿移鎮江南以求自保和發展,並與羲之從伯王敦、王導(又《世說新語·讚譽》劉孝標註:「按王氏譜,羲之是敦從父兄子。」今從《晉書·王羲之傳》。)輔佐司馬睿渡江。後王曠率兵北征,戰敗後下落不明。王導、王敦擁立司馬睿登基,建立東晉王朝,名重一時,有「王與馬,共天下」之稱,居江南王、謝、郗、庾四大家族之首。但此後,王敦起兵反叛,王導晚年昏聵,琅邪王氏勢力日漸衰落。

王羲之五歲隨家族過江,入住建鄴(今南京)烏衣巷。不久父親失蹤。年幼的他雖身在名門大族,卻「不蒙過庭之訓,母兄鞠育,得漸庶幾」(《晉書·王羲之傳》)。特殊的環境養成了他骨鯁孤傲的性格,以致成年後,太尉郗鑒在王氏諸少中選婿,羲之東床坦腹,滿不在乎,郗鑒大為欣賞,以女妻之。

約於明帝太寧三年(三二五年),王羲之按當時貴族子弟出仕慣例,起家為秘書郎,開始了他的仕宦生涯。至永和十一年(三五五年)誓墓不仕,王羲之先後任臨川太守、征西幕府參軍、江州刺史、護軍將軍、右軍將軍、會稽內史等職。有晉一代,玄學興盛,清談成風,士族子弟及各級官吏浸淫於清談,崇尚風流,不以政務為要。王羲之從『事君行道』出發,認為「虛談廢務,浮文妨要」(《晉書·謝安傳》),無論是在朝中為官,還是出使外任,均親理政務,勤求民隱,於種種弊政深切痛恨。在護軍將軍任上,他深入調查,力欲糾治營中弊端,發布《臨護軍教》,提出「公役均平」。在會稽內史任上,他針對吏治腐敗與賦役黑暗,努力推行慎選°吏與均平賦役之策。

在連年大旱、民生困頓之際,不等朝廷下令,果斷開倉賑災,救民於危難。

王羲之「清貴有鑒裁」(《晉書·王羲之傳》)。東晉偏安江南,收復北土的呼聲終朝不絕,並成為政要權力之爭的砝碼。王羲之洞察時政,對歷次北伐之舉、將帥人選有著清醒的認識。永和八年(三五二年),殷浩為與桓溫對抗,上疏請求北伐。羲之以為此舉必敗,便致書竭誠勸阻,殷浩不聽,終致大敗。羲之悵惋不已。

永和十一年,骨鯁氣傲的王羲之,不堪忍受上司揚州刺史王述的百般刁難,率子女在父母墓前誓墓不仕,從此退出官場。但他在優遊山林之餘,仍關注朝臣進退,深以國事為念。

在東晉政壇上,王羲之可謂勤謹務實、體察民情的良吏,但處於君昏政暗、「虛談廢務」的時代,他難以有所作為,故而政績不顯。然而作為一名傑出的書法藝術家,他為中國書法藝術樹立了一座後人難以企及的高峰。

書法乃琅邪王氏家族世代相傳之藝術。王羲之的父親王曠,從伯王敦、王導,叔父王廙等,都有書名。尤其是王廙,多才多藝,「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南朝王僧虔《論書》)。王羲之受家學熏陶,得自衛夫人、王廙等名家指點,一經啟蒙便樂此不疲,勤習苦練,表現出極高的習書天賦。他苦苦臨習王導贈予的鐘繇《宣示表》,從中領悟書法藝術的真諦,為日後輝煌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王羲之生活的時代是一個特殊的時代。「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史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藝術精神的一個時代。」(宗白華《論〈世說新語〉和晉人的美》)在這一時期,新的審美觀念和標準在文人個性自覺的基礎上得以確立,古拙渾樸之美向妍麗飄逸轉換,各種藝術形式在要求表現自我情志的同時,開始追求形式的妍美。文學、書法、繪畫等各個領域的一大批極富天才、敢於創新的文學家、藝術家,衝破傳統的樊籬,以『畫乃吾自畫,書乃吾自書』(唐張彥遠《歷代名畫記》)的氣概,建立了新的體式法度,開拓出文學藝術的新境界。王羲之就是書法領域中最傑出的代表。

