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葉克飛:香港足球的光輝歲月

葉克飛:香港足球的光輝歲月

文 | 葉克飛

6月5日,香港南華俱樂部官方宣布,為了重建足球青訓系統,球隊將退出港超聯賽,並向香港足球協會申請繼續組隊參加港甲聯賽。

在海量的體育新聞里,這個消息很容易被淹沒。即使歐洲已進入休賽期,但我們還有中超,誰關心香港足球?又有多少人知道,南華隊是亞洲第一支華人足球隊,也是東亞歷史最悠久的俱樂部?

香港足球的光輝歲月早已逝去,但背後那段華人史和足球史,卻不該被忘卻。

東方之珠的榮光

我對香港足球的認知源於1993年。那年我隨父母返回南粵老家,感受到了別樣的足球世界:廣州出版的《足球報》不再像在青島時那般晚三天才能看到,但《體壇周報》卻比以前晚兩天見面,不過要看與足球有關的新聞,買份香港報紙才是最佳選擇。打開電視,最先入眼的也是香港電視台。港譯的球隊和球員名字讓我一度聽得雲里霧裡,但畢竟年少,自己對照一下,沒幾天就全記住了,比如祖雲達斯便是尤文圖斯,阿仙奴是阿森納,碧咸是貝克漢姆,烏雞是烏迪內斯……

那時,也常常可以在周末的本港台(就是已停擺的亞視)上看到香港聯賽,當時還是港甲聯賽,甲組球隊不過八支,所謂聯賽不過十四輪,後來變成十支,又擴至十二支。香港寸土寸金,球場往往共享,南華的主場是香港大球場,與旺角大球場一樣,堪稱直播的最常見背景,哪似如今冷清。

當時連省港杯都是熱門話題,我的新同學們連國足和國奧都分不清,對甲A的認識不過廣東宏遠和廣州太陽神,但對香港足球卻如數家珍。記得是1994年,有一場球,港足輸了,有個同學感慨萬千,說了句「要是李健和在,這球未必輸」。這話其實頗為坐井觀天,以當時的港足實力,多個李健和又算什麼。但在資訊毫不發達,同學們買份報紙都囊中羞澀,全靠免費香港電視灌輸足球訊息的當時,李健和就是神話。

這個一頭捲髮的香港傳奇球員於1985年出道,一直踢到2007年,以39歲高齡掛靴。他與南華隊的最大交集就發生在同學發出感慨的1994年,當時,南華有場表演賽,對手是巴甲老牌強隊、剛剛連續兩年奪得豐田杯的聖保羅隊。這支聖保羅隊被譽為古典藝術足球的最後輓歌,1992年豐田杯擊敗巴塞羅那,1993年豐田杯擊敗AC米蘭,兩場比賽均是足球史上的經典之作。

那時的香港,正是盛世中的東方之珠,每年賀歲杯都可邀請到眾多大牌球隊。這場南華與聖保羅的表演賽,貌似是4月份,聖保羅隊亦全體出動。南華隊自感實力差距過大,便借用了港甲宿敵東方隊的兩大主力——李健和和譚拔士。

這場比賽最終爆出了大冷門,南華隊以4比2獲勝。雖然其中有聖保羅隊踢友誼賽不太專註的因素,但南華隊所體現的戰術素養,在當時的亞洲俱樂部中也可排在一線,李健和在比賽中也打入一球。

那是南華的榮光,也是香港足球的榮光。不過說實話,90年代的香港足球已然大不如前,甚至被視為沒落,要數輝煌,得追溯到更久之前。

香港首支聯賽三連冠球隊

南華與香港足球風雨同舟

南華隊屬於南華體育會,1904年成立華人足球隊,是光緒年間的球隊,由一批在校學生組成,南華創會會員梁早如曾回憶:「時青年學子,熱愛足球,故團體活動,亦僅限於足球,初未為僑胞所重視,及與駐港海陸空軍作友誼賽,迭顯雄風,遂另眼相看。」1908年,這支華人球隊正式以南華會之名亮相,曾經41次奪得香港頂級聯賽冠軍。赫赫有名的中國球王李惠堂,便出自南華隊。

二戰結束後至50年代,南華隊雄霸香港足壇,到了六七十年代,儘管星島等球隊崛起,南華仍處於聯賽前列。與此同時,香港足球也光芒四射。當時的中國大陸尚未加入國際足聯,中華台北隊也沒有台灣本土球員,而是由香港球員組成,擔任主教練的正是李惠堂。1954年和1958年,中華台北隊兩次奪得亞運會足球冠軍。1956年首屆亞洲杯,香港不但是東道主,還獲得季軍。

