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萬曆帝真是荒淫之君嗎?為何民間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他是堯舜之君

萬曆帝真是荒淫之君嗎?為何民間對此不以為然,認為他是堯舜之君

小說中的歷史03:民間對萬曆皇帝的高度讚揚

(明神宗像。)

一直以來,歷史學家似乎都有一個定論,那即是「明實亡於神宗」,神宗也即是明朝的第十二位皇帝朱翊鈞。當時的首輔葉向高向萬曆帝上書,指出國家有五弊,已經是十分的危險,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黨爭,這點幾乎是無可救藥的。按晚明的一位名士夏允彝(夏完淳之父)的說法,神宗怠於臨朝的原因,先是因為寵幸鄭貴妃,後是因為厭惡大臣之間的朋黨鬥爭。

及至現代,孟森在他的《明清史講義》內稱神宗晚期為「醉夢之期」,並說此期神宗的特點是「怠於臨朝,勇於斂財,不郊不廟不朝者三十年,與外廷隔絕」。而在另一位著名史學家看來,明王朝的衰敗則早在萬曆十五年就開始了。

由此可以看出,「明亡於神宗」是相當一部分人史家的共識。然而,在民間卻完全不是這樣的情況,有許許多多人為萬曆帝歌功頌德,認為他是有道明君,這些觀點和史家的觀點大相徑庭,也算是一種奇趣了。

我們且來看看晚明著名小說家馮夢龍是怎樣「吹捧」萬曆帝的。

自永樂爺九傳至於萬曆爺,此乃我朝第十一代的天子。這位天子,聰明神武,德福兼全,十歲登基,在位四十八年,削平了三處寇亂。那三處?日本關白平秀吉(即豐臣秀吉,也就是太閣立志傳里的羽柴秀吉,也就是那個木下藤吉郎啦!),西夏口孛承恩,播州楊應龍。平秀吉侵犯朝鮮,口孛承恩、楊應龍是土官謀叛,先後削平。遠夷莫不畏服,爭來朝貢。真箇是:一人有慶民安樂,四海無虞國太平。(《警世通言》卷三十二《杜十娘怒沉百寶箱》)

馮夢龍最為重要的成就就是編纂、整理了「三言」,使之成為我們古典白話短篇小說的巔峰之作。成書於萬曆時期的這「三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喻世明言》),對晚明社會有著十分真實的描寫,儘管吏治和官場有不少黑暗的地方,但整體來說,思想活躍、經濟繁榮、百姓能夠安居樂業,可以說是太平盛世。

如果這只是馮夢龍的一家之言也就算了,實際上並非如此。

(著名小說家馮夢龍像。)

明末清初的《樵史通俗演義》(陸應暘著):「且說明朝洪武皇帝定鼎南京,永樂皇帝遷都北京,四海賓服,五方熙皥,真箇是極樂世界,說什麼神農、堯、舜、稷、契、夔。傳至萬曆,不要說別的好處,只說柴米油鹽、雞鵝魚肉、諸般食用之類,那一件不賤。假如數口之家,每日大魚大肉,所費不過二三錢,這是極算豐富的了。還有那小戶人家,肩挑步擔的,每日賺二三十文,就可過得一日了;到晚還要吃些酒,醉熏熏說笑話,唱吳歌,聽說書,冬天烘火夏乘涼,百般頑耍。那時節大家小戶好不快活,南北兩京十三省皆然。皇帝不常常坐朝,大小官員都上本絮聒也不震怒,人都說神宗皇帝真是個堯、舜了。一時賢相如張居正,去位後有申時行、王錫爵一班兒肯做事又不生事,有權柄又不弄權柄的,坐鎮太平。至今父老說到那時節。好不感嘆思慕。」

從這裡的描寫來看,在萬曆一朝物價低廉、百姓生活安樂、精神生活多姿多彩……有人說這是陸應暘的溢美之辭,這本書並不可靠,其實不然,這本書雖有瑕疵卻不失其價值,尤以史料價值為高。《明季北略》、《平寇志》、《小腆紀年》等,均從中採摘資料。清康熙年間的大戲曲家孔尚任作《桃花扇》傳奇所附徵引書目亦有本書。

廣東的陳舜在《亂離見聞錄》中回憶說:「予生萬曆四十六年戊午八月廿六日卯時,父母俱廿三歲。時丁昇平,四方樂利,又家海角,魚米之鄉。斗米錢未二十,斤魚錢一二,檳榔十顆錢二文,著十束錢一文,斤肉、只鴨錢六七文,斗鹽錢三文,百般平易。窮者幸托安生,差徭省,賦役輕,石米歲輸千錢。每年兩熟,耕者鼓腹,士好詞章,工賈九流熙熙自適,何樂如之。」這裡指出了萬曆時期物價的低廉,貧富兩相安,百姓安居樂業、其樂融融。