在王羲之以前,漢字書體上承漢魏,已開啟今體草、行、楷書的體式,但以鍾繇、張芝為代表的書體,尚未脫盡隸意,稚拙古樸。王羲之順應書體發展的趨勢,引入時代審美意趣,在精研鍾、張書體的基礎上,進行了大膽改革。楷書變橫向取式為縱向取式,端莊勻整。行書脫盡隸意,欹側取妍,遒媚緊斂,勢巧行密,筆法上中鋒側鋒互用,運筆迅疾,便於書寫,加強了書法的藝術性和實用性。草書則改章草的作書緩慢、多波挑、筆勢不連貫為今草的運筆自由、筆勢連貫、減省筆畫而不失字形。至此,草、行、楷書體式定型,漢字書體的發展基本完成。王羲之不僅完成了漢字書體的定型,而且完成了中國書法藝術變質為妍的重大轉變。

王羲之於書法藝術堪稱備精諸體。唐張懷瓘《書斷》列其隸書(即楷書)、行書、章草、飛白、草書為神品,八分為妙品。行書《蘭亭序》被奉為天下第一行書,楷書《樂毅論》、《黃庭經》亦被尊為極致。王羲之妍美流便、飄逸洒脫的書風,千餘年來令無數書家心馳神往。梁武帝評其書是「龍跳天門,虎卧鳳闕」(梁蕭衍《古今書人優劣評》)。唐太宗則讚歎「詳察古今,研精篆素,盡善盡美,其唯王逸少乎!」(《晉書·王羲之傳》)

王羲之的書法對後世影響甚大。以臨摹他的書作或師其筆意自成一家的書法名家,有陳隋智永,唐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孫過庭、懷素、張旭,五代楊凝式,宋蘇軾、黃庭堅、米芾、蔡襄,元趙孟睢視謔唷戮潘跡髯T拭鰲尼緱鰲洳頻樂堋躅歟辶躑取G逯幸逗螅萊肌滌形岢北皇北北咸購庥謔饋5氨咭嘧鴣繽豸酥ㄍ蹕字諛詰摹岸王」法書。自唐時起,王羲之書法作品隨中日兩國文化交流的頻繁而東渡日本,對日本的書體書風產生了深刻影響,至今仍被視若珍寶,研究學習者不絕。

王羲之的書法真跡,自東晉末,經南朝至隋朝,歷經戰亂,佚失、毀滅者甚多。到唐初,由於太宗高價收購,共得二千餘紙,其中不乏贗品。部分名作,太宗甚至令響拓高手馮承素等摹出副本,分贈寵臣。後不少真跡殉葬昭陵,部分則由皇族自內府竊出,終致散佚。五代溫韜發昭陵,陵內法帖全遭毀棄。宋初,刻本叢帖出現,如《淳化閣帖》、《大觀帖》等,內中多收王羲之、王獻之書法,是以真跡亦或摹本為底本刻木刻石,無法詳考。由宋至清,叢帖更多。至今,書於絹上及紙上的摹本約有三十餘帖,大多藏於國內外(多在日本)博物館、美術館,部分為私人收藏,傳世羲之書法精品,多在其中。石刻拓本(如集王書聖教序、定武蘭亭)及宋明清木刻叢帖中各帖,因真偽交雜,總數難以確定。

晉穆帝昇平五年(三六一年),王羲之因長年服散致疾,辭世而去,終年五十九歲,葬金庭(今屬浙江嵊州)。諸子遵其遺囑,辭卻朝廷「金紫光祿大夫」的贈官。王羲之有文集十卷,唐代散佚。明張溥、清嚴可均各有輯本,均不全。