香港足球的歷史比南華更早。1842年,英國人登陸香港,為免生活單調,英軍及在港外國人組成了不少球隊,並於1897年催生了全港第一個足球錦標賽——特別銀牌賽。1908年,也就是南華隊成立那年,誕生了正式的聯賽,即「尋常杯賽」。

1911年的首屆全國運動會,南華隊代表華南區出戰足球比賽,另有數名來自其他球會的球員補充。這也是香港華人第一次去外地比賽,並最終奪冠。

但是,最初由學生組成的南華會僅僅依靠會費支撐,勢難持久,而且學生畢業後四散,更是難以為繼,隊員一度加入其它並非以足球為主的社團,勉強維持著踢球愛好。第二屆全國運動會上,以南華會前會員組成的香港隊再度奪冠。隊員們決定重建南華會,找到贊助商,參加香港聯賽,這也是中國人與西方人進行正式足球比賽的起點。

1913年到1934年的十屆遠東運動會中,雖然參賽隊伍始終只得三支,但中國隊能八奪足球冠軍,也算難得。當時球員多來自南華隊,其中第七屆到第十屆,率隊奪冠的都是球王李惠堂。這位12歲來到香港的廣東五華人,17歲進入南華,次年便成為球隊主力,聲名遠播。30年代的上海灘更有「看戲要看梅蘭芳,看球要看李惠堂」之語。

值得一提的是,1927年,又有一位16歲少年加盟南華,表現出色。後來他加盟廣州警局隊,雄霸廣州足壇,再之後回歸南華,還曾參加過1936年奧運會。這位以頭槌能力出色著稱的譚江柏,被香港球迷稱作「譚銅頭」,內地人雖不知道他,但肯定知道他的兒子——譚詠麟。

當時的香港人也熱衷足球,每逢周末球賽必然爆滿,球迷甚至帶著棉被半夜排隊購票。若是不買票,也可以做「山大王」,即爬到山頂看球,讓人想起甲A時代那些爬樹看球的延邊球迷。那時電視也未普及,要想獲得足球資訊,就得靠報紙。每逢比賽日之前,報紙版面的分析預測文章往往多達十幾版,可見盛景。

香港足球的經濟底色

以香港的彈丸之地,竟能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成為亞洲足球重鎮,與經濟息息相關。

早在李惠堂的時代,雖然大家踢的仍是業餘足球,但已經有了職業化的影子。球員靠踢球吃飯早已成為事實,老闆會以車馬費為名給球員許多報酬,李惠堂雖然在銀行做經理,但只是掛職,掙錢主要靠足球。

老闆願意掏錢,是因為看中了足球的商業性。贏了比賽,在報紙上一登,老闆和企業立刻聞名全港,比做硬廣告管用得多。

亞洲職業足球的緣起同樣在香港,1968年,香港正式成立職業聯賽,一直紅紅火火,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都是遠東唯一職業聯賽。香港經濟的騰飛,也始終推動足球市場。七八十年代的香港聯賽,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一聯賽,設甲乙丙三級聯賽,彈丸之地竟有數十支球隊,乃至數隊共用主場。當時的香港投資者有錢,球迷胃口高,對外援的要求也明顯變高,於是便有了稱雄東亞的精工隊。

鼎盛時期的精工隊不但集中了眾多港腳,還引進過諸多強力外援,其中包括荷蘭國腳數名,其中就包括了後來曾執教中國國家隊的阿里·漢,此外還有英格蘭國腳摩利等,雖然這些外援來到香港時都已過巔峰期,但能夠來到香港聯賽,也可見香港足球的聚合作用。即使是當時在亞洲足壇稱雄的韓國,也有多名國腳曾在精工效力。

1982年,阿根廷勁旅博卡青年前來香港踢商業賽,對手便是精工。當時的博卡由馬拉多納領銜,精工就請來1974年世界盃的西德國家隊主力前鋒轟炸機穆勒前來客串。

只是後來有人提議縮減外援,通過各種政治打壓,香港足總遂在1986年出台限制外援規定,後來更是演變為全華班,多支傳統強隊因此心灰意冷,宣布退出,其中不乏精工、寶路華這樣的老牌球隊,球市也大幅下滑。擁有愉園等多支球隊,並擔任香港足總主席的霍英東,也因此備受抨擊。

直到1989—1990賽季,香港足總才恢復外援制度,業餘球隊註冊外援甚至不限名額。曾在精工稱霸時代處於低谷,甚至需要保級的南華,倒也在此前後迎來了短暫復興,1987—1988賽季和1990—1991賽季,球隊兩次囊括甲組聯賽、高級銀牌、總督杯和足總杯四大錦標,成為「四冠王」。只是到了90年代中期,又被宿敵東方隊壓制,2000年更是險些降級。