明朝遺民李長祥在《天問閣集》的《劉宮人傳》中也對萬曆皇帝有過高度評價,甚至認為萬曆皇帝比起東漢光武帝、唐太宗來,品德更在其上。 「余常覽神宗遺事,有人訟一內官於中城御史,御史不知其為已入皇城之內官也。即為之出朱票。持朱票之役又素非煉事者。即以向午門索問。諸內官憤奪奏之御前,上諭云云如劉氏言。……,嗚呼聖人哉,聖人哉。東漢建武十九年,湖陽公主蒼頭殺人,……。蒼頭,公主人,與皇帝之人異,況在御前者乎?漢帝今猶稱之,神宗與之相較,豈不勝之絕遠?唐太宗謂:『上畏天、畏祖宗,下畏言官』。考當日所為,亦飾語耳,若神宗乃真有其實,雖唐虞三代之令主,何以加此。其能使海內家給人足,道不拾遺,夜不閉戶者四十八年,有以哉!」

李長祥對萬曆帝的評價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認為萬曆帝真是一個堯舜之君!

這樣的例子不勝彌舉。不僅小說家是這樣寫的,許多詩人也都在為萬曆帝歌功頌德。

山東諸城人丁耀亢萬曆二十八年出生,死於康熙八年,明亡後寫過一些詩回憶萬曆時期的情形:「……憶昔村民千百家,門前榆柳蔭桑麻。鳴雞犬吠滿深巷,男舂婦汲聲歡嘩。神宗在位多豐歲,斗粟文錢物不貴。門少催科人晝眠,四十八載人如醉……」(《古井臼歌》)

「……憶昔神宗靜穆年,四十八載唯高眠……物力太厚天時豐,十錢斗粟羞為農。健牛肥馬村巷滿,鳴雞吠狗桑麻通。」(《長安秋月夜》)

另外《吳嘉紀詩箋校》一書中收錄的《一錢行,贈林茂之》一詩及其注釋,也能夠看出清初從文人到賣酒普通市民對萬曆皇帝的深厚感情,甚至看見萬曆時期的錢,而至於潸然淚下。這首詩末尾幾句是:「杯深顏熱城市遠,卻展空囊碧水前;酒人一見皆垂淚,乃是先朝萬曆錢」。

這樣的例子不勝彌舉!如果說唐代大詩人杜甫的《憶昔二首》是對「開元盛世」的一種頌揚,「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那麼以上筆者提到的這些人文人筆下的萬曆時期也足可以稱為盛世!這樣的盛世比起漢朝的文景、唐朝的開元,其繁華程度都是不逞多讓的!

為什麼史家和文學家筆下的萬曆帝是那樣的大相徑庭呢?一個認為明亡於神宗,一個認為神宗乃是堯舜之主?

這恐怕還是所立的角度不同,史家看問題比較的深刻、尖銳,自然是能看到一個王朝繁榮背後的種種弊端;而文學家看中的這個社會的表面,而且一般也不和高層接觸,他們看到的世界是一個繁榮昌盛、民生安生的世界,在此基礎上將神宗說成是一代明君、聖賢之主,又何錯之有呢?

(影視劇中的明神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隋煬帝楊廣到底是不是昏君?非但不是,而且還是仁義之君
為什麼說明朝真正的亡國之君是萬曆而不是崇禎?
他是清朝的仁義之君,為百姓做了許多實事,卻被後世辱罵!
聖明之君漢景帝,廢黜太子,為何又要將其逼死?
為何說崇禎皇帝不是亡國之君
同樣是開國之君,為何說朱元璋得位最正?原因不簡單
歷史公平嗎?商紂王:我是亡國之君,但不是暴君!
難道亡國之君一定是昏君?其實並不然,看看這幾位皇帝就明白了!
這三個皇帝那麼有才華,但還是成了亡國之君,真是讓人可惜。
太不可思議了,堂堂一國之君,竟然是「妻管嚴」!
李煜:你們都不懂朕,還罵我是亡國之君
作為漢朝亡國之君的漢獻帝,到底是不是是一位昏庸無能的君主呢?
溥儀說:同是亡國之君,我處處不如崇禎,但有一點,崇禎比不上我
明代最後一帝是如何被埋葬的,勤政的皇帝何以成為亡國之君?
趣說歷史 他是開國之君也是被誤解的帝王
皇帝宴請群臣:今天不醉不歸!大臣卻非死即傷,他也成了亡國之君
周厲王是「無道」暴虐之君,還是「中興之主」呢?
為何朱元璋殺這麼多開國功臣?並不只是為了後世之君!
李世民做了一件事,讓後世之君效仿,也讓唐朝淪為笑話
皇帝說:我不要做亡國之君,你來當皇帝,結果登基不到一天就被殺