張旭《肚痛帖》

釋文:

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熱所致欲服大黃湯冷熱俱有益 如何為計 非冷哉

無款,傳為唐張旭書。草書6行,共30字。

王羲之行書《衰老帖》

王羲之行書《衰老帖》(版本兩種)

蔡卞《雪意帖》,29.3x34.1cm。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釋文:卞拜覆 雪意殊濃 甿畝大洽 殊為可慶 蒙賜答誨 尤以感慰適行首司呈賀雪笏記 似未穩 試為更定 如可用 即乞令寫上也 不備 卞拜覆 四兄相公坐前。

王羲之《轉佳帖》,拓本。9行,62字。草書。

帖文大意為:您近來身體轉好了嗎?自立秋以來,我的健康狀況欠佳,現在仍未康復。近來還很少食肉,經常吃麵食,還是欠佳,仍舊疲因病苦。服散已久,如此也難以求得安泰。不能脫離世俗,卻有非分的欲求,或許因此招致病苦弊害。在王羲之諸多尺牘中,特別是問疾、自況的尺牘中,屢屢察見所陳服食之事,病害之苦。此帖所謂「不去人間,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正是王羲之所患諸多病害肇端於服食的自狀。「欲求分外」是指王羲之服食以求養生長壽的慾念。此帖亦收刻於《大觀帖》、《絳帖》、《寶晉齋法帖》、《二王帖》、《澄清堂帖》。或有將此帖與樂著帖(又稱《縣戶帖》、《鄉里人樂帖》)合為一帖。據帖文文義,分作兩帖為宜。

釋文:

君頃就轉佳不?仆自秋便不佳,今故不善差。頃還少啖脯,又時啖面,亦不以為佳,亦自勞弊。散系轉久,此亦難以求泰。不去人間,而欲求分外,此或速弊。皆如君言。

王羲之(303-361,另說303-379、307-365、321-379),東晉書法家,字逸少,號澹齋,漢族,祖籍琅琊臨沂(今屬山東),後遷會稽(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中國東晉書法家,有書聖之稱。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人稱「王右軍」、「王會稽」。後與太原王述不和,稱病去職,歸隱會稽,自適而終。其子王獻之書法亦佳,世人合稱為「二王」。

在中國書法藝術史上,王羲之的書法曾被譽為「盡善盡美」和「古今之冠」。其書中的美韻,至今仍是書界努力探討的課題之一。歷史上出現這樣一位精深博大、影響深遠的書法大家,必有其獨特的歷史環境和個人條件;其藝術成就,亦必有後世不能重複甚至難於企及之處。

在我國歷史上,就學術精神的高昂來說,春秋戰國時期曾經出現過百家爭鳴、百花爭艷的局面,可以與其媲美的,就是漢末魏晉南北朝時期。王羲之的書法藝術,在諸種藝術中更能代表當時的高度成就和時代精神。

漢朝曾經有過鼎盛的時期,但至東漢末年已極端腐敗。統治階級內部矛盾尖銳到了極點,人民群眾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漢王朝終於在黃巾起義和軍閥混戰中瓦解了。接著是持續數10年的三國割據。司馬氏用殘酷的手段從曹魏手中奪取了政權,西晉有過短暫的統一,但是不久就爆發了長達16年之久的「八王之亂」,與此同時,北方各少數民族紛紛崛起,建立自己的政權。西晉在凄慘中滅亡,晉室和部分中原大族南移,建立起東晉政權。隨著東漢王朝的滅亡,其精神支柱儒術,也走入繁瑣、神秘和虛偽的讖緯經學,信其者日少,人們開始從老莊學說中去尋找解答,於是玄學成為當時哲學思想的主流。