限外風波導致的香港足球滑坡,前段時間也頻頻被人提起,人們紛紛以此來指斥中國足協新政的荒唐無稽。但太陽底下無新鮮事,當年香港限外,出於利益和權力之爭,今日中國足球的所謂「新政」,同樣源於利益,並以公權力為導向。

有人認為,香港足球的沒落與過度購買外援導致的財政危機有關,其實大謬,真正的深層原因是90年代後香港經濟的滑坡和地位的下降。從這一點來說,香港足球面臨的困境,與香港電影、音樂並無區別。

早在李惠堂時代就可以「靠踢球為生」的香港足球,在職業化數十年後卻面臨著「球員無法解決溫飽」的問題。聯賽球隊常有解散或退出問題,有些是背後財團的下滑,如名噪一時的快譯通隊,也有些是自身財政危機無法挽回,如老牌強隊東方,就曾在2008—2009賽季申請降至港丙以求重建,如今已經重返頂級聯賽並成為冠軍球會。

南華同樣曾因財政問題,在2003年宣布遵循「華人足球隊」傳統,放棄引進外援,同時還削減球員工資,導致當時眾多港腳離去,其中就包括了李健和與丘建威。在南華昨日宣布退出港超之前,上賽季的港甲聯賽冠亞軍晨曦與黃大仙都選擇放棄超級聯賽資格,繼續委身港甲,同樣也是出於財政因素。

即使球隊財政狀況良好,球員收入也只屬普通工薪階層水平,與50年代到70年代的盛況相差甚遠。五六十年代的香港球星,往往可以憑藉踢球獎金買別墅,並躋身上流社會,迎娶女明星。可如今的香港球員,即使貴為港腳,也只是「打份工」而已。

之前梁振英尚未卸任特首時,曾著港府收回老牌強隊傑志的訓練中心以改建公屋,被指「謀殺香港足球」。但廉政公署隨即以打假球之罪名拘捕數名港超球員,也讓人感慨「香港足球在自殺」。他殺與自殺並存,香港足球的沒落可想而知。而且,這頹勢比起音樂和電影來說更早。

(本文發表時略有刪減)

【作者簡介】

葉克飛 | 騰訊·大家專欄作者,專欄作家。

【精華推薦】

·END·

大家∣思想流經之地

微信ID:ipress

洞見 · 價值 · 美感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黃佟佟:看《歡樂頌2》,領悟中國闊太們為何歇斯底里
龍應台:她如果不讀大學
楊渡:日據下的台灣奇女子
關於高考,大家想對大家說
周軼君:英國的恐襲告訴全世界,誰都別想活在灰色地帶

TAG:騰訊·大家 |

您可能感興趣

電影《光輝歲月》,十八位香港老演員的一部曾經的光輝歲月
香港蘇富比2018春拍:瑞氣霞光·龍游碧海清乾隆 釉里紅雲龍鴻福葫蘆瓶
25年前的香港賀歲檔票房冠軍,巨星雲集,比周星馳還無厘頭
亞冠再現奇葩1幕:31歲前國腳怒扇香港傑志隊員耳光!
香港蘇富比2018春拍:寶月祥雲·乾坤隆福清乾隆 青花雲龍戲珠紋螭龍耳扁壺
34歲的張國榮,26歲的張曼玉…一部電影記錄香港的漂泊與輝煌
64歲林青霞和50歲張敏近照,同是香港美女,網友:對比滿屏尷尬!
五月天、劉德華也慕名前往!香港橋底辣蟹日賣3000客!
47歲女星李嘉欣近照,嫁香港富豪生活幸福,網友:真的有47歲?
那些年香港明星周星馳、成龍、許冠文、張國榮、黃百鳴,誰才是賀歲之王?
香港黃金配角離世!古天樂、任達華、曾志偉等悼念,享年82歲
30年前那屆金像獎,見證周潤發的巔峰時刻,以及香港影壇的光輝歲月
風靡90年代的香港女星,王祖賢林青霞年輕時美得醉人!
42年前香港第一部抗日神劇,7位當紅明星,狄龍和姜大衛太帥了!
周星馳的同學,香港金牌綠葉,跑龍套多年,50歲終成影帝
郭富城恭喜發財 香港海港城戊戌年「金龍獻瑞及福星高照醒獅賀歲」
3月的香港藝術月,像一個群星薈萃的擂台
4.15晚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在香港舉行,成龍、趙薇、劉德華等亮相,群星出席
15歲生日快樂!彩鑽打造的「鐵臂阿童木」將亮相香港春拍
潮州首富之後、文化泰斗仙逝於香港,享年101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