在東漢王朝的衰亡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莊園經濟和世家大族成了新的社會支柱。儒學主張「有為」,故容易為掌握了統一政權者所利用;以老莊哲學為基礎的玄學主張「無」和「無為而治」,更容易為沒有能力掌握統一政權而又頗有政治經濟實力的世家大族(或稱門閥世族)所接受。玄學的流行還有一個現實生活的原因,即漢末以來,連年戰爭,統治階級內部亦互相殘殺,又曾有大的瘟疫流行,這些都容易給人們造成一個世事變化莫測和人生無常的印象。這種情緒也更接近老莊思想和當時傳入不久的佛教精神。

魏晉時期重視的是人的才能和智慧,即所謂「唯才是舉」,所以人物品藻大為流行。由對人物才智的重視轉而成為對人物才智乃至氣質、儀錶的讚賞,以致形成對完美人格的追求,政治、社會的要求轉變為審美的要求,審美要求再進而成為藝術的表現。這種轉化現象雖然許多社會階段也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但魏晉南北朝卻表現得尤為突出。

總之,魏晉南北朝是一個飽含各種社會矛盾和思想矛盾,同時又有著昂揚的創造精神的時代,作為富於智慧、濃於熱情的王羲之正是出生和成長在這樣一個時代,故他的思想和行動以及他的藝術創造,都無不打上時代的烙印,同時又具有鮮明的個人特點。

王羲之自幼愛習書法,由父王曠、叔父王廙啟蒙。七歲善書,十二歲從父親枕中竊讀前代《筆論》。王曠善行、隸書;王廙擅長書畫,王僧虔《論書》曾評:「自過江東,右軍之前,惟廙為最,畫為晉明帝師,書為右軍法。」王羲之從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書學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從衛夫人學書。衛爍,師承鍾繇,妙傳其法。她給王羲之傳授鍾繇之法、衛氏數世習書之法以及她自己釀育的書風與法門。《唐人書評》曰:「衛夫人書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內畫家一丁內書黃庭經台,仙娥弄影,紅蓮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說:「羲之從衛夫人學書,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鍾法,姿媚之習尚,亦由之而成,後來博覽秦漢以來篆隸淳古之跡,與衛夫人所傳鍾法新體有異,因而對於師傳有所不滿,這和後代書人從帖學入手的,一旦看見碑版,發生了興趣,便欲改學,這是同樣可以理解的事。可以體會到羲之的姿媚風格和變古不盡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二王法書管窺》)

王羲之善於轉益多師,當他從衛夫人的書學藩籬中脫出時,他己置身於新的歷史層而上。他曾自述這一歷史轉折:「羲之少學衛夫人書,將謂大能;及渡江北游名山,比見李斯、曹喜等書;又之許下,見鍾爵、梁鵠書;又之洛下,見蔡邕《石經》三體書;又於從兄洽處,見張昶《華岳碑》,始知學衛夫人書,徒費年月耳。……遂改本師,仍於眾碑學習焉。」從這段話可以看到王羲之不斷開拓視野、廣聞博取、探源明理的經歷和用心。

王羲之志存高遠,富於創造。他學鍾繇,自能融化。鍾書尚翻,真書亦具分勢,用筆尚外拓,有飛鳥鶱騰之勢,所謂鍾家隼尾波。王羲之心儀手追,但易翻為曲,減去分勢。用筆尚內抵,不折而用轉,所謂右軍「一搨瓘直下」。他學張芝也是自出機抒。唐代張懷耿曾在《書斷》中指出這一點:「剖析張公之草,而濃纖折衷,乃愧其精熟;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用增華,而古雅不逮,至研精體勢,則無所

不工。」王羲之對張芝草書「剖析」、「折衷」,對鍾繇隸書「損益」、「運用」,對這兩位書學大師都能「研精體勢」。沈尹默稱揚道:王羲之不曾在前人腳下盤泥,依樣畫著葫蘆,而是要運用自己的心手,使古人為我服務,不泥於古,不背乎今。他把平生從博覽所得秦漢篆隸的各種不同筆法妙用,悉數融入於真行草體中去,遂形成了他那個時代最佳體勢,推陳出新,更為後代開闢了新的天地。這是王羲之「兼撮眾法,備成一家」因而受人推崇的緣故。

東晉永和九年(353年)農曆三月三日,王羲之同謝安、孫綽等41人在紹興蘭亭修褉(一種祓除疾病和不祥的活動)時,眾人飲酒賦詩,匯詩成集,羲之即興揮毫作序,這便是有名的《蘭亭序》。此帖為草稿,28行,324字。記述了當時文人雅集的情景。作者因當時興緻高漲,寫得十分得意,據說後來再寫已不能逮。其中有二十多個「之」字,寫法各不相同。宋代米芾稱之為「天下第一行書」。

永和十一年(355年)三月王稱病棄官,攜子操之由會稽蕺山徙居金庭。建書樓,植桑果,教子弟,賦詩文,作書畫,以放鵝弋釣為娛。且與許詢、支遁諸名士,遍游剡地山水。自王定居金庭後,書法興起。其後裔多擅書畫,作品掛滿廳堂、書房,人稱「華院畫堂」。後人定村名為「華堂」,沿稱至今。王羲之遺迹遍及全縣各地。嵊西獨秀山為王羲之讀書處,山上觀音殿懸有「右軍舊遊地」匾額;山麓建桃源鄉鄉主廟,奉王右軍為鄉主。嵊北嶀山的羲之坪、嵊東的清隱寺、嵊新交界的王罕嶺等,均為王遊憩之地,至今尚有遺迹可尋。

東晉陞平五年(361年),王卒葬於金庭瀑布山(又稱紫藤山),其五世孫衡舍宅為金庭觀,遺址猶存。梁大同年間(535-546年),嗣孫建右軍祠於墓前,並於觀旁建書樓、墨池,唐裴通撰有《金庭觀晉右軍書樓墨池記》。隋大業七年(611年),其七世孫智永和尚囑徒尚杲(吳興永欣寺少門),專誠赴金庭祭掃,並撰有《瀑布山展墓記》,立碑墓前。明永樂年間,張推官樹碑墓右。弘治十五年(1502年),重建「晉王右軍墓」石碑,今尚存。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冬,王氏嗣孫秀清於金庭觀左建「晉王右軍墓道」牌坊,現尚完好。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

楊凝式:〈神仙起居法帖〉釋文:

「神仙起居法。行住坐臥處,手摩脅與肚。心腹通快時,兩手腸下踞。踞之徹膀腰,背拳摩腎部。才覺力倦來,即使家人助。行之不厭頻,晝夜無窮數。歲久積功成,漸入神仙路。乾祐元年冬殘臘暮,華陽焦上人尊師處傳,楊凝式(下一草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愛好者之家 的精彩文章:

張旭草書 《晚復帖》
趙孟頫楷書 《東銘》
岳飛草書《後出師表》高清附釋文

TAG:書法愛好者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書法家軼事
《中國書法》:古代繪畫款識書法
赤壁懷古楷書書法
當代書法家詩詞書法賞析 藝術中經典
唐代書法成為我國書法史上輝煌
唐代楷書書法墨跡《碣石調幽蘭第五》
明代大書法家邢侗草書欣賞《古詩卷》
唐代著名書法家虞世南書法欣賞
歷代書法家寫「戊戌」
清代書法家 桂馥書法 桂馥 隸書《潭西精舍記》
古代書法名家元宵節書法佳作
清代著名書法家王澍楷書墨跡《臨九成宮》
古代書法名作中的雪
為何現代書法家不及古代書法家?當代書法究竟差點什麼?
清代書法家王文治書畫作品
明代錢榖書法蘭亭修禊圖卷
清代書法家 桂馥書法 驚天律地謂之文
清代才女曹墨琴小楷書法冊頁
古詩楷書書法圖片字體
清代才女曹墨琴小楷書法冊 美國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